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载绿莲湘 今朝醉潭情

来源 :林业与生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7153626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绿水暖青萍,湘潭万里春”。古有“小南京”“金湘潭”之美誉的湘潭,位于湖南的母亲河湘江之滨,有长株潭绿心的秀美,也有湘江的壮阔。
  在这块秀美与壮阔并存的热土上,以一代领袖毛泽东为首的湘潭名人用一生的豪情书写了湘潭人杰的壮丽篇章。位于长株潭“绿心”的昭山,以“山市晴岚”美景入围潇湘八景,为5006平方公里的秀丽湘潭画上了点晴之作。
  进入新时代,敢为人先的湘潭人吹响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号角。他们紧紧围绕“一核两谷三片十园多星多点”的战略布局,开启了建设“一湾湘江水,两岸森林城”的新湘潭征程。
  高位推动 科学绘就莲城蓝图
  2016年5月,湘潭市委、市政府正式向国家林业局、湖南省林业厅提出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申请。
  2017年3月,湘潭市召开了“全市国家森林城市暨全域绿化三年行动动员大会”。
  创森,湘潭毫不含糊。正如湘潭市委书记曹炯芳指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决策部署的重大举措,是加快“自然融入城市、城市归于自然”进程的生动实践,更是改善民生福祉的有效途径。
  高位推动,凝聚创森合力。为推进创森工作,湘潭市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任顾问,市长为组长,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创森”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还将创森工作列为全市的重点工程大力推进,每年专题召开全市“创森”工作推进会,部署下达创森年度工作计划及目标任务。各辖市区也相应成立了“创森”组织领导机构,以点带面,层层落实责任。全市形成了党政领导、部门联动、全民参与、社会共建的森林城市创建机制。
  规划牵引,引领长远发展。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原则,湘潭市组织编制了《湘潭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6-2025)》《湘潭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实施方案》《湘潭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纲领性和规范性文件,明确了“创森”工作的近期和中长期目标任务,形成了“有目标、有制度、有分工、有监管、有考核”的“五有”工作机制。
  根据方案,创森办将“全域绿化建设工程、森林和湿地保护工程、绿色产业建设工程、生态文化建设工程”4大塊37个重点项目、工作任务分解到各县市区、平台公司、市直相关单位,各县市区(园区)要按照统筹推进的原则,制定相应规划,并加以组织实施。
  湘潭市人民政府市长谈文胜对湘潭创森信心十足,他常常鼓励大家把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总体目标转化为一个个阶段性目标,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做,一年接着一年干,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响鼓重槌推进落实。
  多元拉动,健全投资机制。创森工作牵涉大量工程项目,资金从何而来?众从拾柴火焰高。湘潭市积极建立健全公共财政支持“创森”建设的长效机制,各级财政将“创森”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障了工作需要。从2017年开始,市财政将连续三年统筹安排2000万元资金作为创森各项工作经费。各县市区(园区)每年财政预算专项工作经费也以不得少于1000万元的力度支持创森。此外,整合城市建设、“精美湘潭”建设、道路绿化、美丽乡村等资金投入“创森”建设,确保完成年度绿化任务。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地域、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投入渠道,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项目的开发和建设。三年来,全市共投入148亿用于森林城市创建的相关项目建设。
