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视野据证求实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mur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近读董楚平著《吴越文化新探》,深感这是一部以多维视野、据证求实的思维方式探索吴越文化的好书。早年的史学大师王国维曾提出看待历史要具有"多维视野",涉及范围要广。陈寅恪概括王氏学术观点为三方面:"一曰:取地下之实物与纸上之遗文互相释证……;二曰:取异族之故书与吾国之旧籍互相补正……;三曰: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互相参证……"(见《王静安先生遗书》
其他文献
本文对黑格尔的"国家理念"学说作了阐述。作者认为,在国际政治领域,这一学说提供了一个观察问题的根本出发点:重视国家的个体性与排外性。每个独立主权国家是国际政治的主体,每个这样的国家都是一个具有排外性的个体,国际政治中出现的问题都是这种排外性的不同表现形式。黑格尔的国家学说对国际政治史论提出了若干基本理论观点,概括了主权国家共有的基本原则。作者指出,黑格尔是一个日耳曼民族主义者,他的国家学说从历史哲学的角度反映了19世纪德意志民族实现政治统一的愿望。作者重温黑格尔的"国家理念"说而生发了一些联想,文
<正> 白莲教是一种混合有佛教、明教、弥勒教等内容的秘密宗教组织,究其渊源,大约可以追溯到南宋初年。最初它是融合佛教天台宗的识法和净土宗的弥陀念佛等信仰而组成的净业团体,教徒可娶妻,半僧半俗,戒杀生,避荤酒,男女集会,忏悔修行,号"白莲莱"。佛教正统视之为异端,很快遭到取缔。但是这种宗教组织逐渐成为人民群众反抗封建暴政的一种形式,元明清三代常为流
本文分析了战后日本价格改革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认为战后日本的价格改革之所以能够取得成效,主要是因为在日本建立了自由企业制度,这种制度给日本的经济带来了充分的活力,并导致了50年代日本经济的复兴和以后的持续发展。根据这种看法,作者认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应以企业制度的改革为主线,改革的核心问题,是使政权与所有权分开,政府与企业分开,从而明确财产关系.使企业成为既有利益约束又有预算约束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作者指出,价格改革不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而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建立和发展之后所带
本文认为,双层经营——集体统一经营和农户分散经营相结合,是农业联产承包制的基本特征。从全国来说,联产承包制只完成了一半,即建立家庭经营层次,而集体统一经营层次在多数地区还未建立起来。如果不继续改革,完善集体统一经营层次,农业联产承包制的改革可能半途而废。文章根据调查材料,指出集体统一经营层次薄弱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分析了产生这一现象的各种因素;论证了统一经营层次的客观必要性,并用事实证明它所起的作用。
本文认为,泛系方法论是崛起于东方的一种独具特色的现代哲学理论。它为辩证法的部分拟化提供了参考框架,为辩证法提供了新的范畴和规律,为辩证法体系的建设提供了借鉴。它使本体论与认识论相统一,使认识论微观化、形式化、价值论化和人本化,它力求把辩证逻辑、认识论同形式逻辑、数理逻辑统一起来。这种研究可能是哲学现代化的新的突破口。
<正> 以前,我常听哲学系的教员和学生说,哲学的范畴篇实在难教、难学。甚至还有人戏称范畸篇为"犯愁"篇。自然,以理性思维见长的哲人决不会止于"犯愁",必欲用理性之光洞照哲学范畴神奇奥秘的底蕴,使之明白易晓。我将这方面的工作称之为解"愁"。童浩同志主编的《哲学范畴史》就是一本旨在诊治哲学范畴疑难杂症的书,一本解"愁"的书。近些年来,哲学界在对范畴的个案研究方面,其中包括提炼新的范畴,有长足的进步。但是,象该著这样对哲学的主要范畴进行全面的综合性考察的书,并不多见。
<正> "五四"以后,从文学革命走上社会革命道路,并成为无产阶级政党领袖的不止张闻天一个。但成为领袖人物以后,仍然关心新文学运动的,瞿秋白之外,就要推张闻天了。但是,张闻天与新文学运动的关系及其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长期以来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更谈不上研究。程中原同志于1983年发表的《"歌特"为张闻天化名考》一文,发掘出了张闻天化名歌特所写的文章《文艺战线上的关门主义》,可以说是这方面研究的一大突破。此后,经过程中原同志几年的艰辛努
我国目前正在酝酿和准备修改刑法典,为此,本文就如何完善我国刑法典的体系和结构问题进行了系统探讨。作者认为,在刑法典的总则部分,应该考虑增设刑法的基本原则并废除类推制度,将刑法的适用范围独立成章并充实内容,增设刑事责任专章、来成年人犯罪的特殊处遇专章以及保安处分专章;在刑法典的分则部分,应将便犯公民民主权利罪独立成章,增设妨害司法活动罪专章和破坏自然资源罪专章,增设危害国防罪(或危害军事利益罪)专章,并将军职罪纳入其中,同时还应调整现行刑法典分则中某些章的排列顺序。
<正> 丛大川同志: 读了您在《中国社会科学》1989年第1期上的文章《泛系方法论为哲学现代化提供了什么?》,有许多感触,也促进了我对自己工作的再认识。下面提几点看法,同您讨论。一、泛系方法论与哲学
<正> 近年来中国逻辑史界的研究成果很多,也各具特色。作为逻辑史研究,原本就应该跟其他史学研究一样,其重心在于史的事实和史的规律上。史的事实,主要包括史料的发掘、整理和解释,以及理论上的初步分析和推论。前一段中国逻辑史界的主要成果明显地带有这一层次的特点。史的事实固然是史学学科的基础,但是我们的研究工作不能停留于此,还需要在揭示"史的规律"上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