体育院校校名英译多样化的思考

来源 :中州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ong_ct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我国体育院校英语校名翻译过程中出现的不统一的现状,依据体育学和语言翻译相关理论,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比分析法等方法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译本语言进行多层次对比,从体育概念发展和争议、“体育”词汇引入与翻译的角度,分析了产生多样化的诸多原因。主要结论:“体育”的英译多样化是大体育观和真义体育观博弈的表现,是体育研究深入程度不足导致的专业术语在不同文化中的不对等。建议:在“体育”一词英译时应当立足实践的发展,与时俱进,以期推动体育领域的英语翻译向专业化发展,为国际学术交流提供便利。
  【关键词】体育院校;英语校名;体育翻译
  The Thinking on Variety of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Sport
  Universities/Institutes
  Ren Feng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44,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conducts a research on variety in translating the word “Tiyu”used in the names of Chinese spor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ccording to sports science and language translation theories with the mathematical logic classification theory,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experts interviews, contrast analysis and other methods. It finds multiple reasons creating the variety through translated language multiple level contrast, the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 concept and argument, the process in importing and translating the word sport. And it points out the variety is the manifestation of gaming between Sport Opinion and Physical Education Opinion,and is caused by insufficient study on sport which is reflected as the nonidentity of glossaries in different culture.The translation on “Tiyu”should be done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practice,and keep pace with time to promote the professional translation in sport field,so that it will provide convenience for international academic exchange.
  【Key words】spor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English names of schools;sports translation
  我国独立的普通高等体育院校多达14所,它们担负着国内体育专业教育和体育科学研究等方面的重要任务。随着体育国际化和高等教育对外交流的发展,体育院校无一例外地加快了对外宣传和国际交流步伐,使用国际通用语言英语翻译的校名、英文版网站、网址纷纷出现。然而,一个有趣的现象出现了,即便办学层次相同、学科结构相似、专业设置相对一致的学校,英译出来的校名仍然多种多样,不尽相同。不仅造成对外交往时的麻烦和误解,甚至连长期从事体育院校英语教学工作的教师、专家也对此深表困惑,个中缘由耐人寻味。
  笔者查阅对比了全国体育院校的英语校名发现,除却对“大学、学院”的翻译选词University,Institute之外,多样化主要集中表现在选用Sport,Sports,Physical Education 还是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翻译“体育”一词。
  “体育”对于中国来说是舶来物,是从日文引入的概念。按照翻译理论家的理论:“翻译不仅是一种简单的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行为,而且是译入语社会中的一种独特的政治行为、文化行为、文学行为,而译本则是译者在译入语社会中的诸多因素作用下的结果,在译入语社会的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乃至日常生活中扮演着有时是举足轻重的角色”〔1〕。体育院校校名英译的过程应当是再译或者是转译的过程,是什么导致被翻译者理解为“体育”的那个东西,向英语再译时形式各样,有了“Sport,Sports,Physical Education,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的差别?是一词多义还是翻译者对于“体育”理解出现了偏差?有没有统一的必要和可能?
  1 英译译本词语的分析