  如今,随着森林城市建设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湘潭市前行的脚步愈加迅捷与坚定。
  三化同步 全力打造森林体系
  创森的重中之重是扩大绿面、增加绿量。为此,湘潭通过重点工程带动,打造了一批“点线面”相结合的绿色亮点工程,真真切切让市民享受到了开窗可见绿、出门可进园的绿色福利。
  城镇森林化——
  清晨,位于老城安乐社区的轻机公园内草木葱茏,繁花似锦,今年七十岁的谭玉娥娭毑说起社区的变化,便高兴的对着记者竖起了大拇指:“原来这里是脏兮兮的废弃地,现在你看,花花草草几好看的!”谭娭毑的一句夸奖就道出了创森带给城市最细小的变化。
  “一迳抱幽山,居然城市间。”古人的诗句道出了城中见绿的喜悦之情。面对当今城市楼多地少、寸土寸金的窘境,湘潭采取见缝插绿、拆围扩绿等方式,积极推进城区造林绿化进程。他们坚持以质量强绿、森林活城为标准,以栽一棵活一棵、栽一片绿一片为目标,大力实施中心城区绿化美化工程,重点建设公园绿地、小区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及其他绿地,并逐步拆除小区及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围墙,真正做到还绿于民。为满足市民的休闲需求,湘潭还对现有城市公园和老旧小区进行了提质升级,实施了5座桥头公园和6个城市公园建设,完成了40余个老旧小区绿化亮化改造项目。
  “城市中心区经济活动频繁,人口密度大,是最需要绿又最缺少绿的地方。创建森林城市,使城市适宜绿化的地方都绿起来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湘潭市林业局局长李伟清说。
  通道景观化——
  有人说,在湘潭每天最开心的事,就是从一大桥沿湘江风光带开车去昭山上班,行走湘水之畔,两岸风景尽收眼底,让人心旷神怡。
  湘江是湖南之魂,它呈“U”形穿湘潭城而过,昭山、隐山、晓霞山、仙女山点缀其岸。为把绿色湘江的文章做足做好,湘潭市大力实施了水岸绿化美化工程。在原有绿化的基础上,对辖区内河道和重要水源地进行补植补造,重点针对湘江风光带河西和河东、韶山灌渠三湘分流至韶山银河段沿线及重要水源地,将水系网打造成了水清、河畅、岸绿的生态绿网。
  徜徉芙蓉大道,乔灌草结合的绿化带错落有致,色彩亮丽,一排排整齐的银杏树摇曳着动人身姿。作为湘潭连接长沙的重要通道,自2016年7月进行综合提质改造以来,已基本完成主车道和辅道的提质改造工程,并对20万平方米的绿化景观进行了养护。   芙蓉大道只是湘潭交通干线绿化美化工程的一个缩影。湘潭市还着力打造了长株潭城铁湘潭段、沪昆高铁、武广高铁、沪昆高速韶山支线、长韶娄、益娄高速湘乡段6条道路两侧可视300米区域森林景观,并努力提升了G107、G320和省县道两边绿化水平。城区重点对莲城大道等11条城市主干道进行提质改造,逐步构建“一路一景”的绿色生态带。
  如今,像湘江风光带、芙蓉大道这样的绿带在湘潭星罗棋布,一江两岸,通道两边,徜徉其中,如在画中。
  乡村美丽化——
  走进梅林桥,干净整洁的村组道路、错落有致的古朴民居、随处可见的花草绿树、婀娜多姿的荷花仙子,让生活在这里的住户感到悠闲怡然。
  “近年来,随着创森的统筹推进,宜业、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作为湖南省‘美丽乡村’示范片,梅林桥现代农业园经过4年多的精心建设,村庄变美了、农民增收了、人气更旺了,梅林桥已成为我市的城市后花园。”湘潭县易俗河镇林业站负责人何露明介绍说。
  湘潭市结合美丽乡村和示范镇建设,为凸显自然、乡土、多样的特点,加大对村镇内裸露山地、火烧迹地、宜林荒山荒地的造林力度。大力开展“三边”造林,以优良乡土树种和经济林为主,建设多色彩、多层次、多功能的近自然林分,打造集绿化美化和经济效益于一体的美丽乡村。三年来,湘潭陆续建设了6个美丽乡村示范片、10个美丽乡镇示范镇、2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400个美丽屋场。
  多措并举 全面构筑生态屏障
  “三分造,七分管”。为巩固造林成果,提高造林成活率与保存率,湘潭市林业局不仅在栽植过程中注重苗木质量和栽植质量把关,还在后期管护上下足了功夫。
  实施生态绿心保护工程——
  金霞山是湘潭县易俗河镇唯一的生态绿心片区,然而金霞山长期饱受着乱挖、乱葬、乱建等破坏性行为,导致山上森林资源损害严重。如何保护县城的绿心,成为政府和市民共同关注的话题。最终,湘潭县决定采取保护性开发,将这片森林资源打造成易俗河镇首个公园氧吧。
