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道而来

来源 :作文评点报·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weiw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请了一周假去银川看病,沿途我却看了一路的风景。去的时候我只带了一本书,回来的时候书里夹了几页散文诗。
  海伦·凯勒说:“在所有的感官中,我相信视觉一定是最令人赏心悦目的。”的确,看过桃花的人才能从春风中听出粉色的羞赧;看过竹林的人才能在阳光里摸到竹叶的淡然;看过日落的人才能从晚风中品出晚霞的韵味。创作往往都是从发现开始的。
  你有一双美丽的眸子,不用它去发现美好,多可惜啊!季节行色匆匆,我们也行色匆匆。以前我也总以匆忙为借口而不去观察,所以每当写作时便继续从“古老”的材料中挑拣啃过无数遍的“骨头”,这样凑字数往往最艰难。然而,从家里走到学校,从校门口走到教室,一路风景,却鲜有几人留意。
  《小王子》里有一句话这样说:“只有用心灵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真正重要的东西是肉眼无法看见的。”对于散文诗,我觉得“无法看见”的,应该就是意境了吧!
  散文诗是有“诗韵”的,这里的“韵”并非“押韵”,而是其内在的格律、基调,而这些就是用肉眼不能看见的。比如“喜鹊”,不用心灵感受,无非是只黑白相间的鸟;比如“黄河”,不用心灵聆听,无非是一涌浊浪;又如“白雪”,不用心灵感受,无非就是冬天的降水。所以,世界之彩,多于其表;世界之美,尽在其内。
  处在群山环绕的小城里久了,猛然闯入一马平川的平原便多了一份震撼。一路上,我感受到的是一种无边无际的自由。沿途有“风车”发电机,有太阳能发电板,见到这些从未见过的“大玩意”,我不禁想:要放在我的家乡,估计也“种”不下几个。当然,这都是建在荒山野岭的。在无边无际的广阔之中,灵魂的畅想便有了放飞之地,每一朵云,每一方土都能引起止不住的写作欲望,那是一种灵魂与自然的无缝契合。于是从最后一段车程开始,在宾馆、在医院等候区、在公交车上我都在写,因为灵感总是在不经意间出现,我怕错过了就再也找不回了。
  相较于“母亲河”与“白雪”,“喜鹊”可能带给我更大的震撼。“孤独不是一种脾性,而是一种无奈。”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这样写道。我觉得喜鹊是孤独的。在外面我见得最多的就是喜鹊了,几乎随处可见,却都不是成群结队,也没有哪两只相依为伴。当然,我不能以此一隅而妄论整个世界,“孤独”是我与它对视的结果。我还和妈妈就关于“为什么喜鹊都从乡下飞来了城里,这似乎不合情理”展开了讨论,最终得出了一个“残忍”的答案:农人几年前有一股下药捕杀鸟类的热潮,而看到同伴死的多了,农村的东西它们都不敢吃了,当然也不敢再待在农村了。细细想来的确如此,这几年回老家,无论春夏都没见着几只鸟影,就连小时候见过的好多其他的野生动物也没有几种了。于是乎我心里出现了一个自己一直不愿意相信的事实:一个关于农村的两面性——在人的眼中,那里的一切健康美好,绿色纯洁;在一些动物眼中,那里的所有丑陋污浊,遍地毒药。虽说我不愿相信,但我还是把它写进了“喜鹊”几千年的“追随”中。
  很喜欢泰戈尔《飞鸟集》里的一句话:“如果你因错过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错过群星。”
  一段遥远的旅程,我从远方带来了一组散文诗。如果某个午后你读到了这组散文诗,如果你也和我一样,那么这一句也送给你,愿你背着沉重的行囊泅渡过岸后也依然向前!
