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翻译美学角度评英语教师用书中的参考译文

来源 :疯狂英语·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16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翻译美学的研究视角可以触及诸多文本,英语教师用书也是其中之一,而后者往往被研究者忽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从翻译美学角度研究参考译文,发现其中的美与不足,能够更好地为语言教学服务,同时也为出版商提供来自教学一线的反馈意见,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翻译美学;教师用书;参考译文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1)03-0051-3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1.01.016
  
  1. 引言
  
  翻译美学理论的出现为抽象的翻译理论研究带来一股清风,研究者将视野更多地回归到译文本身以及译文与原文的关系上来。各种文本皆有其独特之美,翻译美学的研究视角可以触及诸多文本,英语教材中的课文参考译文也不例外,后者往往被研究者所忽略。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英语教师每天使用教师用书,从翻译美学角度研究参考译文会有很多发现。这些发现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能够加深教师对授课文本的认识,更好地解读文本,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另一方面,发现译文的不足可为出版机构提供积极的反馈信息,供其修订或再版时参考。
  
  2. 理论背景
  
  “美学”一词来源于希腊语“aesthesis”,最初的意义是“对感观的感受”,由德国哲学家亚历山大·戈特利布·鲍姆加登首次使用。1750年,他的《美学》(Aesthetica)一书的出版标志了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产生。鲍姆加登认为,美是感性认识的完善,美学是“关于感性认识的科学”,是“以美的形式去思维的艺术”(转引自余源培,2009:520)。自鲍姆加登以来,世界各地学者纷纷研究美学、发展美学,中国也涌现了朱光潜、宗白华、李泽厚等美学家。随着美学的发展,美学与哲学、伦理学、文艺学等学科相互影响,出现了哲学美学、文艺美学等学科分支。美学用艺术的思维对事物进行分析、评价,得出结论。翻译理论则主要研究翻译标准、翻译过程等科学性的问题。“翻译”与“美学”联姻,产生了翻译美学理论。翻译美学的研究即运用美学和现代语言学的基本原理,研究和探讨语际转换中的美学问题,了解翻译审美活动的一般规律,提高对原文和译文的审美鉴赏力(毛荣贵,2002:436)。
  1995年刘宓庆所著《翻译美学导论》(2005年修订)构建起了翻译美学的理论框架。2005年,毛荣贵以美学思想为核心宏观分析翻译美学,著述了《翻译美学》,这是“翻译美学”第一次作为书名单独使用。他以英汉两种语言为媒介,从语言学角度包括音、形、意、句和词汇进行审美比较,提出翻译实践中的相应方法,并系统地论证了英汉互译中模糊美感磨蚀的具体体现(隋荣谊、李锋平,2007:54-57)。
  翻译美学可以用来研究文学文本,也可以研究非文学文本,因为一切翻译过程中的源语理解和译文再现都是一种审美过程。刘宓庆(2005)认为,翻译戏剧、诗歌诚然是艺术,翻译法律文书、科技资料、宗教典籍也都是艺术,因为翻译不能须臾离开选择词语、调整句式、修饰行文等艺术加工。
  
