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与地位

来源 :林业与生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rasca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战后的日本,为恢复森林过伐和因灾害而荒废的林地,以及为满足伴随经济发展而迅速扩大的木材需求,开展了大规模的人工造林,其中1950至1972年年均造林37.2万公顷,相当于每年绿化国土面积的1.0%。2012年,日本森林覆盖率为67.3%,森林蓄积量达到了49.0亿立方米,其中人工林占62.1%。丰富的森林资源为日本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绿色支撑。纵观战后日本林业70多年的发展历程,林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正在悄然发生着深刻的转变。
  战后日本林业发展的变化历程
  一是林业的经济功能正在逐渐弱化。伴随工业化时期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林业的经济功能逐步弱化。
  首先是林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持续下降并呈现边缘化趋势(见图1),上世纪五十和六十年代,日本林业占GDP的比重为1.4~3.3%;七十到九十年代,降至1.5~5.2‰;进入二十一世纪,跌至0.3‰~0.4‰。2010年以后,由于林业占GDP比重过低,从而不再纳入GDP统计之列。但是,在经济发展滞后的山区和林区,林业产业仍然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是林农就业的主要途径和收入的主要来源。2010在日本的振兴山村(依法划定的森林覆盖率大于75%、人口密度小于1.17人/每平方公里的山村),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例为18.5%,而全国的平均比例为4.2%。
  其次是林业产业就业人数和比例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见图2)。上世纪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初,日本林业产业15岁以上就业人数为42~52万人,占全国总就业人数比重的1.03%~1.32%,保持在百分率的个位数;六十年代中叶到九十年代初,日本林业产业就业人数为11~26万人,占全国总就业人数比重的1.8‰~5.5‰,降至千分率的个位数;九十年代中叶以后,林业产业就业人数跌至10万人以下,仅占总就业人数比重的0.9‰~1.4‰。
  再者是国产木材市场供给率持续下降。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受到大量低价进口木材的冲击影响,日本国产木材市场供给率持续下滑,木材生产值占林业生产值的比例腰斩过半,从而动摇了林业产业乃至整个行业的根基。日本扁柏价格被迫从1980年的42947日元/立方米降到2015年的6284日元/立方米,跌幅高达85.40%(见图3)。五十年代国产木材占市场的供给率保持在90%以上,之后大幅下滑,2000年市场供给率为18.9%,仅为1955年的五分之一(见图4)。
  近年来,国产木材的市场供给率虽有所回升,但依然在30%左右徘徊。与此同时,木材生产值占林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71年的91.3%降到2015年的50%(见图5),从而导致林业行业的整体不景气,憾动了林业产业之根本。

  二是生态与社会功能日渐增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态意识的增强,林业的生态与社会功能越来越受到国民和整个社会的关注与重视。
  森林的生态公益机能评价值越来越高。日本林野厅1972年首次评定森林公益机能货币值为12.8万亿日元,1991年公布的森林公益机能货币值为39.2万亿日元。2001年,“日本学术会议”将森林的机能划分为8个类型和33项具体功能,并运用替代法和家庭支出统计法,对其中8项具体指标的生态公益机能开展了货币化评价(见表1)。评价值合计为70万亿日元,是当年林业总产值的2866亿日元的244倍,为当年日本GDP的13.7%。
  生态保安林的比例大幅提高。(见图6)战后日本生态保安林面积不断扩大,占森林总面积的比例持续增长,由1955年的10%增长到1995年的34.1%。尽管日本政府于1996年宣告以前大规模造林阶段到此结束,但生态保安林的面积一直在扩大,2016年扩大至48.5%,接近全国森林总面积的一半。日本的生态保安林依据功能的不同划分非常细致,共分为17种类型,包括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保健防护林、风景防护林,等等。2016年生態保安林面积为1216.9万公顷,其中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保健防护林这3种类型占生态保安林总面积的96.6%。生态保安林比例的持续提高,折射出对森林生态功能作用的重视逐步增强。
  国民与社会的森林生态意识不断增强。政府与相关部门相继开展了“关于森林与林业的民意调查”“关于绿色与木材的民意调查”“关于森林与绿色的民意调查”“关于森林与生活的民意调查”“关于森林资源循环利用的意识意向调查”,调查结果表明:30多年来,国民与社会对森林功能的期待逐步由森林的物质生产功能转向生态、环境保护功能等方面,期待的程度依次如下:(1)防止山崩和洪水等灾害功能;(2)水源涵养功能;(3)吸收二氧化碳,防止地球温暖化功能;(4)净化空气和降低噪音功能;(5)珍稀野生动物栖息场所功能;(6)亲近自然、体验森林与人类和谐共处的教育场所功能;(7)提供身心治疗与休闲场所功能;(8)生产蘑菇和野菜等林产品功能;(9)用于住房建材和家具、纸张等原材料的木材生产功能。国民意愿的转变,既反映出全社会生态意识的增强,也是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的必然。

