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来的王者 富士S3 Pro试用手记

来源 :照相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wz12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为喜欢拍摄室内人像,曾有一段时间,笔者与许多婚纱影楼的一些摄影师混得很熟。因此,笔者曾有幸试用过富士从S1 Pro、S20 Pro到S2 Pro等一系列数码相机。其中,由于S2 Pro有着出色的色彩饱和度和细腻的图像质量和较之其他专业DSLR超高的性价比,令笔者曾有一段时间对其相当的喜爱(但这并不是说已经认定S2 Pro相当完美了,其双电池供电系统和英文菜单,也曾令笔者十分头疼)。以至于当富士在2004PMA展会上发布S3 Pro的时候,笔者甚至有过迫不及待的立即买一部机器尝试一下它的新变化的渴望。而 S3 Pro一再的延期发售,则着实是吊足了笔者的胃口。也许正是因为等待得太久了的缘故吧,当今年S3 Pro刚刚上市的时候,笔者就先行通过熟人弄到了一部,以感受其相对于前作S2 Pro和其他同类DSLR的不同。
  
  外观和握持稳定性
  
  与S2 Pro相同,S3 Pro同样是以尼康的F80作为机身蓝本而增加数码部分设计制造的。因此,S3 Pro在外形上与 S2 Pro相比除了直接在机器底部增加了一只竖拍手柄以外,在功能按钮的排列与布局方面几乎没有任何的改变,由于笔者以前使用过S2 Pro,以至于笔者没看说明书,就很快熟练掌握了机器的使用技巧。同时,由于在一些关键部位S3 Pro覆盖了软质胶皮,使其相对于本来就有着相当出色握持手感的S2 Pro来说,握起来更加舒适称手。
  与S2 Pro相比,也许是新机的缘故(笔者以前使用过的 S2 Pro都是影楼中的机器,使用频率很高),笔者感觉S3 Pro的快门震动要更轻更柔一些。而其新增加的竖拍手柄,则使得在拍摄人像时进行构图方便许多。
  

但也正是这个竖拍手柄,在实际使用中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首先,它使S3 Pro的重量一下子飚升到了815g,不要说普通的24—120mm VR镜头,就是一只50mm的标头挂上去,都会感觉其机器相当的沉重,拍摄时间一长,或者使用超过 120mm的长焦头拍摄,不上支架片子很容易拍出来就是虚的,而大大影响该机的便携性和稳定性。另一方面,该机的竖拍手柄快门按钮设计位置也稍微有些突出和过于灵敏,很容易发生在横拍时误碰快门的现象。而虽然该机具有快门锁定装置,但在经常灵活的变化构图方式的过程中,来回的开锁解锁也稍嫌有些麻烦了(图1)。不过综合而言,作为一款专门为影楼设计的相机,S3 Pro的整体的握持手感还是不错的。
  
  技术指标
  
  S3 Pro使用了一块尺寸为23.0mm×15.Sram、1290万总像素的SuperCCDSRⅡ影像传感器,与S2 Pro的那块相比,这块传感器虽然由于感光面积并未增大而保持了1.5倍的镜头折算率,但却有着更大的图像动态范围和更高的像素数,而其实际有效像素也提高到了真正的1234万。
  


  事实上,从感光原理来讲,新型的富士SuperCCDSRⅡ影像传感器(图2)是与普通的CCD不同的,其像素感光点呈蜂窝六边型排列在CCD基板上,而每个像素点则又分别有日和S两个感光像素点(图3)。其中一个动态范围小,但光敏性好;另一个动态范围大,但光敏性弱。这使该机有效地解决了普通DSLR产品的图像层次单薄、色彩饱和度不佳的问题。而笔者在尝试中也感觉到,S3 Pro在高动态范围模式下,图像层次明显要好于S2 Pro,特别是在黑白模式下,这种感觉更加明显(图4)。
  


