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主要运用文献法,对我国武术继承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概括总结,并对段位制开始实施到现在段位制标准化体系建立进行前后对比研究,融合武术自身特性,探讨武术继承与发展的新路径。得出结论为段位制标准化体系的建立对于段位制科学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并将影响今后我国武术发展模式,但即便是形成了标准化体系后的段位制仍未能担起全面继承中国武术这一博大文化的重任。作为具有官方性质、对武术发展导向具有巨大影响力的段位制,不仅要达到其规章中所提的目的,更有责任担起传承中国武术全貌的使命。
【关键词】段位制;标准化体系;传统武术;路径
【Abstract】Mainly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this article summari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artial arts, has a comparative study on before and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and implement Duan system standards, and explores the new path of Wushu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combing martial arts itself features. Conclusion ar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tandardization system of duan system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duan system, and it will affect the future Wushu development mode in our country, but even after the form of the standardization system of duan system, which fails to take full responsibility of the broad cultural inheritance of the Chinese martial arts. As the official nature, duan system, which has the huge influence on Wushu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is not only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the proposed regulations, but also bears responsibility of taking the mission of inheriting Chinese martial arts landscape.
【Keywords】duan system; standardization system; traditional martial arts; path
引言
中华武术历经几千年的不间断发展,从军队到民间,有过度重视而辉煌,也有沉重打压而遁形,在历经曲折跌宕的发展过程中,融合了众多的中国传统文化于一身,成为国粹之一。但伴随冷兵器时代的消匿、社会大环境的突变、生活方式的改观,现阶段的武术发展出现了诸多问题。例如有的学者称民国时期的武术是发展的最后一个高峰,但武术自那时起已经开始渐渐流逝;再如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发展竞技武术政策的确立,使竞技武术几乎要掩盖传统武术而成为单纯的“武”和“术”。近些年,全球一体化程度加深,西方文化强势入侵,造成了我国过度追逐西化使得传统元素的快速流逝,武术也渐入“类体操项目”的死胡同,武术指导思想的多元化致使现代社会出现多重纷争的“武术”……正因如此,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继承中华武术;如何才能在继承的基础上更好发展、发扬中华武术的“精”、“气”、“神”;中国武术如何面向世界,面向文化教育,面向市场经济,面向媒体推广,面向职业化道路;如何为武术铺就一条科学的、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只有这样传统武术才能迎来更加光明的发展前景。
1当今武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西方文化对传统武术的冲击
