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区块链技术看网络虚假新闻的治理及其在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前景

来源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2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媒体时代,媒体数量增多、竞争加剧,人人新闻时代来临.媒体监管难以到位,网络虚假新闻频繁出现.对于网络虚假新闻的治理需要社会多方面的合力,区块链技术作为一项新兴的技术手段,可以凭借自身去中心化、数据全程可追溯、信息不可篡改以及共识机制等优势与特点对网络虚假新闻起到很好的治理效果;主要体现在高可信度新闻数据库的建立、知识产权意识的强化与保护以及对于网络舆论环境的净化和重塑等方面.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区块链技术在新闻行业与传媒产业中的运用还面临着技术瓶颈与政策壁垒等问题,只有对其加以妥善的解决才能充分发挥区块链的技术优势,实现更为长远的发展目标.
其他文献
班级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组织载体。主题班会是高校班级建设的主要活动,是对大学生进行集体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高校辅导员要按照“因班制宜,因时而动”的总体思路,探寻主题班会开展的有效策略。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课程体系的建设成为每一所学校所面临的新的课题,我校在国家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的要求下,秉承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全面加强和完善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学校积极探索国家课程学校化实施、地方课程综合化建设;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本土特色,加大了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特色德育课程体系,建构了具有本校特色的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多样化课程的需求。
有清一代,穆坪土司将自身纳于民族大一统的格局之中,自觉维护地方安定与国家统一,是历史上典型的“向化之土司”,其文化遗存有着较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社会价值。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穆坪土司文化遗产存在抢救保护滞后、形式脱离实际、利用的力度不够等问题。调动各方力量,整理保护文物本体,建立健全土司文化保护机制,设立土司博物馆,加强学术研究,组织编纂乡土教材,推动旅游、影视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可厚植人文积淀,全面促进地方发展,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出贡献。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灿烂瑰宝,它的传承与保护途径离不开创新。如今网络信息发展迅速,5G技术已成为新的发展趋势,这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在5G技术的影响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保护呈现出新趋势,工布响箭作为工布地区特有的文化名片,应紧紧抓住这个契机。结合5G技术对工布响箭的传承与保护,文章提出了适应时代的应对策略,利用新模式、新业态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断发展,从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
民族典籍与汉族文化典籍一样,是中华文化的精粹与内核组成部分,是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补充。民族典籍外译传播是整个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助推剂,甚至是一种“文学外交”和“文化外交”,是民族文化走向世界的名片。针对当前还存在“量少质忧”和“间接忠实”的问题,我们从民族典籍外译传播人才队伍建设、“忠实对等”的翻译原则、多样化的传播方式以及最大化的传播效果等角度进行了新思考,以期进一步促进民族典籍外译传播,为中华文化“走出去”提供借鉴。
据《中国教育报》2021年5月20日02版报道:有多少青少年会在追星上花钱?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调查显示,52.8%的受访青少年每月用于追星的花费在100元以上。50.5%的受访青少年坦言,父母并不清楚自己在为追星花钱。在资讯发达的当下,追星的门槛变得越来越低,低龄化的特征也变得日益显著。这份调查进一步说明,随着消费水平提升,青少年追星的投入正变得越来越高。
合作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建立有效互动,共同发展,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创新,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学习。基于一线教学经验,对美术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初步探究,如丰富多样的合作学习形式如何巧妙地在美术教学中发挥高效作用、如何利用“合作学习”突破美术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难点、如何使“合作”成为创新评价机制等,希冀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增强课堂互动的有效性,为学生提供自主、合作的机会,让美术课堂真的“活”起来。
关汉卿在中国戏剧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他的《救风尘》采用了伏笔、转悲为喜等叙事方式。研究《救风尘》的叙事可以透视元代杂剧艺术的进程以及中国戏剧中叙事艺术的发展。
在目前已出版的法藏敦煌藏文文献的书籍和目录,以及相关的研究论著中,对部分佛教文献写卷的定名存在不够准确的问题。本文对其中二十四个写卷P.T.6V号、P.T.800V号、P.T.28B号、P.T.203号、P.T.96号、P.T.97.3号、P.T.556—557号、P.T.561—564号、P.T.684.1号、P.T.736.2号、P.T.991号、P.T.965号、P.T.3983—3990号的定名提出商榷意见的同时,对相关研究现状进行了述评。
通过对400名大学生的调查分析,探讨了大学生社团参与度及其对大学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学生参加社团的比例是比较高的,参加的感兴趣社团类型依次是:文化艺术类、人文社会类、体育竞技类、科技创新类;高校大学生主要参加的是一到两个社团,参加学校或学院举办的活动次数为3—5次;低年级学生参加的社团个数多数为一到两个;大学生对感兴趣的社团活动效果是持肯定态度的,有占比较多的大学生对“带来愉悦感受”“认识美和评价美能力的发展”“合作精神的发展”“思维能力的拓展”等四个方面效果评价等级较高;对感兴趣活动效果感知以及参加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