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学生学问思维培养探究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mom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中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更是要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能力。但是目前很多教师都存在应试教育的思维方式,往往在教学中硬性地灌输学生知识点,使得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本文主要针对当前语文教学中思维培养展开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教学 学生学问 思维培养
  语文教学是将艺术与学习融为一体,课堂教学是一个综合体。教师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这就是教学艺术的所在。对于当前的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所产生的实际效果比较好,因为一节语文课是否能够成功的进行,与教师设置问题、学生思考问题、学生解决问题存在必然联系,并且提问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得学生更好地创新发展。
  一、语文思维的特点
  (一)交流性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针对需要教学的知识点来设置疑问,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的兴趣来探索新知识,这样给学生极大的独立思考空间,并且可以与其他的学生共同的讨论,加强思维的创新,提高学习能力。同学间的思维交流能够使其处于更深的交流中,深入地挖掘所學知识,全面掌握知识点,提高了思维水平,让学生针对某一问题展开多角度的分析和研究,更加具备分析和辨别能力。
  (二)广泛性
  想象力是无穷无尽的,也可以是不着边际的,因此语文思维也具备有广泛性的基本特点。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文化是非常广阔的,不同社会、不同种族、不同国家之间都可以进行文化的交流。语文教学也与生活中的所有方面都相互关联,可以引起人们不同的思考和反思。对于不同文化、不同国家的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可以迸发出不同的火花,使得思维得到创新,全面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渗透性
  思维方式不是固定的,其会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并且会日益影响学生的思想和心灵。语文教学中包含很多的美学概念,任何一种美学形式都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反应出来,教学应该在教学中注重真情实感的表达,分析、讲解、研究文章的同时,也就形成了某种特定的思维,同时加深了对于知识的理解,水平也就有了较大的提升。
  二、高中语文教学对于学生学问思维的影响
  (一)教师注重思维意识的培养
  高中时期的学习任务非常重,学生的心里负担和压力也比较大,语文思维的培养具备较高的难度。在当前应试教育的影响之下,教师的教学方式更加的单一,学生创新思维也难以有较大的提升。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首先教师应该转变教学方式,以提升学生思维为主要目标,还要具备责任心、使命感与自信心,课堂中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设置疑问,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思考中。这样的教学方式才能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拓展思维。
  (二)拓宽学生的思维
  语文知识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存在关联,我国广袤历史星河中,都受到了语文思维方式深深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独立的思维方式,可以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拓宽思维宽度,教师也应该积极的拓展教学,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材料,让学生具备较强的阅读能力,还要全面提升学生对于将教学作用的认知程度。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对于学生的引导作用,在讲课的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进行自习,并且讲解文章的作者生平以及事迹,让学生有一个非常感性、直接的认识。高中生一般不具备电脑,查阅相关资料也比较困难,此时教师应该尽量的将课堂中相关的资料提供给学生,让他们可以更好的接触课外知识,扩展思维,增大阅读量,这样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教师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非常广阔的思考空间。
  (三)挖掘学生语文思维之深度
  肤浅的思维只是过眼云烟,也不会在学生的脑海中产生一点点印象,这样对于学生知识的累积不会产生一点好处,对于知识的拓宽也毫无益处,思维培养也存在很大的问题。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中,应该从表象分析到实质情况,深入的挖掘知识的内涵,要掌握知识点的内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适当的进行知识点的拓宽讲解,适时地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可以了解到文章的内涵。这样学生就可以深刻的理解文章中每一个句子、每一个写法,了解其背后的用意,从而使得学生更好的认清了本质,更加深层次的理解知识点,拓宽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思维能力。
  (四)完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够全心全意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才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语文教学与其他的科目教学一样,教师应该摈弃传统的教学理念,不断的改变和提升,将更加先进、高效的教学方式引入其中。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疑问,让学生可以有兴趣参与到知识的探索中,提高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
  总之,课堂教学不仅仅是单方面的,而是应该学生和教师共同努力之后完成的,学生是主导,教师则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去,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拓宽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更加具备思维的深度,全面提升教学效果和质量。
  (注:本论文是2017年“陇原名师专项课题”《“文本细读法”在高中古典诗歌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阶段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陈美.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6(11)
  【2】杨丽雅.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
  【3】托胡提.语文思维能力及其培养探究【J】.阿不都萨拉木·才智,2015(23)
其他文献
道德教育途径及方法是实现教育目标,完成道德教育的手段,在整个学校道德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美国是当今世界上经济和军事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其经济、军事实力的背后是教育作为支撑的。美国学校道德教育具有特色,这与它不断拓展新的德育途径、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是分不开的。探讨美国学校实施德育的有效做法,并与我国学校德育进行比较研究,无疑对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改进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一、 美国学校道德教育
【摘 要】  幼儿同伴冲突对个体的发展是一种挑战,它为个体练习冲突解决技能、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其中大班幼儿正处于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时期,过渡阶段的幼儿社会化发展的程度,将对幼儿的小学生活以及幼儿的身心发展及性格形成产生深刻的影响。但如果处理不当则会给个体的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影响。  【关键词】  大班 幼儿同伴冲突 影响因素  大班幼儿在幼儿园里生活了三年或更长时间,他们对幼儿园生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引入影视资源,可以实现充分的资源开发和整合。同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影视资源,能够使学生学习的兴趣得到有效的激发,实现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和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针对教学实际内容,有针对性地引入影视资源,使学生能够得到更加充分地锻炼。本文通过对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影视资源的重要性和实施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
【摘 要】  高中语文教师可以有效引入现代信息技术,灵活的利用其中的各项功能,以此为辅助和依托来拓宽课堂教学的维度,提升课堂教学的深度,加强学生对于文本的体会与感受。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  现代 信息技术 高中 语文 教学方式  现代信息技术在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应用都越来越广泛,信息技术的优越性和对于各项工作展开过程体现的辅助效果也越来越明显。在教育教学领域内,现代信息技术也越
目的评价半纤维素单纯闭合性敷料Veloderm促进烧伤整形手术刃厚供皮区创面愈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开放、阳性药平行对照的试验方法进行研究。将Veloderm外敷于
目的探讨Mammotome微创活检术在临床不可触及乳腺微小病灶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乳腺影像学检查异常但临床未触及肿块的患者应用Mammotome旋切系统微创活检,检查后21例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主要是教会小学生生词以及语法,然而小学生活泼好动,在展开学习时很难实现良好的效果。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只注重课内教学,而忽视了课外教育,这样是不符合小学生实际情况的。小学语文老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应当不断完善教学策略,通过与课外活动的融合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开展课外活动  老师在引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时应当需要一定的主题内容,这样课外活动才会
科学是一门以自然界为整体,遵循统一的自然规律和原理来整合教学内容的综合理科课程,它强调综合性和探究,强调把自然界作为整体来认识,故而十分重视探究和实践,而实验正是学生实践
作文是学生语文学习和能力的重要体现,是学生语文素养的展示.阅读是吸纳,写出是倾吐;学生描绘自己的生活和观察思考,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离不开生活,也离不开阅读.学生在阅读
老师静静地站在讲台上,教室里鸦雀无声。讲台前放着一本摊开的书,其中一页有着刺目的锯齿形撕痕。“昨天的考试,你们都考得那么好?那是你们自己的水平吗?有人撕走了老师的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