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笔如椽绘丹青

来源 :林业与生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sonch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0年,于历史的长河,不过沧海一粟。
  然而,就在这短短的40年里,在21.18万平方公里的湖湘沃土上,湖南林业人用绿色这支如椽巨笔“替山河装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镌刻出一段载入史册的绿色荣光、生态梦想。
  消灭宜林荒山、实现全面绿化的峥嵘岁月历历在目;
  长珠江防护林、退耕还林、世行造林、德援造林、石漠化综合治理、木材战略储备基地等林业重点项目次第铺开;
  义务植树、森林城市、秀美村庄、绿色通道等建设行动风起云涌;
  ……
  到2017年底,全省森林覆盖率增长到59.68%,活立木总蓄积量达到5.48亿立方米。如今,放眼这片热土,群山苍翠、碧水绵长、林兴民富,绿色已然成为湖南的主色调。
  铺绿篇
  绿色诗行满三湘
  回望40年的历程,湖南林业的铺绿行动为山河安澜筑起了牢固的生态屏障,为诗意栖居打造了秀美的生态家园,为绿意深浓营造了健康森林,在湖湘的山山水水之间写下了一串串动人的绿色诗行。
  播绿洒翠 建立生态屏障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湖南营造林生产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湖南省委、省人大、省政府对造林绿化工作作出了许多重大决策,在上世纪80年代,先后颁发了《湖南省保护发展林业暂行条例》《关于大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和造林绿化运动的决定》《关于放宽林业政策的几项规定》《关于发展林业生产几个问题的通知》等系列重要政策和文件,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出现了国营、集体、个人一齐上,飞播造林、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工程造林、义务植树同步发展的新局面。
  1981年12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作出《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开启了中国乃至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植树造林运动。次年1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出《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和造林绿化运动的决定》。1983年2月,湖南省委、省政府再次发出《关于大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和造林绿化运动的决定》。自此,義务植树变成为湖南的一道靓丽风景,并演变为一种现代文明之文化现象:
  全省确定3月为义务植树宣传月,3月12日至18日为“城市绿化周”;连续22年来,省委书记、省长于植树节当日在《湖南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号召三湘儿女以主人翁姿态积极投身国土绿化事业,共建绿色美好家园;省住建、交通、农委、水利、教育、人社、团委等部门踊跃植绿、精心扶绿,形成了“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的良好局面;普通市民纷纷铭志于树,寄情于林,在生日、入学、毕业、入团、入党、参军、结婚和离退休等有纪念意义的日子栽植纪念树,“共青林”“党员林”“巾帼林”“亲子林”等纪念林纷纷涌现;林木绿地认建认养、身边增绿、林木养护、绿化宣传教育培训等尽责方式相继出现,义务植树尽责形式越来越丰富。如今,每到春风送暖、万物复苏的时节,湖湘大地遍布挥锄植新绿的身影。30多年过去了,全省累计有8.78亿人次参加义务植树,义务植树43.62亿株,县以上城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9.3%。
  时间来到1989年,湖南省委、省政府作出了“五年消灭宜林荒山、十年绿化湖南”的决定,这一绿色的号角开启了湖南林业历史上一段战天斗地的燃情岁月,湖南由此进入全面绿化阶段。