  森林的旅游康养与学习体验方兴未艾。日本的国有林在森林游憩和教育体验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1990~2015年间,国有林对外开放的森林场所为1055~1249处,面积在40万公顷左右,每年每处的游客人数平均达到10万人次以上,进入森林的人数长期处于高位态势。另一方面,为进一步满足公众对森林的生态环境、景观、文化教育等公益功能的需求,充分发挥森林的环境教育功能,日本国有森林管理署设立了三类以教育学习、亲身体验和文化传承为目的的森林场地。第一类是以中小学生为主要对象的“快乐学习森林”场所,孩子们可以在这里开展“森林教室、自然观察、林业体验”等各种各样的活动;第二类是以自愿者为主要对象的“贴身体验森林”场所,自愿者可以在这里举行植树、除草、森林浴、自然观察、森林教室等形式多样的活动;第三类是为传承和保护木造建筑物、木造工艺传统而设立的“木材文化森林”场所,这里有专为修复古老建筑提供木材的“过熟林”,有专为木造建筑屋顶提供桧木树皮的“桧木林”,有专为神社祭祀提供大型原木立柱的“御柱林”等,目的是为国民参观学习和亲身体验这些木材文化、森林文化提供场所。2015年这三种类型学习体验森林的数量和面积为326处、13015公顷,与2005年相比,分别增长了21.2%和26.3%,并呈现出继续增长的趋势,这也反映了日本民众对森林生态与社会功能需求的增长。
  对我国的启示
  转变观念,与时俱进,把握林业新时期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后工业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作为传统产业、特别是生产周期较长的林业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必将会逐步弱化并边缘化,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但与此同时,林业的生态功能也在不断上升。因此,我们要转变过去用GDP衡量林业发展的传统观念,把握新时期林业的发展趋势和社会需求,以人为本,发挥林业的生态和社会功能,用森林的生态价值作为标准衡量林业的发展。
  以木材培育为龙头,带动森林质量的整体提升。木材资源不仅是国家的战略物资,也是整个林业产业的核心产品和终极产品,更是衡量森林质量优劣的主要指标。以森林资源为基础的木材生产是林业行业的基础与根本。由于林业涵盖一、二、三产业,因此,木材产业的兴衰,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它关系到林地流转、育种育苗、造林抚育、森林经营、木材加工、流通贸易、科技教育等整个林业产业链上的每个环节,而且还影响到林农和林业企业的生产投入、林业就业、山区经济发展等社会问题,进一步还将影响到森林质量的提升、森林生态功能的发挥等生态环境问题。因此,要以森林资源培育为基础,以木材培育为龙头,制定相关的产业扶持政策,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推动种苗、造林、育林、林业机械、采伐运输、木材加工、物流、贸易、森林旅游与康养等全行业的转型与升级,实现林業产业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以林业产业为支撑,振兴山村和致富林农。由于交通条件、基础设施、人才信息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的贫困乡村大多分布在山区、林区,而且越是森林覆盖率高的山区,往往越是经济发展滞后。充分发挥山区、林区的森林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林业产业,是山村振兴、林农致富最快捷、最有效、最现实的途径。在发展以森林资源培育为基础的传统木材产业的同时,还要发挥山区、林区森林资源丰富的特点,发展特色林业产业,包括森林旅游、森林康养、森林教育、森林体验、森林运动等产业项目,增加就业,促进山村经济发展、脱贫致富。
  恭映璧,1982年1月毕业于中南林学院,林业高级工程师,长沙市林业局总工程师,生态学博士。长期从事林业生产与管理等工作,主持多项长沙市的城乡生态与林业规划、城乡造林绿化重点工程;1995~1996年,受湖南省政府派遣赴日本国滋贺县农林部学习“现代林业行政与技术管理”,2005年受长沙市政府派遣,再次赴日本学习林业生态技术与绿色产业发展,长期跟踪并研究日本林业的发展动态,对日本林业的政策法规、生产技术、行政管理等均有比较全面而系统的了解和研究;在《生态学报》《中国农学通报》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多篇。
其他文献
自2004年全国绿化委员会和国家林业局启动森林城市创建活动以来,“让森林走进城市 让城市拥抱”的建设活动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展开,为钢筋水泥的城市披上了清新自然的绿纱衣,为远离了乡愁的城市居民开启了“推窗见绿 出门进林”的诗意生活,为城市的发展打造了提质升级的绿色引擎,使良好的生态成为了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当前,森林城市建设已经提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国家规划到2020年建设200个森林城市,到202
期刊
1985年9月,原湖南省委书记熊清泉、省长陈邦柱等领导来到湖南省林科所试验林场视察工作,当看到良种板栗丰产、试验林的枝头上挂满了金灿灿的板栗果,熊清泉书记十分惊喜并高兴地赞扬:“太好了,省林科所为我省开发山丘林业经济带了好头!”并当面指示“你们要在全省大力推广这一优良品种,帮助更多的全省山丘林区的农民尽快富起来”。从此,湖南省林业科学院研究的板栗优良新品种在全省进行了大面积推广,一大批农户走上了靠
期刊
