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21世纪知识经济的时代,非正式学习也越来越被重视,在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Web2.0的发展为大学生的非正式学习提供了更为有利的环境。本文通过对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了大学生在Web2.0环境下非正式学习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促使更多的大学生充分利用Web2.0提供的条件进行非正式学习。
[关键词]大学生 Web2.0 非正式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4-0204-02
一、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一)问卷的设计
本研究编写了《web2.0环境下大学生非正式学习情况调查》问卷。问卷内容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级、专业类别等项目;第二部分是大学生的非正式学习情况,主要从意识态度、学习形式、效果和影响因素等方面展开。
(二)问卷的实施
本调查以临沂大学学生为调查对象,于2013年10月至12月进行。调查问卷实施通过网络和纸质两种途径进行。其中,网络调查问卷以问卷星为平台,调查对象涉及到各个年级、各个专业的学生,保证了调查对象的非集中性。纸质问卷发放给一些上网条件不方便的学生,采用分层抽样进行调查。
本次调查有效问卷共161份。其中,网络问卷68份,全部为有效问卷;纸质问卷发放120份,回收108份,回收率为90%,其中有效问卷93份,有效率为86.1%。样本的基本特征如表1所示。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Web2.0环境下大学生学习观念陈旧,非正式学习的意识匮乏
调查发现,当前大学生对非正式学习的了解情况不容乐观。27.95%的学生了解非正式学习,非常了解的只有5.59%。大学生应用Web2.0的目的主要是扩大人际网络、分享个人经验知识和娱乐,只有6.21%的学生应用Web2.0的目的是获得专业知识。在调查中还发现,对于“学习可以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以及“在网络上得到的收获比课堂上的多”的观点,只有比较少的学生表示同意,有很多学生持不确定态度,这说明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受正式教育的影响,非正式学习的意识匮乏。
(二)Web2.0环境下大学生信息素养不强,非正式学习的能力不高
从当前大学生运用Web2.0的情况来看,有70.19%的学生表示自己能够熟练使用QQ、微博等Web2.0工具,只有8.69%的学生表示不熟练;34.78%的学生掌握了网络环境下非正式学习的方法和策略,有39.75%的学生持不确定态度,而有25.47%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掌握。近七成的学生表示自己有能力通过网络环境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进行学习,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如果能够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能力,将会极大的促进大学生的学习。总的看来,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能力还有所欠缺,需要进一步提升。
(三)Web2.0工具多样,但大学生非正式学习形式单一
调查发现,大学生常用的社会性软件主要是即时通讯工具和微博、博客。有98.14%的学生使用及时通讯工具,而博客和微博的使用率也达到了78.26%,而其他一些社会性软件的运用则较少。虽然Web2.0环境为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非正式学习环境,但就大学生非正式学习的形式而言,还是比较单一的。
(四)Web2.0环境下大学生非正式学习效果不佳,动力不足
调查显示,大学生在Web2.0环境下进行非正式学习的效果并不太理想,只有10.56%的学生非常同意非正式学习的效果很好,而不确定和不同意的分别为48.45%和10.56%。过八成的大学生同意自己在网上与朋友协作完成任务后都会拥有很好的感受;同时有80.13%的学生通过QQ、blog、论坛等工具与别人分享和交流时会获得某些启发;有61.49%的学生认为可以通过Web2.0更方便的管理知识。只有41%的学生同意在网络中自己的学习效果能得到较快的反馈,而不确定和不同意的则占40.37%和18.63%。总体来看,虽然Web2.0 环境下大学生比较适合进行非正式学习,但在学习的效果上不能令人满意。
(五)Web2.0环境下大学生非正式学习监控力度不够,道德素养有待提高
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的道德素养比较好。有91.93%的学生同意愿意遵守网络道德规范,近九成的学生同意非正式学习虽是个人的事,但认为内容需要严格把关。但是在网络学习的过程中,大学生的自控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只有38.51%的学生同意在网络学习中有很强的自控和自律能力,而非常同意的只占5.59%,不确定和不同意的却占到34.16%和27.33%。由此看来,大学生的自控自律能力令人担忧。