  昭山是湘潭绿心,总面积134.82平方公里,是长株潭城市群的生态绿肺。2016年,以创森项目建设为带动,湘潭市在昭山立新村、岳塘盘龙大观园、天易金霞山开展了绿心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主要建设绿心区万亩生态公益林示范片,辐射全市提高生态公益林保護水平;高标准建设了生态监测站,完善了绿心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森林消防应急大队,营造生物防火林带50公里,着力打造“百鸟啼鸣、清溪流淌、空气清新、森林美景”的都市绿心。
  在绿心示范带的建设下,湘潭县金霞山从一座闭塞的山头,变成了游人如织的公园,不仅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得到提高,从而让更多人走进“绿心”,
  实施森林经营工程——
  水天一色,河洲参差,鸥鹭翩飞,水府庙国家湿地公园内处处生机勃勃。近年来,湘潭根据“保护优先、合理利用”的原则,大力实施了水府庙湿地周围森林禁伐减伐三年行动,使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稳步增加,也守护了城区的居民用水的“生命线”。
  此外,湘潭市还对现有国家级、省级、县级生态公益林、天然林,对高速、高铁、国省道、主要河流、大中型水库第一层山脊可视范围内,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村房前屋后等重点区域,全面实行封山育林,长期禁伐森林。通过透光伐、疏伐、补植等森林抚育方式,改善林木生长发育的生态条件,缩短森林培育周期,提高森林质量,构建林相好、品质高的森林体系。
  实施生态修复工程——
  湘潭锰矿素有“中国锰都”之称,历经百年的采矿,既为国民经济作出了突出贡献,也造成了锰矿及其周边地区近50平方公里土壤的污染。为了消除污染,恢复绿色,湘潭市主动削减工业总产值10亿元,夜以继日,攻坚克难,终于使得这片昔日满目疮痍的矿区得以重焕生机,也吸引了众多慕名而来的游客。
  在湘潭县杨嘉桥镇寻笔港的一处池塘旁,家住附近的张桂南经常来此钓鱼。他说,以前这里都是荒田,水坝无水,污染较严重,而现在水坝始终保持一定的水位,鱼儿就多了。
  寻笔港属湘江流域系统,坐落在湘江一级支流涟水河南岸,是全省退耕还林还湿八个试点之一,总面积59.3公顷,其中耕地面积约50公顷。为做好退耕还林还湿工作,寻笔港试点地种植了湘莲、芋头、荸荠等作物,通过打造湿地、种植绿带,恢复和重建人工与自然相结合的湿地生态系统,创分发挥湿地了的各项功能,将湿地真正做到既可以处理污水、净化水质,又极大地改善了生态环境,成为群众休闲观赏的新去处。
  绿化每一寸土地,保护好每一片绿色,为子孙后代留下美丽家园,是湘潭市创森始终坚持的信念。
  兴林富民 全面拉动绿色产业
  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都是要让老百姓受益。创森更是如此。湘潭以森林城市建设为抓手,始终坚持惠民利民的基本原则,让莲城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
  建设特色产业基地——
  近日,在湘潭县射埠镇高凤村的一片山坡上,数十名民工在打树洞和平整山坡。该镇林业站站长石元少介绍说,目前,村里已平整33.3公顷山地,种上了良种油茶林。随着茶油市场走俏,湘潭县2018年计划新造油茶333.3公顷,当地老百姓真正体会到“让山成玉林变金”的喜悦。
  借助创森的东风,湘潭在加快基地建设的同时,也积极推进加工企业和种植基地强强联合,为油茶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保驾护航。
  为此,湘潭市还着力打造了射埠—谭家山、潭市—虞塘—棋梓、金薮—月山3个面积为2000公顷的油茶示范片和茶恩寺-花石、中路铺-白石2个面积为1333.3公顷的楠竹示范片,以点带面建设了2万公顷丰产油茶基地、1333.3公顷丰产楠竹基地。在标准化育苗示范基地建设方面,湘潭以盘龙生态示范园、昭山花卉博览园等为重点,大力发展花卉苗木产业,积极培育珍贵树种基地建设,以求尽快形成湘潭市苗木种植、交易产业链。此外,全市充分利用林下资源,发展了林药、林油、林果、林花等林下种植2000公顷;发展林禽、林畜等林下养殖1500公顷,使农民林业综合收入实现稳定增长,走出了一条山绿民富的双赢路。
其他文献
他是一名复员退伍军人,从小出生在江华大瑶山腹地的晓河村胡家岭组。那里林木参天,白云缭绕。1979年高中毕业后,他应征入伍,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经过战争洗礼,立下三等功,光荣入党,1989年作为志愿兵转到地方,1991年11月通过公开招考进入江华森林公安队伍,当上森林公安民警:入深山,打击毁林犯罪,有他坚实的足迹;爬峻岭,扑救森林火灾,有他挺拔的身影。从他的精气神,也许你很难看出他已是57岁的人了