集中华诸多优秀传统元素于一身的中国武术到底该如何顺应时代潮流和社会发展,对其进行更好的继承和发展,推动全民健身、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复兴中华民族,从民国时期的国术馆、马良的《中华新武术》开始到现在,一代又一代的武术人都在思索这个问题,并一直付诸行动,身体力行,但时至今日,依旧无法找到一条能够全面继承并展现这一博大文化的组织体系或是传承考评体系的途径与方法。虽然现行的武术项目很多都开展得生机勃勃,对武术的传播也起到一定作用,但深入进去我们就会发现,现行的各种发展模式都是武术部分功能的扩大化,从武术整体观看都是割裂的局部武术或者说并不能称其为武术的“武术”。原因是武术受西方文化影响而产生的分枝,是武术枝叶的分流,它们的发展并不能代表传统武术底蕴的发展。
12武术继承与发展的思路构建存在多元化
查阅现今对武术继承与发展问题的研究资料,对武术该如何继承与发展的思路构建,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多的学者从各自认知的角度给出了各有特色的建议,绝大多数的研究者都认为现行的各种武术发展模式都不是武术的全面继承和发展,而是被分解了的武术,是武术部分功能的扩大化,这对于武术的未来科学可持续发展是很危险的,武术的发展不能靠单一的部分去发展;现行的无论是竞技武术还是传统武术都不能代表武术的全部,不管武术部分功能如何扩大化,它也始终是武术的一个部分。进而得出:武术的发展要从整体观念出发,不能任其自生自灭;要给予适当的政策引导,使武术各部分均衡发展;武术的发展要植根于其深厚的内涵和本质属性,否则植根于武术整体的部分早晚会失去其发展的根源而如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渐失方向,最终在外来文化的蚕食下迷失方向,走向未知。而且在这些研究中以对传统武术发展模式和策略的研究占多数,也显示出诸多武术英才的心目中能代表中国武术的还是传统武术,但传统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对于武术的发展也是要重新思考的。 13“武术在民间”的发展路径受到环境侵蚀
曾经武术在民间蓬勃发展,也因此造就了中国武术的百花齐放,形成了众多的、各有特色的武术流派,但而今的社会“武术在民间”这句话可能已不再那么真实了,随着社会大环境的消逝,民间已失去武术发展的土壤和养分,武术在民间这块大地上已不再是往昔的欣欣向荣,枝叶繁茂,而是在严重缺乏营养的情况下日渐萎缩、衰败直至消亡。任何事物都有其特殊性,作为承载着中国众多传统文化,用肢体动作来表达中国优秀文化的中华武术,现在已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我们已不能让其放任自流、自生自灭,必须进行挖掘从而保护这一弱势事物;当然对它的保护又不能像考古文物一样只要挖掘整理出来就束之高阁,这是一个需要有人去练习,去继承发展的特殊事物;也急切需要一个正式的组织去管理、去爱护,去构建一个可以全面继承并展现其全貌的组织体系,把武术各个部分都能聚合在一起构建出全面、科学、可持续的继承与发展体系。
2段位制标准化体系推广的意义
21传统武术发展历程加速段位制标准化
1998年,原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和国家体委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本着振奋民族精神,增强人民体质,进一步推动武术运动的发展,建立规范的全民武术锻炼体系,全面评价习武者的武术水平,而制定了中国武术段位等级制度〔1〕,推行中国武术段位等级制度以来,广大武术工作者广泛关注,并对其寄予厚望,在一段时间内掀起了考段热潮,这对于推动我国武术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段位制推行十几年来一直处于探索阶段,并未有多大举动。加之这一新生事物自身存在的不完善,使其未有多大建树。由于该体系对中国武术自身特点考虑不全面,影响了广大武术爱好者考取武术段位的积极性,影响了武术的推广与发展。其运行状况与我国蓬勃发展的群众体育和民间巨大的武术人口尚存在着很大差距。
2011年,国家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实行,体育也不例外。针对武术工作的实际情况,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中国武术协会、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将2011年确定为“武术标准化年”〔2〕,决定以建立武术段位制标准化管理体系为突破口,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组织实施,整合资源,调动各级组织的积极性,以最大的决心,尽最大的努力,健全完善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武术段位制管理模式和考评制度。同时出台了段位制标准化体系的教材及管理规程。
22段位制标准化契合全球一体化进程