  镜头方面,富士FinePix S3 Pro可兼容全系列的Nikkor镜头,其中D类AF Nikkor镜头是与S3 Pro配合得最好的镜头群,这类镜头的全部功能都可以在S3 Pro上正常使用。而对于非D类的AF Nikkor镜头,S3 Pro则不支持他们的3D矩阵测光功能,其余功能则可正常运作。对于老式的手动 Nikkor镜头,S3 Pro除了不能使用它们进行测光以外,则完全可以正常使用。其中,笔者曾使用一款原来装在FM2上的老手动50mm F1.8头进行拍摄,感觉图像质量远比一般的 AF头出色。看来要发挥好DSLR的优势,镜头也依然与传统相机一样非常重要。
  令人遗憾的是,与其他同价位DSLR相比,S3 Pro的最高感光度仍只有IS01600,这对于希望利用该机在暗环境下进行拍摄的用户来说,显然不是个好消息。但要承认的是,与同样使用F80机身的D100相比,S3 Pro在IS01600下的噪声要明显少得多,即使是在Jpg格式下也依然如此。而从另一方面来看,S3 Pro是定位于人像摄影的机器,就算拿它来拍摄其他题材,那也是尽量使用低感光度。因此,从实用角度来说,高感光度其实对于这样一款定位的机器而言,其实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和S2 Pro相比,S3 Pro的快门速度范围仍为30~1/ 4000s+B门,但闪光同步速度则从原来的1/125s提高到了 1/180s,闪光指数在IS0100的情况下则达到了12。而且笔者个人感觉其机内闪光灯的回电时间也明显要短于原来的S2 Pro。这使得该机得以以更高的快门速度进行闪光片人物表情抓拍。同时,为了防止红眼和使用广角镜头时出现阴影情况,S3 Pro还保持了 S2 Pro的闪光灯弹出高度。使其即使在使用28mm的广角镜头时也依然不会出现暗角阴影(图5)。
  


  值得一提的是,S3 Pro取消了原来S2 Pro的双电池供电系统,在以前,S2 Pro使用CRl23A电池和4节AA电池双电池的供电系统,其中,如果使用AA电池,电路系统则无法向内置闪光灯系统供电,而造成内置闪光灯无效。而假如使用CRl23A电池供电,虽然可以令内置闪光灯正常使用,但这种不可循环使用的电池价格却非常的昂贵,长时间使用也非常不经济。而S2 Pro的双电池系统实际使用时也显得非常的愚蠢,在同时安装了CR123A和AA电池的时候,机器会优先使用CRl23A电池系统的电能,而当CRl23A没电的时候,机器却不会智能的转换到AA系统中去,只会提示电能不足,以至在操作中经常出现问题。而新的S3 Pro则将原来复杂的供电系统,改为了4节AA电池供电,使用起来明显要方便了很多。
  不过,在电池续航能力方面,S3 Pro则远不如佳能20D以及尼康D70、D100等机器,在笔者使用4节1800mAh富士镍氢电池、尼康24—120mmVR镜头(开防抖)使用外置闪光灯的情况下,该机只拍摄了300多张就报警说没电了。而在电池卡具上,S3 Pro也沿用了S2 Pro的抽屉式卡具,虽然 AA电池系统具有更换方便、外出拍摄替代品容易寻找的优势,但这种卡具的设计则显然令人失望。不但更换电池麻烦,而且其卡扣也因为是利用塑料的本身弹性卡紧,很容易出现疲劳和断裂的现象(图6)。
  


  白平衡方面,S3 Pro具有自动白平衡、日光白平衡、阴天白平衡、白炽灯、3种荧光灯和2种自定义白平衡模式,和同级别的产品相比,该机缺少了白平衡漂移和色温选择等细致调节功能,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但从实拍效果来看,相对于S2 Pro容易偏绿的白平衡控制能力来看,S3 Pro的自动白平衡系统已经比较完善而令图像色彩即使是在复杂的灯光环境也能保持比较准确的水平。同时,如果以RAW图像格式进行拍摄,再利用其随机赠送的Hyper-Utility2软件进行调整,操作者还是可以根据需要自由地调整色彩平衡,而达到令人满意的色彩效果的。不过,令人遗憾的是,该软件只是一个试用版本,想使用正式版则仍需要再付4000多元。因此笔者在使用了这个软件几次之后,只好忍痛删除,继续使用自己的Photoshop CS挂RAW插件进行后期处理。   
  操控感受
  
