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部颁布《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提出“推动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改革的结合,来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通过对课程整合以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解剖,站在信息技术课程自身发展的角度叙说,就是要通过课程整合打造一个良好的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生态环境。
一、以信息技术课为主体整合学科内容建立内生态
一个非常现实的状况摆在我们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面前,那就是我们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一直处于尴尬的边缘状态,甚至停滞不前。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客观上,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如现行基础教育体制和政策特别是中、高考制度上的制约或不到位,软硬件上的“路不畅、车不好、货不精”,领导、学科教师和学生的不重视和不认真,进而导致一线教师对信息技术课程缺乏应有的尊重和认可;另一方面,信息课程的师资本来就不甚乐观,主观上又缺乏持之以恒的毅力及开拓和创新的精神。因此,当信息技术课程的浪潮挟着教育改革的东风席卷而来,处于教学一线的信息技术教师们应当“在沉默中爆发”,振作精神,鼓足勇气,首先着力于信息技术课程自身的强健与充盈,所谓“信息技术课程当自强”。从课程整合的角度看,就是要以信息素养为主线,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有机地融入其他的教育要素
二、将信息技术整合于其他课程建立外生态
信息素养的培养是一个不断发生的过程,只有信息素养的培养(而非信息素养)才能作为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但是信息素养的培养既不可能仅仅在信息技术课程里完成,也不可能在任何一个有限的时间里完成,任何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培养目标只能是阶段性地“培养”或者“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进一步说,信息素养的形成,不仅是信息技术课程的事情,更是学校所有教学活动的事情,不仅是学校教育阶段的事情,更是终身发展的事情。因此,仅仅站在信息技术课程的角度来进行课程整合和促进自身的发展是远远不够的,必需也必须将信息技术有效地整合于其他课程。
对信息技术整合于学科教学的建议:
(一)教学目标
为了实现协调发展其他课程素养和信息素养。体现人文课程和生活课程、技术和社会的相互作用,反映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相互融合,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在教学中的作用,最终反映其他课程文化素养和信息素养的协调发展。
(二)在教学内容
加强学科课程、文化生活和信息技术连接和整合,注意根据主题内容的特点,找到最佳切入点和信息技术整合。增加信息表达和沟通,伦理意识和法律、法规学科内容的整合,强调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学习和生活中,解决相关的问题。实际的操作方法是多样的,如教学的概念和任务驱动教学中的组织。防止错位的课程整合、迁移以及形式的“整合”,对于那些无法表达的教学内容可以用信息技术处理,如隐性知识。
(三)教学环境
要整合不同类型的教学环境,营造信息技术应用的积极氛围。我们知道教学环境包含物理环境、人力资源环境和心理环境三种类型,由此,教学环境的整合必然包含两个层面的整合:第一个层面是各类环境内的整合,第二个层面是三种集成环境。本质的物理环境的整合是整合教学资源、人力资源、环境意识、面向服务的集成需求,设置的想法大家都是教育者,充分利用各种人力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心理环境集成应该坚持社会、家长、教师和学生共同创建一个免费的简单人际环境和气氛的研究,使用信息技术。三种集成环境,重点是建立一个综合信息,校园文化环境要构建一个方便的信息技术软件和硬件平台,用它们来获取信息,解决问题,构建一个沟通和合作的气氛,建设的关键是应用程序的氛围,是核心的整合教学环境。
(四)教学模式
利用信息技术作为一个杠杆,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从过去的单一的、被动的走向多元化的教学模式。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尤其是在探究性教学、体验性教学、交际性教学和综合性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目的是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五)教学评价
整合教学需要整合的评价方法,即混合评价信息技术在教学上的评估功能,突出教学评价的形成性、完整性和多样性。其理论意义在于将新科技运用于该学科的教学评价中,可以改变旧的教学评价现状,更新人们的教学评价观念,然后推进教学改革,其现实意义在于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很容易地评估项目,收集评价信息、实施评估过程、数据分析、评估完整性和多样化的教学评价,在优化评估过程中提高效率,有效性地服务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形成的教学评价必须有利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种信息记录和收集,并且成为教学评价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和学生的日常活动,整个学习成为课程文化素养和学生信息素养培养过程。学习过程档案评价是一种好方法,可以比较系统客观地观察和记录学生的真实的普遍表现,但程序评价包括在大型和复杂的评价信息,需要更高的要求,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工作量也比较大,评价的效率相对较低,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在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实现教学评价的完整性集中表现在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评估几个方面,利用信息技术全面考察学生的素养和信息素养,和其他课程的整合更有利于全面、真实的研究在文化水平相当的学生和他们的专业、个性和创造力方面,能较好地反映和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但需要一个更好的计算机网络条件。实现多元化教学评价主要是指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前者是指利用信息技术联系家长、教师和学生一起在一个社区进行教学评价;后者是指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来记录和收集信息、统计和管理的教学评价。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职业教育中心校)
