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满意就是“金课”

来源 :江西教育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storyco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和我的祖国》音乐响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10秒倒计时,是通过单片机的定时/计数器原理设计的……”
  “中国建筑的发展之路,不正体现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沧桑变化吗……”
  “江西南昌八一起义纪念碑、贵州四渡赤水纪念雕塑在《工程制图》中体现了哪些类型的组合体?”
  带你走近和观察身边的事物、轻松有趣的讲授,思政教育入脑入心。一位位来自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教师先后登场,展示“课程思政”的独特魅力,这是南昌工学院去年底举办的2019年度“课程思政”教学竞赛活动。通过二级学院层层筛选、教学团队精心打磨、教师施教反复实践,该校“课程思政”建设已初见成效,努力把“有意义”的专业课讲得“有意思”。
   [教学技能比拼   思政味儿浓]
  “本次‘课程思政’教学竞赛,仅仅展示的每个二级学院挑选出来的其中1门精品课程,每位老师展示授课30分钟,我们整整花了1天的时间来评比。”南昌工学院教务处处长徐九南向记者介绍说,该校自2018年启动实施课程思政改革建设以来,确立了“1+4”改革试点,即学校抓每个学院1门课程,学院自主抓好4门课程,以此逐步达到所有课程都能产出“思政教育”,形成“教师人人讲思政、课程门门有思政”格局。
  竞赛现场,记者看到,百余人的报告厅座无虚席,大家翘首以盼,认真学习观摩选手们的表现。10名教师“八仙过海”,分别就自己所授课程融入思政元素进行教学展示。有的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专业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有的把国家战略、大国梦想、大国品牌等内容融入专业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爱国情怀;还有的则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片段融入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他们教学方法灵活多样,集课件、视频、互动为一体,举止大方、语言生动,不时赢得师生们阵阵掌声。
  学生们认真给每位教师评分,并给老师颁奖。“老师在我们的专业授课当中,充分的将历史、文化、建筑、音乐等方面知识融汇其中,既让我们拓宽了视野,又让我们了解了新的故事和背景,增强了我们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意识。”听完“课程思政”竞赛后,南昌工学院学生韩桐内心感慨万分,在他看来,现在的专业课“思政”味儿越来越浓了,也更爱去听了。
   [“课程思政”改革动真格出实招]
  竞赛的背后,是南昌工学院教师们正在尝试改造传统意义上的专业课,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将其自然而然地融入到课堂之中,他们正成为“课程思政”的推动者和实践者。
  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工作,该校自2018年6月就成立了课程思政改革领导小组和课程思政指导委员会,拨付了专门经费,制定了实施方案,并多次召开“课程思政”研讨会。校党委副书记亲自抓,并带队前往上海、山西等地调研,学习先进经验。同时,将“课程思政”建设专家、教师“请进来”,向全校教师作报告,重点讲课程思政怎么抓、演示课程思政的元素如何挖掘等等。同时,学校从马克思主义学院抽调9名思政课教师,指导其他学院“课程思政”教师挖掘思政元素、探讨教学方法。各二级学院教师之间也相互PK,既相互点评,又切磋教法,促进了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学校精心组织我们打造课程思政,既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又是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的需要,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南昌工学院教师胡鑫说,“学校还拿出了资金,对获奖的教师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指导老师给予现金奖励,而且由学生颁奖,感觉挺不一样的。”
   [学生满意的就是“金课”]
  推进课程思政改革中,该校特别注重学生评价,把育人质量作为考核、检验的重要标准。
  “推进‘课程思政’改革,逐步让全校的所有课程都挖掘出德育元素,每门课程都上出‘思政味儿’,这就让教师很好在承担起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推动形成全员、全课程的‘大思政’教育体系。”南昌工学院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宋增建说,“思政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程中,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我们认为,教学质量好不好,学生是‘检验员’,学生满意的,就是‘金课’”。
  一场场主题讲座,一次次研讨交流,一轮轮专业培训……如今,南昌工学院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正在学校得到大力推廣和实践,将专业课融入“思政味”的做法已在该校蔚然成风。
