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广场》的叙事结构和主题

来源 :文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poptyy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崔仁勋作为朝鲜战争之后步入文坛的韩国现代中坚作家,发表了一系列能够反映朝鲜半岛人民经历的沉重苦痛和无助岁月的优秀作品,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就是《广场》。本文通过结构主义分析方法对《广场》的叙事结构进行深入的分析,旨在为《广场》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和思路。
   关键词:《广场》 叙事结构 主题 结构主义
   《广场》是崔仁勋创作于1960年的长篇小说。《广场》的时代背景是韩国从日帝统治下获得解放到南北韩战争结束这段时期。这个时期是南北韩社会最混乱、最动荡的时期,也是意识对立最尖锐的时期。主人公李明俊就是生活在这一时期的大学生,他希望找到一个广场与密室共存的地方,既有享受真正民主自由氛围的广场,又有能够保障自身自由的密室。但是当时南北韩的社会体制与意识形态却无法让他实现这一美好的生活追求。
   对《广场》的研究从当代的批评主义逐渐扩大到主题、创作方法和形式特征的研究。关于《广场》的主题定位,学界一直以来都争议不断。有学者认为这是一部反映政治理念对立的作品,也有学者认为爱情才是这部作品真正的主题。本文试图从作品的内部结构入手,运用结构主义分析方法重新诠释作品主题,以达到对作品更深刻的了解。
   一.结构主义理论
   结构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早在20世纪初已开始形成,在20世纪60年代的法国逐渐发展成一种世界性的学术思潮。结构主义文学批评是在索绪尔结构主义语言学模式影响下逐步形成的,但是结构主义文学理论的观点并不是统一的,内部也是存在着不小的差异,尽管具体的方法论存在分歧,但是在出发点的层次上他们是有着基本一致的思维模式的,那就是认为文学的本质不在于文学本身,而在于文学各要素之间的结构,以及构成文学各要素之间的、使文学得以形成的关系系统,换句话说,结构即本质。
   二.唯心主义哲学家的自我定义
   主人公李明俊是汉城一所大学哲学系三年级的学生,他有自己的思想和为人处世的方法,而且对生活和社会不断地进行思索。他的父亲对他性格的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因为他的父亲倾向于共产主义思想而投奔到北边,所以对于这一身世,李明俊处事非常谨慎小心,他对社会现象和形势从来不轻易发表意见和看法,以此来明哲保身。他把自己深埋在书本里,通过观念性的“书籍”来追求自我身份和现实相对应的梦幻乌托邦,这是李明俊一直珍藏的世界的愿望,他想生活在这样的世界里,想在书里找到自己寻找的答案,但“书”隐藏了“不忍心说出口的真实故事”。现实与思想的差距,使他对世上的一切进行观念性的润色,用“观念之窗”看待着社会现实,通过“窗口”来看待现实的各种面貌,把现实的各种面貌转换成脑海中的风景,沉浸在“现实”的风景中,不断地重复着自负与否定。他认为人应该有理想,要知道活着的意义与价值。他苦苦地去寻找,可是他并不知道自己在寻找些什么。他虽然陷入了现实的世界,但是仍然沉浸在想象界的秩序之中。他愤慨于现实社会中的问题和弊端,苦恼于其对应方法,但大多数时间却陷于世人皆醉我独醒的痛苦里。
   三.南北韩的体制和意识形态批判
   《广场》的空间背景是以三八线为界,分成南韩和北韩。虽然两者都标榜着“民主自由主义”的思想,但是却没有人能够在其中自由奔驰。作者通过“广场”和“密室”两个对立的概念,比喻了南北韩的政治现实,体现了《广场》对韩国的资本主义和朝鲜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进行批判的叙事结构。“广场”可以说是集体、社会和外部的生活空间;“密室”是个人、私人和内部的空间,他认为,只有“广场”和“密室”合理共存才能实现人性化的生活。但是在李明俊眼中,韩国没有“广场”,只有“密室”的空间,朝鲜只有“广场”,没有“密室”的空间。