  每一种成熟的语言都会有这种情况,几个不同的词汇可以从不同角度指谓同一个事物,或者同一个词汇也可以指谓几个不同的事物。从这个角度看,“Sport,Sports,Physical Education,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几个词各自从不同角度指谓“体育”不能说毫无道理。那么这几个英语词汇指谓的角度是什么?指谓的事物究竟是什么?   1?郾1 大众语言的解析
  1)Sport的五种解释
  A?郾n?郾(名词)(户内或户外的)运动,运动比赛,体育活动。例如:Football and running are sports?郾足球和跑步是体育运动。
  B?郾n?郾(名词)游戏;娱乐。例如:The children thought it great sport to dress up as pirates?郾孩子们觉得装扮成海盗很好玩。
  C?郾n?郾(名词)输得起的人;经得住玩笑的人。
  D?郾n?郾(名词)(动物或植物的)变种,变态。
  E?郾vi?郾(不及物动词);vt?郾(及物动词)夸耀地穿戴;显示;炫耀。
  2)Sports的三种解释。
  A?郾adj?郾(形容词)运动的,有关运动的。例如: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英国运动医学杂志;sports administration运动管理。
  B?郾adj?郾(形容词)非正式的;式样简便的。例如:a sports jacket便装。
  C?郾n?郾(名词)(英)运动会,运动的,适用于运动的,运动会的,与运动会有关的。例如:Sports coverage on TV.电视上的体育新闻报道。
  3)Physical Education的解释
  A?郾身体的教育,身体教育,简称体育。一个是把Physical当做body,Physical education的语法结构视为n+n结构,就是把Physical作为主体或中心成分,着重点在身体,而把education视为辅助成分。就是所谓面向身体的教育或针对身体的教育(Education of the physical)。
  B?郾Physical education视作偏正结构,把Physical定为形容词,而把education定为中心成分或基底词。Education是主体,Physical作为形容词是限定、规定或限制主体词的范围和性能的,理解为通过身体的教育(Education through the physical)。
  4)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的解释
  n+n并列词组,身体教育与运动。Sports在这里只能理解为sport(运动)的复数。
  1?郾2 专业术语的解析
  1)Sport
  作为通用的学科性术语,sport有着其严格规定的意义。是在“play玩耍—game游戏—sport运动—Olympism奥林匹克主义”这一发展路径上形成起来的。Sport指有特殊规则、特殊时间、特殊场地、特殊空间、特殊设备、特殊人数的有社会和财政支持的活动。
  Play:no rules,simple rules,or changing rules;not specific special equipment,no special area of play,no limit to number of players,no official time limit of play,no age limit?郾
  Game:specific rules,specific area of play,specific time,specific space,specific number of players,specific equipment?郾
  Sport:a game supported by society?郾That is,both social&financial support,both spectators&financial support(people pay to watch or sponsors pay to advertise)?郾
  Olympism:originally had sport&culture?郾Today culture has opening ceremoniesthat reflect local culture?郾
  “sport”源于古拉丁语“desportare”,后来被古法语吸收“desporter”,在中世纪进入英语“disport”或“desport”,自19世纪中叶以后,已通过缩写方式(略去前缀des-或dis-)演变为现代英语单词“sport”,并且逐渐成为一个国际用语即具有了国际性。拉丁语系中的一些语言,又原音原形地引进了这个词,一些非拉丁语系语言,也用本国字母音译了这个词,成功地实现了异质文化的交融共铸。
  2)Sports
  多个Sport运动的集合是Sports,上位概念是文化culture,下位概念是discipline运动分项,再下是event运动项目。这一点,在国际奥委会IOC和各国际单项体育协会IFs的管理归类中已得到认同。
  3)Physical Education
  有人认为该词最早出现在法国,当时是卢梭从教育的角度提出来的,是法语Education Corporelle〔2〕,而后引入英语。19世纪甚至20世纪中期之前的学校体育,就是整个社会体育的主体。事实上,英语的Physical Education,最早是由英国教育家H?郾斯寅塞(Hebert Spencer,1820-1903)于1860年提出来的,面向身体的教育或针对身体的教育(Education of the physical)。主要指身体的生理方面的培育、教养。而后发展到通过身体的教育(Education through the physical),这是上个世纪30年代由美国学者J?郾F?郾威廉姆斯(Jesse F Williams,1866-1960)提出来的。   众所周知,“体育”一词是一个舶来品,在中国的古代语言中,“体”和“育”一起使用是不合时宜的。只是到了近代,“体育”这一概念才从英语gymnastics(体操),physical education(身体教育),sports(竞技运动),physical culture(身体文化)引用而来,而在翻译的时候译为“体育”并广泛使用。Physical Education的上位概念是教育education,再上位是文化culture。