  在操控设计上,S3 Pro的按键与S2 Pro几乎一致,由于脱胎于F80,总体使用上还是相当方便的,特别是与只有英文菜单的S2 Pro相比,S3 Pro还增加了全中文菜单,配合其机身后背的四个功能键,稍微有摄影基础的人很快就能上手。同时,该机还和S2 Pro一样,具有双拨盘设计以及多种功能按键控制,配合其机顶和机背的LCD显示屏幕,操作者可以快捷的进行各种参数调整和控制。
  不过,与S2 Pro相比,S3 Pro并没有解决许多原来S2 Pro用户所诟病的一些问题。例如其连拍一单张拍摄模式转换拨档仍被设计在模式拨盘下面,使用时拍摄者必须停止取景而利用双手操作。而测光模式转换杆也设计得过小且过紧,使用时必须用指甲抠才成。同时,其感光度的调节功能也被设计到了模式拨盘上,在户外或复杂光线下,这样调节感光度显然是会使操作变得复杂起来的。
  与一般的DSLR不同,S3 Pro具有一种革命型的设计,那就是该机也可以象普通的DC那样利用液晶显示屏进行取景。虽然这种取景方式只能在手动对焦模式下进行,且显示的图像是黑白的,但这种模式显然能够帮助那些喜欢手动对焦的用户进行更为细致的对焦而令图像结像更为清晰。
  LCD方面,S3 Pro使用了尺寸更大、像素更高的2.0英寸23.5万像素TFT低温多硅液晶显示屏(S2的那块为7.8英寸,像素只有13.3万),其显示效果不但更加的细腻,在图像效果显示真实度上也有所提高(S2 Pro以及S602等机器的LCD的回放效果较之原片都过于鲜艳、锐利,以至于有时候甚至会误导操作者,以为曝光参数设置的刚刚好,但在计算机上
  

放大后则会发现,实际色彩要远淡于LCD效果)。同时,由于提高了背光亮度,S3 Pro的环境光线适应能力也有所加强,使其即使是在阳光很强烈的正午,也可以看得比较清晰。
  不过,在对焦点选择方式上,S3 Pro依然与S2 Pro一样, 只有圆环五点和中央单点两种对焦方式。过小的对焦点选择范围,以笔者个人来看,是比较影响构图语言的表达的,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优秀的构图方式则会因对焦点的桎梏而不得不被放弃掉(图7)。
  启动速度方面,S3 Pro保持了S2 Pro的良好传统,从电源打开到进入拍摄状态只需要0.5s,也就是说相机开启即可进行拍摄,没有一丝的延迟。而在连拍能力方面,该机相对于S2 Pro也提高到了2.5张/秒,最多可连拍12张Jpg格式最大分辨率照片的水平(RAW格式下为6张)。已经足以满足一般人像摄影的需要。不过,由于图像体积的增大,该机的两次连拍时间间隔和存储速度以及回放速度都要明显的慢慢于S2 Pro。而在高宽容度模式下拍摄,这种情况更为明显。
  


  测光方式和对焦方式上,S3 Pro与S2 Pro基本一致,都具有单次伺服AF(S)、连续伺服AF(C)、手动对焦(M)等对焦方式和3D矩阵测光、中央重点测光以及点测光测光模式。令人欣慰的是,在P档模式下, S3 Pro的3D矩阵测光系统显然要比S2 Pro更为准确一些,在以前特别是户外, S2 Pro很容易出现P挡欠曝的问题,而笔者在使用S3 Pro的过程中,则很少发现这种情况(图8)。
  