  3. 翻译美学视角下的英语教师用书中的参考译文研究
  
  与诗歌、戏剧、小说、散文不同的是,英语课文体裁不定,每篇文章一般自成一体,文章的长度和生词量之间有一定的比例关系。研究教师用书中的课文翻译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教师对所讲解内容的理解,更好地与学生互动,当好原文作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中介”,对于提高教学效果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时下英语教材名目繁多,不同阶段的学习者都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教材,教师也有条件选择与教材相应的教师用书。教师可以选择以自己所教教材教师用书中的课文参考译文为研究对象,以点盖面,发现其翻译之“美”与“不美”。本文选择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新视野英语教程(读写教程)》教师用书为研究对象,以其中的第二册为例:
  3.1 参考译文之“美”
  3.1.1 形象美
  (1)Heavy Body, Not Heavy Heart.(Unit 2 Text B,文章标题)
  参考译文:体胖心宽。
  标题原文逗号后面的“not”丝毫没有影响其“alliteration(头韵)”之美,两个形容词“heavy”的出现,不仅读起来上口,在意义上也将“body”和“heart”作了明朗的对照。译文只有四字,却能看出译者的语言功力和翻译水平。中国有句俗语叫“心宽体胖(汉语拼音读pán)”,意思是“心胸开阔了,身体上也就没有什么压力了”。译者巧妙地将这一俗语加以“改造”,变成了“体胖(pàng)心宽”,意义上便与原文完全相符,却不失俗语耳熟能详之“美”,读起来同样上口,符合文章标题特征要求。
  3.1.2 节奏美
  (2)I looked ill, sad, and unhealthy.(Unit 2B, Para.1)
  参考译文:那时的我看上去一脸病态、情绪低落、身体很差。
  原文中三个形容词“ill”、“sad”、“unhealthy”并列出现,描述了作者当年个人状态不佳时的情景。如果译者没有读者意识,机械地将三个形容词译成“生病了”、“悲伤的”、“不健康的”,虽然保证了信息传递,但译文的“美”就没了。教师用书上的参考译文用了三个排比式四字短语——“一脸病态”、“情绪低落”、“身体很差”,充满节奏感,有“节奏美”,也将作者当年状态之不佳形象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3)Back in college, we enjoyed many nights at the most expensive restaurants in town, spending too much money on bottles of wine and delicious food.(Unit 4B, Para.4)
  参考译文:以前念大学时,我们俩在城里最贵的餐馆度过了许多美好的夜晚,美酒佳肴,花钱无数。
  译者同样巧妙地将缺乏美感的伴随状语“spending too much money on bottles of wine and delicious food”译成了“美酒佳肴,花钱无数”。
  3.1.3 音律美
  (4)The often-heard comment of “you have such a pretty face”...(Unit 2B, Para.6)
  参考译文:常常有人对我说“你有一张漂亮的脸。”
  译文中的“常常”二字是叠音词。英文有“alliteration(头韵)”之美,汉语也有自己叠音的独特之美,通过重复同一发音,为单调的译文平添了几分“音律美”。
  3.1.4 诙谐美
  (5)“Bones are for dogs,” he said with a smile. “Meat is for men.”(Unit 2B, Para.8)
  参考译文:他微笑着对我说:“狗才喜欢骨头,男人喜欢肉。”
  结尾这句话风趣幽默地化解了肥胖者的尴尬,作者似乎看到了肥胖者的希望。通过他人之口,字里行间表达了“我胖故我在”的洒脱和对世俗歧视的不在乎。译文中的“才”字传神地表达了原文的幽默思想。
  (6)He was a bit concerned about returning to the dating world, worried that he had “lost his touch” with women.(Unit 4B, Para.1)
  参考译文:对于重新开始约会,他有点担心,生怕自己与女人早已“断了电”。
  此处的“lose one’s touch with sb.”如果机械地译成“与某人失去联系”将索然无味,译成“断了电”让人们想起了男女约会产生感觉时叫作“来电”的说法,相得益彰,妙趣横生。英文中幽默语言的翻译往往需要译者同样具有“幽默细胞”才能译出诙谐,译出美。
  3.2 参考译文之不“美”
  3.2.1“化简为繁”不美
  (7)Why me? There are women who look like models here.(Unit 2B, Para.7)
  参考译文:你为什么选我呢?这儿有些女人身材好得像模特。
  根据上文“While I was visiting the British Virgin Islands, a local man invited me to be in a picture with him on the beach...”可知,这里的“why me”表达了作者好奇的情绪。人在好奇的时候,精神因集中于所好奇的事物或事情往往会忽略言语的使用,甚至会变得语无伦次,语句通常也以短语或词的形式出现,如:人会在好奇时会将“你在说什么?”缩略成“什么?”等。译文将“why me”化简为繁,译成“你为什么选我呢”,显得冗长,和语境不符。如果改译成“选我?”甚至更短的“我?”,效果将会更好。原句可译为:“我?这儿有些女人身材像模特呢!”
  3.2.2“忽视细节”不美
  (8)The often-heard comment of “you have such a pretty face” does not please me because of all that’s not said: “if you’d just lose the weight you’d be beautiful.”(Unit 2B, Para. 6)
  参考译文:常常有人对我说“你有一张漂亮的脸。”我却对此不以为然,因为我知道他们的潜台词:“你要是瘦一些的话会很漂亮的。”
  “不以为然”的意思是“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现代汉语词典,2002:169)”,这里用来翻译“does not please me”有忽视细节之嫌,译者忽略了“不以为然”的真实含义,没有考虑其用在译文中的恰当性。“please”这里用作动词,表示使(某人)感到满意或愉快(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2002:1126)。“我却对此不以为然”应该改译成“这让我高兴不起来”。
  《新视野英语教程(读写教程)》教师用书中课文的参考译文总体质量较高,反映了编者良好的翻译水平和用心做事的态度。当然,和其他事物一样,该教师用书中的参考译文给广大教师带来“美”的同时,也有一些不“美”之处。教师用美学的眼光看待出版物可使之日臻完善,在下次修订或再版时变得更好。
  
  4. 总结
  
  生活中不缺乏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教师每天面对教材难免有些枯燥,用翻译美学的视角来研究课文原文及其译文不仅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发现其中的“美”,还可以发现其可以变得更“美”之处。此外,翻译美学与文体学、修辞学、语义学、词汇学等语言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研究翻译美学也可以为上述相关理论学科的研究提供丰富的佐证材料。教师用书中的参考译文每天面对广大教师的审美,教师从翻译美学的角度研究教师用书,可以发现教学材料中的美,带着欣赏美的愉悦心情走进课堂,以同样的眼光发现学生的“美”,为英语教学增添几抹亮色。
  
  参考文献
  刘宓庆. 翻译美学导论[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毛荣贵. 新世纪大学英汉翻译教程[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436.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四版[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1126.
  隋荣谊、李锋平. 翻译美学初探[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11):54-57.
  现代汉语词典(汉英双语)[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169.
  余源培. 哲学辞典[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520.
其他文献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从语言学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外语教学的重点不应停留在句子水平的语言能力训练上,而必须重视在语篇水平上的组织教学,进而培养学生在语篇水平上的语言交际能力。
期刊
传统语言学关注的是可能生成的句子。
期刊
1964年,毛考入复旦大学。
期刊
这表明传统的隐喻理论正受到现代隐喻研究的挑战,隐喻研究已超越语言本身的范围,人们开始认知的角度来研究隐喻的本质。
期刊
期刊
写作历来是我国英语教学的薄习的环节:中学阶段如此,大学阶段也如此。
期刊
随着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中国加入了WTO以后,英语作为一种跨文化交流的手段在国际事务、商业交往和技术合作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期刊
2005年2月25日教育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在社会上又一次掀起了有关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话题讨论的热潮。
期刊
在教学中我们讨论得最多的是教师与学生的沟通。
期刊
摘 要:在关于翻译的各种学术论文中,经常可以见到对翻译教材的各种批评。不合时宜的翻译教材成为翻译教学的一大诟病。笔者在上非外语专业的英译汉翻译课时,根据学生所学的专业和需求,敢于脱离课本,大胆尝试选用不同的材料,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在增长见识的同时掌握了基本的翻译技巧,提高了翻译实践能力。  关键词:专业;需求;兴趣;英译汉;选材  [中图分类号] 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