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课堂形式 让学生学有所得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YAGUKE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的本质是人的本质。人需要知识,更渴望自由成长的空间、真实丰富的情感,有效达成生命意义的人生追求。由此,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独特感受走进课堂,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要挖掘有利于学生的语文资源,优化课堂,完善评价,让学生学会学习,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 以“读”激活课堂,让学生“学”有情趣
  《语文课堂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以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和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语文课堂必须让学生多读,采取多层次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悟境,读中悟意,读中悟情,读中悟法,让他们兴致盎然地读,从中真真切切地体会到山光物态的情趣,想象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像,感人的场面,领悟到人物的真、善、美的情怀。
  二、 以“疑”激活课堂,让学生“学”有创见
  创造心理学认为,学生间对不同见解的争辩,是创造力发展的激素。课堂上有了争辩,学生的全体意识就会大大增强,个体潜能就能得到尽情发挥。在学生质疑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捕捉学生的“奇思妙想”,顺势梳理,去粗取精,解决问题寓于教学过程中,从而引导学生学习创造性的思维方法。
  三、 以“议”激活课堂,让学生“学”有方法
  课堂学习中,小组的合作是很好的学习方式。小组中各个学生能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产生互动影响,发挥创新的潜能,获得知识和方法双丰收。
  如《灰雀》的教学,在对话的朗读指导中,教师先让学生同桌相互练习练习,然后,一名学生主动与老师进行对话朗读。读完后,全班进行点评交流。有学生认为“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这句话刚才的同学读得太快了,可以慢一点。我因势利导,让学生再合作练习朗读,并各抒己见,展开讨论。他们通过讨论交流,认识到这句话应该读得快些,因为小男孩听了列宁说的话后,已经体会到列宁很担心灰雀,他想让列宁知道灰雀还活着,但又不敢明说,心里很着急,所以这句话要读得快。最后那位认为要读得慢些的学生说:“看来读书的时候要联系上下文理解了句子的意思后才能读出感情。”
  四、以“说”激活课堂,让学生“学”有动力
  新课程强调“教学互动”,老师与学生是课程实施的重要因素。“教学互动”让学生在师生共创的教学氛围里和谐宽松的教育情境中,同老师、同学、教材对话,在对话中得以探究、感悟,深化自己的生活体验;在对话中生成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和独特的审美追求。因此,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教师,要利用教学主阵地——课堂,选好“点”,找准时机,调动学生“说”的主动性。
  如课文《风筝》的最后一段“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但没写是否找到。读完这一段,我让学生讨论:在房子那边会找到吗?学生兴致勃勃畅所欲言。“我想能找到,前面说‘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那就剩这儿没找,所以应该会找到。”“我认为找不到。因为风筝是‘越飞越高,似乎飞到云彩上。’后突然线断了,那风筝就会在高处随风飘走。”“我从课文中‘都哭了’‘垂头丧气’等词体会到他们 风筝……”我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回忆做风筝、放风筝的快乐心情后继续思考,并与同学交流:不管找没找到,但“我们”都找到什么了?
  五、以“练”激活课堂,让学生“学”有发展
  “阅读任何文章,主要在于得到启发,受到教育,获得间接经验等,而在真正地理解的同时,可以作为咱们练习写作的借鉴。”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横向和纵向上进行扩展阅读,并结合随文练笔,提高读写能力。如课本中的每篇课文在指导学生通过初读、细读、精读,加深对语言理解的同时,抓典型段式,品优美词句,找文中“空白”,拓展想象,指导读写结合,弘扬学生个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完善。
  总之,在语文课堂上,教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课堂教学中充当语文学习的“主人”,使他们获得成功的鼓舞力,让学习具有思想、感情、创造、美的鲜艳色彩,成为孩子们深感兴趣又富有吸引力的事情。
  作者单位 福建省安溪县城厢镇过溪小学
  责任编辑 杨博
其他文献
<正>近年来,对血管内皮细胞(VEC)的研究已从静态转移到模拟人体血液剪切力的动态上来。目前研究成果表明,剪切力把信号传递到VEC内引起细胞的反应,对血液凝固、纤维蛋白溶解
介绍了《排水管道工程》课程的设置情况,分析了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从课程设置科学化、实践教学合理化、教学方法多样化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课程改革措施,取得
“学习全靠自用功,先生不过引路人”。这是句极其普通的话,不仅道出了教与学的关系,更说出了教师在教学中主动性的重要。教师的主动性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新课程标准下,可以说,教师的主动性直接影响着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与实施、整个教与学模式的转变,及其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教师主动变革是语文课改的灵魂,是课程改革的关键。    教师要主动变革课程观念    就语文学科而言,新的课程标准突出语文学科的人
我国金融企业制度创新问题研究葛兆强,高永进陕西财经学院一、金融企业制度创新:深化金融改革的主线选择中国的金融改革已步入第17个年头,考察其发展历程容易发现,此前的金融改革基本上是沿着强化金融宏观调控一开放培育金融市场一专业银行企业化一金融体制要素协调...
香港回归与中国现代化李亚军第四军医大学社科部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鸦片战争以后,由于晚清政府的腐朽软弱,使香港逐步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这是历史的屈辱,也是民族的悲剧。二战以后,香港利用各种有利时机,加快自己的发展,并很快成为一个...
也论马克思晚年的理论贡献──兼与冯景源先生商榷张凌云《学术月刊》编辑部最近,我们先后读到冯景源先生的两篇研究马克思晚年的《历史学笔记》的论文①。──本文拟就冯先生的两篇论文论证的主题──什么是马克思晚年的理论新贡献再作些粗浅的探讨,以就教于冯先生和学...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提出具体事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观点,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原则。那么如何才能运用好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呢?  首先,认真分析和把握教材内容是基础。  政治课讲的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观点,这是从从实践中总结出来并被实践证明的真理,是许许多多事实的概括。为了讲清这些道理,必须摆事实讲道理。但不可
从主题性颠覆到文类性颠覆──东方后现代小说概论之一曾艳兵,陈秋红青岛大学中文系在东方后现代文学中,小说的后现代特征无疑表现得最为鲜明突出。1991年11月,在墨西哥莫雷利召开的第六届国际小说研讨会上,来自20多个国家的近百名小说家、评论家一起讨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