  在岳阳汨罗,“灭荒”攻坚战于1984年就已打响,3年间,累计投工360万个,筹集资金500多万元,造林2万公顷,四旁植树521万株,使森林覆盖率由30.4%上升到40.4%,汨罗当之无愧地荣获“湖南省消灭荒山第一市”称号;在怀化沅陵,采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各级领导分片包干,层层召开誓师会,立“军令状”,层层缴纳责任抵押金等有力措施,用一年的时间消灭了历年造林剩下的难啃的5.2万公顷荒山,终于甩掉了“全省第一荒山大户”的帽子;在永州零陵区,面对22.4万公顷宜林荒山,广大群众积极投工投劳,每年参加植树造林的人数达240余万人,投入造林绿化用工700多万个,自筹造林资金300多万元……全省各地“灭荒”热潮高涨,处处呈现出一派“领导抓、抓领导,一级带一级,一级促一级”的景象,绿色向荒山挺进,绿色向秃岭进攻。
  1993年,全省99个山区县市的宜林荒山全部披上绿装,9个平湖县市的绿化达到了国家标准,“灭荒”攻坚战如期取得胜利,湖南成为继广东、福建之后的全国第三个消灭宜林荒山的省份。同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湖南“全国荒山造林绿化先进省”光荣称号。
  鞍马未歇,又吹号角。1994年,湖南省委、省政府又作出《加速全面绿化,建设高效林业》的决定,省政府与各地市州政府和有关部门,地与县,县与乡层层签订了造林绿化目标责任状,逐级成立了造林绿化指挥部,各级人大每年视察,各级政府年年检查,乡镇以上领导干部人人办点,“全面绿化”开启了湖南林业新的绿色征途。
  在长沙市,各级党委、政府把造林绿化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层层签订责任状,将造林绿化任务落实到村、到户、到山头地块,8年时间累计完成造林13.9万公顷,四旁植树1.4亿株,封山育林、护林41.3万多公顷;在邵阳市,各县(区)及建委、林业局、水利局、交通局、公路总段实行风险抵押金办法,按时完成任务的通报表扬并奖励抵押金的50%,拖后腿的扣除押金并在媒体公开曝光;在桃源县,全县完成封山育林4.67万公顷,山地造林4.26万公顷,其中90%以上建起了乡村或个体林场……
  八年鏖战,全省于1997年提前一年基本实现全面绿化的目标,共完成人工造林166万公顷,飞播造林38.1万公顷,封山育林335万公顷。全省有林地面积达到90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51.1%,活立木蓄积量达到2.51亿立方米。   从改革开放到进入21世纪的20多年中,三湘大地上还有一系列气势恢宏的林业工程呈勃发兴旺之势。飞播造林、封山育林、以工代赈、兴林抑螺、平原绿化、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世界银行贷款国家造林项目、中德合作洞庭湖生态造林、“三难地”绿化攻坚等工程发挥龙头、骨干、示范作用,把湖南的造林绿化事业推向新的阶段。其中,飞播造林有效面积57.01万公顷,占全省同期人工造林面积的20.37%;长防林一期工程使治理区域内有林地面积扩大了15.4%、森林蓄积量增加了28.9%、森林覆盖率提高了3.41%、水土流失面积下降了27.3%;平原绿化工程在洞庭湖区形成以生态效益为主、多功能的平原林格局。湖南从根本上扭转了荒山多、资源下降的被动局面,实现了森林蓄积、面积和覆盖率三增长,迈进了全国造林绿化先进行列。
  进入21世纪,党中央、国务院更加重视生态环境建设,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资源环境和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同时,湖南林业逐步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即由以获取木材等经济效益为主的林业转向突出生态优先,兼顾社会、经济效益,以森林的多功能满足人类多需求的林业。湖南造林绿化事业也随之以现代林业思想为指导,向着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国土安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推进,呈现出一派新景象。
  林业重点工程依然是造林主战场。2000年启动的退耕还林工程,是有史以来国家对湖南投资最大的林业建设工程,其一期工程历时14年在全省112个县市区累计完成退耕还林面积140.93万公顷,二期工程也于2014年启动。
