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方法介绍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d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体育教育的过程中,体育教学不仅担负着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增强学生体质的任务,而且担负着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德育教育 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是按照体育教学特点进行的。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机智、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因此,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在体育课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个性行为和意志,掌握其特点,遵循其规律,应用恰当的方法把德育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过程中。
  教学是通过教学方法来完成的,教育是借助教育方法来实现的,二者不能截然分开,又不能混为一谈,更不能用教学方法代替教育方法。在体育教学中,教学法的研究是比较多的,教育法的研究则还没有受到人们应有的关注,因而在体育教学中,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更加值得我们去研究探讨。以下简要介绍几种较为有效的教育方法。
  1.规范训练法
  就是用制度和规则所指明行为的规范标准来训练指导学生行为,从而收到培养良好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的效果。体育的特点之一就是很多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制度和规则要求下进行的。这就为利用制度和规则作为行为规范来教育学生提供了有利条件。有明确制度和规则的竞赛活动固然可以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就是非竞赛性的活动也可以制定相应的规则作为教育的手段。例如游戏、教学比赛、各种基本动作的教学,都可以作出某种规定要求学生遵循。此外,除了活动本身所包含的规则之外,还可以就课堂纪律和教学内容提出这样或那样的要求作为学生行为的准绳。要发挥制度和规则的教育作用,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认真执行。否则,规范不能变成行为,反而在心理上出现惰性,导致教育上的失败。因此,要求教师经常观察和判断学生的行为,正确的加以强化,错误的加以分化。常用的办法就是适时地给以奖励与惩罚。当然仅有教师的执法还是不够的,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对符合规范的行为给予维护和支持,对违反规范的行为进行批评抵制,这样学生的道德情感就会上升为道德意识,自然也就会自觉地遵守制度和规则,使个人的行为在符合并遵守规范的前提下,得到认可和发展。
  2.集体训练法
  体育教师应当在采用集体项目的教学中,例如球类训练,团体操训练等,让学生意识到在集体项目中,不顾集体利益,不与其他队员配合,一味过分“表现自己”,都会给他人、给集体带来损害,将受到集体舆论的批评和指责。由此可见教师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集体主义精神,帮助学生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使学生个体的行为与集体荣誉相联系,使他们认识到荣誉来自集体成员的共同奋斗和团结协作,来自个人对集体的奉献和刻苦训练而作出的不懈努力。
  3.对抗与竞赛训练法
  我们培养的学生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具有时代感和积极进取、勇于竞争的精神。而这些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在体育教学中都有较大的活动空间,因为竞争是体育的突出特点,各项体育运动项目都具有对抗性和竞争性,尤其是在比赛状态中,其对抗和竞争因素体现得更为强烈。它往往使参加者承受高强度的心理负荷和生理负荷,还必须在这种强负荷的情况下去争取达到自己的目的。有意识进行对抗性、竞争性较强的教学与训练,就可以使学生的身心承受力提高,获得勇敢拚搏、顽强进取的心理和行为品质。例如短跑训练,仅在“预备-跑!”这短暂的时间里,为了比别人更准确地抓住起跑时机,学生就要集中全身精力,在一面提高自控能力的同时,一面又要全力准备果断行动,一刹那松劲就意味着难以挽回的失败。在长跑训练中,采用竞赛形式,形成竞争对抗,这就自然意味着学生不仅要坚持跑完全程,而且要有一定的速度,使长跑训练实际上变成一场意志力的较量。
  4.表率示范法
  表率示范法是教育者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学生的方法。它对学生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对学生个性品德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体育教师与学生接触多,一举一动对学生都有示范作用。体育教师的身教常比言教能够产生更大的影响。其形象也给学生的印象十分深刻。如果自己没有正确的道德意识,或者言行不一,就会使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受到影响,干扰学生道德信念的建立,给品德形成带来障碍。所以体育教师的仪表言行,都应该考虑到它可能的模范性和感召力,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应首先做到,然后才能要求学生,要充分用自己的性格和人格作表率,使学生从中领悟和产生道德概念,从而乐于接受和效仿。