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引导学生查阅及释读有关图文资料,自主探究,小组分工合作,以双方对垒的辩论形式,陈述珠三角和内蒙古地区地理资源的优劣势,对其现状和发展提出设想及建议,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构建清晰的知识结构。
关键词:辩论;地理资源;优势劣势;教师引领;自主探究
案例背景:新课标要求教师精心组织教学,将知识转化为思想,沁入学生的情感脉络,内化为他们的行动;要注重教学艺术性,力求贴近学生情感交融区,激发思维,增加联想,吸引学生全身心感受,欣然接纳,深刻体验;让探究成为快乐享受,使求知远离枯燥,实现知识与能力有效结合。
教学目的:本课例为珠三角第二课时拓展探究课,两地地理事物对比明显,反差较大,故特意放在同一课题探究,通过辩论形式对比两地优劣势,引导学生独立辩证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培养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加强学习自主性,提高思维能力及表达水平。
学情分析:初中生思维灵敏,青春期争强好胜;学习热情比较高,积累了基本的地理素养,内蒙部分内容上学期已经学习过,珠三角也一个课时刚结束,本案例为第二课时的探究拓展课。
主题:谁的家乡好
参辩双方:全班分成两大阵营,扮演珠三角和内蒙古学生代表及其后援团。
主持人:任课教师
教学过程:
一、辩论开始
教师宣布:“谁的家乡好”辩论会开始,请双方做好准备,珠三角方代表先述词。
珠三角
正方陈述:地理位置优越 人才资源优势明显,PPT演示
1.从中国地图可以看出:珠三角位于粤东南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诸多国家隔海相望,海陆交通极为便利,有中国 “南大门”之称。2.气温和降水图又说明:珠三角属亚热带气候,终年温暖湿润。年均温约21-230C,多雨与高温同步:6至10月,台风降雨集中,气温最高。年均降水量超过1500毫米。3.展示图片说明:这里土壤肥沃,河道纵横,水稻单位亩产名列全国前茅;热带、亚热带水果种类繁多,形成独特的立体农业模式,建立了桑基鱼塘、果基鱼塘、蔗基鱼塘等;制糖、丝织、造纸、机械、、建材、造船等工业比较发达。成为我国乃至亚太地区很具影响力的经济区,该区城市群已跃居世界第三,主要有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等。
辩方提问:谈谈你们濒海地区的发展有何特别之处?
正方陈述:
多啦,我们占尽了地利,充分发挥临海和毗邻港澳的地缘条件,聚合了人和优势,用足了本区侨胞遍及全球的人脉关系;赢得了国家政策的特别扶植,建立了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率先改革经济体制开放贸易,成为国家重要的对外开放窗口;经济总量先后赶超了亚洲“四小龙”的新加坡、香港和台湾;城镇化水平提高快,人口和科技要素也高度聚集。
辩方反对:珠三角面积不大;矿产及能源比较缺乏,远远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很大程度上依赖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外来务工人员流动性很大;停产关闭很多产能落后污染大的中小企业,另有相当数量公司因经营管理不善、盲目投资而倒闭。
正方陈辞:我们不回避自身不足和面临的暂时困境,正积极筹建生态环保技术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的高新企业。
教师引领:及时肯定其客观坦率积极的态度,带头为之叫好,观众席上同学们掌声四起。下面由内蒙古组代表陈述。
内蒙古
正方陈述:自然资源丰富,开发空间大
读图释图:出示内蒙古自治区地形图和植被分布图
内蒙古东西横跨经度28°52′,东西直线距离两千四百多公里为中国之最。因降水量不同,从东至西由依次过渡为森林灌木丛草原沙漠戈壁。人均占有耕地最多,是国人均耕地的三倍; 森林总面积首位有被誉为“绿色万里长城”“世界生态工程之最” 的“三北防护林”;可利用风能总功率也居中国之首。
辩方打断:矿产资源?