  在湘资沅醴四水流域和洞庭湖区域,实施了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长防林二期工程、中德合作造林项目、长株潭生态经济带林业生物圈建设、平原绿化二期工程、珠江防护林工程、防沙治沙工程、兴林抑螺工程等项目联合发力,使生态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好转,水土流失严重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为维护国土生态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针对石灰岩、紫色页岩、钙质页岩等三难地,石漠化地区,重金属污染地,亟待复绿的矿山地区等难造林地攻坚克难。2018年5月9日,娄底冷水江市锡矿山,蒙蒙细雨中,一架无人机嗡嗡起飞,将5千克马尾松树种洒向了近7公顷的山地。这架小小的无人机此次10分钟的飞行标志着湖南启动无人机精准飞播造林试点,对境内那些交通不便,人烟稀少,人力难及的高山、远山、大山、陡山和亟待复绿的矿山地区的难造林地发起宣战。实际上,湖南难造林地绿化攻坚的话头可从上世纪90年代说起。当年,在消灭宜林荒山和实现全面绿化以后,湖南境内还分布有一些石灰岩、紫色页岩和钙质页岩,这些“三难地”环境极为恶劣,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成了湖南林业发展的“瓶颈”。为实现造林绿化新突破,1999年,湖南启动三难地绿化攻坚工程,历时5年,投资1.7亿元使44.7万公顷红色沙漠、紫色沙漠、灰色沙漠蝶变为一片片绿色新天地。2008年,湖南又启动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在“十二五”期间完成林业治理任务8.46万公顷,治理县市区森林植被覆盖率平均提高12个百分点,使过去的“不毛之地”重新恢复为森林。近年,为消除土壤重金属污染,积极开展绿色修复技术研究,筛选出了构树、大叶女贞等抗逆性和吸附土壤污染能力强的树种,在东江湖库区、水口山、锡矿山、湘潭锰矿、株洲清水塘等地建立了防护林试验与示范基地。
  绿色蔓延在山区和林区,绿色也蔓延向人口聚集区。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2004年,全国绿化委员会和国家林业局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森林城市创建在三湘大地蓬勃铺展开来,形成燎原之势,先后有长沙、益阳、郴州、株洲、永州、常德、张家界7个城市获得此殊荣,湘西自治州、湘潭、邵阳等城市正踊跃创建。2016年,湖南又启动省级森林城市创建工作。翌年九月,湖南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湖南省森林城市创建的通知》,湖南省林业厅和省质监局联合颁布了《湖南省森林城市评价指标》,开启了湖南创森由市州向县市挺进的新征程。为推进城乡绿化,湖南还于2008年启动了城边、路边、水边“三边”造林绿化,2014年启动了“秀美村庄”和“绿色通道”建设三年行动计划。41955 个行政村开展了“秀美村庄”建设,占全省43792行政村的95.8%,先后建成美丽乡村示范村 780个、“绿色湖南—秀美村庄建设示范村”128个,绘就出一幅副崭新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美丽画卷;“绿色通道”建设对全省已通车的13万多公里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以及国、省、县、乡道沿线两旁山体绿化进行了提质改造和植被恢复,27条“湖南省最美绿色通道”和“畅洁美”路段,成为展示绿色湖南的新亮点。
  2012年,湖南省委、省政府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出發发布了《绿色湖南建设纲要》,全面推进“绿色湖南”建设,突出彰显了国土绿化的战略定位。在建设“绿色湖南”的波澜壮阔的画卷中,湖南造林绿化事业围绕城市绿化提质、森林城市创建、城乡一体绿化、“裸露山地”造林、矿山复绿、湿地保护、产业发展、生态扶贫和绿色通道、森林景观建设等重点,开展了一系列重大国土绿化行动。
  2016年,湖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又确立了生态强省的目标,湖南林业的发展由此又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朝着建设生态强省的美丽愿景,湖南造林绿化事业提档进位、跨越发展:全面推进生态修复工程建设、着力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统筹推进城乡绿化开展、大力发展绿色富民产业、积极开拓林业新兴领域、大胆创新造林绿化机制。
  森林经营 实现提质增效
  1988年至1990年,湖南造林面积核实率和合格率,三年平均为94.7%,名列全国第一,三年的合格面积为82.6万公顷,名列全国第二,被林业部授予“造材质量优秀奖”和“造林成绩优秀奖”,1992年被授予“全国人工造林更新成绩优异奖”。   從1990年开始,至2017年12月,全省先后实施了世界银行、中德财政合作、法国开发署、欧洲投资银行等12个国际金融组织、外国政府和机构的贷款和赠款项目,累计完成营造林面积45万公顷,完成总投资23.19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4.14亿元。世行贷款国家造林项目被世界银行评为“最满意项目”,中德财政合作湖南洞庭湖生态造林项目被中德两国政府评为“全国优秀项目”,世行贷款森林资源发展和保护项目和世行贷款贫困地区林业发展项目被世界银行评为“满意项目”。而今,从洞庭湖畔到南岭山麓,从湘江流域到澧水源头,三湘大地上深深打下了林业外资项目的烙印,外资项目为湖南林业的发展构建了融资平台,搭起了湖南与林业先进国家交流的桥梁。