在信息全球化飞速扩散的今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刻,面对着西方文化的强势入侵,中华武术危机四伏,为此我们必须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子,来继承和发扬中华武术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段位制标准化体系的提出和推广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成功的案例。标准化是一切工作的基础,是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在段位制标准化提出与各类武术标准规范之前,中国武术段位制可以说是只定下了级别的调子,却没有实质的执行标准,一切依照竞赛规则,或是裁判员的经验。这就造成了评判标准不统一,再加之考评机构的集中、管理体制存在的不完善、考评不够细化等一些问题的存在,以至造成了考段难、不规范、段位级别与实际武术水平有出入等诸多问题,最终导致了很多人对段位制认同度不高、各段位人员畸形分布等问题,影响了段位制的良性发展〔3〕。
2011年出台的新的《中国武术段位制》借鉴了众多研究者的意见,在以往基础上做了大量的更新改动。至此段位制标准化体系首次将众多的武术流派归类,统一标准、统一考评、层层分级,使各个层面的武术习练者都有一个共同的对照标准,并对考评员的资格也限定在其所习拳种之内,很好地解决了评判员对评判对象所练拳种不熟悉的现象。让武术普及和推广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将有力地促进中国武术技艺的发展和理论建设及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推广。也使得段位制标准化体系将中低段位考评权限下放,建立广泛、规范的各级段位考评机构,成立监督委员会,解决考段难、不规范的问题,一系列措施将渐渐优化各段段位人员结构,改善以往段位制发展中中段位人员比例过高,高段和低段人员都相对较少的不合理现象,促使其以科学健康的模式发展。段位制标准化体系将社会武术与竞技武术结合在一起,为二者共同发展和相互促进搭建了一个有效平台,将更大地激发民众习武的热情,引导习练者循序渐进地步入科学健身的道路,加快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步伐。段位制标准化体系更使学校武术与社会武术统一标准,解决学校武术教育中一直存在的武术教学难题,将极大地推进学校武术教育的规范健康发展,为国家培养优秀的传承可塑人才。
23段位制标准化对武术练习者的引导
段位制标准化将更好地引导武术练习者由简入繁,由浅入深,坚持锻炼,步入终身习武健身之路;将吸引更多武术传习者聚集到一起,团结到一起,携手研究探讨,催生武术发展的内动力。段位制标准化将促进各种武术产品、消费品等武术下游产业的大规模生产,整合武术产业市场,打造武术产业价值链,进而反作用于武术事业,推动其更好地发展。段位制标准化对弘扬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我国的软实力、推动武术运动的持续发展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4〕;段位制标准化是深化武术改革、加强武术运动规范化管理的重要举措,是现阶段武术发展的基础,是武术推广和普及的有力抓手,是武术走向现代化的标志。其管理和考评制度的建立揭开了武术发展的新篇章,对武术的继承、发展、推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更重要的是段位制标准化体系将各级各类武术团体,放在同一尺度、标准下去衡量,这样不但有利于大规模的推广,也为武术今后的产业化及国际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我国武术以俱乐部模式的发展也提供了可能,可以展望,如果武术在我国也形成俱乐部发展模式,众多的习武者,无论竞技的还是传统的都归属于武术俱乐部管理,这对于我国武术的发展及武术赛事模式的改革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对于退役武术运动员的就业出路问题也有了很好的解决办法。段位制标准化步伐的大步前进,必将推动段位制这一武术新机制的繁荣发展,进而实现武术在新时期的新飞跃。 3段位制标准化体系下传统武术发展新路径探索
31融“合”弃“分”
段位制标准化体系的迈进让我们对武术的继承与发展前景感到了欣喜,但有些地方我们也必须引起重视,否则对于我国武术的全面继承与发展是很不利的。因此对于武术传承的制度体系我们只能用“合”的思维去整体考虑武术,而不是用“分”的思维。对于武术习练者来说,大家都知道我国的武术全貌应该是由功法、套路、散手组成的,中国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陈国荣在其发表在《中华武术》2011年第6期上《为中国武术套路正名》一文中称套路、功法都属于中国武术,不能割裂开来〔5〕。但在最新的中国武术段位制章程里面,段位等级的考评仍是分为套路、散打、功法。按各自的标准获得的最后都是武术等级的段位级别,这是段位制体系的定调与武术的概念定位并非一致而必然会出现的结果,也成为部分群体对于段位制持不赞成意见的一部分原因。这也是段位制体系想要全面继承与发展中国武术所存在的严重问题。
32“制度引导”为主