  4)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
  这一说法在欧美体育院系(多指综合性大学的下属院系)中较常使用,是在大体育观和真义体育观争论相持不下,以及在凸显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特色的推动条件下产生的,也有说做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Exercise/Movement Science。在美国最受欢迎的是“Kinesiology”(运动学),指the study of movement(运动的学习),它涵盖sports(运动),physical education(身体教育),exercise physiology(运动生理学),athletic training(运动训练),biomechanics(生物力学),motor learning(知觉动作学习),sports psychology(运动心理学)等所有分支领域。
  若仅从大众语言和术语词汇直译,可以得出,sport+university表示单一运动的大学;sports+university表示多种运动的大学,sports由于具有形容词性“与运动有关的”,也可以理解为有关运动的大学;physical education+university表示身体教育大学;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university或univers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则表示体育和运动大学。可是,翻译成中文怎么一律变成了“体育大学”,问题集中在sport是不是“体育”,physical education和sport究竟谁是“体育”,如果它们任意一个是“体育”,为什么又出现了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来表示“体育”。
  看来,如果对于“体育”本身没有形成统一认识,把四个选项理解为完全对等、毫无差别,那么选用什么词语来翻译都一样。事实上,它们存在很大的差异,而又相互在历史和发展中混合渗透、对立联系、包含排斥。如果辨别不清它们的实质,从专业的角度解析不清,不但解决不了翻译的问题,还会使得本就不统一的局面乱上加乱。
  2 对“体育”理解的不同:体育概念的争议
  对于“体育”的理解,体育科学研究领域存在两种争论多年的观点——“真义体育观”和“大体育观”,体现在英语语言上就是physical education 和sport究竟谁是“体育”。“真义体育观”的研究路径主要表现为通过考察体育的起源和词源揭示体育的本质,进而界定体育的概念。而“Sport大体育观”则更加注重体育实践的发展和变化,通过探索体育实践领域的拓展和大众化过程阐明体育的特性,进而揭示体育的基本属性,并为其下定义。
  我国体育概念的产生是从洋务运动后期“体操”一词从日本传入我国开始的。日本人把英法提出的physical education直译为“身体教育”,但最终还是意译为“体育”。由于中日语言文字书写相似的便利,1897年,“体育”一词由日本直接传入。到1923年“体育”取代“体操”的地位,再到今天。
  我国改革开放后对于体育概念的分段深入研究,以及对于国外研究的对比,逐渐理清了相关概念的关系,对翻译“体育”提供了支持。在第一阶段(上世纪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期)研究中发现国外对Sport的理解与physical education的概念有明显不同,指出physical education是教育的组成部分;在第二阶段(80年代中后期)学者们对体育概念的研究已不像第一阶段那样急于给体育下一个定义,而是翻译了许多国外的研究成果用以借鉴,并且在研究中注意到了体育与Sport、体育与运动等方面的区别,研究较第一阶段有明显的进步。国外同期对体育概念的研究有以下特点:将体育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Sport成为体育运动的总合,这种趋势在原联邦德国、日本、苏联等国的资料中都有所反映〔3〕。
  2?郾1 真义体育观
  国际共识的“体育”,即以英文Physical Education为公认标记的“体育”,也就是国际体育联合会英文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for Physical Education在《世界体育宣言》(World Manifesto of Physical Education)里讲的“体育”〔4〕,也是作为国际学术术语使用的规范的“体育”,其发展大致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1)面向身体的教育或针对身体的教育(Education of the physical),是谓身体教育。主要指身体的生理方面的培育、教养。常见的词汇有strength,aerobic endurance,flexibility,fitness等。
  2)通过身体的教育(Education through the physical),认为体育是以教育目标为导向,为教育目标和任务服务的关于身体方面的教育活动。指通过身体活动的教育即身体的教育,如果讲“体育”本义,体育就是身体的教育。
  3)通过身体活动的教育(Education through the physical activities/movement),现在的一种普遍倾向,是特指身体活动,因为身体活动是人体的根本功能,人的一切成就都是身体活动的结果,所以“通过身体的教育”实质上变成了“通过身体活动的教育”。   4)运动中的教育Education in sports,是身体教育的发展形式,实现sport和体育的融合。
  对于“体育”的功能理解沿着“生存、生活—学校教育—社会功能”的路径发展;无论健身、健心还是终身体育能力培养,体育的手段和媒介最后落在了sport上。
  2?郾2 大体育观