  实拍感受
  
  由于S3 Pro所使用的影像传感器与普通的CCD原理不同,许多人都怀疑其所标称的1234万像素能否真的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经过测试,在使用其尼克尔AF 50mm F1.8标准镜头,ISO100,锐度、对比度、颜色饱和度等一切设置均为默认,Adobe RGB色彩空间,自动白平衡的情况下,其RAW格式图片的ISO12233标准分辨率测试板拍摄图的 LPH读值可达到1940LPH,虽然要弱于EOS1DS MarkII等机器,但其实际效果却明显要高于其他APS尺寸的800万像素DSLR。同时,值得一提的是,该机还专门设置有高宽容度拍摄模式,以及反转片拍摄模式,在高宽容度拍摄模式下,
  

用户可以在100%-400%之间,对图像的宽容度进行调节,其效果可以与专业的胶片图像层次相比(当然,在这种模式下图像的饱和度则较小,而明度则略嫌过大)。而在反转片拍摄模式下,S3 Pro则可以得到与正片相似的拍摄效果。从其所拍摄的夜景样片(图9)和建筑样片(图10)来看,其图片整体具有比较出色的对比效果和层次感,在高宽容度模式下,表现非常好,而在其反转片和标准图像模式下,则可以明显地感觉到该机在把尼康传统的风格表现淋漓尽致的同时,又增添了富士胶片所具有的浓郁色彩,其图像颗粒细腻,边缘锐利而精细,色彩饱和度高,色彩艳丽而明快,可以满足大多数情况下人像和风光图片的出片需要。不过,需要承认的是,S3 Pro在一些细节放大之后,由于CCD感光点排列方式的缘故,也很容易出现人物发丝断裂的现象,而在对一些栅格物体拍摄时,该机更是容易出现色彩衍纹(图 12)。但在正常情况下,该机的细节表现能力却绝对值得称道。
  