正方陈述:从矿产资源分布图矿产资源分布图,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出石墨的远景储量居中国第一;煤炭储量中国第一,有世界最大 “露天煤矿”;白云鄂博稀土矿世界最大;鄂尔多斯埋藏着超大型芒硝矿属世界罕见。 锡林郭勒除亚洲最大天然碱储量之外,该盟锡矿及锗储量也均居中国首位……
图片展示陈述:内蒙古天然草场辽阔,总面积位为中国草原之首,重要畜牧业基地,最著名的鄂尔多斯细羊毛绒,蒙牛伊利乳产品,呼和浩特为“中国乳都”。
反方辩辞:内蒙处北部边境,东部虽多森林草原,但西部沙漠戈壁广布。所处纬度较高,距离海洋较远,边沿有山脉阻隔;降水量少而不匀,风猛寒暑变化大。春末有时空气混浊,出现大风、强沙尘天气,夏天强对流天气易引发暴雨、洪涝、冰雹灾害。秋季则降水偏少,空气干燥,冬天积雪严重妨碍交通。
正方陈述:某些地方冬春天气是比较恶劣,但电力及通讯设施正普及,这里生产生活条件日益改善。
二、自由辩论
教师转承:大家谈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植被矿产资源、工农业特点等,紧扣主题。但想想似乎还忽略了别的什么?
学生回答:风景名胜风土人情等人文方面的地理元素。
教师建议:对,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孕育一方文化,这也是地理研究的范畴。这个问题交给双方后援团自由辩论吧。
珠三角:我们有钟灵毓秀的岭南文化, 观舞狮,赛龙舟,品赏南粤功夫茶。
内蒙古:我们有热情奔放的民族风情,吃手抓,赛马摔跤,欢歌草原那达慕。
珠三角:我们有民国之父孙中山,维新先锋康有为,音乐奇才冼星海。
内蒙古:我们有“一代天娇”成吉思汗,草原巾帼德德玛、斯琴高娃。
珠三角:我们住摩天楼设备现代,鳞次栉比,直插云霄。
内蒙古:我们蒙古包可移动像珍珠撒满草原,辉映蓝天。
……
后援团热情高涨,七嘴八舌不甘示弱,辩论高潮迭起。
三、思考回答
教师命题:
1.内蒙和珠三角,你最喜欢哪个地区,为什么?
2.为两个地区的发展提出建议和设想。
联系辩论时所提到的信息,纷纷列举自己的喜好。同学们踊跃发言,建议两地联动,优势互补,利用珠三角人才优势和旺盛的消费需求,广阔的贸易渠道,帮助内蒙古精深加工、适度包装经营矿业产品、畜牧产品和旅游业等,为自己增添新商机。内蒙古地域广阔也可为珠三角提供发展新空间,大家双惠双赢。
四、总结
教师陈词:事先经过认真查阅了不少方面资料,又有了充分的知识储备;辩论陈述都很清晰,口齿伶俐,论据表达很准确顺畅,且都既扬长又不护短,谈出很多设想建议,学会了从正反两方面权衡利弊,辩证地分析问题,证明同学们思维敏锐周密,已逐渐形成积极解决问题的信心。希望保持自主探究的好习惯,这对以后的成长非常有意义。今天双方表现都很棒,“谁的家乡”都很好,大家都在传播正能量,都是胜利方。
五、课后作业:制作地理小报《内蒙古》、《珠三角》
教学反思:举办辩论会,是一次教学尝试,通过搜集两地的信息进行优劣势对比,启发学生认识到地理事物有利弊两方面,要辩证分析问题,并力求把问题探究演绎到近乎无懈可击。同时也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为情境性的暗示或现成的结论所左右,避免思维惰性。教师围绕辩论主题巧设探究情境,适时增加问题层次和难度,调控双方情绪,及时引导切换话题,并适当赞扬鼓励。这场别开生面的地理辩论课,形成超磁场学习氛围,双方互动积极,思维活跃,踊跃发言;读图释图频率很高,课后作业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整个教学过程,顺畅自然,知识和能力达成较好的统一。
案例亮点:当自由辩论把整个过程推向高潮时,教师却果断亮出问题,辩论戛然而止,学生迅速转入思考,总结双方信息,权衡地理元素的利弊,发表自己建议设想,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中心地位隼隼相嵌默契完美。