  据悉,自2018年以来,该校共立项50门试点建设课程。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环节、教学方法等方面制定具体改革方案,并编写相关教学文件。思政工作就像“盐”,溶进专业教育“汤”里,“汤”变得有味道了,学生也更愿意细细品味了。◆
其他文献
任何艺术都是要表达一种思想内容,以及如何通过艺术手法来体现创作者的价值观,紫砂创作也不例外。神形兼备、气韵生动的境界,最终表达了紫砂创作者对于艺术追求的价值体现。在这样一个价值体现的过程中,紫砂作品意境的表达诉说了创作者的思想性与唯我性。  《逸周书·谥法》中日:“恭己鲜言日静,宽乐令终日静。”寓意心境宽广,就能大度处事、平和待人,营造起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心宽就能容纳不同
期刊
古人云“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茶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中国以茶为国饮,而茶器自然必不可少,紫砂茶壶便是其中绚丽的一笔。宜兴紫砂壶传承至今已逾数百年,它耐寒耐热,泡茶无熟汤味,能保真香,它温润如玉、朴拙精巧,除了是一种实用的茶器外,紫砂壶的文化质感更为出类拔萃,其所营造的人文意境是任何一种茶器所无法比拟的,因而其从古至今便深受文人雅士的钟爱,更有诗云“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
期刊
紫砂壶是集诗词、绘画、雕刻、手工制造于一体的陶瓷工艺品,数百年来,一代代制壶艺人充分发挥聪明才智,赋予其长盛不衰的生命力,其中佳作频出,经典层出不穷,成为留于世人的宝贵物质和精神财富。但凡流传至今、耳熟能详的精品,定有其独到的艺术个性所在,作为一名制壶艺人,我们更应取其精华,学习和探讨其特色之处,并且融会贯通,最终以优化自己的壶艺创作。  近代花货大师蒋蓉以其不凡的个人魅力和艺术水准创作了许多精品
期刊
宜兴紫砂壶艺在数百年的发展历史中,名人辈出、精品不断、薪火相传。经典作品流芳百世,留给了世人的宝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我们今天的制壶艺人更应从中汲取精华、学习方式、领悟艺术,以一颗虔诚之心来感受壶的情感和意境,并进一步融会贯通,从而提升自己的壶艺水平。  “紫砂七大老艺人”之一的朱可心是一位制作花器的能手,他的花器作品精、气、神俱佳,造型几可乱真,意境深厚丰富,其为人德高望重,深受世人敬仰。他在一生中
期刊
在宜兴的文化积淀中,陶瓷艺术自六朝以来,先后有以火青瓷为特色的“宜兴窑”,以月白、天青等彩釉为特色的“欧窑”和以紫砂器为特色的“蜀山窑”三种陶瓷体系在此产生、发展,正是在这种民族的地域文化背景下,宜兴以手工成型为主的紫砂壶艺作为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工艺和由此产生的紫砂文化,融合了宜兴七千多年的陶瓷文化和几千年的茶文化累积的精髓,融合了周边地区其它民间工艺的文化成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
期刊
几百年的紫砂历史中,清代康熙年间的陈鸣远力变明代末期筋纹器型为自然形体,制作出了“瓜形壶”、“莲子壶”、“束柴三友壶”、“松段壶”、“梅干壶”、“蚕桑壶”等等经典款式,为花器的崛起奠定了基础,但是陈鸣远作为花器宗师,多制果类器型,装饰题材极少涉及鲜花。到近代,蒋蓉在花类紫砂壶器上的苦心钻研,才使得该类紫砂壶有了更多器型的刨新。  蒋蓉早年便在上海制作仿古紫砂器,尤以陈鸣远的紫砂器最多。解放后,创作
期刊
苏东坡爱宜兴,源于四分风物六分人。喜欢他的一句诗:“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这诗句,苏东坡在旁边注字“元丰七年十一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原来,这诗有一个故事:苏轼和朋友到郊外去玩,在南山里喝了浮着雪沫乳花的小酒,配着春日山野里的蓼菜、茼蒿、春笋,以及野草的嫩芽等等,欢喜之余的他赞叹着“人间有味是清欢”。  细读此诗.感悟清欢之所以好,是因为它对生活的无求.是它不讲究物质的条件
期刊
普通高中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当前,普通高中教育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素质教育实施不全面、应试教育倾向严重、唯分数唯升学率评价教育质量等问题,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在这种情况下,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意见》明确,到2022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进一步完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进一步健全
期刊
陶都宜兴素有“耕且陶焉”的传统,历代能工巧匠众多,陶艺人才辈出。紫砂壶的诞生距今虽仅有数百个年头,却独树一帜、自成一派,形成了“不务媚俗而朴雅坚栗、妙不可思”的艺术特征.并被世人奉为茗具之首。明末清初文学家李渔在其名作《闲情偶寄》中就曾赞誉“茗注莫妙于砂壶,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是人而知之矣。”紫砂壶优越的实用性能与雅致的造型艺术相得益彰,时至今日依旧备受世人推崇。  历代制壶名家都十分注重造
期刊
3月18日晚上七点半,兴国县红军子弟小学四年级数学老师江卜金和他所在班级的学生准点踏入抖音直播间,他是此刻坚守在教育教学岗位上八千兴国教师的一个掠影。  聚变之旅  2月4日,教育部提出“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教学指导意见,全民网课元年开启,江西省也以优质录播课为主要载体开始了自己的“云端之征”。  接到省市关于开课的部署时,兴国县教科体局教研室立即对线上教学开展后将会出现的状况进行全方位预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