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小学生在学习品德与生活中的情感培养

来源 :新时代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tgfn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西北海市合浦县党江镇亚桥小学合浦536132
  
  情感,作为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乃是人的需要和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的反映。它一般伴随认识活动出现,并且与认识活动交织在一起。它是主体对与其有意义的客体满足与否所产生的心理体验。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大纲(试用)》中明确指出:根据品德与生活学科特点,在从小给学生打好基础,发展思维能力的同时,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无疑,在教学指导思想和方向上,加强了情感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心理学认为,所有心理事实都无一例外地被包括在这两个方面之内:一是结构的方面,即主观的方面;二是功能的方面,即认知方面。从主观角度看,全部心理事实,即最低级的以及最高级的东西都是情感;从认知角度看,所有心理事实都是智慧的,即最高级的以及最低级的心理事实都是以掌握某些真理作为其内容。正如心理学家布鲁姆所指出的:在某些情况下,要讲清楚是用情感目的作为认知目的手段,还是用认知目的作为情感目的的手段,是不可能,这实际上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命题。也许,公正的说法:我们同时追求这两个目的。
  从学生的心理活动分析,学习包括两个过程:一是感觉——思维——创造,这是认知过程;二是兴趣——情感——意志,这是意向过程。一方面,认知决定着意向的强弱,当认知活动深入进行时,意向过程会得到相应的加强;另一方面,意向又决定着认知水平,当学生对所学知识不感兴趣,情感不强烈,意志薄弱时,就难以激发他们智慧的火花。只有把认知和意向这两个客观过程有意识地统一起来,才能获得相得益彰的学习效果。
  建立和培养良好的品德与生活情感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转变教育教学思想,更新观念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仅要向学生传递知识,发展能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最终达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小学品德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如何从小养成学生学习兴趣,建立稳定的、积极的情感是十分必要的。全国教育科学“八五”重点课题《学习困难学生的特点、成因和教育对策》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造成学习困难的三大因素之一,“学生情感上的障碍,如缺乏学习兴趣,求知欲望、抱负水平低,坚持性差,情绪波动大等等,必然使其学习行为消极化,乃至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强化其惰性心理。在这种心理状态支配下,学生不可能进行有效的学习,因而不断地产生学习困难。”因此,广大教师首先要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端正教育思想,消除低估、削弱情感在品德与生活学习中的作用的偏差,从认知、情感两个方面全面确立教学目标,实施愉快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素质和教学质量。
  2.建立民主平等的情感氛围
  要创设这样的情感氛围,首先教师必须保持良好的教学情感。教师是课堂心理环境的直接创造者,教师良好的情绪、情感是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状态的开端。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氛围下,学生的情绪也会随之高涨,对品德与生活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发挥灵活敏捷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这样,教与学才能形成和谐的共鸣,增进感情交流,建立师生同步的良好情感,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为此,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2.1教师要树立“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观念,教态要亲切,语言要和蔼。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梅拉别恩做了许多实验,最后得出一个公式:信息的总效率=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设想一个情绪不好、感情淡薄的老师怎么能教好学生呢?
  2.2教学要民主,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施教,不能偏爱一部分人,对别一部分人(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漠不关心;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哪怕是错误的见解。
  2.3采取鼓励性的及时评价,善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提问、做作业和其他讨论活动中,教师要注意保護学生创造的火花;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学习上的微小进步,要及时给予肯定。许多教师的经验说明,通过鼓励性的及时评价,不但能调整学生认知行为,而且在情感上也能产生积极的效果。
  3.创设愉悦乐学的心理情感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负担。”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创设愉快乐学的心理情感,教师就要以现代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彻底摒弃教师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创造条件激发、巩固、发展学生的兴趣,保护他们学习的良好情感和自信心,使他们不断增强学习的成就感、成功感,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在这方面,一些教师实施愉快教学,总结出许多宝贵经验,值得学习。例如:
  3.1根据小学生求新好奇的心理,设计新颖问题导入新课,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比如,今天是三八妇女节,孩子们怎样让自己的妈妈感到节日快乐?在班里展开讨论。有的孩子说:要给妈妈洗脚,捶背。有的孩子说:要给妈妈送礼物。给妈妈做家务。大家议论纷纷,讨论十分激烈。
  3.2根据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抓好直观教学,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和具体性。主要包括实物直观、模拟直观、图表直观、语言直观(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事物,唤起学生已有的感性经验)。
  3.3根据小学生爱玩好动的天性,强化观察、制作实验活动,让他们多种器官并用,丰富感性认识,提高观察、思维和动手能力。
  古今中外凡在学业中有成就的人,对学习都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对数学保持浓厚兴趣的人,他会全神贯注地进行学习,千方百计地想方法去认识和解决问题,平时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正如华罗庚所说:“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废,好之不倦,因之也就会挤时间来学习了。”
  如果学生对学习不能保持兴趣,就会视学习为一种苦役,也就不可能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从而导致学习效果较低,成绩下降。据有关调查分析,造成一些小学生学习差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由于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后,就更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手段来诱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动脑、动口、动手,使学习兴趣得到保持乃至高涨,从而形成一种教学需要的“愤悱”状态,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要想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重视学生良好学习情感的培养。因为情感因素在非智力因素中起着关键作用,而非智力因素在培养学生素质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同样非常重要,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让学生“乐之”需要使学生保持学习兴趣,这不仅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而且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小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培养和兴趣保持,只有注意了这些教学细节,教学效果才能更上一层楼。
  
