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电池一体式膜电极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来源 :电源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h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膜电极结构设计对燃料电池性能输出具有重要影响.介绍了一种一体式膜电极的制备工艺,将Nafion?溶液直接涂布在气体扩散电极上成膜,整个膜电极可看做一体式结构.该制备过程不需要热压或冷压,可有效提高制备效率,降低制备成本.这种新型的一体式膜电极,Nafion?溶液可渗透到催化层空隙中,优化质子交换膜和催化层之间的界面接触,降低界面电阻,促进水的反向扩散,从而膜电极表现出优异的电池性能(峰值功率密度0.748 W/cm2).
其他文献
覆冰可极大程度降低绝缘子绝缘性能,严重威胁输电线路的稳定运行。开展绝缘子覆冰特性研究并建立绝缘子覆冰增长数值计算模型是解决绝缘子覆冰闪络问题的基础。为研究自然条件下绝缘子覆冰增长的发展规律和其影响因素,该文从环境参数出发分析绝缘子表面水滴碰撞、冻结、水膜流动等过程,对比不同覆冰类型增长过程的差异性,并基于流体力学和热力学基本理论建立绝缘子三维覆冰数值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以绝缘子LXY−120为例,对不同环境条件下绝缘子覆冰类型及增长特性进行仿真计算,并在雪峰山对两种不同类型的绝缘子进行了自然覆冰试验,将
结-环境热网络模型可结合环境温度估计功率器件结温变化,是评估器件散热能力与剩余寿命的重要基础。然而,传统结-环境热网络模型一般假设器件在稳定环境下工作,忽略了环境对流随机性对器件的影响,难以有效反映结温的变化特性。为此,该文提出一种计及环境对流随机性的结-环境热网络模型。该模型首先利用器件历史损耗和温度数据,得到散热器与环境之间的对流热阻样本;再通过小波包变换和马尔可夫链方法,实现对流热阻的随机模拟;最后在指定的电流和环境温度下,模拟器件结温的随机变化。为了验证模型有效性,以功率MOSFET为对象,设计功
摘要:从体视学观察、金相检验、硬度试验、拉伸试验等常规破坏性理化检验技术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制造行业中模组件Al/Cu异种金属材料激光焊接冶金学表征技术与方法的应用进展。对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制造行业而言,这些检验指标尚待形成统一执行的国际、国家或行业标准规范。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激光焊接;冶金;材料表征  中图分类号:TG456.7;TM910.4 文献标志码:C
摘要:采用激光填丝焊与MIG焊焊接SUS301L不锈钢搭接角焊缝,对比了两种焊接方法的焊缝成形差别,并运用Simufact.Welding软件对两种焊接方法进行了焊接仿真。结果表明,计算得到的焊接熔池形状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对不同焊接方法下的温度场、应力场与变形进行了分析。激光填丝焊与MIG焊过程都属于快速加热与冷却过程,但MIG的热输入相对较大,冷却速度相对激光填丝焊较慢;两种焊接方法得到的焊缝
多能互补园区能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可有效地进行多种能源的协调调度,进而提高用能效率和用能可靠性,因此被广泛应用。基于电转气技术和供能分区多主体特性,提出了一种计及电转气的多能互补园区供能分区优化调度方法。综合考虑多能互补园区供能分区的供能经济性、环保经济性以及风电、光伏出力特性,建立基于非合作博弈的双层优化调度模型,上层以日运行成本最低为目标函数,下层以风电、光伏出力特性最优为目标函数,利用非合作博弈理论研究园区内部各分区之间的多主体特性优化调度。算例分析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实现了对多能互补园区供能分
随着级联H桥(CHB)多电平逆变器输出电压与功率等级的增加,提高载波移相脉宽调制(CPS-PWM)策略下直流侧电压利用率以及改善低调制度时谐波性能比较差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正弦波脉宽调制(SPWM)以及梯形波脉宽调制(TPWM)原理及输出电压特性的分析,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控制载波自由度的改进型CPS-PWM策略,该策略基于移相载波自由度,通过周期性的循环改变三角载波的排列方式,利用改进的多载波代替原CPS-SPWM中的三角形载波进行调制,从而可以显著地提高输出电压的直流电压利用率;又能在实现各级联单
摘要:通过调节焊接热输入和添加中间层合金等方法研究高Al、Ti含量的K465铸造高温合金的电子束焊接裂纹敏感性。结果表明,减小焊接热输入和添加低Al、Ti含量的中间层能够改善合金的热裂纹倾向;焊缝及热影响区沿晶界析出的碳化物等低熔点液体薄膜受应力作用是产生热裂纹的主要原因。含Fe的中间层重新合金化焊缝金属,改善了焊缝组织的塑性、韧性,破坏了碳化物等低熔点相的连续性,避免焊缝凝固裂纹的产生;接头具有
绝缘材料电阻率负温度系数(NTC)效应造成直流电场畸变,增大了高压直流设备的设计难度。为了弱化电阻率对温度的依赖,该文制备正温度系数(PTC)电阻率的陶瓷材料掺杂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质量分数为0~35%),并测试热导率、电阻率-温度特性和直流击穿场强,仿真温度梯度下绝缘内部电场和温度分布。结果表明,高掺杂比例时的电场优化效果较好;质量分数为20%掺杂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热导率提高66%,径向温差减小55%;电阻率负温度效应弱化,电导活化能下降了35%;最大畸变电场降低了58%,而直流击穿场强仅下降16%。
双层绝缘介质界面电荷积聚是导致高压直流电缆附件界面放电的重要原因。该文测量分析交联聚乙烯(XLPE)和硅橡胶(SIR)两种介质的介电性能、电导特性和导热特性;通过建立高压直流附件电-热仿真模型,研究不同温度下XLPE/SIR界面电荷积聚特性及局部电场畸变引起的附件内部电场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室温下SIR的电导率略高于XLPE材料,随着温度的升高,XLPE的电导率增加较为明显,而SIR的电导率增加则相对缓慢,高温下两种介质电导率不匹配是导致界面电荷积聚的重要原因。室温下XLPE/SIR界面积聚负电荷面密
摘要:某工程钢结构屋面采用大跨度箱型悬挑结构体系,由大量节点及附属杆件组成,节点端头均为弯扭结构,相关加工制作经验较为缺乏。阐述了该节点关键工艺技术的创新及应用,通过结构优化、革新组合折弯工艺、强化异型构件装配焊接质量控制,减少了整个屋面的弯扭结构数量,实现了高效制作和高精度控制,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弯扭箱型节点;建模思路;组合折弯;精度控制  中图分类号:TG457.2 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