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以学生成长为目标的数学教育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ongying12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教育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向着重点关注人的发展的方向转变,应把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培养数学素养,奠定成长的基础;培养学习能力,掌握成长的技能;激发创新意识,开发成长的潜能。
  【关键词】成长;数学教育;学习能力;创新意识
  一、培养数学素养,奠定成长的基础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数学知识和方法已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数学素养的人,不仅在数学学习中能解决数学问题,在日常生活中还能用数学思想解决生活问题。这种数学造诣决不是一时的数学知识灌输和数学技能练习所能形成的,而是在长期的数学学习中逐步内化而造就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应努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1. 激发学习兴趣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潘菽认为:“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可以激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是说,一个人只有对学习充满兴趣,才会不断自觉地去追求、去超越。可见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持续发展的动力。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通过创设情境,组织数学游戏,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建设和事业紧密联系,人们离不开数学。课中引入数学小故事、数学家的故事,进一步了解有关数学的文化,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数学素养。
  2. 渗透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方法、规律的本质认识,是数学的灵魂。对一个人来说,最有用的不仅是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数学的思想和意识。现代数学思想有符号思想、化归思想、转化思想、统计思想、集合思想、分类思想、对应思想、代数思想等。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数学思想,才能使数学解题条理清楚。在小学数学中,无论是概念的引入和应用,还是提出的问题或解答,或是知识的温习和整理,处处可见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小学数学教学渗透这些数学思想,对学生未来进一步学习数学知识会产生深远影响。
  二、培养学习能力,掌握成长的技能
  管理大师德鲁克说:“真正持久的优势就是怎样去学习,就是怎样使得自己能够学习的比对手更快。”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知识和智力的不断开发,学习成为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学会学习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技能。因此,培养学生的基本学习能力,是成长必备的技能。
  1. 学会提问
  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他们善于发现问题,提出质疑,以求解决问题的形式,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在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数学学习就是由发现问题到提出问题、质疑问题,再到解决问题,整个学习过程在问题的探索中获得发展,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学会是前提,会学才是目的。应让学生知道不会问就不会学习,会问是具备质疑能力的重要标志。课堂上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质疑提问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勇气,让学生想问、敢问、好问,还要会问、善问。还要积极鼓励学生,勇于向老师、向课本挑战,向一切不明白的问题挑战。这样,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又能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养成敢于提问题的良好习惯。
  2. 学会思考
  思考既是思维能力诞生的摇篮,也是思维能力发展的动力,更是思维能力形成的重要条件。有位著名教育家说过:“教师培养学生,主要是教会他们动脑筋,这是根本,这是教师送给学生最宝贵的礼物。”教学生会思考,首先要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小学数学教学要促进学生思考,教师要尽量提供机会,创造条件,激发学生思考。特别是要为学生创设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例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猜想、联想、发散思维、推理、操作、实验、观察、讨论等,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和灵活性,学会多角度地去思考。还可用“你能想出不同的方法吗?”“你还能想到什么?”“你能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吗?”等课堂提问和 “你的见解真独特!”“你的想法多有新意呀!”等评价语,启发、诱导和鼓励学生敢思考、能思考和会思考。
  3. 学会阅读
  生活中每时每刻都离不开阅读,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未来生活越来越科学化,社会越来越数学化,将来要想读懂“自然界这本用数学语言写成的大书”,没有良好的数学阅读基本功是不行的。因此,数学教育应重视数学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他们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根据领着学生读、教师提问学生找读、按提纲读、放手读这四个步骤和认读、复述、概括、串读、质疑五个层次,循序渐进地进行指导和训练,稳步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三、激发创新意识,开发成长的潜能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阵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当今的时代呼唤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将成为我国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和增强综合国力的坚实基础。数学具有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特性,即它能用一种正确且科学的创新思维启迪人,能以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陶冶人。创新对小学生来说,并不是要求他们去发明创造东西,而是要让他们从数学学习中,激发创新愿望,培养创新意识。因此,对小学生实施创新教育重点是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精神。
  1. 保护创新冲动,营造良好氛围
  愉悦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能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就必须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儿童天生好奇,喜欢发问,具有对问题敏锐的火花。如果学生有时提出的问题不太完善,此时,教师应用平和亲切的口气与学生交谈。让学生能在宽松的氛围中不惧怕,自由地思考,有话敢问,有话敢说,充分保护学生的创新冲动。营造这样的气氛,学生才会有快乐、有热情、,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得以涌现,并获得发展。
  2. 提供学习材料,激发创新热情