(六)Web 2.0环境下大学生非正式学习的影响因素众多
对Web2.0不了解和对社会性软件使用不熟练是影响进行Web2.0体验的主要原因,其次是缺乏兴趣和参与讨论的勇气。只有53.41%的学生使用社会性软件进行学习时有明确的目的,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大学生的网上活动还是比较盲目的。影响Web2.0环境下非正式学习的因素众多,依次为缺乏学习方法和技巧,缺乏专业人士的指导和自控能力差,对Web2.0工具的不够熟悉,主观意愿和自主学习能力低下,资源繁杂,没有专门的学习网站。
三、对调查结果的思考与讨论
(一)加深对非正式学习的认识,养成非正式学习的习惯
针对大学生非正式学习过程中学习目标不明、学习效率低下的现状,大学生必须转变观念,打破思想观念的禁锢,明确非正式学习的重要性和意义。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注重信息与知识的收集与积累,用新的视角、新的观念审视事物,让Web2.0更好地为非正式学习所服务。
(二)提高信息素养,增强非正式学习能力
良好的信息素养是Web2.0环境下进行非正式学习的基础和前提。一方面,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要尽可能多接触一些社会性软件,只有在实践中进行运用,信息素养才能得以实现。另一方面,高校可在开设的“计算机基础”“现代教育技术”等课程中普及Web2.0及其相关知识,增强大学生利用Web2.0主动参与网络学习中的意识,激发大学生应用Web2.0的动机,只有这样才能让Web2.0应用的巨大潜力发挥出来。
(三)创造多元的学习环境,促进非正式学习的进行
Web2.0为大学生进行非正式学习提供支持,可以满足大学生对多种学习方式的需求。学校方面应该创造良好的环境,构建灵活多样的非正式学习方式,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有效的技术支持和开放的学习环境,来使大学生有效的进行非正式学习。对于大学生而言,要积极鼓励自我意识,提高自身反思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自我反省和交流能力。
(四)加强监管监督,提高道德素养
目前,对网络学习者来说,主要靠自律来规范网上活动。为此,在网络非正式学习中,要求学习者要有较高的学习自觉性和自控力。作为大学生,在我们日常生活学习中必须提高自律意识,加强自控能力,坚决抵制网络不良信息。另外,外部监管机制必不可少,相关部门要通过完善相应的网络法规来约束人们的网络行为,加强人们的监督,并对不良的网络行为进行引导。
【参考文献】
[1]朱哲,甄静波.基于社会性软件的大学生非正式学习模式构建[J].电化教育研究,2010(2).
[2]冯俐.基于社会性软件的非正式学习环境模型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09.
[3]侯英.基于Web2.0环境的大学生非正式学习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
责任编辑:武聪
[关键词]大学生 Web2.0 非正式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4-0204-02
一、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一)问卷的设计
本研究编写了《web2.0环境下大学生非正式学习情况调查》问卷。问卷内容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级、专业类别等项目;第二部分是大学生的非正式学习情况,主要从意识态度、学习形式、效果和影响因素等方面展开。
(二)问卷的实施
本调查以临沂大学学生为调查对象,于2013年10月至12月进行。调查问卷实施通过网络和纸质两种途径进行。其中,网络调查问卷以问卷星为平台,调查对象涉及到各个年级、各个专业的学生,保证了调查对象的非集中性。纸质问卷发放给一些上网条件不方便的学生,采用分层抽样进行调查。
本次调查有效问卷共161份。其中,网络问卷68份,全部为有效问卷;纸质问卷发放120份,回收108份,回收率为90%,其中有效问卷93份,有效率为86.1%。样本的基本特征如表1所示。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Web2.0环境下大学生学习观念陈旧,非正式学习的意识匮乏
调查发现,当前大学生对非正式学习的了解情况不容乐观。27.95%的学生了解非正式学习,非常了解的只有5.59%。大学生应用Web2.0的目的主要是扩大人际网络、分享个人经验知识和娱乐,只有6.21%的学生应用Web2.0的目的是获得专业知识。在调查中还发现,对于“学习可以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以及“在网络上得到的收获比课堂上的多”的观点,只有比较少的学生表示同意,有很多学生持不确定态度,这说明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受正式教育的影响,非正式学习的意识匮乏。
(二)Web2.0环境下大学生信息素养不强,非正式学习的能力不高
