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 :现代教师与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yro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第一,构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第二,激发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想象力;第三,启迪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第四,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第五,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创新 方法
  
  
  
  語文是人们学习和掌握其它学科知识的基础学科。新课标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为深化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革做出了明确的指示,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掌握相应的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下面我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做法。
   1.构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 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融、人际交往、思想共鸣的过程。构建一种师生心理相融、民主交往良好的课堂气氛是促进学生自主创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方式。作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我们不应该居高临下,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应该民主、平等、真诚地对待每位学生,使学生感到亲切可信,从而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创新意识。例如:我在执教“梦想”这一单元时,当问及同学生们自己的梦想时,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我的梦想是到月球上看一看”,有的说“我的梦想是到世界各地去旅游”……这时有位学生好奇地问“老师,你的梦想是什么?”我高兴的回答:“老师的梦想就是希望你们快快长大,超越老师。”提问的学生满意的坐下了,学习在融洽的氛围中继续着。这虽然只是一个教学的瞬间,但我们不难看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正在逐步建立,教师与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共同发展。
   2.激发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趋近的倾向,它是学习积极性中很现实、很活跃的心理成分,在学习活动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首当其冲要注重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创新的导向,是创新的动力。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好奇心,求知欲,才想学,才爱学,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如在教学《坐井观天》一课时,当学生领会了课文的寓意后,从一个新的角度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展开想象:“青蛙听了小鸟的话,真的跳出了井口,它会看到什么呢?”顿时,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他们纷纷举手,有的说:“青蛙跳出了井口,看到外面的世界真的很大很大,知道自己是错了,小鸟说的是对的。”有的说:“青蛙看到秋天的景色真美,高高的蓝天上飘着朵朵白云。”……我们要对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给予赞扬,并建议他们把刚才想的写成一段话念给大家听,他们的积极性就更高了。
  其次是要注意启发学生的想象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它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是创新的先导,没有想象便没有创新。人类历史上的一切发明创造都是科学幻想和创造想象的产物。没有想象,也就不会有日益发达的科技现代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做到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积极参与大胆想象,直接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 3.启迪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 人与生俱来就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心,这就是“思”的开端。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如果没有疑问,就不会有新见解,一切都以书本为经典,以教师的讲课为准绳,人云亦云,就不可能有创造,那么社会就会得不到发展。爱因斯坦认为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培养创新精神,应始于问题意识,但问题意识不是与生俱有的,而是靠我们后天的培养。学生能发现,提出问题,是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表现,是他们积极思维的结果。那作为教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我们应该把提问的机会还给学生,在课堂上尽量创造更多的机会给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里,学生就会积极思索,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向别人的思想、见解提出自己的看法。恰当的问题开启了学生思维之门,教师为学生构建创新情境,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扶持,深入探究的愿望油然而生。例如,在上《狐狸和乌鸦》一课,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乌鸦嘴里的肉被狐狸骗走了,它接下去会怎样做呢?每个学生至少要替乌鸦想出两种做法。学生一下子就活跃起来,想出-了许多办法,大家的思维都得到了训练。
  面临着信息爆炸年代的“人生有涯而学海无涯”的矛盾,“如何学习”比“学习什么”显得更为重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往往比“授人以鱼”重要得多。同样,培养人的能力,教人学习、研究的方法比只灌输书本知识重要得多。而培养人的能力,教人学习、研究的方法是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必不可少的。因此,教学生学会思考是很重要的。养成良好的思维方法,学生将会终生受益。
其他文献
【摘要】 化学创新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就是弃旧扬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创新不仅仅是发现那些前人未曾发现的东西,也包括对于自己来说是新鲜的,有生命力的东西。化学教师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要结合本学科的实际和特点,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本文就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谈几点体会。   【关键词】 中学化学 创新教育
期刊
【摘要】 中专体育教学如何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的加强素质教育,提倡和实施创新教育,是摆在我们从事学校体育教育者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本文从我国中专院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出发,提出了创新教育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改革体育教学的创新性途径。 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创新教育 改进方法    体育教学应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的加强素质教育。作为中等专业学校的体育工作者,我们
期刊
【摘要】 教师只有不断从教学中总结经验,敢于创新,方能在历史教学中探索出一条成功之路。   【关键词】 创新教法 科学运用 不断总结      历史是初中生必学必考的一门学科,纵跨古今中外,跨度大,知识丰富,内容错综复杂。难记,难理解,难以活学活用,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传统的应试逐渐进入死胡同,创建高效、优质的课堂教学模式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那么怎么创建高效的
期刊
新课标下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虽不能完全自主,但仍然具有相对独立性,自主学习落实得好不好,关键是看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上是否真正确立。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自主学习进入数学课堂,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自主学习正成为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使我的数学课堂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 1.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   1.1 教师应把握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契机,精心设计问题   教师
期刊
【摘要】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改革工作也呈现出百花争艳的良好态势,各种教育教学理念与创新层出不穷,为生物教学效率的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广大高中生物教师在这场教育教学改革的洪流中,要能够高瞻远瞩,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激发学生学习潜能,优化教学过程,有效提升教育教学成效。   【关键词】 生物教学 科学素质 培养 方法        目前,国际竞争的实
期刊
【摘要】 在体育教学中,充分快乐体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能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体验到运动的乐趣,成功的快乐,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以及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以达到更好地促进学生良好人格形成和发展。     【关键词】 快乐体育 主体性         1.快乐体育的内涵   快乐体育是指从情感教学入手,对学生进行以健全的身体教育和人格教育为目标的体育教育思想,是让学
期刊
1.创设动画情境,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增强学生求知欲望    新教材的情景图尽管幅幅都是色泽明丽、充满童趣,但毕竟都是静态的平面图形,有些故事情节、人物活动不好体现,而动画的表现形式对学生来说更具吸引力和感召力。因此,把情景图制作成动画课件,充分利用它的形、声、色、动、静等功能,使静态的画面动作化、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渲染气氛,创设学习情景。而Flash是做动画的就是一种简单实用的动画制作软件。 
期刊
创新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应用一切已知信息,通过开展能动的思维活动,突破原有事实、框架,而获得的解决问题的一种全新方式或产生对社会和个人极有价值的产品的智力本质。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不断发展的动力。”创新教育是时代的要求,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 1.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 传统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以知识的
期刊
生物科学实验是以认识生命运动的本质和规律为目标的实践。它不是盲目的行为,而是在理性指导下的变革现实的实践活动。在每一个实验的过程中,从实验意念的产生到实验方案的设计,从实验结果的分析到实验报告的完成,每一步都有思维活动,每一步都是思维的结果。所以,生物科学实验有利于把学生带入发现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在分析实验问题之中和在解决实验问题中锻炼思维能力。科学的思维能力是科学素质的重要方面,而科学素质的培养
期刊
【摘要】 体育教学主要环节是操作与实践,在操作与实践中学生有充分的观察、思维、操作、实践的表现机会,对于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开发提高,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创新,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已有知识开动创新思维活动,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灵活、有机的智力品质,它是竞争社会和未来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一种能力。皮亚杰在论述认知发展过程时,特别强调智慧建之于身体发展与身体运动,而智慧的核心是思维。因此,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