问:胡局长,您好!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请您介绍一下,湖南作为我国南方重点林区省份在改革的浪潮中取得了哪些成绩。  答: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林业部门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通过四十年艰苦奋斗、四十年改革创新、四十年转型图强,把绿水青山打造成了湖南的一张靓丽名片。自1978年至2018年,全省林地面积从726.67万公顷增至1300万公顷,增加573.33万公顷;全省森林
期刊
林业机械化是林业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标志,是降低林业生产成本、提高林业生产率和减轻劳动强度、增强生产安全性最有效的途径。日本是林业发达国家,现代林业机械支撑着日本林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高性能林业机械为日本林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日本的高性能林业机械自20世纪90年代起呈高速发展态势,至2016年总数达8202台,当年全国原木生产量的70%由高性能林业机械完成,它的发展进程对我国林业发展可提
期刊
日本政府出台的《山村振兴法》及其法律体系是为应对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山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和不断加剧的人口空心化、老龄化等问题而制定实施的。通过50余年的立法和实践,日本在山村振兴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对我国乡村振兴,特别是林区和山区的经济振兴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立法背景与目的  上世纪50年代中叶,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伴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乡差距加大,乡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聚集,带来了乡
期刊
唐小义从事林业工作近30年的,现在是一名优秀的山林纠纷调解员。2012年,山林纠纷调处职能由郴州市北湖区法制办转到区林业局后,他被任命为区人民政府山林权属纠纷调处办公室主任,凭借对林业和山林调纠工作的热爱,一干就是7年了。他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为谱写“和谐北湖、法治北湖”的华章、维护北湖林区稳定、捍卫法律尊严作出了贡献。唐小义所在单位连续7年被评为郴州市山林调纠先进单位。他本人也连续7年受到区
期刊
2008年9月,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等领导来到浏阳油茶育种基地进行视察,当看到累累的油茶果压弯枝头时,回良玉副总理高兴地说:“湖南省林业科学院的研究人员把论文写在了大地上”。  湖南是我国南方林业的重要发展区域之一。作为全省唯一的综合性省级林业研究单位,湖南省林业科学院义不容辞地肩负起推动林业科技进步的重任,并在湖南林业发展史上,以“科技兴林”为主题写下了浓墨重彩、灿烂辉煌的篇章
期刊
2018年11月7日,湖南日报的一篇专题报道引发社会重点关注:在湖南省森林公安局的组织指挥下,一个特大非法收购、运输、出售穿山甲等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案告破,共刑事拘留犯罪嫌疑人129名,收缴穿山甲216只、穿山甲鳞片66公斤、藏羚羊角20个、其它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一批,扣押赃款1800多万元。一个由境外走私到广西,由广西销售至广州,再向全国分销穿山甲等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非法贸易网络被成功摧毁
期刊
湖南地处长江中游南部,境内湖泊众多、河网纵横交错,有湿地102万公顷,其中,湘资沅醴四水流域和洞庭湖是湖南湿地的主要组成部分,更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拥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全面推进湿地保护和洞庭湖综合治理,是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战略的重要体现,也是建设生态强省的重要举措,全省各级林业部门要从三个方面抓好落实:  要学懂弄通习近平总书记对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指示,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洞庭湖生态保护的嘱托和
期刊
去年以来,全省林业系统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切实加强湿地保护和修复,坚决提前完成了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杨树清理任务,有效推进了采桑湖、君山后湖生態治理,妥善保护了候鸟、麋鹿等野生动物,湿地生态系统逐步得到恢复修复,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了生态保障,获得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具有保护物种、含蓄水源、改善水质、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洞庭湖汇聚“四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