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力作

来源 :理论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gq41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读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中宣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所编著的《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一书,感觉畅然和兴奋,读后很受教益和启发。
  该著作共8章和附录,21万余字,深刻阐述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大意义,科学分析了民族精神的内涵、特性及功能,系统梳理了中华民族精神形成发展的历史进程并着重阐明了其在现代和当代的新发展,明确提出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着力点,客观地介绍了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有益做法。全书结构严谨、逻辑清晰,深入浅出、笔力精妙,既表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又体现了民族精神历久弥新和鲜明的时代气息,是一部颇有特色的好作品。
  谋篇思路开阔,立论意境高远。作者开宗明义,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建设的重要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保证等方面,深刻阐述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大意义,视野宏大,立意高远。尤其从文化安全的角度,论述了中华民族精神是我国文化独立与文化安全的重要标志,是应对西方文化霸权挑战的重要武器,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意义的理性认识。这样开篇立论,即刻把读者导入一个更新、更高的视野,打开了一个新的思维天地,既确定了作者的写作定位,也清晰了读者的认知定位。
  理论阐述透彻,历史总结完整。该书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科学地回答了民族精神的内涵、性质、特征及功能等理论问题,特别是通过对民族精神与意识形态、民族心理、民族文化等关系的辨析,解答了一些人们容易产生的理论困惑。作者从构筑民族精神家园、增进民族认同等五个方面对民族精神的社会功能作了高度的理论概括,同时,对中华民族精神形成发展的历史进程做了全景式的梳理,使人耳目一新。作者在阐析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和源流中,较为完整地总结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过程、特征、主要内容及集中表现,全面阐述了其在现代和当代的新发展,并用铁的事实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者、弘扬者和培育者。作者还准确地把握和注入了有关民族精神的最新研究成果,特别是把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形成的伟大精神融入民族精神,使其显示出鲜明的民族性、时代性和先进性,延展了民族精神发展的链条,揭示了民族精神长河的历史起点和时代制高点,使读者读史不拘泥于陈古,走进历史又超越历史,立足现实又高于现实。
  指导方针明确,着力点清晰。在新的历史时期,确立什么样的指导方针,从哪些方面着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紧迫的现实问题。该书汲取多方面的成果,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作了全面深入的概括。一方面,提出并分析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思想指针,即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坚持“三个面向”的基本导向,坚持两个“纳入”、一个“贯穿”(即贯穿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的基本方针,坚持弘扬和培育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另一方面,紧扣解决现实问题,从维护民族团结和实现国家统一、培育创新意识等十个方面,提出并分析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着力点,指明了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方针与途径。
  (本文作者: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党委副书记、教授;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政法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余岩
其他文献
[摘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科学执政。只有科学执政才能坚定构建和谐社会的方向,提供科学的世界观、有力的制度保障和正确的方法论。科学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具体规律。  [关键词] 科学执政; 和谐社会; 执政规律  [中图分类号] D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7)03-0016-03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
期刊
[摘要] 本文从哲学角度,探索研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6个相关问题:(1)和谐与矛盾;(2)和谐社会与社会基本矛盾;(3)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4)和谐社会与人民内部矛盾;(5)和谐社会与阶级、阶层和利益群体的关系;(6)和谐社会与多元文化。  [关键词] 和谐社会理论; 和谐社会建设; 哲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 D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深刻总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经验基础上形成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反映当代中国社会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十七大强调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是一种客观的历史性的选择。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十七大报告; 道路选择  [中图分类号] D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7)21-0015-03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
期刊
阶级分析理论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战以后,随着科学技术上的革新带来的社会经济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发生变化,从而造成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出现新的变化,呈现出新的特征。正是由于这些变化,一些人开始质疑阶级分析的有效性,使传统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的社会学家埃里克·欧林·赖特经过多年研究,写出了《阶级》一书,对这些怀疑做了令人
期刊
[摘要] 探讨了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涵、意义、实现途径,认为不仅要政府主导,还要公众广泛参与,要通过树立尊重自然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使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关键词] 环境友好型社会; 人与自然的关系;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X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7)07-0010-02    一、环境友好型社会体现了一种全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理念
期刊
[摘要] 《物权法》关于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规定赋予了业主专有权、共有权和成员权,对于解决实践中的业主权益保护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专有权; 共有权; 成员权  [中图分类号] D9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7)08-0018-03    近年来,保护业主权益已经成为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该问题的妥善解决不仅关乎私人所有权的保护
期刊
[摘要]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当前高校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要坚持集体领导,加强学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构建和谐校园;要努力创造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条件。  [关键词] 高校; 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  [中图分类号] G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6)24-0032-02    自199
期刊
《追赶型经济增长理论:一种组织经济增长的新思路》一书自1995年7月第一次出版至今已经连续修订了5次,最近修订的第六版又已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正所谓:经典的理论是不会老的。尽管这本书已经出版十多年了,但经过作者钟阳胜同志的不断修改充实,今天拿起来研读仍然耳目一新、富有启迪。  经济增长问题,一直是经济学家孜孜以求、不懈探讨的话题。亚当·斯密、马尔萨斯和大卫·李嘉图等西方古典经济学家,把对经济增长
期刊
[关键词] 沈阳; 城区改造  [中图分类号] F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6)24-0042-03    沈阳市铁西工业区,这个我国装备工业发展史上的先锋、骄子,经历了体制转轨中的空前困境,在贯彻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决策中,进行了三年多的整体改造,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自身闯出一条新型工业化的科学发展之路,而且为老工业基地加快振兴留下了诸多深刻启示
期刊
又一个岁末年初,又一个一元复始。值此辞旧迎新之际,我们《理论前沿》杂志社的全体同志向关心和支持我们的广大作者、读者和社会各界朋友恭贺新年!祝福我们的祖国日新月异,繁荣昌盛!  过去的2006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是令人振奋的一年。  ——2006年是新农村建设全面起步的一年。伴随我国农业税的全面取消和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出台,新农村建设迈出坚实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