  引进外资发展林业的过程,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融资、运用、还贷的资金流程,更重要的是利用这个平台和智力资源,引入生态建设的新理念、提高项目建设的科技含量、改进项目管理方法、构建项目管理模式,将国际经验与湖南林业实践成功结合,逐步形成一整套符合湖南实情的林业持续经营模式和系统高效的项目管理体系,从而推动全省林业从数量粗放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近30年来,湖南林业外资项目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单一到多元,逐步规模化、集约化和常态化,贷款规模稳中有增、建设范围不断拓展、内外资融合发展已具雏形。
  从宏观层面看,林业外资项目不仅只关注经济效益,更为注重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统一的发展方式,在项目的选择上,对“生态性”“清洁性”“可持续发展性”的要求更高,着重开展应对气候变化、生态环保领域的国际合作;不再停留在单纯引进资金,开始向引进资金与智力并重的中高层次迈进;不再单向接受国际社会的知识经验,开始向与国际社会交流分享知识经验的中高水平提升。
  从具体实施层面看,湖南林业外资项目建设从最初以用材林、经济林建设为主,逐步拓展至生态林、近自然森林经营、木本油料、碳汇林、景观林建设等,把生态功能置于重要地位,兼顾经济功能、景观功能;从营造纯林向营造复层、异龄、混交林转变,从注重新造林向森林可持续经营、生态修复转变,着力提升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项目布局从湘西、湘南等远山远地区域向人口聚集、近山区域延伸,项目建设点也从一般区域转向重点资源区域,如森林公园、国有林场等代表着湖南生态、文化、区位的标志性区域,紧扣社会对生态、健康、环保的需求,以为人民提供多元化的生态产品为目标,实现生态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代表性和影响力不断扩大。
  近30年来,林业外资项目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湖南省森林资源的培育和发展,推动了湖南林业改革开放和林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为保护生态环境、增加社会就业,帮助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和加快湖南林业又快又好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了林业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地”。
  缓解了制约林业发展的资金瓶颈
  多年来,投入不足严重制约了湖南林业发展进程,而林业外资项目的引进和成功实施,起到了很好地示范作用,影响巨大,成为了推动林业发展、增进林区经济活力的强大动力。湖南许多地区,正是借外资项目东风,乘势而起,以项目造林为起点,带动了区域林业强劲的发展,使当地林业经济发展成为区域支柱产业之一。林业外资项目的成功,促使农民的目光、社会资本积极地投向了林业、投向了林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为项目区富余劳动力提供了便捷的就业机会,为社会闲散资本找到了长效稳定的出路,实现了区域经济总量的快速积累和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引进了林业建设的先进理念
  近30年来,湖南深刻认识到了引进先进林业理念的重要性,把林业外资项目办成了一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大学校、一个现代林业项目管理的训练营。先后引进、吸收、消化了“工程造林管理”、“可持续森林经营”、“参与式造林规划与管理”、“近自然森林经营”、“项目逻辑框架”、“生态营林”、“森林认证”、“碳汇造林”等10多项先进技术和管理办法,这些先进理念在许多项目建设中得到了推广应用,推动了湖南林业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湖南林业的管理队伍已经基本熟悉和掌握了参与式土地利用规划、以报账制为核心的管理方式以及以项目实施过程为重点的质量检查监督机制等一整套代表了当今世界林业项目建设的最新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林业外资项目为湖南实实在在地锻炼出了一支有执行中外合作造林项目经验、能力和热情的工程管理队伍,成为全省林业战线十分宝贵的财富。