  Sport一词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才开始被用来概称整个体育,此时已真正进入现代体育蓬勃发展并相当庞杂的新时期〔5〕。sport这个词是disport的简写。disport的意思是娱乐、嬉戏、消遣。这个词还要追溯到拉丁语,dis即des,意即“away”,“carry”;即“从工作中转移开去”,这恰好是sport的目的。于是sport泛指一切离开工作而从事的身体活动性游戏,甚至包括打牌、集邮、放风筝、散步、日光浴等。至今仍有“玩笑”、“玩物”的含义。如今用来概称体育,恰好符合种类繁多、范围宽广且相当兴旺发达的体育现状的实际。否则,现在出现的交叉领域,诸如体育经济、体育管理、体育信息、体育外语、体育信息情报等,只能徘徊在“体育”大门之外了。正是因为sport的大众化和与时俱进,相关研究也相对稳定,由其作为体育手段成为身体文化的一部分,进而转化为sport教育,最终把physical education变成为sport的一部分。
  可见,physical education和sport都是“体育”,sport是大体育观者的理解,physical education是真义体育观的理解。无论选用physical education+university还是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university表达,都是“真义体育观”思想的体现,因为他们选用physical education+university翻译“体育学院”,表明physical education才能最贴切地表达“体育”,至少要好过sport;选用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university认为sports只是一些运动的组合,从根本上讲,都是强调physical education和sport是互相排斥的关系,只不过体育学院里除了真义的体育还有运动。而sports+university是一种不太常见的表达,国外有这样的表达,笔者并不提倡,如United States Sports Academy是美国唯一一所专门体育院校,对美国Montclair大学体育教育专家Bill Sullivan的访谈得知,美国同行多认为其为运动相关的学院,我们应该理解为运动学院,其远程教育的形式不为看好。
  3 术语理解错位:词汇引进笼统,用词单一
  我国体育概念研究不细化,属于多义一词引进。董杰在《对近25年来中外体育概念研究的比较》一文中指出:中国体育概念的历史研究过程中,对国外资料的理解不够精确,对Physical Education,Physical Culture,Sport,Athletic等都翻译成“体育”,不够准确,并且研究滞后。概念定义得过于宏观、笼统、不具体,针对性不强,经常用一个统一的概念,概括所有体育的组成部分。
  我国对于体育专业的术语研究深入不够,自从有了“体育”一词之后,什么都往里放,有时以大指小, Physical Education,Sport,Sports,Athletic,Exercise
  等无一例外被译做体育。事实上,英语用词还有不少,athletic training,physical activity,movement,phy-sical culture等。有时,把一个词翻成不同意义,如Exercise译成“运动”和“锻炼”。由此看,在中国,“体育”这个词翻译人员很难把握,与体育相关的词语更难应对,字典里的解释只是语言学的界定,不是学术性的科学定义,英文翻译自然不易。反过来,做英语的对应翻译时,母语尚不清楚,英语就更难了。
  4 体育院校的发展超越Physical Education原义
  我国现有14所独立体育院校。新中国成立初期,按照“布点建校”的战略措施,国家体育总局(原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于上世纪50年代相继建立了北京、上海、武汉、沈阳、成都、西安6所直属体育学院。其他体育学院也大约在同期先后组建,直属体育院校现仅有北京体育大学一所,其余移交地方。直到上世纪90年代,我国体育院校基本保持了以体育教育为主要专业,以体育师资人才培养为主要任务的单科性质,各校在学校性质、主要任务和人才规格等方面的区别甚微。所使用的英文校名使用Physical Education表述,这一做法亦是贴切合理的。比如武汉体育学院翻译为“Wuha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1998年,在全国体育发展战略研讨会上,北京、上海、武汉、沈阳体院及总局科教司的负责人,提交了对高等体育院校改革和走向的论文〔6〕。新世纪,关于体育院校办学的大讨论激烈展开,并在一些方面达成共识:第一,要推动高等体育院校的发展,必须加强高等体育院校办学问题的研究,特别需要对办学问题进行宏观思考。诸如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发展战略、办学模式等。第二,高等体育院校必须改革,要满足这种需要就应培养更多的各种体育专门人才,改变现行的专业和学科较为单一的状况。第三,不同层次、不同地域的院校应有不同的任务和特点。在办学的标准和要求上应有所区别,不能也不可能搞整齐划一办学方案。必须进行学科与专业的拓展,使结构、质量、特色、效益统一。
  各体育院校为了寻求发展,另辟蹊径,以发挥优势和特色,在原有体育教育专业基础上,先增设了运动训练专业和武术专业,后又相继增设了体育管理、体育心理、运动人体科学等专业,新世纪,更是增加了体育新闻、体育旅游、体育英语、体育艺术等,使体育院校的专业设置达10余种,扩大了办学规模。但是,在专业数量逐渐增加的基础上,出现了新增专业设置重复,规模小,难以达到预期的效益,原直属体育院校仍然是以体育教育为主体的单一学科高等教育体系。同时就运动训练来说,由于受到投资力度和重视程度不够的限制,其规模和效益无法同专业运动队相抗衡;就科学研究来说,由于没有将科研与运动训练有机结合起来,造成成果的科技含量低,推广效果不如体育科研院所。上述不良现象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将教学、科研、训练割裂开来导致原直属体育院校没能形成优势和特色。   体育院校办学发展引发其学科、专业结构的变化,按照管理学结构决定功能的基本理论,体育院校发生了巨大变化,由单一培养体育师资朝着“建设教学、科研、训练三结合基地”的发展方向嬗变,并不断探索高等体育院校如何使大学的共性与体育的个性有机结合形成办学特性和优势。昔日的Physical Education完全无法涵盖今日体育学院的“体育”之意。仅从逻辑学角度分析,体育学院包括的体育教育系,我们翻译为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体育院校如果翻译为Physical Education Institute,那么运动训练、武术、体育管理等作为系部或者专业放什么样的位置,显然造成了逻辑上的错位,必须选择一个比Physical Education更大的词语概念来描述“体育”。