一、以信息技术课为主体整合学科内容建立内生态
一个非常现实的状况摆在我们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面前,那就是我们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一直处于尴尬的边缘状态,甚至停滞不前。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客观上,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如现行基础教育体制和政策特别是中、高考制度上的制约或不到位,软硬件上的“路不畅、车不好、货不精”,领导、学科教师和学生的不重视和不认真,进而导致一线教师对信息技术课程缺乏应有的尊重和认可;另一方面,信息课程的师资本来就不甚乐观,主观上又缺乏持之以恒的毅力及开拓和创新的精神。因此,当信息技术课程的浪潮挟着教育改革的东风席卷而来,处于教学一线的信息技术教师们应当“在沉默中爆发”,振作精神,鼓足勇气,首先着力于信息技术课程自身的强健与充盈,所谓“信息技术课程当自强”。从课程整合的角度看,就是要以信息素养为主线,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有机地融入其他的教育要素
二、将信息技术整合于其他课程建立外生态
信息素养的培养是一个不断发生的过程,只有信息素养的培养(而非信息素养)才能作为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但是信息素养的培养既不可能仅仅在信息技术课程里完成,也不可能在任何一个有限的时间里完成,任何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培养目标只能是阶段性地“培养”或者“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进一步说,信息素养的形成,不仅是信息技术课程的事情,更是学校所有教学活动的事情,不仅是学校教育阶段的事情,更是终身发展的事情。因此,仅仅站在信息技术课程的角度来进行课程整合和促进自身的发展是远远不够的,必需也必须将信息技术有效地整合于其他课程。
对信息技术整合于学科教学的建议:
(一)教学目标
为了实现协调发展其他课程素养和信息素养。体现人文课程和生活课程、技术和社会的相互作用,反映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相互融合,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在教学中的作用,最终反映其他课程文化素养和信息素养的协调发展。
(二)在教学内容
加强学科课程、文化生活和信息技术连接和整合,注意根据主题内容的特点,找到最佳切入点和信息技术整合。增加信息表达和沟通,伦理意识和法律、法规学科内容的整合,强调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学习和生活中,解决相关的问题。实际的操作方法是多样的,如教学的概念和任务驱动教学中的组织。防止错位的课程整合、迁移以及形式的“整合”,对于那些无法表达的教学内容可以用信息技术处理,如隐性知识。
(三)教学环境
要整合不同类型的教学环境,营造信息技术应用的积极氛围。我们知道教学环境包含物理环境、人力资源环境和心理环境三种类型,由此,教学环境的整合必然包含两个层面的整合:第一个层面是各类环境内的整合,第二个层面是三种集成环境。本质的物理环境的整合是整合教学资源、人力资源、环境意识、面向服务的集成需求,设置的想法大家都是教育者,充分利用各种人力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心理环境集成应该坚持社会、家长、教师和学生共同创建一个免费的简单人际环境和气氛的研究,使用信息技术。三种集成环境,重点是建立一个综合信息,校园文化环境要构建一个方便的信息技术软件和硬件平台,用它们来获取信息,解决问题,构建一个沟通和合作的气氛,建设的关键是应用程序的氛围,是核心的整合教学环境。
(四)教学模式
利用信息技术作为一个杠杆,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从过去的单一的、被动的走向多元化的教学模式。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尤其是在探究性教学、体验性教学、交际性教学和综合性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目的是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五)教学评价
整合教学需要整合的评价方法,即混合评价信息技术在教学上的评估功能,突出教学评价的形成性、完整性和多样性。其理论意义在于将新科技运用于该学科的教学评价中,可以改变旧的教学评价现状,更新人们的教学评价观念,然后推进教学改革,其现实意义在于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很容易地评估项目,收集评价信息、实施评估过程、数据分析、评估完整性和多样化的教学评价,在优化评估过程中提高效率,有效性地服务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形成的教学评价必须有利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种信息记录和收集,并且成为教学评价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和学生的日常活动,整个学习成为课程文化素养和学生信息素养培养过程。学习过程档案评价是一种好方法,可以比较系统客观地观察和记录学生的真实的普遍表现,但程序评价包括在大型和复杂的评价信息,需要更高的要求,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工作量也比较大,评价的效率相对较低,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在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实现教学评价的完整性集中表现在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评估几个方面,利用信息技术全面考察学生的素养和信息素养,和其他课程的整合更有利于全面、真实的研究在文化水平相当的学生和他们的专业、个性和创造力方面,能较好地反映和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但需要一个更好的计算机网络条件。实现多元化教学评价主要是指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前者是指利用信息技术联系家长、教师和学生一起在一个社区进行教学评价;后者是指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来记录和收集信息、统计和管理的教学评价。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职业教育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