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几种常用超声方法的承压设备对接焊缝检测比对

来源 :电焊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rd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脉冲反射法超声检测、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常规线阵超声相控阵和全聚焦相控阵等几种常用超声方法是承压设备对接焊缝埋藏缺陷检测的有效手段,其适用范围、检测灵敏度、分辨率、缺陷定量精度等方面存在众多差异。针对这些差异性,首先通过阐述检测原理比较几种方法的不同及其优缺点,其次针对43 mm厚的对接焊缝模拟试板进行检测比对,并分析结果,明确几种方法的适用情况,为今后承压设备对接焊缝埋藏缺陷的检测提供了一定的技术参考。
  关键词:对接焊缝;脉冲反射法超声检测;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超声相控阵检测
  中图分类号:TH1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2003(2021)06-0075-07
  DOI:10.7512/j.issn.1001-2303.2021.06.14
  0    前言
   特種设备领域的承压设备主要包含锅炉、压力管道和压力容器,目前国内大型石油化工企业成套装置内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数量众多,在设备制造和连续长周期运行过程中,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的对接焊缝会产生各类缺陷,主要包括未焊透、未熔合、夹渣、气孔和裂纹[1]。在制造阶段中,GB 150.4-2011《压力容器 第4部分:制造、检验和验收》和GB/T20801.5-2020《压力管道规范 工业管道 第5部分:检验与试验》规定了对于埋藏缺陷的检测方法和比例,此处提及的超声检测方法包括: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TOFD)、可记录的脉冲反射法和不可记录的脉冲反射法;在役定期检验过程中,TSG 21-2016《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和TSG D7005-2018《压力管道定期检验规则——工业管道》中规定了采用超声方法检测埋藏缺陷。
   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几种超声检测方法主要有脉冲反射法超声检测、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常规线阵超声相控阵、全聚焦超声相控阵,这几种超声检测方法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众多差异,适用范围和检测侧重点也不同。文中采用这几种常用声学方法,并结合标准要求,设计了43 mm厚对接焊缝模拟试块,并比对检测结果,分析总结每种方法的特点与适用性,为今后承压设备制造和使用过程中的埋藏缺陷检测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1 检测方法与原理
  1.1 脉冲反射法超声检测(A超)
   (1)检测原理。
   超声波探头产生的脉冲波进入到工件中,以一定的方向和速度向前传播,当遇到两侧声阻抗存在差异的界面时,部分声波被反射并被检测设备接收和显示,通过分析声波幅度和位置等信息,评估是否存在缺陷及其大小、位置等。主要方法包括缺陷回波法、底波高度法和多次底波法,其中对接焊缝检测使用较多的是缺陷回波法,通过传播时间对缺陷定位,通过回波幅度对缺陷定量[2]。
   (2)优点。
   穿透能力强,可对较大厚度范围内的试件内部缺陷进行检测;缺陷定位较准确;对面积型缺陷的检出率较高;检测成本低、速度快,设备轻便,对人体及环境无害,现场使用较为方便。
   (3)局限性。
   难以对缺陷进行精确的定性、定量,尤其是缺陷测高;对具有复杂形状或不规则外形的试件进行超声检测困难;材质、晶粒度等对检测有较大影响;检测结果显示不直观且无直接见证记录;对人员技术要求较高。
  1.2 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TOFD)
   (1)检测原理。