  5 “体育”的翻译趋向
  翻译者做翻译时,会优先选择自己认为最适合的译本语言词汇,即“Sport,Sports,Physical Education,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中最为权威、可靠、可信的。武汉、广州、天津、南京、山东5家体育院校在早期的网站域名缩写形式里使用Physical Education,校名里已经更新为Sport,首都体院由Physical Education更新为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这里涉及一个域名更改的麻烦问题,但是透露出一个信息就是大多数院校倾向于使用Sport表示“体育”。与之异曲同工的是,韩国体育大学英文名也由“Korean National Univers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更改为“Korea National Sport University”。使用Sport翻译体育院校校名中的“体育”一词,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6 结论与建议
  我国体育院校英语校名“体育”一词翻译过程中出现的多样化现象,是体育概念争论的结果,是翻译人员对体育概念认识不统一的产物,表现出体育作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在不同文化系统中发展的差异性;体育院校之“体育”超出Physical Education原义,是实践超出原有概念的结果,它体现了体育文化概念的历史性;国内外体育院校,尤其是我国体育院校英语校名“体育”一词翻译趋向选用Sport,体现了体育文化概念的融合性和统一性。在“体育”一词英译时应当立足实践的发展,与时俱进,以更好地推动体育领域的英语翻译向专业化发展,为国际学术交流提供便利。
  学术概念的翻译是一个复杂而深入的逻辑思维过程,既需要形式的完备又需要内涵的统一。本文就体育院校英语校名“体育”一词翻译进行的尝试性研究,其研究的结果仍有待历史和实践的检验。事实上,概念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翻译亦应当在兼顾传统基础上与时俱进,目的在于推动体育领域的英语翻译向专业化发展,更好地服务国际体育学术交流。
  参考文献
  〔1〕Sherry Simon?郾Gender in Translation〔M〕?郾London:Routledge,1996,7:20?郾
  〔2〕林笑峰?郾健身教育论〔M〕?郾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15,18?郾
  〔3〕董杰?郾对近25年来中外体育概念研究的比较〔J〕?郾
  体育与科学,2001,22(2):32-33?郾
  〔4〕韩丹?郾谈体育概念的源流演变及其对我们的体育认识和改革的启示〔J〕?郾体育与科学,2010,31(7):2?郾
  〔5〕吕瀚光?郾从外语词源再看体育的含义〔J〕?郾商业文化,2008,10(10):152?郾
  〔6〕叶国雄,高雪峰?郾国家体育总局直属体育院校办学体制改革与发展对策研究〔J〕?郾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9,20(2):2-7?郾
  (责任编辑:李远伟)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我国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方面,存在着"政府缺位"和"政府失灵"的现象,造成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严重短缺,说明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着制度性的缺陷.我国农村公共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财政的职能具体表现为公共财政.建立公共财政的目标:一是建立以公共支出为重点的公共财政支出体系;二是建立以税收为主,以规范化收费为辅的公
2004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许多委员提出尖锐意见.2005年继续研究修改物权法草案过程中,笔者撰写了《物权原理解析与批判》,全面解析
目的:探讨醒脑静联合纳洛酮治疗脑出血昏迷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90例脑出血昏迷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同时静脉滴注纳洛酮,观察组则
【摘要】文章主要运用文献法,对我国武术继承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概括总结,并对段位制开始实施到现在段位制标准化体系建立进行前后对比研究,融合武术自身特性,探讨武术继承与发展的新路径。得出结论为段位制标准化体系的建立对于段位制科学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并将影响今后我国武术发展模式,但即便是形成了标准化体系后的段位制仍未能担起全面继承中国武术这一博大文化的重任。作为具有官方性质、对武术发展导向具有巨大影
目的:观察甲巯咪唑联合普萘洛尔治疗甲亢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2例甲亢患者,根据临床资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甲巯咪唑治疗;观察组患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