其他文献
广西河池市金城江区第五初级中学河池547000  【摘要】课堂教学一直是新课改所关注的热点问题。新课程改革标准要求,初级中学应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向45分钟课堂要质量。在教学中,就要从讲究实效,因材施教;严格要求,注重实效;讲练结合,培养能力;培养兴趣,激发热情等方法去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教学,有效教学,培养能力    当前,根据国家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改革
期刊
山东省莱阳市沈家初级中学莱阳265200    德育是学校的首要任务,每个教师都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必须领会《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要求:“语文教学要进行思想教育。思想教育要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在语文训练中进行。要着重于思想感情的陶冶、道德品质的培养,使学生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初步具有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熏陶渐染,潜移默化,循环往复,逐步加深。”  与其他学科相比,语
期刊
内蒙古霍林郭勒市达莱胡硕苏木中心校霍林郭勒029200  【摘要】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不仅要会教,还要懂得如何科学地指导;不仅要教数学知识,更主要的是教会学习数学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认真审题,倾听,自觉检查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条件。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对其综合能力的提高也会产生深刻影响。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
期刊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余粮堡高中通辽028000  【摘要】新课的引入是一门艺术。引入就是运用富有启示的方法引出要讲述的内容。生动形象的引入,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新课的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数学教学,新课,引入,作用,方法    新课的引入在课堂教学中既是教学乐章的前奏,更是一门艺术。如果教师能生动活泼地引入新课,学生就会兴趣盎然、精神集中地投入新课的学习,
期刊
广西河池市金城江区东江镇初级中学河池547000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有效教学”已成为当前很受关注的焦点。但农村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效率普遍较低。本文从激发兴趣、氛围营造、改变教法等方面进行提高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性探索。  【关键词】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教学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有效教学”已成为当前很受关注的焦点。思想品德课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但农
期刊
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麦新镇中心校开鲁028400  【摘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具有培养审美情感、铸造美好心灵、陶冶高尚情操的力量。我们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净化学生的情感,就必须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相应的情感因素,运用情感的语言,去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情感交流是教育的基础,没有情感交流的教育,就是不完整的教育。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教育,意义,心灵,培养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
期刊
内蒙古通辽市第一中学通辽028000  【摘要】语文教师的审美能力是其审美修养的主要体现,与语文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关系密切。教师必须按美的规律搞好创造性的教学设计,突出教学的高激励功能、高效率功能和美育功能。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应是创造性劳动的过程。  【关键词】语文教师,审美,能力,作用,审美教学    语文教学是美的事业,语文教材是美的宫殿,语文教师则应是美的使者。语文教师只有全面加强
期刊
内蒙古霍林郭勒市第四小学霍林郭勒029200  【摘要】数学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广阔的思考空间。因此,小学数学需通过不断的举例,使学生从直觉思维上升到逻辑思维。这样,学生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进而达到对其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培养,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阶段是对学生以后学习更抽象数学知识的奠基時期。在这个时期,要使学生充分享有学习的主动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期刊
陕西省榆林市一中分校榆林719000    中国战争史上有名的一次战争,公元前六八四年的山东长勺之战是弱国(鲁国)战胜强国(齐国)的范例。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实际指挥员曹刿深谋远虑,知己知彼,在战前作了充分准备,在战争中指挥若定,无论是反击还是追击,都选择了最为恰当的战机,终于打败了强国。这样一次有名的战争,作者左丘明只用了二百二十二个字,精彩地叙述出来,真是短小隽永,博大精深。  毛主席在《中
期刊
广西河池市金城江区河池镇中心小学河池547000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有效的数学课外作业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注入人文关怀,合理操作,优化评价,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得到尽可能多的发展,从而全面实现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外作业,有效布置,探索策略    在数学教学中,作业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