   韩国政治的广场堆满了污秽和垃圾。本属于大家的花草折回来插在自家的花瓶里……韩国的政治家们到政治广场时,扛着斧头和铁锨……流洒鲜血的、冷清的广场升起黑色的太阳,傍晚被染成血色落下去。那是邪恶的广场,是贪婪、背叛和杀人的广场。难道这不是韩国政治的广场吗!……韩国经济的广场在欺诈的烟雾中放着威胁的烟花,飘荡着虚荣的广告气球。……密室里很丰盛, 广场却消失了。……需要的掠夺和欺诈一结束广场就空无一人。广场死去的地方不就是南韩吗!广场是空的。(崔仁勋,《广场/九云梦》55-57)
   李明俊认为韩国的现实是贪婪、背叛和杀人横行的政治,欺诈和恐吓肆虐的经济,以及无政府主义和黑暗腐朽的现实。就像“死去的广场”和“空荡荡的广场”一样,将韩国与广场相关联时,总是在前面加上限制意义的词语。韩国所谓的自由民主主义不过是装饰门面的,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和自由。
   我逃离南朝鲜并不是因为想念父亲。也不是害怕无知的刑警的拷问。——我只是想活。想燃烧青春的火焰。想拥有真正的生活。在南边的时候,……因此我来到了北边。——但在每件事上我感觉到了。——到了北边我才知道,就一般市民或工人、农民都有这种生活感情。他们不关心。他们只是袖手旁观。他们是被人牵着的。他们像鹦鹉一样只是跟着喊口号。(崔仁勋,《广场/九云梦》115-117)
   李明俊离开了“肮脏凄惨”的韩国广场,来到了没有被玷污的朝鲜广场。但他逐渐感受到自己新生活的梦想与朝鲜的社会现实相冲突,朝鲜只有“模仿革命”,在朝鲜人民的脸上找不到“充满创立自己政权的喜悦的笑容”。和韩国的“广场”一样,朝鲜的“密室”也只不过是体制牺牲的消耗品。以绝对权威通知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才是朝鲜社会真正存在的。
   四.对女性的希望与绝望
   在“广场”和“密室”对立的现实中,梦想两者一致的李明俊在韩国广场缺席,在朝鲜密室缺席,因此,不能适应韩国和朝鲜的两种体制意识形态的李明俊,想通过对女性的爱来寻找对现实不适应的替代方案。李明俊想以这种本能的欲望为媒介,摆脱“一个人无法忍受的城市孤独”。
   在韩国,李明俊想要通过爱一个名为允爱的女人来实现与“公共的密室”广场和“个人的广场”密室失去隔绝的自我外部沟通的欲望。正如广场上与他人沟通受到意识形态障碍的挫折一样,他冷淡、沉默的性格使允爱很快就表现出拒绝的态度,他的思想观念也始终无法打开允爱的心,因此,韩国的密室崩塌,李明俊的梦想落空了。在来到北边之后,父亲和灰色的共和国经历,又使李明俊对北韩社会产生了失望,这使明俊又一次把精神寄托到了爱情上。他与朝鲜国立芭蕾舞剧院的演员恩惠在医院相识。恩惠的活泼开朗,善解人意,两个人不久便坠入情网。恩惠既顺从他,又给他母亲般的安慰。李明俊觉得因为自己在外面打了败仗,所以倍感需要恩惠的温存。他们的爱情因恩惠去俄罗斯巡回演出时,爆发南北战争而终止;在战役中偶遇恩惠,因恩惠在一次轰炸中牺牲而告终。
   五.幻灭与逃避
   当时韩国的民主自由主义主张自由和个人主义,所以在李明俊眼中,韩国社会缺乏“广场”,朝鲜的社会主义表现出的是平等的理想主义和集体利益,所以朝鲜缺乏“密室”。寻找真正人生的李明俊梦想“广场”与“密室”相结合,追求和平现实,为了追求自己的价值,李明俊选择了他认为的中立国。但是,当他意识到在中立国的平凡生活也不过是没有意义的生命的延續时,便跳入大海,选择了自杀,进入到另一个“蓝色广场”,“蓝色广场”也是他目前为止一直在寻找的新的乌托邦,可能在这个国度里,公众的广场和私人的密室可以和谐共存。
   《广场》通过叙述主人公李明俊的南北生活,客观地描绘了韩国和朝鲜社会的现实,但是并不是对某一方怀有同情,也不是仇视任何一方,以“广场”和“密室”比喻两种相对立的意识形态,不仅包含了对半岛分裂的痛苦,也有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和渴望,歌颂给人以力量和希望。通过对作品进行解构,我们发现,作品的内部结构是完整统一而又繁复的,文本的故事主题也是前后统一的。局部情节的相对独立性和协调统一性为这部文学作品增添了迷人的魅力,同时对《广场》叙事情节的深层分析也使我们看到虽然这部作品的内容有关于分断和悲剧人生观等的写照,但他的主题还是在于否定和批判破坏和践踏人的尊严和幸福的理念,爱才是真正的主题。
   参考文献
   [1]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佟菲.意识形态视角下崔仁勋小说《灰色人》叙事研究[D].大连外国语大学,2019.
   [3]吴超群.崔仁勋广场呈现的分裂现实考察[D].吉林大学,2018.
   [4]尚应明.崔仁勋广场研究[D].山东大学,2011.
   [5]朴银淑.广场与密室---论崔仁勋《广场》的主题[J].外国文学研究,2005.