   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是通过超声波与缺陷相互作用所产生的衍射波来评价对接焊缝焊接质量的超声检测方法,通常选用纵波斜探头,采用一发一收模式。此方法一般将探头分布于焊缝两侧,在工件无缺陷部位,发射超声脉冲后,首先到达接收探头的是直通波,然后是底面反射波。有缺陷存在时,在直通波和底面反射波之间,接收探头还会接收到缺陷处产生的衍射波。扫查方式分为非平行扫查、平行扫查和偏置非平行扫查[3]。
   (2)优点。
   缺陷的衍射信号与缺陷的方向无关,缺陷检出率高;覆盖范围大;缺陷自身高度测量精确;实时成像,可储存分析;定量不依赖于缺陷的回波幅度。
   (3)局限性。
   存在扫查面盲区和底面盲区,需采用有效手段进行补充检测;衍射波信号较弱,容易被噪声干扰;焊缝中下部缺陷容易被夸大,对于数据分析能力要求较高。
  1.3 常规线阵超声相控阵(PAUT)
   (1)检测原理。
   常规线阵超声相控阵技术通过控制换能器阵列中各阵元激励脉冲的时间延迟,改变各阵元发射声波到达物体内某点时的相位关系,就可实现聚焦点和声束方位的变化,从而进行扫描成像。通过设置扫查角度范围、聚焦深度和焦点尺寸等参数,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A超由于声束的方向性导致的在缺陷检出和定量上的限制,其中波束偏转和波束聚焦都是基于波的叠加和干涉以及惠更斯原理[4]。
   (2)优点。
   具有较高检测效率,可在不移动或少移动探头的情况下进行快速线扫查或扇形扫查,免去了锯齿形扫查;可设置声束角度,通过设定多个检测角度,可以对复杂形状设备和在役设备进行检测;可以对所要关注的部位进行聚焦扫查,适用于现场大规模快速检测。
   (3)局限性。
   扇扫过程中需要采用一次反射波进行表面扫查,检测设备较为昂贵,对于不同规格的管道需要设置不同扫查工装。
  1.4 全聚焦超声相控阵(TFM)
   (1)检测原理。
   全聚焦相控阵检测过程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全矩阵数据采集(FMC)和全聚焦成像算法(TFM)。全矩阵数据采集原理如下:假定相控阵探头具有n个阵元,依次激发每一个阵元,所有阵元接收回波信号并储存,按照此规律依次激发所有阵元,直到最后一个阵元被激发,并被所有阵元接收,最后采集得到n×n列时域超声回波信号,因为被采集数据可看作存储在一个n行n列的矩阵中,所以称之为全矩阵数据采集。全聚焦成像算法原理如下:针对所检测区域设定一个自定义成像区,得到任意一点P(x,y)到任意一对晶片组合(M,N)的声程分别为:SM,P为探头晶片M到P点的声程,SP,N为P点到探头晶片N的声程,以成像区中的声程数据为依据,对FMC数据进行相干叠加处理,获得表征该点信息的幅值I (x,y)=f (FMC,SM,P,SP,N),采用该算法得到自定义成像区内每点的成像,最终得到各点能量高度聚焦的效果[5]。    (2)优点。
   全聚焦超声相控阵最大的优点是可实现检测范围的实时全部聚焦,具有较高信噪比、成像分辨率和检出率,尤其针对于小缺陷,测量精度较高,对于焊缝裂纹定性和定量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3)局限性。
   首先检测设备较为昂贵,其次检测速度比常规线阵相控阵慢,存储数据较大,对于设备要求较高,一般不用于大批量对接焊缝扫查,通常用于缺陷精确定量。
  2 检测结果及讨论
  2.1 模拟试板
   针对承压设备对接焊缝的常见缺陷进行设计,尤其是危害性较大的表面裂纹和埋藏裂纹,加工了43 mm厚对接焊缝模拟试块,如表1、图1所示。
  2.2 检测工艺
  2.2.1 脉冲反射法超声检测
   检测工艺如表2所示。
  2.2.2 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
   检测工艺如表3所示。
  2.2.3 常规线阵超声相控阵
   本次检测所用设备是以色列ISONIC 2009相控阵检测仪器,探头为16晶片的线阵横波探头,频率4 MHz,楔块角度36°,折射中心角度55°。相控阵检测主要参数如下:扫查方式为沿线扫查+扇扫描,记录模式为编码器,编码器步进1 mm,扇扫范围32°~75°,角度步进1°,聚焦深度43 mm,声速5 900 m/s,评定线灵敏度为φ2×60-14 dB,扫查灵敏度为φ2×60-8 dB,检测面为双面单侧,扫查速度≤30 mm/s,耦合补偿为3 dB。
  2.2.4 全聚焦超声相控阵
