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外国人对中国国企投资澳大利亚矿业的三点建议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jh20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事实上,从2006年7月以来,FIRB没有否决过任何一个中国在澳大利亚资源类投资的申请。此外,在2006-2007财政年中,FIRB没有对相关申请设置任何附加条件。在这些申请中,投资主体多属中国国企,至少是由国企控股的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自2008年2月17日FIRB执行新规定以来,FIRB已经批准了三家中国企业的申请,另有五份申请正在处理之中。在这八项投资中,有五项是瞄准持大股的。研究表明,在此之前,36项确定的中资投资中,只有6项是针对大股持有。可见,今年以来中国企业到澳大利亚投资的战略目标已转向持大股,正是这一点,而不是投资数额增长的本身,才是引起FIRB顾虑的关键。
  然而,在现实中,中国国企的申请并没有受到任何影响。迄今为止,只有两项申请被FIRB要求重新递交,其目的只是为了获得比法定时间更长的审理期限,而且这两项申请随后均获得了批准。
  因此,我们认为,虽然FIRB在今年2月开始执行新的原则,虽然媒体报道了许多消极的预测,但几乎没有证据可以证明澳大利亚政府对中国企业在澳大利亚投资是持不友好态度的。
  
  中国国企如何投资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外商投资审核委员会(FIRB)对中国企业投资澳大利亚资源业的态度并没有改变,以上分析和判断是根据Minter Ellison律师事务所多年来在企业并购方面丰富的经验以及对西澳矿产业透彻的了解而得出的。境外投资是一项复杂的活动,中国一些政策制定者因此也对仍然缺乏相关经验的中国企业提出了谨慎投资的忠告。我们认为,中国国企在向澳大利亚投资时,应当考虑以下三点建议:
  一、如果中国国企想在澳大利亚更成功地投资资源产业,则应当选择合资公司的模式。合资伙伴最好是澳大利亚实体,或至少是不受中国政府控制的实体。
  二、与并购澳大利亚大企业相比,中国国企并购澳大利亚较小规模企业或项目的申请,更有获得FIRB批准的把握。
  三、在寻求FIRB批准的同时,中国国企应当考虑公关活动以及沟通策略。根据我们的经验,海外公司在与澳大利亚企业的并购战中失利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不重视公关和沟通。比如,前几年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公司在试图并购澳大利亚油气公司(Woodside Petroleum)时就因此而告败。
  当我们的后代回顾过去时会发现,中国的国企今天正站在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历史性转折点,他们正在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寻求更坚固的资源保障。在全球经济变迁的背景下,有一点是可以乐观的,即未来全球经济的一大重心将是亚太地区,而在这一地区的两个重要的角色就是澳大利亚和中国。看来,激动人心的创业才刚刚开始。
其他文献
摘要:术语不仅是专业词汇,同时也属于语言词汇范畴。因此研究术语,也是研究语言。语言学术语是术语学和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文章研究汉语和乌兹别克语中的几个语言学术语的定义,以及它们与民族概念系统的关系。我们可通过语言学术语分析得出术语学方面的一些结论。  关键词:术语,概念,母语,同义词,统一化  中图分类号:C04;H083;H521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3-857
当经济危机的寒流席卷而来时,全球整体电脑市场的销售量大幅下滑,这使得多数PC厂商都难保完全“健康”。但是方正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简称:方正科技)这半年的业绩却逆势飞扬
2008年9月3日,中国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公布,可口可乐旗下全资附属公司提出,以每股现金作价为12.2港元,总价179.2亿港元收购汇源果汁全部已发行股本。若交易完成,汇源果汁将撤销上市地位。这是到目前为止,中国境内涉及金额最大的并购案。  时隔两月,这一事件在全国依然轰动不已。一个被广泛争论的问题就是,被民众认为是民族品牌的“汇源”是否可以被卖给“洋人”?这其中,涉及到的关键词有“民族品牌”、
“我们准备投资10亿美元在新兴市场,这次投资是10亿美元的一部分。”世界500强之一,全球机械业巨头、美国卡特彼勒公司(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代码:CAT)董事长兼CEO欧文斯28日在北京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卡特彼勒计划加强其在中国的研发力量,提高技术支持力度,从而更好地服务卡特彼勒在中国及其他亚太地区的业务开展。这一研发投入是卡特彼勒战略的组成部分,用以支持公司在中国不断扩展的生产基地,并满足新兴市
本文在阐述XML特性的基础上.对基于SQL Server2000的关系数据与XML的数据交换机制作了介绍,并对关系数据与XML转换的具体实现进行了研究。
限塑令”是个好事,可以限制和减少塑料袋带来的“白色污染”。但是,很多百姓也在犯愁:购物没了塑料袋,随之而来的便是家庭生活垃圾没了包装袋。“限塑令”会不会治理了白色污染,却又带来垃圾污染?  众所周知,就目前国内绝大多数的城市居民来说,购物塑料袋在完成从商场到居家后的“包装袋”使命后,接下来首当其冲的新用途便是家庭“垃圾袋”。将塑料购物袋套进垃圾桶、装垃圾、倒垃圾,已经成了无数中国家庭自然便宜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