   [6]张殿元.罗兰·巴特的结构主义大众文化批评述评---兼论广告的符号学阐释[J].山西大学学报,2019.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外语学院。金春子为本文指导教师)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鲁迅儿时的两种生活场景,从教育的角度来看,“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又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情景,也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必经的两种教育模式。分析两种教育情景的利弊,对语文教育有着一定的启示和帮助。   关键词:百草园 三味书屋 教育情景 语文教育   鲁迅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可谓是百读不厌的经典作品,在这篇散文中,鲁迅先生深情地回忆了自己美好的童年生活。从教育的角
内容摘要:阿里斯托芬作为古希腊最伟大的喜剧家,其作品诙谐有趣,往往引人发笑,而在这些令人发笑的内容下包含着强烈的讽刺意味,理解其中的讽刺意味对于我们更好读懂阿里斯托芬的喜剧,读懂阿里斯托芬对教育和道德的看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矛盾与冲突。   关键词:阿里斯托芬 《云》 《蛙》 讽刺意味   阿里斯托芬作为古希腊最伟大的喜剧家,其作品诙谐有趣,往往引人发笑,而在这些
人工智能(AI)与体育产业的融合发展可促进体育产业的壮大。为进一步了解人工智能与体育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厘清现状之下两者融合的机遇与困境,探索体育产业与人工智能融合发展的推进策略,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体育用品智能化制造、体育赛事数字化发展和体育场馆智慧化应用进行了审视,两者融合发展的机遇包括政策支持、体育产业需求旺盛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助力发展;存在的困境主要为人工智能产业化技术不成熟、体育人工智能产业社会环境尚未形成、体育人工智能产业链有待完善、体育人工智能发展不平衡。提出:体育产业与
内容摘要:鲁迅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中的一位伟大的作家,也是中国现代白话文学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对白话文的推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鲁迅先生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文章,内容涉及到小说、散文、杂文等。其中杂文内容丰富、颇具时代性特征,对现代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设问是鲁迅杂文中经常出现的一種语句形式,鲁迅通过各种设问的方式将隐藏在其中的一种预设或作者内心所想、自身的态度表现出来。文章将以设问的含义作为出发点,重点围绕
内容摘要:80年代的刘恒以其出色的启蒙叙事成就了自己的辉煌;90年代的刘恒风格突变,但本质相通;21世纪的刘恒跨步影视界,编剧导演两不误。作家、编剧、导演的三重身份展现了刘恒不同的侧面。改编自己的作品、改编他人的作品、走向原创,每一步都是对不同艺术形式的有益探索。   关键词:刘恒 编剧之路 改编   刘恒影视编剧之路的第一步是从改编自己的小说开始的。1988年步入影视创作领域,担任由他的小说《黑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教育在现代化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这样的情况下,文学欣赏属于高校开设的专门课程,其目标主要是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是针对构建文学欣赏教学高校课堂模式展开了探究分析,期望经过本研究可以为将来的有关研究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   关键词:文学欣赏 高校 课堂模式   由于时代进步与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出现的明显
內容摘要:《台北人》是白先勇的经典之作,由十四篇短篇小说构成,描绘了新旧交替时代的众生百态。作品中欢场女子的形象尤其值得赏析,她们的形象充满了宿命色彩,深刻地折射出旧时代女性的悲剧命运,表达了作者对这些女子的怜悯和同情。作品中欢场女子的形象不拘一格,面对命运的折磨,有的感时伤怀,有的逆来顺受,有的奋力抗争。在刻画这些形象时,作者大量使用象征描写和暗示手法,表现出这些女子无法逃避的悲剧命运。   关
内容摘要:目前的高中小说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模式陈旧,学生对小说阅读缺乏兴趣。究其原因,主要是小说教学内容出现了问题。为了突破小说教学的困境,促进小说教学的高效发展,我们有必要把叙事学引进高中小说教学领域。为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以标定向;以学施教;以文定教;以考促教。希望叙事学的引入能为目前的高中小说教学注入源头活水,促进小说教学不断向前发展。   关键词:叙事学 高中小说教学 内容建构 教学
内容摘要:互联网背景下,汉语言文学教育发生了更多变化,不仅教学形式、方式有了一定的转变,而且在教学内容上也更加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受到这些变化的影响,互联网背景下的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教学方法也应有一定的转变。本文将以互联网背景下汉语言教学的变化作为出发点,重点围绕互联网背景下汉语言教学与人文素养培养的策略展开分析。   关键词:互联网 汉语言文学 教育 人文素养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人们
內容摘要:小说《路》是科马克·麦卡锡的第十部作品,被认为是一部“残酷的诗学”。小说于2006年9月出版,迅速占领《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并赢得一系列大奖。本文从物质生态批评视角出发,试图从物质及其施事能力、物质与意义、物质与叙事三个方面谈《路》中体现的生态意义,从而更好地理解物质在生态主义下的力量。   关键词:物质生态批评 施事能力 意义 叙事   科马克·麦卡锡是一位多产的美国小说家和剧作家,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