   全聚焦相控阵检测采用M2M公司的GEKKO携式相控阵探伤仪,探头参数如下:64晶片线阵探头,频率10 MHz,晶片中心距0.3 mm,长度19.15 mm,宽度8 mm,楔块角度36°。检测主要参数如下:采用轮式编码器,步进1 mm,全聚焦的波型模式为TT(横波-横波),全聚焦范围宽度40 mm,高度45 mm,分辨率5.5采样点/mm,基准增益为75 dB,扫查增益为6 dB。
  2.3 检测结果
  2.3.1 脉冲反射法超声检测结果
   常规A超检出了模拟试板中的所有缺陷,统计结果如表4所示。检测波形如图2所示。
  2.3.2 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结果
   TOFD检出了所有缺陷,统计结果如表5所示。TOFD检测D扫结果如图3所示。
  2.3.3 常规线阵超声相控阵检测结果
   由于常规线阵相控阵扇扫存在一定范围的盲区,所以采用单侧双面的方法进行检测,通过正反两面的扫查,检出所有缺陷,统计结果如表6所示。常规线阵相控阵检测图谱如图4所示。
  2.3.4 全聚焦超声相控阵结果
   采用全聚焦超声相控阵从单面单侧进行扫查,检出了所有缺陷,缺陷情况如表7所示。全聚焦超声相控阵检测图谱如图5所示。
  2.4 讨论分析
   对以上4种常用声学检测方法的结果进行汇总比对,重点关注缺陷长度、深度和自身高度的测量结果,如表8所示。
   由表8可知:(1)对于缺陷长度的测量,A超由于是基于半波法进行测长,测量精度低于其余三种,TOFD和TFM的测长结果最为接近,考虑到TOFD检测原理和TFM检测原理,可认为两者在缺陷测长方面具有较高的可靠性,PAUT的测长准确性略低于TOFD和TFM;(2)对于非表面开口缺陷深度的测量,仍然是TOFD和TFM两者的测深结果最为接近,A超的测量精度明显提高,与TOFD和TFM差距较小,PAUT的结果与A超类似,误差较小,因此在测深方面,四种声学技术均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表横裂纹这类表面开口缺陷,TFM法由于近场区的影响,测量会不准确,需采用单侧双面或者双面双侧进行扫查,A超测出的是缺陷最高回波处的深度,PAUT采用了单面双侧检测,TOFD通过测量直通波下沉情况进行判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3)对于缺陷自身高度的测量,虽然NB/T47013.3-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3部分:超声检测》给出了A超缺陷测高方法,但实际应用难度较高,需要较高的操作水平且测量结果易受杂波干扰,所以应用不广泛,综合考虑TOFD检测原理与试板加工预制缺陷情况,认定TOFD测高结果最为接近真实状况,通过数据比对,可以得出TFM结果与TOFD结果最为接近,但仍需注意近场区的影响,PAUT测量准确性次之,因此在缺陷测高方面,TOFD检测结果最为可靠,TFM和PAUT检测结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A超一般不用于测高。
  3 结论
   (1)脉冲反射法超声检测、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常规线阵超声相控阵和全聚焦相控阵都可用于在制或者在役承压设备对接焊缝埋藏缺陷的检测。
   (2)基于碳钢材质的中厚板对接焊缝,单从缺陷测长精度方面考虑,首选TFM和TOFD方法,其次是PAUT,最后是A超,但实际应用时需综合考虑检验检测效率与成本,目前承压设备定期检验中使用較为广泛且可靠性较高的方法是PAUT,对缺陷精确定量时采用TFM和TOFD方法。
   (3)对于缺陷测深和测高,首选是TOFD方法,其次是TFM方法,然后是PAUT,最后是A超。A超只能测定缺陷最高回波处的深度,与实际深度存在一定偏差,若采用TOFD方法,需针对表面盲区和底面轴偏离盲区采取有效的检测手段进行弥补,会增加一定的工作量,目前承压设备对接焊缝埋藏缺陷的检测方法主要是采用PAUT大面积快速扫查,对于需要精确测高的缺陷,采用TOFD或者TFM方法进行定量。
  参考文献:
  张子健,吴家喜,张小龙,等.压力管道对接焊缝典型缺陷的相控阵CIVA仿真与检测[J]. 无损检测,2019,41(3):45-51.
  龚浩,邓志刚. 可记录脉冲反射法超声检测的试用实例[J]. 中国特种设备安全,2013,29(7):45-46.
  杨晶,赵亮,王希. 相控阵和超声衍射时差法在球罐裂纹检测中的应用[J]. 无损检测,2019,41(1):35-38.
  蔡亮,高帅,牛志勇,等. 超声相控阵技术在压力容器焊缝无损检测中的应用[J]. 石油和化工设备,2020,23(11): 75-77.
  强天鹏,杨贵德,杜南开,等. 全聚焦相控阵技术声场特性初探[J]. 无损检测,2020,42(1):1-6.