从当前大学生运用Web2.0的情况来看,有70.19%的学生表示自己能够熟练使用QQ、微博等Web2.0工具,只有8.69%的学生表示不熟练;34.78%的学生掌握了网络环境下非正式学习的方法和策略,有39.75%的学生持不确定态度,而有25.47%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掌握。近七成的学生表示自己有能力通过网络环境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进行学习,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如果能够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能力,将会极大的促进大学生的学习。总的看来,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能力还有所欠缺,需要进一步提升。
(三)Web2.0工具多样,但大学生非正式学习形式单一
调查发现,大学生常用的社会性软件主要是即时通讯工具和微博、博客。有98.14%的学生使用及时通讯工具,而博客和微博的使用率也达到了78.26%,而其他一些社会性软件的运用则较少。虽然Web2.0环境为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非正式学习环境,但就大学生非正式学习的形式而言,还是比较单一的。
(四)Web2.0环境下大学生非正式学习效果不佳,动力不足
调查显示,大学生在Web2.0环境下进行非正式学习的效果并不太理想,只有10.56%的学生非常同意非正式学习的效果很好,而不确定和不同意的分别为48.45%和10.56%。过八成的大学生同意自己在网上与朋友协作完成任务后都会拥有很好的感受;同时有80.13%的学生通过QQ、blog、论坛等工具与别人分享和交流时会获得某些启发;有61.49%的学生认为可以通过Web2.0更方便的管理知识。只有41%的学生同意在网络中自己的学习效果能得到较快的反馈,而不确定和不同意的则占40.37%和18.63%。总体来看,虽然Web2.0 环境下大学生比较适合进行非正式学习,但在学习的效果上不能令人满意。
(五)Web2.0环境下大学生非正式学习监控力度不够,道德素养有待提高
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的道德素养比较好。有91.93%的学生同意愿意遵守网络道德规范,近九成的学生同意非正式学习虽是个人的事,但认为内容需要严格把关。但是在网络学习的过程中,大学生的自控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只有38.51%的学生同意在网络学习中有很强的自控和自律能力,而非常同意的只占5.59%,不确定和不同意的却占到34.16%和27.33%。由此看来,大学生的自控自律能力令人担忧。
(六)Web 2.0环境下大学生非正式学习的影响因素众多
对Web2.0不了解和对社会性软件使用不熟练是影响进行Web2.0体验的主要原因,其次是缺乏兴趣和参与讨论的勇气。只有53.41%的学生使用社会性软件进行学习时有明确的目的,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大学生的网上活动还是比较盲目的。影响Web2.0环境下非正式学习的因素众多,依次为缺乏学习方法和技巧,缺乏专业人士的指导和自控能力差,对Web2.0工具的不够熟悉,主观意愿和自主学习能力低下,资源繁杂,没有专门的学习网站。
三、对调查结果的思考与讨论
(一)加深对非正式学习的认识,养成非正式学习的习惯
针对大学生非正式学习过程中学习目标不明、学习效率低下的现状,大学生必须转变观念,打破思想观念的禁锢,明确非正式学习的重要性和意义。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注重信息与知识的收集与积累,用新的视角、新的观念审视事物,让Web2.0更好地为非正式学习所服务。
(二)提高信息素养,增强非正式学习能力
良好的信息素养是Web2.0环境下进行非正式学习的基础和前提。一方面,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要尽可能多接触一些社会性软件,只有在实践中进行运用,信息素养才能得以实现。另一方面,高校可在开设的“计算机基础”“现代教育技术”等课程中普及Web2.0及其相关知识,增强大学生利用Web2.0主动参与网络学习中的意识,激发大学生应用Web2.0的动机,只有这样才能让Web2.0应用的巨大潜力发挥出来。
(三)创造多元的学习环境,促进非正式学习的进行
Web2.0为大学生进行非正式学习提供支持,可以满足大学生对多种学习方式的需求。学校方面应该创造良好的环境,构建灵活多样的非正式学习方式,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有效的技术支持和开放的学习环境,来使大学生有效的进行非正式学习。对于大学生而言,要积极鼓励自我意识,提高自身反思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自我反省和交流能力。
(四)加强监管监督,提高道德素养
目前,对网络学习者来说,主要靠自律来规范网上活动。为此,在网络非正式学习中,要求学习者要有较高的学习自觉性和自控力。作为大学生,在我们日常生活学习中必须提高自律意识,加强自控能力,坚决抵制网络不良信息。另外,外部监管机制必不可少,相关部门要通过完善相应的网络法规来约束人们的网络行为,加强人们的监督,并对不良的网络行为进行引导。
【参考文献】
[1]朱哲,甄静波.基于社会性软件的大学生非正式学习模式构建[J].电化教育研究,2010(2).
[2]冯俐.基于社会性软件的非正式学习环境模型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09.
[3]侯英.基于Web2.0环境的大学生非正式学习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
责任编辑:武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