而其随机所具有的闪光同步端子、1394接口、DC直流电源接口以及快门线等部件,对于经常进行商业出图和室内静物摄影的用户而言,则具有相当的实用价值。
  
  试用总结
  
  总体来说,S3 Pro是一款定位明确、功能实用的中端 DSLR产品。虽然该机在存储速度、连拍能力、机器重量、对焦点选择范围以及一些操控细节设计上,还不能令人完全满意。但综合其操控方式、成像质量以及产品价格而言,S3 Pro应该说是一款不可多得的优秀产品,从应用角度来看,虽然该机并不足以满足那些新闻摄影和纪实摄影师的需要,但对于广大的商业摄影师和风光摄影师来说,S3 Pro应该是一款值得人们注意和考虑的产品。
其他文献
根据统计,温州地区现在已经成为中国照相器材生产、加工和出口的重要基地之一。为此,记者几次准备专访,全国摄影行业百强企业,座落于温州高新开发区的温州市长城影视器材有限公司,苦于大家都十分繁忙而屡失良机。这一次,乘“2005中国国际照相器材与数码影像博览会(第11届杭博会)”即将召开的东风,记者不失时机地采访了朱起鹤董事长。(下称朱董事长)  记者:先请朱董事长介绍一下温州长城影视器材有限公司的基本情
期刊
2004年年底,《中国摄影报》一版的报道,在摄影界引起了不小的波澜。《瞬间世界》作为中央台的一个摄影专业栏目,我们暂且不去谈论她的媒体价值,而就她的天时、地理而言,的确占据了相当的优势。20世纪,已经进入读图的时代,摄影图片已经成为人们之间交流和展示的一种新的方式,《瞬间世界》在这样一个大趋势下却“明星陨落”,这不由让人联想到了他的姊妹栏目《光影再现》的生存和发展。作为省级卫视的一档大众化的专业摄
期刊
外观    初看到卡西欧EX-P505实体时,觉得体积真的很小,别看它外形既有点类似索尼的F717也有点像尼康的8700,但是实际尺寸却小太多太多,从99mm×56mm×74mm的数字上也许还不容易想象到实际体积大小,那就来看看与我们平日里常见物体的当场对比效果图吧(图1)。  卡西欧EX-P505的机身虽然采用塑料制成,不过做工还是不错的,表面为哑光处理,全黑的色彩看上去更显专业,各结合部位缝隙
期刊
以前,由于兴趣爱好的关系,看了一些关于石头的文章和书籍,知道全国有名的石头不少,什么泰山石、灵壁石、太湖石……可是没听说过嘉陵江石。  其实,嘉陵江的石头毫不逊色于那些有名的石头。嘉陵江边的石头,主要以形态奇特取胜,有的像各种动物;有的则七窍玲珑,孔孔相通;有的像古怪的山峰;有的像刻满神龛的山崖;有的像千年的溶洞;有的像冰川封冻的雪山……姿态各异无奇不有,不禁令我眼花缭乱,吸引着我这些年来一直沿江
期刊
柯尼卡美能达R2系列数码彩扩机是柯尼卡和美能达公司合并以后推出的第2代高性能数码彩扩机,R2系列包括R2 SUPER1000、R2 SUPER700和 R2 D三种型号,其中R2 SUPER1000是R2系列中的基本型。国家照相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于4月对柯尼卡美能达R2 SUPER1000数码彩扩机进行了全性能检测,现将有关主要情况作一介绍。  检测地点:杭州威龙科工贸有限公司(柯尼卡美能达民用影
期刊
笔者有幸试用了让许多摄影爱好者青眯的适马 12-24mm F4.5-5.6EX DG HSM镜头,该款镜头曾荣获 2003“CPMA”中国摄影传媒大奖“摄影镜头奖”,在此将使用感受介绍给大家。  镜头广角端焦距越来越短已呈发展趋势,过去17mm还让人惊叹不已,现在14mm镜头也不特别意外,而适马 12-24mm镜头就是实用性颇强的利器。“超广”焦距镜头强调透视关系,营造出强烈的空间感,使图像产生更
期刊
2005年春节前,一位好友托我为他的女儿挑选一台数码照相机。在几家数码相机商店转来转去,朋友偏偏对刚刚上市的理光R1V一见钟情,经讨价还价,以2700元的价格成交。  相机买回来后,朋友不会用,委托我们试机后再传教于他。为了对朋友负责,笔者对该机进行了认真地测试,试用中发现该机有如下特点。  机身小巧时尚 对于一个纤纤细手的女孩来说,理光 R1V那时尚的、外表光滑的扁小机身,可能更为讨巧。其 1
期刊
传统胶片轻便相机由于影像自身的局限,制造商在相机功能等方面的扩展仅限于摄影本身,几乎看不到在娱乐等功能方面的创新。随着轻便数码相机的兴起,非传统相机企业如IT业、家电业等制造商的加入,加速了数码成像以及多媒体系统的研发和应用,使摄影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入到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数码科技日新月异,数码相机制造商们借助于最新的数码技术,推出了各种创新型的、与传统胶片相机拍摄方式很不相同的轻便DC产品,令
期刊
上期我们讲了两种使色彩还原忠于现实的色彩校正方法,这期我们来探讨两种使色彩高于现实的增效方法。    利用LAB模式强化颜色    用数码相机拍摄的相片,往往因相机的动态范围不够而出现层次不分明、色调暗淡、色彩不饱和等问题,所以一般的照片都要经过处理才能用。图1就是一个例子,这是我在夏威夷拍摄的一条“花径”。因为是一条林中小路,路边枝稠叶茂,路上有很多树上掉下来的花,现场场景非常壮观。但是由于相机
期刊
2004年下半年进入市场的柯尼卡美能达α-7Digital (图1)是柯美用户盼望已久的产品,不过,尽管柯美高层在公开场合说到这一点时一般都带着一点骄傲,实际上这个“盼望已久”基本上只是柯美用户(原美能达单反相机用户)的心情,而且其含义更多的在于需要耐心地等待。现在,α-7Digital进入市场已经将近一年了,用户对它的认可程度应该是基本上满意中带着一些无奈——它是柯美用户在单反数码相机方面的唯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