  【评点】
  文章采用倒叙的手法,先交代了出行的缘由,接着作者便用洋洋洒洒的文字阐述了自己对写作、自然等问题的思考。这些思考有的源于旅途中的所见所感,有的则源于残酷的社会现实;这些问题看似毫无关联,其实最后都回归心灵,因为无论是观察世界还是敬畏自然,都需要心灵的体悟与关怀。作者这样的笔法,使文章形散而神不散,名言引用不多,却都恰如其分地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亦给读者留下了恰当的思考空间。
  李新平
  【相关链接】
   《文化苦旅》是当代学者、作家余秋雨的一部散文集。于1992年首次出版,是余秋雨先生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在海内外讲学和考察途中写下的作品,是他的第一部文化散文集。全书主要包括四部分,分别为如梦起点、中国之旅、世界之旅、人生之旅,凭借山水风物来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真谛,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
   《文化苦旅》大约是余秋雨在读书理论之中引发的对祖国山河的一种向往,其中所表现的历史沧桑感,对历史古迹和历史人物的身世忧患感源于一种生命的感喟,生命是如此博大,生命又是如此多舛;生命是如此轰轰烈烈,生命又是如此寂寞难奈。余秋雨散文有一种穿不透生命秘密的茫然感,又有一种看透生命的虚无感。人生在世不免向往轰轰烈烈,但回头发现历史一切皆枉然。微小的生命可能留下深刻的启示,偉大的生命也可能留下无尽的遗憾。生命等待启示,历史正在诉说,余秋雨的散文便是设置了这样一种生命的历史空间。
其他文献
一yì天tiān,天tiān气qì晴qínɡ朗lǎnɡ,小xiǎo兔tù子zi带dài着zhe心xīn爱ài的de气qì球qiú到dào公ɡōnɡ园yuán玩wán。突tū然rán,一yí阵zhèn风fēnɡ把bǎ小xiǎo兔tù子zi的de气qì球qiú吹chuī走zǒu了le,小xiǎo兔tù子zi急jí得de大dà哭kū起qǐ来lái。  小xiǎo鸟niǎo听tīnɡ到dào小xiǎo兔t
期刊
在这繁华且浮躁的社会,有多少人戴着一张面具企图伪装有着高贵的灵魂,有多少人装着淡然自若却模仿不来骨子里的优雅,有多少人执着于购买奢侈品装点颜面却仍然遮不住内里的粗鄙。这些如镜中花、水中月的浮华,总是掩盖不了浅薄与夸张。因此,我们唯有沉醉书香,才能健康成长。   静心沉淀,品味书香,应耐得住独处。儒家讲求“慎独”,是指在独处无人注意的时候,仍旧能够一丝不苟,即强调自律。《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孜孜不
期刊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
期刊
—— 根据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秋天的图画》仿写  原句  梨lí树shù挂ɡuà起qǐ金jīn黄huánɡ的de灯dēnɡ笼lonɡ……  仿写  1. 板bǎn栗lì露lù出chū开kāi心xīn的de笑xiào脸liǎn(陶 倞)  2. 棉mián花huā吐tǔ出chū雪xuě白bái的de棉mián花huā糖tánɡ(查 睿)  3. 菊jú花huā仙xiān子zǐ露lù出chū美měi丽l
期刊
今jīn天tiān中zhōnɡ午wǔ,我wǒ写xiě完wán作zuò业yè,看kàn见jiàn阳yánɡ台tái上shɑnɡ还hái有yǒu两liǎnɡ双shuānɡ脏zānɡ袜wà子zi没méi有yǒu洗xǐ,于yú是shì,我wǒ就jiù拿ná起qǐ袜wà子zi洗xǐ了le起qǐ来lái。  首shǒu先xiān,我wǒ把bǎ袜wà子zi放fànɡ进jìn水shuǐ里li浸jìn湿shī,之z
期刊
在今天的中国,越来越多的“90后”甚至“00后”在各行各业中大显身手,挑大梁、担主角,把奋斗作为青春的底色,点亮自己的人生,也照亮无数人的心灵。青春花正红,追梦人最美;奋斗青春,圆梦中国。   青年是整个社会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人的接力奮斗中变为现实。   奋斗青春,坚定志向。王守仁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期刊
莎士比亚说:“青春时代是一个短暂的美梦,当你醒来时,它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了。”韶光易逝,时不我待。吾辈应惜时如金,不负芳华,努力奋斗,铸就辉煌。   志存高远,用梦想之火照亮前行的道路。人生有梦想,才有前进的动力。“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立下鸿鹄之志,决心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風流袁隆平。为实现“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袁隆平几十年如一日,废寝忘食,殚精竭虑,苦心孤诣,
期刊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很多人眼里,“90后”是一个常常与“自我”“个性”相联系的代际群体。然而,面对2020年新春时期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这群被视为最具个性的青年,却义无反顾地投入抗疫的大军中。(披上白衣,他们就是捍卫群众生命安全的白衣天使;穿上警服,他们就是守护城市安全防线的钢铁战士;戴上袖章,他们就是维持社区运行的基层干部……)当国家需要他们时,这群青年没有临阵退
期刊
3年前,曾跟随抗战老兵郝柏村将军参观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郝先生谈起他的心愿,就是想利用人生最后的时光,宣传抗战的历史以及中国军人不投降的精神。彼时郝先生已经90多岁,稳健的步伐,让人遥想起当初的抗战岁月。   今年郝先生去世了,让人更深刻地理解到他那一代人身上的紧迫感:牢记历史,既要记住抗战的精神,也要吸取当初的教训。这种紧迫感,也是看电影《八佰》给人的感受,谢晋元团长声嘶力
期刊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近两年内,山东省内高校排查出242人涉嫌冒名顶替他人身份入学。对此,山东省教育厅在其官方微博回应称,对个别地方出现的类似问题,始终坚持零容忍的态度,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此外,安徽、山西等地也有高校公示并处理了冒名顶替者,还有媒体粗略统计冒名顶替案件已超过250起。   在这些冒名顶替入学案件的受害者中,有一些因新闻报道而让公众耳熟能详的名字,比如罗彩霞和王娜娜,最近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