作为具有官方性质的、传承我国博大武术载体的段位制考评体系,其要考虑的不仅仅是武术健身的推广,它应该而且也有责任担负起传承符合武术这一概念本质的武术。制度引导的影响力是无限的,一不小心导致的后果将是很难弥补的,二十四式、四十二式太极拳的标准化推广使万人太极表演成为现实,但因其只有一个套路架子,并无功法和其他东西,加上标准执行得不严密,没有一个权威的依照,绝大多数练习者都处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只停留在外形动作的比画上,而且几十年乐此不疲,所以广泛开展的二十四式和四十二式太极拳,因此被批评为“太极操”。但同时,我们也由此看出政策的导向对事物的发展方向及速度产生的影响有多大。同样,如果段位制在武术全面继承与发展方面做得稍有疏忽,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武术家族可能又要加入一个名叫“段位制武术”的新成员。当然,武术段位分项而行已有时日,一时更改也非易事,但是,如果随着时间的推移段位制的考评能渐渐将几类分项合并而行,对于中华武术则实是幸事。秦始皇的车同轨、书同文,使其王朝巩固、发展、壮大,我们也期待在中国文化走向复兴的今天,有一个能全面展现、承载中华武术的传承考评体系的出现,让我们的中华武术(下转第23页)(上接第18页)再续辉煌,为我们的文化复兴做出更大贡献。
33加强武术传习者的责任担当
现代社会武术传承发展过程中诸多问题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指导思想的多元化是其重要的原因之一,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中国武术协会、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发起的段位制标准化体系的推行对于武术的继承和发展意义重大,但其在全面继承与发扬中华武术这一方面仍存在有不完善之处,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殊国情,笔者认为作为具有官方性质、对武术发展导向具有巨大影响力的段位制不仅要立足于振奋民族精神,增强人民体质,进一步推动武术运动的发展,建立规范的全民武术锻炼体系,全面评价习武者的武术水平,更要有责任担起传承中国武术全貌的使命。
参考文献
〔1〕国家体委中国武术段位制〔J〕中华武术,1998(05)
〔2〕国家体委中国武术段位制〔J〕中华武术,2011
〔3〕王岗,邱丕相中国武术:尴尬的境遇与发展的新策略〔J〕体育与科学,2006,4
〔4〕高小军树立大武术观加强标准化建设推动武术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R〕2011年全国武术协会主席和秘书长联席会议上的讲话,2011325
〔5〕陈国荣为中国武术套路正名〔J〕中华武术,2011(6):66-70
(责任编辑:阎彬)
【关键词】段位制;标准化体系;传统武术;路径
【Abstract】Mainly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this article summari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artial arts, has a comparative study on before and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and implement Duan system standards, and explores the new path of Wushu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combing martial arts itself features. Conclusion ar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tandardization system of duan system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duan system, and it will affect the future Wushu development mode in our country, but even after the form of the standardization system of duan system, which fails to take full responsibility of the broad cultural inheritance of the Chinese martial arts. As the official nature, duan system, which has the huge influence on Wushu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is not only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the proposed regulations, but also bears responsibility of taking the mission of inheriting Chinese martial arts landscape.
