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生命:探索与证据

来源 :大自然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8369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我们想象外星生命可能潜藏于哪些地方时,首先想到的应该就是火星了。几百年来,地球人仰望火星,以為那里也有人居住。过去50多年来,多个火星任务试图探明火星生命的演化可能性。然而,火星上真的有生命吗?

可居环境


  在搜寻生命方面,许多天体生物学家认为水是关键。地球上所有形式的生命都离不开水。虽然生命的演化有可能不需要水,但在有水的地方寻找生命总比在没有水的地方容易。
  这就必然带来火星水这个问题。今天的火星表面干燥而荒芜,大部分火星水锁定在火星极地冰盖中。火星大气层非常稀薄,太阳辐射直达火星地表,从而增大了生命在火星地表生存的难度。火星水的证据首先出现于2000年。当时,美国宇航局“火星全球勘测者”飞船发现了火星地表疑似由流水形成的沟壑。
  一些科学家相信,火星并非一直都是荒原。远古火星有河流和溪流,还有巨大的海洋。虽然火星水后来大量流失到太空,但早期湿润火星的环境条件有可能适合生命演化。有一种观点是,一座远古海洋有可能覆盖火星表面积的19%。与之相比,地球的大西洋覆盖地表的17%。正由于火星过去可能存在大量水,因此有科学家推测火星保持湿润的时间比之前预计的要长一些,火星可居住的时间自然也要长一些。
  火星陨石84001中的疑似化石结构
  地下水对火星生命来说可能更友好。地下水能让潜在的火星生命避开火星地表的强辐射。霍尔特等科学家指出,已有证据表明火星存在一个与苏必略湖面积相当的冰层,该冰层比大多数火星水冰都更容易探测,因为它位于一个相对低纬度的平滑区域,飞船在这里登陆比在其他含冰区域容易。

微型飞碟


  过去40亿年来,有一些火星来客造访地球。地球一直被来自火星表面的岩石轰击。在地球上能得到的太阳系天体样本提供者不多,而火星是其中之一。在已经发现的34块火星陨石(科学家戏称它们是微型飞碟)中,科学家认为有3块可能携带了远古火星生命的证据。火星陨石84001中的疑似化石结构。
  1996年,一块发现于南极洲的陨石——AIH 84001(简称84001)成为头条新闻。科学家当时宣布,它可能包含火星生命的证据。84001包含着像是细菌化石的结构。后续测试表明84001包含有机物,但有关这些有机物是不是由生物学过程产生的争论直到2012年才终结。当时,科学家确定这些有机物的形成并没有生命参与。科学家的结论是,火星在长时间里曾有过有机碳化学过程,但84001包含的有机分子并非源于生物过程,而是源于火山机制。另一方面,尽管这些分子形成于非生物过程,它们的有机特性对于寻找生命来说具有正面意义。在地球上有机化学过程形成了生命,在火星上自然也有这样的可能。
  在降落于埃及的一块火星陨石——“那喀拉”上,科学家发现了像是纳米菌化石的结构。他们确定,这块陨石上多达3/4的有机材料都不是源自地球有机材料污染。对这些球形结构的进一步检验表明,它们很可能源自非生物过程。
  另一块火星陨石——“休格地”也包含疑似生物膜残迹和微生物菌落的结构。科学家1999年在一份声明中说,生物膜提供了古地球细菌菌落的主要证据。但科学家也指出,要想查明“休格地”陨石中是否包含火星生命证据,首先得查明陨石中的疑似生物结构是不是真的化石。不过,这方面研究似乎不见下文。
  所有这些陨石,提供了似是而非却又诱人的火星生命证据。要想确定潜在火星生命的演化历程,对火星地表和地下情况的新探测看来更靠谱。

寻找生命


  对火星的首批近观照片是由美国宇航局“水手4”飞船拍摄的。接着,美国宇航局“海盗”轨道器也近观了火星。这两艘飞行器记录的火星表面场景,显示火星地表很干燥,但也有暂时性地貌。疑似沟壑、海底、侵蚀的地貌和巨大的火星极地冰盖,让一些科学家相信火星曾经有过生命。当美国宇航局的第一艘登陆器一“海盗”登陆器(由“海盗”轨道器释放)降落在火星表面后,其进行实验的目的之一是搜寻生命迹象。虽然“海盗”的实验结果不确定,却为其他探测器进入火星环境铺平了道路。
  此后,火星探测暂停了20多年。当火星探索重启后,科学家把目光转向了搜寻火星可居住条件,尤其是火星水,而不是搜寻火星生命。一系列火星车、轨道器和登陆器的探测表明,火星地表下可能存在温泉(它们能支持生命演化),火星表面偶尔有降水。虽然美国宇航局“好奇”火星车的任务并不是寻找生命,但科学家希望它能定位可让未来访客探索、检验火星水和火星生命证据的地点。
  未来火星任务可能包括火星取样,即把火星地壳样本送回地球研究。在地球上遥控火星表面探测器,能进行更多实验。这样的实验比研究地球上的火星陨石直接得多,因而也准确得多。
  美国宇航局计划2020年发射“火星2020”飞船,它有可能把火星样本送回地球。但这项任务预算成本大,目前仍有诸多未知数,计划能否付诸实施依然不确定。宇航局内部一些科学家正在游说该局上层,希望把火星取样任务放在优先位置。
  “海盗”在火星上进行实验。   但是,对火星生命的搜寻可能会因为对如何防止地球生物污染火星的担忧而受阻。目前的国际政策对此增加了严重的金融负担,导致探索火星的潜在可居住区域又多了一大挑战。要让一艘完全洁净的飞船在火星上一个特定区域实地搜寻生命,其成本至少达5亿美元。为了降低成本,一些科学家呼吁无需对火星采取过分严格的保护举措。他们指出,花那么多钱,完全可以资助一种类似于美国宇航局“探路者”和“洞察”任务那样的火星发现之旅任务,同时又能附加另一次低成本火星探索任务,这样一举两得不是更好吗?

