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为何连身边的太监都管不住

来源 :新传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junfeng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什么溥仪连身边的太监贪腐都管不住?根本上是因为他自己也陷入了贪腐。晚清贪腐自上而下,病入膏肓,不是靠某个人就能改变的。以慈禧的“新政”为例,她想借此改变旧制度,结果却加速了清朝的灭亡,说到底,这是制度困境。
  清末皇族腐败到卖祖宗
  清代统治的268年中,二品以上官员贪污案共108件,其中68人被斬立决,47人被斩监候或绞监候,另有42人受到其他处罚。仅乾隆一朝,因贪赃而被处决的二品以上的高官就达30多人。
  清朝为什么会从吏治严苛走向贪腐遍地?
  清朝当年能取得天下,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善于学习,了解不同文化,通过充分吸收双方优点,实现满汉合璧。特别是康熙时期,国际上有地位,充满自信,力主偃文息武。一方面,通过沿袭明代制度,约束马上英雄们的草根气,另一方面,用八旗的凝聚力与朴野精神,对抗传统官僚体制的贪腐与低效率。可随着时间推移,满汉合璧遭到侵蚀与破坏,而失去约束,则明代制度的弊端便渐渐显露了出来。
  以捐官为例,初期只授虚职,花再多钱,也只能当个编制之外的“员外”,可到后来,开始授实权,这就让腐败走向合理化。
  以珍妃为例,她通过光绪卖官敛财,甚至将四川盐道(四品)这样的要职私售给文盲玉铭,“光绪问拟在哪衙门当差,对拟在木厂;光绪骇然,命将履历写出,久久不成字”。
  最有权力的人带头搞权钱交易,这还怎么惩贪?所以清末官场各职位都有明码标价,半公开地进行。
  溥仪登基后,为保证其安全,在西安门专门成立了一支禁卫军,装备精良,共1.2万人,由他的七叔载涛负责,可这支精锐之师始终未有作为,因载涛私下与孙中山见了面,双方已达成口头协议。
  清朝皇族后期腐败惊人,张作霖死在皇姑屯后,在东北办葬礼,用了许多亲王等级的翁仲,都是皇族偷着卖过去的。我在东北,曾见过不少高等级大牌坊,数吨重,用兵车运来,可见“卖完王府、家具,卖祖宗坟地”之说,并非捕风捉影。
  腐败都到了卖祖宗的地步,这就无药可救了。
  溥仪连身边的太监都管不住
  对于腐败,溥仪也曾想加以治理,便先拿太监开刀。
  在逊清小朝廷中,溥仪发现有太监偷东西,几个躺柜不翼而飞,决定彻底清查。
  太监们吓坏了,扬言要杀溥仪,搞得他极为紧张,他知道太监们暗中互通,不可信任,便让婉容持棍睡在外屋,以保护自己。还让婉容的弟弟郭布罗·润麒陪自己睡觉,因他当时年龄小,比较警醒,稍有声响,便能醒来。
  溥仪刚刚掀起反腐风暴,却招来了一场建福宫大火,消防队赶到时,门卫却以“清室向例未奉谕旨,外人不许入神武门一步”为由,不肯开门。消防员只能在宫门外等溥仪下谕,直等了一个多小时。大火烧毁房屋三四百间,其中古物与相关证据皆化为灰烬,追究大火原因,内务府却说是溥仪用他三舅从国外带来的放映机看电影,引发电线跑火,这显然是个借口。
  建福宫大火是一个标志性事件,说明溥仪连身边的太监都已管不住,何谈治理皇族中的腐败?
  溥仪自己也被腐败关在笼子中
  为什么溥仪管不住太监?因为他自己也参与了贪腐。
  他把宫中的名画交给溥杰,让其夹带出去私卖,为自己换私房钱。
  第一次时,溥杰不知道大门口有民国军人把守,不管你是谁,都要搜身,结果没能成功。两人一商量,后来改成皇上赐给溥杰,名正言顺,卫士亦无可奈何。用这种方式,溥杰从宫中盗走大量国宝,仅书画就至少1200件,都是极品,包括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等,后追回的只有三分之一。
  在自传《我的前半生》中,溥仪承认“至于我和溥杰采用的一赏一受,则是最高级的方式。当然,那时我决不会有这样的想法,我想的只是,别人都在偷盗我的财物”。所以太监们说:盗亦有道,你能偷大的,为什么我们不能偷小的?