【Keywords】duan system; standardization system; traditional martial arts; path
引言
中华武术历经几千年的不间断发展,从军队到民间,有过度重视而辉煌,也有沉重打压而遁形,在历经曲折跌宕的发展过程中,融合了众多的中国传统文化于一身,成为国粹之一。但伴随冷兵器时代的消匿、社会大环境的突变、生活方式的改观,现阶段的武术发展出现了诸多问题。例如有的学者称民国时期的武术是发展的最后一个高峰,但武术自那时起已经开始渐渐流逝;再如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发展竞技武术政策的确立,使竞技武术几乎要掩盖传统武术而成为单纯的“武”和“术”。近些年,全球一体化程度加深,西方文化强势入侵,造成了我国过度追逐西化使得传统元素的快速流逝,武术也渐入“类体操项目”的死胡同,武术指导思想的多元化致使现代社会出现多重纷争的“武术”……正因如此,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继承中华武术;如何才能在继承的基础上更好发展、发扬中华武术的“精”、“气”、“神”;中国武术如何面向世界,面向文化教育,面向市场经济,面向媒体推广,面向职业化道路;如何为武术铺就一条科学的、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只有这样传统武术才能迎来更加光明的发展前景。
1当今武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西方文化对传统武术的冲击
集中华诸多优秀传统元素于一身的中国武术到底该如何顺应时代潮流和社会发展,对其进行更好的继承和发展,推动全民健身、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复兴中华民族,从民国时期的国术馆、马良的《中华新武术》开始到现在,一代又一代的武术人都在思索这个问题,并一直付诸行动,身体力行,但时至今日,依旧无法找到一条能够全面继承并展现这一博大文化的组织体系或是传承考评体系的途径与方法。虽然现行的武术项目很多都开展得生机勃勃,对武术的传播也起到一定作用,但深入进去我们就会发现,现行的各种发展模式都是武术部分功能的扩大化,从武术整体观看都是割裂的局部武术或者说并不能称其为武术的“武术”。原因是武术受西方文化影响而产生的分枝,是武术枝叶的分流,它们的发展并不能代表传统武术底蕴的发展。
12武术继承与发展的思路构建存在多元化
查阅现今对武术继承与发展问题的研究资料,对武术该如何继承与发展的思路构建,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多的学者从各自认知的角度给出了各有特色的建议,绝大多数的研究者都认为现行的各种武术发展模式都不是武术的全面继承和发展,而是被分解了的武术,是武术部分功能的扩大化,这对于武术的未来科学可持续发展是很危险的,武术的发展不能靠单一的部分去发展;现行的无论是竞技武术还是传统武术都不能代表武术的全部,不管武术部分功能如何扩大化,它也始终是武术的一个部分。进而得出:武术的发展要从整体观念出发,不能任其自生自灭;要给予适当的政策引导,使武术各部分均衡发展;武术的发展要植根于其深厚的内涵和本质属性,否则植根于武术整体的部分早晚会失去其发展的根源而如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渐失方向,最终在外来文化的蚕食下迷失方向,走向未知。而且在这些研究中以对传统武术发展模式和策略的研究占多数,也显示出诸多武术英才的心目中能代表中国武术的还是传统武术,但传统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对于武术的发展也是要重新思考的。 13“武术在民间”的发展路径受到环境侵蚀
曾经武术在民间蓬勃发展,也因此造就了中国武术的百花齐放,形成了众多的、各有特色的武术流派,但而今的社会“武术在民间”这句话可能已不再那么真实了,随着社会大环境的消逝,民间已失去武术发展的土壤和养分,武术在民间这块大地上已不再是往昔的欣欣向荣,枝叶繁茂,而是在严重缺乏营养的情况下日渐萎缩、衰败直至消亡。任何事物都有其特殊性,作为承载着中国众多传统文化,用肢体动作来表达中国优秀文化的中华武术,现在已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我们已不能让其放任自流、自生自灭,必须进行挖掘从而保护这一弱势事物;当然对它的保护又不能像考古文物一样只要挖掘整理出来就束之高阁,这是一个需要有人去练习,去继承发展的特殊事物;也急切需要一个正式的组织去管理、去爱护,去构建一个可以全面继承并展现其全貌的组织体系,把武术各个部分都能聚合在一起构建出全面、科学、可持续的继承与发展体系。
2段位制标准化体系推广的意义
21传统武术发展历程加速段位制标准化