火星后代


  火星与地球之间的材料交换(例如火星陨石降落地球)激起了一场争议:地球生命污染火星,或者火星生命污染地球,是否在生命历史之初就发生过?一些科学家相信,地球陨石也曾到达过火星。此外还有一个争议:微生物是否足够坚韧,能够挺过冰冷、无空气还充满辐射的漫长太空旅途,到达新家园?
  如此“种子论”并非限于地球与火星之间的交互。一些科学家甚至提出,来自于太阳系外的残骸有可能播种了地球上最早的生命。说到火星,科学家有可能某一天会找到火星生命,说不定火星生命与地球生命是亲戚。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究竟是谁催生了我们,还是我们催生了谁?眼下科学家还无法回答这样的问题,但这样的问题也不像有些人以为的那样不着边际。
  星球间的生命传播(示意图)。

火星参数


  平均半径 3389.5±0.2千米
  表面积 地球表面积的0.284倍
  体积 地球体积的0.151倍
  质量 地球质量的0.107倍
  表面温度 最低为-143℃,最高为35℃,
  平均为-63℃
  大气组成 二氧化碳占95.97%,氩占1.93%,氮占1.89%,氧占0.146%,一氧化碳占0.05575%
  火星与地球平均距离 2.25亿千米
  地球飞火星要多长时间 迄今为止飞得最快的是美国宇航局“水手7”飞船,它从地球到火星只飞了128天。
其他文献
语言是教师和学生交流沟通的工具,教师语言技巧运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课堂效果。政治教师担负着传道授业和培养学生人格品德的双重任务。高中政治课理论性强、比较抽象且有些枯燥,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素质、技能,从而更好地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笔者认为,成功的政治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掌握语言技巧。    充满激情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真正的教育者是一种情感丰富的人,他同样强烈
实现党对民办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强有力领导,对于加强和改进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决定性意义。然而,由于一些方面的特殊原因,实际上党在民办高校的领导作用目前
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数学素质教育中教师的作用就不应被看成知识的授予者,而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启发者、质疑者和示范者,充分发挥导向作用,使学生成为积极的探索者、思考者。重视学生学的过程,抓好学生数学学习中的读、听、讲、写、用。  1 数学学习中的读  1)读教材。教材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材料,它是数学课程教材编制专
<正> 去年六月开始,中保人寿保险有限公司长沙市分公司在湖南省率先进行了建立寿险营销机制的试点,当年营销业务完成保费收入482万元,为发展商业保险闯出了一条新路。今年以
期刊
摘要 社会上存在大量的多技能复合型行业,高职教育出现复合型专业。在我国,高职教育对复合型专业的研究刚刚起步,很多工作都在摸索当中。以移动通信运营与服务专业为例,论述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以及运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根据大量企业调研提出此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对策。  关键词 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岗位需求;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0)33-0
在一项看起来有点疯狂的实验中,每位志愿者都被要求喝下了一杯特制的含有肠毒性大肠杆菌的水.科学家想通过这个实验验证了肠毒性大肠杆菌感染和血型之间的关系.大多数大肠杆
期刊
职业中学的教育教学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大量的初级、中级技术人才,绝大部分学生毕业后就直接步入社会从事社会实践工作。所以,学生以学习专业知识为主,文化课的学习热情并不高。再有就是职业中学的学生基础差,学习兴趣不浓厚,要想提高文化课尤其是语文课的教学效率,真正提高学生把握语文、运用语文的能力,就必须进行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发挥语文教学的实践性,把课堂、课余都还给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来完成语文的教学任务。
过多的光照有害健康。这是科学家从小鼠身上得出的结论。研究发现,持续六个月不间断地照明引发了一系列的健康问题。  实验中,134只小鼠经历了半年的无黑暗处理。最后,它们丧失了将近一半的体力,它们的某些骨骼变薄,并表现出与压力或感染相关的炎症增加的迹象。  这些现象很可能与扰乱了动物体内的生物钟有关联。  这项发现引发了对那些延长在光照下暴露时间的人群的担忧——比如倒班工人和医院病人——幸好,一些影响
<正>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是不是商品,有没有劳动力市场,这是近年来经济学界争论不休的一个热点问题。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观念的束缚,人们不承认劳动力的商品属性,对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