期刊
自参加工作以来,他牢记宗旨,不忘初心,在平凡的岗位上尽力履责,默默奉献,踏遍了桃源的山山水水,把对党的无限忠诚融入到挚爱的森林公安事业之中,用青春年华写就了人生辉煌,先后多次被记功嘉奖,相继被评为全国林业严打整治斗争先进个人、全国森林公安优秀民警,他是黄建新,现任桃源县森林公安局政委。  组织眼中的党建模范  “抓党建、带队伍、提素质、凝警心、促工作、树形象”,是黄建新摸索出的管理心得。他始终坚持
期刊
近日,一本《加快林业改革发展 助推经济绿色转型——湖南林业的调研与思考》小集子在湖南省林业厅广为流传。许多干部职工看过之后纷纷点赞:“果然是‘实践出真知’,每一篇调研报告都装着一个‘锦囊妙计’”“看过之后,感觉今后的工作方向更明确,思路更清晰了”……  这本广受赞誉的集子,从何而来?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调查研究作为基本功,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
期刊
阳春三月,万象更新,植树正当时。3月22日下午,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家毫,省委副书记、省长许达哲,省政协主席李微微,省委副书记乌兰等30余位省领导来到省林科院试验林场,在省林业廳党组书记、厅长胡长清等同志的陪同下,与林业干部职工一道参加义务植树活动。  今年义务植树的主题是“大力植树造林 建设生态强省”。杜家毫书记、许达哲省长一边植树,一边亲切地与胡长清厅长交谈。当得知林业部门正全面推
期刊
近年来,邵阳市按照生态补偿脱贫一批思路,结合生态保护,以生态补偿反哺贫困群众,形成了“巡山护林领工资,林业经济促增收,政策补贴齐发力”的多元增收格局,“生态帮扶,绿色脱贫”之路越走越宽。  生态补偿转岗 巡山护林增收  1月10日上午,沐浴冬日暖阳,洞口县江口镇田胜村掩映在青山翠绿之中,祥和而静谧。该村护林员肖宪平徒步到苏宝顶半山腰,手握镰刀“披荆斩棘”。这是他每次巡山必须要做的活儿。肖宪平是村里
期刊
1964年,新婚才两个月的李大有成了湖南省安化县江南镇红泥村的护林员。上任第一天,他就给自己制订了护林日程表:白天常看看,晚上常转转,有事没事在林间,管好林子保平安。没想到,一端上这碗饭,就吃了整整53年。今年74岁的他,两鬓虽已飞霜,但豪气不减当年,还在继续着穿云趟雾、跋山涉水的护林之旅。  谢觉哉说:“心不亏,不怕;有斗争心,不怕;有很好的准备,不怕。”李大有正是“三不怕”的典型。红泥林场地域
期刊
近日,在湖南临武县舜峰镇禾鱼小学,学校老师布置同学们写一封《森林防火、家庭有责》的信给父母。这是该县小手拉大手,森林消防宣传教育进校园、进家庭的有效举措。  森林消防宣传进校园是该县学校素质教育的一大亮点,县林业局和教育局、团县委连手,在全县4.2万中小学生中开展“五个一”活动,即写一封致家长的信,上一堂森林消防课,办一期森林消防宣传栏,原创一条标语,写一篇作文。县森林防火指挥部还印制了5万本森林
期刊
2017年11月6日至11月19日,我有幸随国家林业局组团,参加“德国林业社会化服务技术培训班”,深入柏林、杜塞尔多夫等地访问学习,收获很大,特别是德国鼓励和发挥林业社会功能的做法让人印象深刻。  德国森林经营管理概况  德国位于欧洲的中部,国土面积35.7万平方公里,人口8200多万,是欧洲森林面积最大的国家,森林面积1140万公顷,约占其国土面积的32%。德国森林单位蓄积高,乔木林每公顷达到3
期刊
近日,由湖南省作家协会和湖南省林业厅共同主办的湖南省首届生态自然文学创作研讨会在长沙召开。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蒋祖烜、省林业厅厅长胡长清、省作协党组书记龚爱林、主席王跃文、省林业厅副厅长吴剑波、省散文学会名誉会长刘克邦,以及来自全省的生态自然文学作家30多人参加了会议。与会者研讨了当前湖南生态自然文学的现状与不足,对新时代生态自然文学的发展方向与未来进行了勾勒和憧憬。  蒋祖烜 湖南省委宣传部常务
期刊
又是一年春风春雨忙植树的好时节,在美丽的湖湘大地上,人们纷纷加入义务植树的队伍中。无论是在湘资沅澧四水流域,还是在沃野千里的洞庭湖畔,从党政干部到普通市民,从稚嫩学童到白鬓老翁,从造林大户到质朴林农,人们手植新绿的身影成为了最靓丽的风景,人人都是一道美丽的春光。  3月12日,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胡衡华(前排左二),长沙市委副书记、代市长、湖南湘江新区党工委书记胡忠雄(前排右一)和市五大家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