关键词:辩论;地理资源;优势劣势;教师引领;自主探究
案例背景:新课标要求教师精心组织教学,将知识转化为思想,沁入学生的情感脉络,内化为他们的行动;要注重教学艺术性,力求贴近学生情感交融区,激发思维,增加联想,吸引学生全身心感受,欣然接纳,深刻体验;让探究成为快乐享受,使求知远离枯燥,实现知识与能力有效结合。
教学目的:本课例为珠三角第二课时拓展探究课,两地地理事物对比明显,反差较大,故特意放在同一课题探究,通过辩论形式对比两地优劣势,引导学生独立辩证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培养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加强学习自主性,提高思维能力及表达水平。
学情分析:初中生思维灵敏,青春期争强好胜;学习热情比较高,积累了基本的地理素养,内蒙部分内容上学期已经学习过,珠三角也一个课时刚结束,本案例为第二课时的探究拓展课。
主题:谁的家乡好
参辩双方:全班分成两大阵营,扮演珠三角和内蒙古学生代表及其后援团。
主持人:任课教师
教学过程:
一、辩论开始
教师宣布:“谁的家乡好”辩论会开始,请双方做好准备,珠三角方代表先述词。
珠三角
正方陈述:地理位置优越 人才资源优势明显,PPT演示
1.从中国地图可以看出:珠三角位于粤东南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诸多国家隔海相望,海陆交通极为便利,有中国 “南大门”之称。2.气温和降水图又说明:珠三角属亚热带气候,终年温暖湿润。年均温约21-230C,多雨与高温同步:6至10月,台风降雨集中,气温最高。年均降水量超过1500毫米。3.展示图片说明:这里土壤肥沃,河道纵横,水稻单位亩产名列全国前茅;热带、亚热带水果种类繁多,形成独特的立体农业模式,建立了桑基鱼塘、果基鱼塘、蔗基鱼塘等;制糖、丝织、造纸、机械、、建材、造船等工业比较发达。成为我国乃至亚太地区很具影响力的经济区,该区城市群已跃居世界第三,主要有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等。
辩方提问:谈谈你们濒海地区的发展有何特别之处?
正方陈述:
多啦,我们占尽了地利,充分发挥临海和毗邻港澳的地缘条件,聚合了人和优势,用足了本区侨胞遍及全球的人脉关系;赢得了国家政策的特别扶植,建立了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率先改革经济体制开放贸易,成为国家重要的对外开放窗口;经济总量先后赶超了亚洲“四小龙”的新加坡、香港和台湾;城镇化水平提高快,人口和科技要素也高度聚集。
辩方反对:珠三角面积不大;矿产及能源比较缺乏,远远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很大程度上依赖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外来务工人员流动性很大;停产关闭很多产能落后污染大的中小企业,另有相当数量公司因经营管理不善、盲目投资而倒闭。
正方陈辞:我们不回避自身不足和面临的暂时困境,正积极筹建生态环保技术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的高新企业。
教师引领:及时肯定其客观坦率积极的态度,带头为之叫好,观众席上同学们掌声四起。下面由内蒙古组代表陈述。
内蒙古
正方陈述:自然资源丰富,开发空间大
读图释图:出示内蒙古自治区地形图和植被分布图
内蒙古东西横跨经度28°52′,东西直线距离两千四百多公里为中国之最。因降水量不同,从东至西由依次过渡为森林灌木丛草原沙漠戈壁。人均占有耕地最多,是国人均耕地的三倍; 森林总面积首位有被誉为“绿色万里长城”“世界生态工程之最” 的“三北防护林”;可利用风能总功率也居中国之首。
辩方打断:矿产资源?