其他文献
多能互补园区能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可有效地进行多种能源的协调调度,进而提高用能效率和用能可靠性,因此被广泛应用。基于电转气技术和供能分区多主体特性,提出了一种计及电转气的多能互补园区供能分区优化调度方法。综合考虑多能互补园区供能分区的供能经济性、环保经济性以及风电、光伏出力特性,建立基于非合作博弈的双层优化调度模型,上层以日运行成本最低为目标函数,下层以风电、光伏出力特性最优为目标函数,利用非合作博弈理论研究园区内部各分区之间的多主体特性优化调度。算例分析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实现了对多能互补园区供能分
随着级联H桥(CHB)多电平逆变器输出电压与功率等级的增加,提高载波移相脉宽调制(CPS-PWM)策略下直流侧电压利用率以及改善低调制度时谐波性能比较差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正弦波脉宽调制(SPWM)以及梯形波脉宽调制(TPWM)原理及输出电压特性的分析,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控制载波自由度的改进型CPS-PWM策略,该策略基于移相载波自由度,通过周期性的循环改变三角载波的排列方式,利用改进的多载波代替原CPS-SPWM中的三角形载波进行调制,从而可以显著地提高输出电压的直流电压利用率;又能在实现各级联单
摘要:通过调节焊接热输入和添加中间层合金等方法研究高Al、Ti含量的K465铸造高温合金的电子束焊接裂纹敏感性。结果表明,减小焊接热输入和添加低Al、Ti含量的中间层能够改善合金的热裂纹倾向;焊缝及热影响区沿晶界析出的碳化物等低熔点液体薄膜受应力作用是产生热裂纹的主要原因。含Fe的中间层重新合金化焊缝金属,改善了焊缝组织的塑性、韧性,破坏了碳化物等低熔点相的连续性,避免焊缝凝固裂纹的产生;接头具有
绝缘材料电阻率负温度系数(NTC)效应造成直流电场畸变,增大了高压直流设备的设计难度。为了弱化电阻率对温度的依赖,该文制备正温度系数(PTC)电阻率的陶瓷材料掺杂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质量分数为0~35%),并测试热导率、电阻率-温度特性和直流击穿场强,仿真温度梯度下绝缘内部电场和温度分布。结果表明,高掺杂比例时的电场优化效果较好;质量分数为20%掺杂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热导率提高66%,径向温差减小55%;电阻率负温度效应弱化,电导活化能下降了35%;最大畸变电场降低了58%,而直流击穿场强仅下降16%。
双层绝缘介质界面电荷积聚是导致高压直流电缆附件界面放电的重要原因。该文测量分析交联聚乙烯(XLPE)和硅橡胶(SIR)两种介质的介电性能、电导特性和导热特性;通过建立高压直流附件电-热仿真模型,研究不同温度下XLPE/SIR界面电荷积聚特性及局部电场畸变引起的附件内部电场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室温下SIR的电导率略高于XLPE材料,随着温度的升高,XLPE的电导率增加较为明显,而SIR的电导率增加则相对缓慢,高温下两种介质电导率不匹配是导致界面电荷积聚的重要原因。室温下XLPE/SIR界面积聚负电荷面密
摘要:某工程钢结构屋面采用大跨度箱型悬挑结构体系,由大量节点及附属杆件组成,节点端头均为弯扭结构,相关加工制作经验较为缺乏。阐述了该节点关键工艺技术的创新及应用,通过结构优化、革新组合折弯工艺、强化异型构件装配焊接质量控制,减少了整个屋面的弯扭结构数量,实现了高效制作和高精度控制,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弯扭箱型节点;建模思路;组合折弯;精度控制  中图分类号:TG457.2 文献
膜电极结构设计对燃料电池性能输出具有重要影响.介绍了一种一体式膜电极的制备工艺,将Nafion?溶液直接涂布在气体扩散电极上成膜,整个膜电极可看做一体式结构.该制备过程不
摘要:从铜磷钎料的热塑性、铜磷钎料及钎焊接头的合金化、铜磷钎料钎焊接头的耐腐蚀性三个方面对国内外铜磷钎料性能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铜磷钎料的热塑性、合金元素对铜磷钎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铜磷钎料对钎焊接头母材溶解及润湿铺展,以及不同服役条件下的铜磷钎料钎焊接头耐腐蚀性。随着铜及铜合金零部件向集成化、功能化、微型化方向发展,铜磷钎料的发展及应用过程中仍存在以下问题:基于铜磷钎料热塑性成形的数值
目前,变电站断路器合闸检同期多由间隔测控装置实现,一旦测控装置发生故障,则无法实现断路器同期合闸,导致两侧交流电源不能并网。提出一种基于总线结构,配置一台公用检同期装置,实现全站多间隔的检同期方法。该方法具有经济、灵活和可靠的特点,不仅可以作为测控装置检同期的后备,也可以用于国内外传统变电站无间隔测控装置的检同期。本方法已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应用。
摘要:阐述了T/CWAN 0013-2019 《铝及铝合金焊丝质量评价规范》的主要条款及其与GB/T 10858-2008 《铝及铝合金焊丝》的差异,浅析了增加和变更这些条款的原因。分析表明,该团体标准的制定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国内铝及铝合金焊丝的发展,为国内焊接材料评价标准体系的构建提供基础,但该标准部分条款及引用文件仍值得商榷,相关部门应尽快予以更正或出具相应的修改单。  关键词:团体标准;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