1998年,原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和国家体委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本着振奋民族精神,增强人民体质,进一步推动武术运动的发展,建立规范的全民武术锻炼体系,全面评价习武者的武术水平,而制定了中国武术段位等级制度〔1〕,推行中国武术段位等级制度以来,广大武术工作者广泛关注,并对其寄予厚望,在一段时间内掀起了考段热潮,这对于推动我国武术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段位制推行十几年来一直处于探索阶段,并未有多大举动。加之这一新生事物自身存在的不完善,使其未有多大建树。由于该体系对中国武术自身特点考虑不全面,影响了广大武术爱好者考取武术段位的积极性,影响了武术的推广与发展。其运行状况与我国蓬勃发展的群众体育和民间巨大的武术人口尚存在着很大差距。
2011年,国家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实行,体育也不例外。针对武术工作的实际情况,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中国武术协会、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将2011年确定为“武术标准化年”〔2〕,决定以建立武术段位制标准化管理体系为突破口,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组织实施,整合资源,调动各级组织的积极性,以最大的决心,尽最大的努力,健全完善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武术段位制管理模式和考评制度。同时出台了段位制标准化体系的教材及管理规程。
22段位制标准化契合全球一体化进程
在信息全球化飞速扩散的今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刻,面对着西方文化的强势入侵,中华武术危机四伏,为此我们必须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子,来继承和发扬中华武术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段位制标准化体系的提出和推广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成功的案例。标准化是一切工作的基础,是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在段位制标准化提出与各类武术标准规范之前,中国武术段位制可以说是只定下了级别的调子,却没有实质的执行标准,一切依照竞赛规则,或是裁判员的经验。这就造成了评判标准不统一,再加之考评机构的集中、管理体制存在的不完善、考评不够细化等一些问题的存在,以至造成了考段难、不规范、段位级别与实际武术水平有出入等诸多问题,最终导致了很多人对段位制认同度不高、各段位人员畸形分布等问题,影响了段位制的良性发展〔3〕。
2011年出台的新的《中国武术段位制》借鉴了众多研究者的意见,在以往基础上做了大量的更新改动。至此段位制标准化体系首次将众多的武术流派归类,统一标准、统一考评、层层分级,使各个层面的武术习练者都有一个共同的对照标准,并对考评员的资格也限定在其所习拳种之内,很好地解决了评判员对评判对象所练拳种不熟悉的现象。让武术普及和推广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将有力地促进中国武术技艺的发展和理论建设及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推广。也使得段位制标准化体系将中低段位考评权限下放,建立广泛、规范的各级段位考评机构,成立监督委员会,解决考段难、不规范的问题,一系列措施将渐渐优化各段段位人员结构,改善以往段位制发展中中段位人员比例过高,高段和低段人员都相对较少的不合理现象,促使其以科学健康的模式发展。段位制标准化体系将社会武术与竞技武术结合在一起,为二者共同发展和相互促进搭建了一个有效平台,将更大地激发民众习武的热情,引导习练者循序渐进地步入科学健身的道路,加快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步伐。段位制标准化体系更使学校武术与社会武术统一标准,解决学校武术教育中一直存在的武术教学难题,将极大地推进学校武术教育的规范健康发展,为国家培养优秀的传承可塑人才。
23段位制标准化对武术练习者的引导
