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鼻胃管置入最佳循证实践方案的制定和应用

来源 :临床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song7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基于最佳证据的经鼻胃管置入的临床实践并评价应用效果.方法 遵循澳大利亚JBI证据临床应用模式,检索并总结病人术前经鼻胃管置入方法、判断胃管在位及减轻胃管置入不适感的最佳证据,制定审查指标,通过证据应用前对肝胆外科病区的29名医护人员和5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人进行基线审查、实践变革和证据应用后再审查,判断实施效果.结果 最佳证据应用后,改良了常规胃管置入操作流程,证据应用后医护人员对每条审查指标的知晓率提高,病人应用每条审查指标的执行率提高,病人不适减轻,胃管位置正确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病人术前鼻胃管置管的最佳证据总结并应用于临床实践,可提高医护人员留置胃管的操作水平,规范操作行为,减轻病人的不适,提高病人满意度.
其他文献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根据2020年的统计,排名于恶性肿瘤相关死亡率第2 位,发病率的第4位[1].目前肝细胞癌(本文肝癌指肝细胞肝癌)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仍然是手术治疗包括部分肝切除和肝移植术.临床上大部分初诊病人已属中晚期,只有20%~30%的病人有机会获得根治性手术切除[2].随着局部和系统治疗的进展,部分肝癌病人经非手术治疗后,转为可接受根治性手术切除,术后获得和初期即获手术切除病人相当的远期疗效[3].近10年来随着分子靶向药物及免疫检测点抑制剂的问世,联合传统的局部治疗模式,使许多
病人,男,66岁.因发现右侧背部皮肤肿物 1 个月余于2020 年 12 月入院.肿物周围无痛痒感及其他不适,无明显肿胀破溃、流脓,发病前相同部位有外伤史,当时皮肤淤青,未破溃、出血,未经特殊治疗.近 1 个月来肿物呈渐进性生长,持续存在,无法消退.
内质网是蛋白质合成、运输、修饰的主要场所,内质网的正常功能对细胞具有重要的意义.许多异常环境均会干扰内质网功能,诱导内质网应激,近年来,有关内质网应激与肿瘤发病相关性也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肺癌是世界上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肿瘤,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本文就内质网应激及信号转导通路在肺癌发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期刊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感染的病原学和耐药性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15年1月~2019年12月524例同种异体肝移植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术后发生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感染的发病率、病原学特点、分布情况和耐药性特点.结果 524例肝移植病人中共109例病人术后发生腹腔感染,发病率为20.80%(109/524),其中肠球菌感染46例,全为屎肠球菌;肠球菌感染发病率为8.78%(46/524),肠球菌感染占腹腔感染病人的42.2%(46/109),占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64.79%(46/71)
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居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二位.手术切除仍然是肝癌最主要的根治性治疗方法.由于肝癌发病隐匿,早期无特异性症状,70%~80%的病人就诊时已属中晚期,丧失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机会.近年来,随着肝癌治疗新药物的不断突破,尤其是分子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药物的使用,使得部分中晚期肝癌病人从不可切除肝癌转化为可切除肝癌,由此进一步提高了肝癌手术切除率及长期生存疗效.新开发的系统性治疗药物的临床应用对肝癌外科治疗决策产生了明显影响.本文就新开发药物对肝癌外科治疗决策的影
病人,男,47 岁.5 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疼痛、乏力,伴有明显体重下降.查血甲状旁腺素(PTH)859 pg/ml,血钙4.14 mmol/L.行B超检查发现甲状腺多发结节,考虑为甲状旁腺瘤,行甲状腺左叶+峡部 +左甲状旁腺切除术.术后骨痛等症状无缓解,复查血PTH及血钙仍较高.
目的 探讨循A-B-D路径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急性化脓或坏疽性胆囊炎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9年9月~2020年12月间收治的急性化脓和坏疽性胆囊炎病人45例,均采用循A-B-D路径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总结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 45例病人中除1例中转开腹外,其余44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全组平均手术时间(100.3±38.6)分钟、术后住院时间(4.3±2.2)天.全部病例均无胆道损伤、术后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循A-B-D路径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一种优化手术路径的手术思维模式,安全有效.
肝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多种因素可导致肝癌的发生和发展.免疫微环境的变化可能在肝癌的复发转移、免疫抵抗和免疫逃逸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以免疫节点抑制剂、过继细胞疗法、肿瘤疫苗等为代表的免疫疗法为晚期肝癌病人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介绍了肿瘤免疫微环境中不同免疫细胞对肝癌发生和发展的影响以及不同免疫疗法对肝癌的疗效,探索免疫治疗未来的发展趋势.
目的 总结腹腔镜辅助下结肠脾曲游离的方法及根治要点.方法 应用腹腔镜技术,对21例结肠脾曲或近脾曲结肠癌病人实施手术治疗.以腹主动脉表面为中间入路的切入点,游离Toldt间隙,于胃网膜血管弓下离断胃结肠韧带,于胰腺下缘离断横结肠系膜根部,结扎相应血管,清扫No253和No223淋巴结.并通过左上腹部小切口在腹腔外进行切除,并行肠管端端吻合术.结果 20例成功完成腹腔镜下操作,1例因肿瘤侵及胃大弯侧,腹腔镜下完成大部分操作,切除部分胃壁时中转开腹.腹腔镜平均时间(65.4±6.1)分钟;淋巴结清扫数目平均(
目的 分析浸润性导管癌合并导管原位癌(IDC+DCIS)与单纯浸润性导管癌(IDC)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2016~2020年我科收治的乳腺癌病人335例,其中IDC+DCIS组123例,IDC组212例.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间肿块大小,淋巴结分期以及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细胞增殖核抗原、细胞角蛋白5/6(CK5/6)等分子指标的表达差异.结果 IDC+DCIS组的HER-2阳性率明显高于IDC组(40.7%vs 25%,P=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