  要创新就必须有“创新”愿望,创新愿望是创新思维发展的动力。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新因素”,为学生新知识提供必要的研究“材料”,让学生在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施展才能,满足其探索愿望,激发创新热情。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不仅仅是数学活动结果的教学。只有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的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在我们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学习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权利,拥有主动发展的机会,这样必将有助于培养他们发现数学、创造数学、运用数学的能力。
  3. 培养发散思维,给予创新空间
  发散思维就是求异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形式,也是创新思维的核心。训练发散思维可防止思维的定势,调动认知的内驱力,培养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分析、认识事物和反映事物的能力,促使求异意识的形成。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别出心裁,勇于标新立异,寻找与众不同的解题途径;教师要循循善诱,启发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进行大胆尝试、勇于创新,提出合理、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寻求不同解法的过程中,表现出其思维的变通性、独特性和创新性,这样有利于发展个性,增强学习自信心,打造出广阔的创新空间。
  学生的成长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教师贵在重视和坚持。通过数学学习要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不仅仅是一系列抽象的知识,更多的是一种方法,一种文化,一种思想,甚至于一种精神和态度,从而让学生满怀乐趣和憧憬地学习数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历史课是一门人文社会学科,思想性、政治性很强,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以史为鉴,培养学生改革发展、热爱科学、开拓创新和开放的意识。通过历史的学习,加强学生的素质情感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历史;德育;综合素养;爱国主义  一、以史为鉴,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1. 在历史学习中树立改革发展的思想意识  中国历史的发展证明,只有不断改革,坚
双动点问题作为动态图形问题的一种,历来受中考命题者的青睐,常用作压轴把关,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其运动路径的多样性、运动条件的制约性、运动结果的多变性,致使问题解决的过程错综复杂、跌宕起伏.学生如果没有较全面的知识、较综合的分析、较精准的运算、较沉稳的心态,面对这类问题就会手足无措,甚至茫然恐惧.这里让我们走进2017年江苏省淮安市中考最后一题,探虚实、思得失.  题目 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
【摘 要】角的度量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之一。由于生活中缺乏经验,量角器结构较为复杂,导致学生比较难掌握角的度量知识。从实际教学片段出发,探讨了角的度量教学过程,认为及时补充认识的“弱区域”、建立知识点之间的“逻辑网”、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场”是解决角的度量难点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角的度量;弱区域;逻辑网;经验场  一、提出问题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
【摘 要】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对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要发挥其引导作用,首先要引导学生想象。学生要敢于质疑,独立释疑,摆脱教师、教材的束缚,善于去寻找不同于前人、别人的正确答案,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想象;质疑;创造性思维  一、启发创造想象,鼓励标新立异  康德在谈到想象时说过:“想象力是一个创造性的认识功能;它有
【摘 要】“研学后教”是顺应新课程教学理念而产生的新课堂教学模式。它强调的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使学生在“研学”“后教”的过程中实现学习方式转变,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意识,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研学后教;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研学后教”是顺应新课程教学理念而产生的一种新课堂教学模式。“研学”主要是教师在深入研究学情、学法和课标、教材的基础上
【摘 要】课堂小练笔是文本与学生的心灵体验撞击出的火花,是架起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之间的桥梁。学生通过课堂小练笔,能够从经典语段中习得语言技能、在情感交融处提升感悟体验、从情节留白处凸现人文内涵、在拓展延伸处提高习作效能。  【关键词】小练笔;语言技能;感悟体验;人文内涵;习作效能  于永正老师说过:“阅读教学中写的训练,不应游离于课文之外,要使它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个有机组成的部分。”可见,教师如果
【摘 要】在减负的大背景下,为了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要上好计算课。在教学“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时,教师先创设情境,后分三步展开教学,将独立计算和小组合作练习相结合。教后反思在每节课后进行,它针对学习习惯培养、教材编排、练习设计进行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情境;估算;验算;比较  设计背景  新课标实施以来,由于对计算教学有了新的定位,繁杂的计算被取消了,计算的量大大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更
【摘 要】识字是学生提早阅读的基础,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学生才能比较顺利地进行阅读,从而拓展知识面,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因而,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如何提高学生识字的兴趣,笔者从提高学生的兴趣入手。首先借助形象思维,提高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其次借助熟字,让学生在比较中识字;再次是开展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识字效果。  【关键词】兴趣;形象;自主;识字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摘 要】合理的情景问题设置能提高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解决身边问题,从而自主构建数学知识。结合四年级数学的统计图知识探讨了数学教学中设置情景问题的原则与技巧。  【关键词】情景问题;数学思想;解决过程;兴趣  新课程标准强调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验,数字的乏味性使得数学教学往往难以达到这个目的。这要求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关键要设置合理的引导性问题
【摘 要】为响应我区“研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改革,信息技术学科根据本学科的课程设置特点,从实际出发,大胆稳妥地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通过在实践“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模式过程中的研究体会,选取了小学阶段学生比较喜爱的画图软件部分进行研究,以一个课堂实例作为载体,讨论“研学后教”模式在信息技术画图教学中应用的研究体会。  【关键词】研学后教;课堂改革;研学案  基于近年来国内课堂改革多种成功模式的合理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