段位制标准化将更好地引导武术练习者由简入繁,由浅入深,坚持锻炼,步入终身习武健身之路;将吸引更多武术传习者聚集到一起,团结到一起,携手研究探讨,催生武术发展的内动力。段位制标准化将促进各种武术产品、消费品等武术下游产业的大规模生产,整合武术产业市场,打造武术产业价值链,进而反作用于武术事业,推动其更好地发展。段位制标准化对弘扬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我国的软实力、推动武术运动的持续发展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4〕;段位制标准化是深化武术改革、加强武术运动规范化管理的重要举措,是现阶段武术发展的基础,是武术推广和普及的有力抓手,是武术走向现代化的标志。其管理和考评制度的建立揭开了武术发展的新篇章,对武术的继承、发展、推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更重要的是段位制标准化体系将各级各类武术团体,放在同一尺度、标准下去衡量,这样不但有利于大规模的推广,也为武术今后的产业化及国际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我国武术以俱乐部模式的发展也提供了可能,可以展望,如果武术在我国也形成俱乐部发展模式,众多的习武者,无论竞技的还是传统的都归属于武术俱乐部管理,这对于我国武术的发展及武术赛事模式的改革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对于退役武术运动员的就业出路问题也有了很好的解决办法。段位制标准化步伐的大步前进,必将推动段位制这一武术新机制的繁荣发展,进而实现武术在新时期的新飞跃。 3段位制标准化体系下传统武术发展新路径探索
31融“合”弃“分”
段位制标准化体系的迈进让我们对武术的继承与发展前景感到了欣喜,但有些地方我们也必须引起重视,否则对于我国武术的全面继承与发展是很不利的。因此对于武术传承的制度体系我们只能用“合”的思维去整体考虑武术,而不是用“分”的思维。对于武术习练者来说,大家都知道我国的武术全貌应该是由功法、套路、散手组成的,中国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陈国荣在其发表在《中华武术》2011年第6期上《为中国武术套路正名》一文中称套路、功法都属于中国武术,不能割裂开来〔5〕。但在最新的中国武术段位制章程里面,段位等级的考评仍是分为套路、散打、功法。按各自的标准获得的最后都是武术等级的段位级别,这是段位制体系的定调与武术的概念定位并非一致而必然会出现的结果,也成为部分群体对于段位制持不赞成意见的一部分原因。这也是段位制体系想要全面继承与发展中国武术所存在的严重问题。
32“制度引导”为主
作为具有官方性质的、传承我国博大武术载体的段位制考评体系,其要考虑的不仅仅是武术健身的推广,它应该而且也有责任担负起传承符合武术这一概念本质的武术。制度引导的影响力是无限的,一不小心导致的后果将是很难弥补的,二十四式、四十二式太极拳的标准化推广使万人太极表演成为现实,但因其只有一个套路架子,并无功法和其他东西,加上标准执行得不严密,没有一个权威的依照,绝大多数练习者都处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只停留在外形动作的比画上,而且几十年乐此不疲,所以广泛开展的二十四式和四十二式太极拳,因此被批评为“太极操”。但同时,我们也由此看出政策的导向对事物的发展方向及速度产生的影响有多大。同样,如果段位制在武术全面继承与发展方面做得稍有疏忽,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武术家族可能又要加入一个名叫“段位制武术”的新成员。当然,武术段位分项而行已有时日,一时更改也非易事,但是,如果随着时间的推移段位制的考评能渐渐将几类分项合并而行,对于中华武术则实是幸事。秦始皇的车同轨、书同文,使其王朝巩固、发展、壮大,我们也期待在中国文化走向复兴的今天,有一个能全面展现、承载中华武术的传承考评体系的出现,让我们的中华武术(下转第23页)(上接第18页)再续辉煌,为我们的文化复兴做出更大贡献。
33加强武术传习者的责任担当
现代社会武术传承发展过程中诸多问题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指导思想的多元化是其重要的原因之一,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中国武术协会、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发起的段位制标准化体系的推行对于武术的继承和发展意义重大,但其在全面继承与发扬中华武术这一方面仍存在有不完善之处,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殊国情,笔者认为作为具有官方性质、对武术发展导向具有巨大影响力的段位制不仅要立足于振奋民族精神,增强人民体质,进一步推动武术运动的发展,建立规范的全民武术锻炼体系,全面评价习武者的武术水平,更要有责任担起传承中国武术全貌的使命。
参考文献
〔1〕国家体委中国武术段位制〔J〕中华武术,1998(05)
〔2〕国家体委中国武术段位制〔J〕中华武术,2011
〔3〕王岗,邱丕相中国武术:尴尬的境遇与发展的新策略〔J〕体育与科学,2006,4
〔4〕高小军树立大武术观加强标准化建设推动武术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R〕2011年全国武术协会主席和秘书长联席会议上的讲话,2011325
〔5〕陈国荣为中国武术套路正名〔J〕中华武术,2011(6):66-70
(责任编辑:阎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