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经过亲身实践,必然会认识到它的正确性,从而建立自己的道德信念,形成自己的性格和品质。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教育不仅是学校体育改革的需要,而且是体育教育观念更新的需要。在重视德育教育的同时,更要重视德育教育的效果。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必须同体育教学的特点、内容和形式紧密结合起来,防止只写在计划与教案中,或进行空洞的说教。要把德育教育内容中的抽象概念具体化,使之成为看得见、摸得着,能测量、能评价,具有可操作性的实际内容,建立合理的、客观的、科学的德育教育评价体系,使学校体育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通过对“远南”运动会的历史和2010年广州举办亚残会的研究,分析意义,为更好地发展我国残疾人体育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亚洲残疾人运动会 广州 亚残联 残疾人事业    2004年7月1日,广州市获得了2010年亚运会举办权;2006年11月28日,在亚洲残奥委员会全体成员大会上,广州申办2010年亚洲残疾人运动会成功。已经连续举办了9届“远南”运动会从此届起更名为亚洲残疾人运动
摘 要: 以科学的发展战略为指导,采取正确合理的措施加以引导,有效地抓住发展机遇,实现石家庄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采取正确有效的措施至关重要。作者采用文献、访谈等方法,对石家庄体育产业发展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并根据发展现状提出了发展对策,希望促进石家庄体育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 “十二五”期间 石家庄市 体育产业 可持续发展 对策    1.前言  石家庄市作为河北省的省会,北临北京与天津
摘 要: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先进的科学方法和手段不断出现。在科学技术的指导下,人们通过科学的运动训练,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不仅跑得快,而且跳得更高,投得更远。在运动成绩高度发展的今天,今后的发展方向对今天的训练有举足轻重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田径技术 模拟比赛状态 高科技应用    1.田径技术的发展  1.1短跑技术  对短跑技术的理解和认同经历了相当漫长的过程。迄今
摘 要: 如今,体操在学校体育中地位下滑,使体操教学一定程度上陷入困境,遭到“冷遇”现象,很多中小学也因此取消了部分体操项目。久而久之,不好学、不好玩、不好用成为人们对体操的最直接印象。本文针对这一负面观点进行分析,详细阐述体操相对好学、好玩、好用且保险的正面观点,旨在帮助人们消除对体操的负面理解,巩固体操的基础教学地位,以促进我国学校体育更快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 体操教学 学校体育 三好一保
摘 要: 针对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耐力素质下降的问题,体育工作者要在体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  关键词: 体育教学 耐力素质 改进教学方法    “九五”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的学生体质聚类评价结果表明,在素质测试指标中,最突出的问题是耐力素质下降。从调查情况看: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年龄是19-22岁。他们普遍存在“高智能、低体能”现象,在体育活动中,怕
摘 要: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并结合田径运动项目的特点,论述了高中阶段田径运动员的心理特征和赛前心理训练的方法,以为高中阶段田径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中阶段 运动员 田径运动 心理    田径运动是各项运动的基础,是一项不以身体直接接触的对抗性竞技运动。就针对抗性而言,没有其他以身体直接接触的运动项目那样激烈,但又是0.01秒与厘米之间的角逐,除接力项目外,均是以个体
体育教师应是特殊教学语言的创造者,应是学生到达健康彼岸的摆渡者;应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应是体育知识广博的学者;应是体育游戏的创作者。这些要求都表明,体育教师仅仅做与学生平等的角色是远远不够的,而应该是一个高瞻远瞩,能自如驾驭课堂的指挥官。   现在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据此,有的教师就认为,应废除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关系,取而
新课改已实行多年了,作为课改的一个亮点——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传统教学中的统领地位,给与学生更多的自主合作学习的机会,并且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能力。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部分教师一味追求场面的热闹而忽视了合作学习的功效,忽视了该如何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下面我就体育课堂教学中合作教学存在的问题谈谈看法。  一、缺少教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