  开创了林业实践的先进模式
  一是创新营林模式。首先是着力提升碳汇功能。阔叶林在应对气候变化、增加森林碳汇方面具有突出的比较优势。为此,湖南林业外资造林项目有意识地增加阔叶林营造面积,如“世界银行贷款林业持续发展项目”共营造阔叶林9658.5公顷,占项目新造用材林面积的48.3%,主要树种包括桤木、枫香、意大利杨等。同时,补植时使用大规格阔叶树苗,整体提升了林分碳汇功能。其次是着力减少碳源排放。改变传统的林地清理习惯,不准炼山,减少了碳源排放;不破坏原生植被,增加生物多样性;利用天然更新比人工造林具有碳源排放更少、造林成本更低的优势,着力保留林地内有前途林分的天然更新;幼林抚育时不仅仅针对栽植苗木,对天然更新也同时实施割灌(藤)、侧翻、修反鱼鳞坑等人工促进措施;适当降低造林密度,便于其他树种的天然更新。再者是着力推进持续经营。在中幼林抚育间伐实施中,引进德国近自然森林经营理念,从林分经营逐渐转向单株经营转变,注重营建针阔混交林、竹乔混交林,注重保护林下天然更新,逐步形成“复层、异龄、混交”的永久性森林。
  二是创新经营模式。湖南为南方重点集体林区,林权较为分散,林农获取资金、技术、市场信息的成本很高。在项目实施中,积极引导项目实施单位、林农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促进森林资源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一方面是由分散经营向集中经营转变。鼓励引导有条件的县林业局、国有林场采取租赁、股份合作等形式将农户手中分散的林地集中起来,组建联营林场。如龙山县林业局将该县海拔1000米以上,传统造林树种难以生长的高山草甸以租赁的形式集中起来,组建了万宝山和洛塔两个联营林场,经营林地规模达6700余公顷。不仅绿化了难造林地段,增加了农民收入,同时大大提高了林业经营的规模化程度。另一方面是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鼓励农村有技术、有资金的能人以承包、租赁、联营等形式组成合作社、联户经营、股份制经营等联合经营体,项目管理单位帮助其完善章程,提供管理、技术培训等。据不完全统计,全省累计参加外资项目建设的实体近千家,这些联合经营体不仅促进了森林资源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而且有力提升了项目经营管理的技术化、科学化程度,保障了经营的持续性和贷款的安全性。
  三是创新管理模式。在项目实施中,鼓励、引导各项目管理单位在管理实践中改进传统的行政管理措施,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创新良种壮苗管理,采取拉大Ⅰ、Ⅱ级苗价格差的市场经济手段,并帮助育苗单位和育苗户大算经济账,使得其自觉降低播种量和苗木密度,Ⅰ级苗出圃率在80%以上,Ⅰ级苗使用达95%,项目造林良种使用率达100%;创新工程招投标管理,针对部分地方劳动力短缺现象,采取了营林工程招投标制,许多专业营林公司(个体户)纷纷带资入场,承包营造林工程。通常情况下工程承包三年,包面积、包质量,三年后项目管理单位组织验收付款,营造林质量得到较好保证。创新责任落实机制,各级领导和技术人员层层签订了管理、技术经济责任制,对其工作实行六定:定工作范围、定工作任务、定质量标准、定管理措施、定报酬奖惩、定生产成本,将任职资格、工资、奖金补助与造林任务、造林实绩挂钩,实行风险抵押金制度,严格奖惩。这些措施使得各级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经常自觉深入山头地块,解决实际问题,把营林技术送到林农手中,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其他文献
近日,在湖南临武县舜峰镇禾鱼小学,学校老师布置同学们写一封《森林防火、家庭有责》的信给父母。这是该县小手拉大手,森林消防宣传教育进校园、进家庭的有效举措。  森林消防宣传进校园是该县学校素质教育的一大亮点,县林业局和教育局、团县委连手,在全县4.2万中小学生中开展“五个一”活动,即写一封致家长的信,上一堂森林消防课,办一期森林消防宣传栏,原创一条标语,写一篇作文。县森林防火指挥部还印制了5万本森林
期刊
2017年11月6日至11月19日,我有幸随国家林业局组团,参加“德国林业社会化服务技术培训班”,深入柏林、杜塞尔多夫等地访问学习,收获很大,特别是德国鼓励和发挥林业社会功能的做法让人印象深刻。  德国森林经营管理概况  德国位于欧洲的中部,国土面积35.7万平方公里,人口8200多万,是欧洲森林面积最大的国家,森林面积1140万公顷,约占其国土面积的32%。德国森林单位蓄积高,乔木林每公顷达到3
期刊