  溥仪监守自盗,是想为出国留学积攒经费。在洋教师庄士敦的帮助下,荷兰公使欧登科已安排好所有细节,可在双方约定好的时间,溥仪却未能赶到。
  原来,载沣(溥仪的父亲,曾任末代摄政王)听到了消息,立刻赶到紫禁城,他这人平时糊涂,此时却反应极快,立刻关了神武门,这下溥仪想走也走不了了。
  晚清的腐败,不是靠某个人就能改变的
  晚清贪腐自上而下,病入膏肓,不是靠某个人就能改变的。特别是皇帝、皇族的地位发生了变化后,他们对国家命运已丧失信心,加上北洋政府换汤不换药,10多年换了7位总统,贿选、腐败等丑闻不断,依然是“窃钩者贼,窃国者侯”那套旧逻辑,大家都只想着偷,那就彻底乱了。
  事实证明,治理腐败,靠圣训是无法持久的,个人再聪明,也比不上制度的力量大,想反腐,最终要靠制度,而制度的核心,就是法治与吏治,而吏治的核心,在于官员如何产生。
  不解决制度问题,一切靠自己,犹如右手拿刀,不论怎样舞弄,也无法砍掉右手,以慈禧的“新政”为例,她想借此改变旧制度,结果却加速了清朝的灭亡,这就像本指望用吃药来治心脏病,却被药毒死了,这就是制度困境。
  1990年,有位领导派人来问末代太监孙耀庭,你经历过清朝灭亡,有什么治国之道。孙耀庭当时在广化寺,感到很犹豫,说自己只是跟班的,哪懂什么治国之道啊,万一说不好,要掉脑袋的。他想了很久,最终决定什么也不说,而是写了一副对联,即: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
  他用后半生的时间悟出来,国家也好,官员也好,都应走正道,只有顺应世界潮流、严防腐败,方能天下太平。
  (《领导文萃》2016年03期等)
其他文献
1989年5月15日至18日,苏共中央总书记、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戈尔巴乔夫对我国进行了正式访问。邓小平与他举行的会见,宣告了中苏关系正常化的最终实现,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事件之一。外交官李景贤追忆了这场历史性的会见。  外长互访为高级会见做准备  1988年秋天,随着牵制中苏关系正常化的“三大障碍”逐步得到消除,作为这一“正常化”标志的中苏高级会见自然就被双方摆到了议事日程上来。  中苏双
期刊
1142年1月,宋高宗下令“岳飞特赐死”,宋金之间迎来了20年的和平时光。1163年,宋孝宗北伐以失败告终。他不得以与金朝签订“隆兴和议”,称金朝皇帝为叔。如果岳飞不管12道金牌决意收复汴京,历史会是什么样的结局?  岳飞:十年之功,毁于一旦  1134年春,岳飞率军第一次北伐,剑指江汉,连克郢州、随州、襄阳、邓州、唐州、信阳军等六郡,极大地打击了自北宋灭亡以来金朝及其傀儡伪齐政权的气焰。岳飞因功
期刊
被广东省公安厅列为“9901专案”的“长胜”轮案,是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海上抢劫杀人案,它也是广东省审判史上被告和死刑犯最多的一起案件。2000年1月28日,当由我国最高法院签署的《刑事裁决书》生效时,在该案的38名被告中,有13名被立即押赴刑场执行了枪决,被媒体誉为“世纪大审判”。  “长胜”轮23名船员遇害后被抛尸大海  “长胜”轮案是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海上抢劫杀人案,也是广东省审判史上被告和死
期刊
历史上除了极其个别的例子外,任何一次国家统一的完成都离不开武力的运用,这是基本的历史事实。在双方具备军事对峙能力的条件下,以和平的方式来完成国家统一,往往只是理想的追求而很难成为现实的选择。这是为何?  诉诸武力:古代国家统一的根本途径  大致而言,中国历史上曾发生过五次最重要的统一事件:第一次是由战国七雄逐鹿走向秦统一;第二次是由三国对峙鼎立到西晋短暂统一;第三次是由两晋南北朝的长期分裂走向隋统
期刊
数据表明,旅游休闲正改变着过年的传统,成为中国人最时尚的年货,渐成一种新“年俗”。显而易见,“旅游过年”的好处多多。中国春节讲究“孝”道。对于子女来说,出去旅游有更多的机会和父母交流,可以尽孝;对于父母来说,能够看看大千世界也是美好的享受。那么,有哪些好地儿值得去呢?快看看这些:  南寧、东兴芒街、越南下龙湾、天堂岛、吉婆岛高铁6日游  【贴心赠送】 往返口岸电瓶车  【独家赠送】 大型民族歌舞表
期刊
近日“18岁”这个梗风靡网络,是因为最后一批90后已18岁,集体告别了少年时代。为了怀念,广大网友纷纷晒出了自己的18岁照片。然而,我们的18岁跟咱们古代的名人比,就显得相形见绌了。  这两天被“18岁”刷屏了。一夜之间,大家都晒起了自己的18岁照片……  据悉,“18岁”这个梗的起源是,2017年12月31日,最后一批90后(生于1999年12月31日)度过了他们18岁的生日。这意味着,从法律上
期刊
2017年第50期《新传奇》“新新闻·热点”栏目刊载的《中国驻美公使敲山震虎:美舰抵达高雄日,就是我军武统时》一文,是一篇壮国威、扬军威、振民心的好文章。  正当美国国会把《2018财政年度国防授权法》送到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办公桌上,要求评估“美台军舰互泊”的可行性;台湾“立法院”二度通过“公投法”修正草案,妄图向法理台独实质迈进之时,中国驻美公使李克新在我驻美使馆邀请的由200多名中国留学生、台湾
期刊
名剑通灵,一把剑,特别是名剑,往往有着自己的品质,而每一个品质的背后,必定有一个神奇而又唯美的传说。湛卢剑、纯钧剑、鱼肠剑……单是这些剑名,就足以让人回味深长,它们无不是剑的物质属性、文化属性、精神属性的高度凝结。  关于古代名剑,历朝历代都有不少典籍记载,比较著名的如南朝陶弘景所撰《古今刀剑录》、明代李承勋所撰《名剑记》等,还有如《史记》、《越绝书》、《列子》、《吴越春秋》等书中,都有关于名剑的
期刊
举世澄明玉犬来,  年祥岁吉迎狗年。  丹心描绘义犬图,  国运昌盛万民安。  狗解人意效忠实,  慧眼炯炯识劣贤。  報国须尽犬马力,  盛世升平乐尧天。
期刊
小寒时令雪翩跹,  萧索河山换美颜。  有意隨风多妩媚,  无声落地自淑娴。  且惊嵴岭成银柱,  更喜梅花亮眼帘。  不忍践踏寻故友,  微群瞬刻传诗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