正方陈述:从矿产资源分布图矿产资源分布图,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出石墨的远景储量居中国第一;煤炭储量中国第一,有世界最大 “露天煤矿”;白云鄂博稀土矿世界最大;鄂尔多斯埋藏着超大型芒硝矿属世界罕见。 锡林郭勒除亚洲最大天然碱储量之外,该盟锡矿及锗储量也均居中国首位……
图片展示陈述:内蒙古天然草场辽阔,总面积位为中国草原之首,重要畜牧业基地,最著名的鄂尔多斯细羊毛绒,蒙牛伊利乳产品,呼和浩特为“中国乳都”。
反方辩辞:内蒙处北部边境,东部虽多森林草原,但西部沙漠戈壁广布。所处纬度较高,距离海洋较远,边沿有山脉阻隔;降水量少而不匀,风猛寒暑变化大。春末有时空气混浊,出现大风、强沙尘天气,夏天强对流天气易引发暴雨、洪涝、冰雹灾害。秋季则降水偏少,空气干燥,冬天积雪严重妨碍交通。
正方陈述:某些地方冬春天气是比较恶劣,但电力及通讯设施正普及,这里生产生活条件日益改善。
二、自由辩论
教师转承:大家谈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植被矿产资源、工农业特点等,紧扣主题。但想想似乎还忽略了别的什么?
学生回答:风景名胜风土人情等人文方面的地理元素。
教师建议:对,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孕育一方文化,这也是地理研究的范畴。这个问题交给双方后援团自由辩论吧。
珠三角:我们有钟灵毓秀的岭南文化, 观舞狮,赛龙舟,品赏南粤功夫茶。
内蒙古:我们有热情奔放的民族风情,吃手抓,赛马摔跤,欢歌草原那达慕。
珠三角:我们有民国之父孙中山,维新先锋康有为,音乐奇才冼星海。
内蒙古:我们有“一代天娇”成吉思汗,草原巾帼德德玛、斯琴高娃。
珠三角:我们住摩天楼设备现代,鳞次栉比,直插云霄。
内蒙古:我们蒙古包可移动像珍珠撒满草原,辉映蓝天。
……
后援团热情高涨,七嘴八舌不甘示弱,辩论高潮迭起。
三、思考回答
教师命题:
1.内蒙和珠三角,你最喜欢哪个地区,为什么?
2.为两个地区的发展提出建议和设想。
联系辩论时所提到的信息,纷纷列举自己的喜好。同学们踊跃发言,建议两地联动,优势互补,利用珠三角人才优势和旺盛的消费需求,广阔的贸易渠道,帮助内蒙古精深加工、适度包装经营矿业产品、畜牧产品和旅游业等,为自己增添新商机。内蒙古地域广阔也可为珠三角提供发展新空间,大家双惠双赢。
四、总结
教师陈词:事先经过认真查阅了不少方面资料,又有了充分的知识储备;辩论陈述都很清晰,口齿伶俐,论据表达很准确顺畅,且都既扬长又不护短,谈出很多设想建议,学会了从正反两方面权衡利弊,辩证地分析问题,证明同学们思维敏锐周密,已逐渐形成积极解决问题的信心。希望保持自主探究的好习惯,这对以后的成长非常有意义。今天双方表现都很棒,“谁的家乡”都很好,大家都在传播正能量,都是胜利方。
五、课后作业:制作地理小报《内蒙古》、《珠三角》
教学反思:举办辩论会,是一次教学尝试,通过搜集两地的信息进行优劣势对比,启发学生认识到地理事物有利弊两方面,要辩证分析问题,并力求把问题探究演绎到近乎无懈可击。同时也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为情境性的暗示或现成的结论所左右,避免思维惰性。教师围绕辩论主题巧设探究情境,适时增加问题层次和难度,调控双方情绪,及时引导切换话题,并适当赞扬鼓励。这场别开生面的地理辩论课,形成超磁场学习氛围,双方互动积极,思维活跃,踊跃发言;读图释图频率很高,课后作业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整个教学过程,顺畅自然,知识和能力达成较好的统一。
案例亮点:当自由辩论把整个过程推向高潮时,教师却果断亮出问题,辩论戛然而止,学生迅速转入思考,总结双方信息,权衡地理元素的利弊,发表自己建议设想,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中心地位隼隼相嵌默契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