近日,由湖南省作家协会和湖南省林业厅共同主办的湖南省首届生态自然文学创作研讨会在长沙召开。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蒋祖烜、省林业厅厅长胡长清、省作协党组书记龚爱林、主席王跃文、省林业厅副厅长吴剑波、省散文学会名誉会长刘克邦,以及来自全省的生态自然文学作家30多人参加了会议。与会者研讨了当前湖南生态自然文学的现状与不足,对新时代生态自然文学的发展方向与未来进行了勾勒和憧憬。  蒋祖烜 湖南省委宣传部常务
期刊
又是一年春风春雨忙植树的好时节,在美丽的湖湘大地上,人们纷纷加入义务植树的队伍中。无论是在湘资沅澧四水流域,还是在沃野千里的洞庭湖畔,从党政干部到普通市民,从稚嫩学童到白鬓老翁,从造林大户到质朴林农,人们手植新绿的身影成为了最靓丽的风景,人人都是一道美丽的春光。  3月12日,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胡衡华(前排左二),长沙市委副书记、代市长、湖南湘江新区党工委书记胡忠雄(前排右一)和市五大家班
期刊
“绿水暖青萍,湘潭万里春”。古有“小南京”“金湘潭”之美誉的湘潭,位于湖南的母亲河湘江之滨,有长株潭绿心的秀美,也有湘江的壮阔。  在这块秀美与壮阔并存的热土上,以一代领袖毛泽东为首的湘潭名人用一生的豪情书写了湘潭人杰的壮丽篇章。位于长株潭“绿心”的昭山,以“山市晴岚”美景入围潇湘八景,为5006平方公里的秀丽湘潭画上了点晴之作。  进入新时代,敢为人先的湘潭人吹响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号角。他们紧
期刊
21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丘岗山地占70%,这里是以“洞庭湖之南”而称名的湖南。三面环山的地理环境、温润的气候条件、复杂的地形地貌,成就了湖南满目葱茏的绿色景致,也为林业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改革开放40年来,在这方青山绿水之间,湖南林业产业腾飞发展,已由传统的资源培育销售模式衍变成当前林产品种类丰富、生产加工日趋现代化、产业链不断完善的林业产业集聚发展格局,实现了湖南由森林资源大省到林业产业大省
期刊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家具产业逐渐成为衡量人民群众起居生活和幸福指数的重要内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发展战略的实施,更使家具产业蕴藏巨大的发展前景和市场空间。湖南是林业资源大省,森林覆盖率达59.64%,森林蓄积量达5.26亿立方米,发展家具产业有着丰厚的资源优势。  为做大做强家具产业,湖南先后成功举办了3届家具博览会,以此为平台,推动湖南家居产业朝着产业化、品牌化、智能化、低碳化、国
期刊
党的十九大,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举世瞩目,反响强烈。它就像一股和煦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让国人在初冬的季节里,倍感暖意融融,精神振奋。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习总书记在报告中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系列论述和战略部署,不仅向我们描绘了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也给林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目标、任务和要求。一段时间以来,全省林业系统正以饱满
期刊
不二门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湖南省湘西自治州永顺县境内,总面积5336.67公顷,由不二门和杉木河两大片组成,其中不二门片位于县城南部的猛洞河岸,紧邻县城,面积2876.67公顷;杉木河片位于县城北部的杉木河林场,距离县城及不二门核心景观区35公里,面积2460公顷。这里自古就有“湘景名峰第一岩,名山大川第一泉”之称,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湖南省著名的佛教圣地,湖南省地质公园,湖南省森林康养试点示范基地。
期刊
小区楼下,我拿着马克笔在一辆吉利小轿车上乱画,结果被车主撞见了。车主:“你涂啥呢?”我:“没啥,就图个吉利。”  好教练  阿明去学车,由于技术不佳,教练一直对他骂个不停,阿明很生气,就向驾校投诉。驾校答应给阿明换个有素质的教练。  几天后,阿明练车回来,接到驾校的回访电话:“对新教练还满意吗?”  阿明笑着说:“很满意!今天我把车都开进鱼塘里了,教练还笑着夸我一条鱼都没撞死呢!”  后天的努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