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词作品中的群象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guangg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柳永词中描写了丰富的人物形象,始终秉持着人性的关怀,向我们展现了宋朝生动的人物画卷。本文主要探究柳词中繁华市井的民众群像和羁旅游子的形象。
  关键词:柳永词;群像;民众形象;游子形象
  作者简介:刘赛楠(1990-),女,现在辽宁沈阳市装备制造工程学校担任语文教师。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6-0-01
  (一)承平市井 盛世繁荣
  在柳永的词作中,很多是投献词,他有许多的描写是承平盛世,描写百姓安居乐业的生活,在这些作品中,有的是柳永真实感情的抒发,有些也是为了获得达官显贵的赏识与青睐。无论目的如何,柳永总能通过他的词向人们传递着当地的气象,令人神往,传说金主完颜亮读柳永《望海潮》便被柳永“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那种秀丽的景色所吸引,因此侵略了南宋。可见柳词的魅力是另一种的“倾国倾城”啊,《望海潮》虽是一首投献词,却毫无半点的谄媚之态,而是用了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可谓陈振孙所说的“承平气象,形容曲尽”。“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给人无限的开阔之感,更交代了词要描写的地理位置,自古便是繁华的所在。“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钱塘乃是当时中国富庶的地方,“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宋朝在承平盛世中如此的繁华,难怪宋朝动荡的时候,许多南渡词人都会产生强烈的昔盛今衰之感。“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美丽的西湖,重叠的小山,生活在如此的美景中,幸福感怎会不油然而生呢?羌管声在晴和的天气中荡漾,采菱之歌在夜晚的湖上飘荡,采莲的女孩子们快乐无比,这样的承平盛世我想不是柳永虚构出来的。正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一样,是钱塘人真实生活的写照。这类描写市井生活的词还有很多,《破阵乐》中描绘了“千步虹桥”“曼衍鱼龙戏”极为真实地为我们展现了都城人民游金明池的情况。展示了宋朝前的太平景象。这首词传唱度极广,柳永也因此有了“露花倒影柳三变”的称号。生于战乱,经历离别战乱,自然是对作者心性的一次考验。而经历康平盛世,也未必是件坏事,诗作不是源自外物,而是源自心境。
  宋朝处在都市的百姓生活安康富足,这也源自于宋朝稳定的社会背景所提供的生产力的发展,这也归功于宋朝统治者求稳定,保太平的初衷,柳永正是出于宋朝此安定团结的时期,因此在其《乐章集》中,有大量的描写都市民众的词。但是由于柳永出自官宦世家,又自比做“白衣卿相”,与百姓又不能像歌妓一样紧密的接触,故其描写市民阶层的词局限在对市民阶层群像,共性的描写。历史的发展终归不是一蹴而就的,就是这一个群像的描写,乃是关注平民生活意识的开端,也能看出视角的转变,文人的关注点已经深入到市井百姓平民生活当中。这些也为后世文人,描写普通人的爱情、生活,开辟了先河。
  (二)漂泊如寄 羁旅游子
  在安定繁荣的大背景下,我们看到了百姓的安居乐业,看到了他们稳定的生活。然而有喜就有悲,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离开家乡,漂泊在外,求官求学。于是有文化的年轻人追求功名,就是宋朝市民阶层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了。纵观柳永的一生我们可以算出,柳永71年的人生中有51年,是漂泊在外的。柳永有很多词作是写自己的羁旅生活。刘克庄说,“客里似家家似寄”,我想柳永在他的羁旅途中,究竟是家是寄,他亦分不清。在歌妓词不被历代学者称道的时候,柳永早已因他的羁旅词而闻名于世。作为一位羁旅的游子,他的一生是漂泊不定的,纵使是在仕途无望的情况下,他依旧坚持跋涉在自己的为官之路上。然而柳永不是孤单的,在求官入仕的道路上,他不是开辟先河的古人,也不是改变未来的来着,他只是个匆匆的过客,来往的士子如同潮水一样,前赴后继。在柳永的词中我们能看出许多,同他一样,羁旅在外的“高级知识分子”,如《临江仙引》:
  “渡口、向晚,乘瘦马、陟平冈。西郊又送秋光。对暮山横翠,衬残叶飘黄。凭高念远,素景楚天,无处不凄凉。
  香闺别无信息,云愁雨恨难忘。指帝城归路,但烟水茫茫。凝情望断泪眼,尽日独之斜阳。”
  词中为我们展现了一位凄苦的漂泊者的形象:乘瘦马、陟平冈。在深秋的萧瑟中,凭高远望,无处不凄凉。正是因为是太平盛世,人们在物质层面上获得了满足后,就有了更高层面的精神追求。但是来往匆匆,又有几人能得偿所愿呢?帝城的归路上,唯见烟水茫茫。时也运也命也,漂泊使他离开家乡,却又看不见未来。茫茫人间,竟是自己孤独的存在。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天净沙·秋思》),看到市井百姓的康平盛世,合家团圆,他们怎能不心生向往呢?《看花回》中游子们说了“红颜成白发,极品为何。”功名利禄都是过眼云烟,何必为了他们把红颜熬成了白发,碌碌终生呢。在这里既是这群游子的自省,也是柳永的自白,奔走在名利场上,浪费了青春。他们都是满腹诗书,又怎能仅仅柳永一人幡然醒悟呢!羁旅游子是古代社会里特殊的群体,他们是百姓,但是又高于百姓,他们一心报国,却求仕无门,柳永是他们的一员,更是他们的朋友,柳永以其敏感的心,敏锐的感受周遭的氣息,在他眼中,他们与他一样,都是无奈的可怜之人。
  参考文献:
  [1]顾之京、姚守梅、耿小博.柳永词新辑评[M].北京:中国书店,2005.
  [2]叶嘉莹.唐宋词名家论稿[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
  [3]谢桃坊.柳永词赏析集[M].成都:巴蜀书社,1996.
其他文献
最近,在韩国的生命科学研究权威身上出现的伪科学事件,引起了世界的轰动.该国社会各界普遍认为,这除了与科学家的职业操守有关,与科学研究的管理和监督制度有关之外,也与当今
摘 要:儒家思想在中国绵延数千年经久不衰,对文学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有着莫大的影响,同时在男性为主导的古代社会也塑造了一系列特殊的古代女性形象,探讨儒家思想在文学形象塑造中对女性人物塑造的影响。  关键词:儒家思想;女性;形象塑造;男权社会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6-0-01  传统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对于
2006年7月,是我随北京20多位中小学教师到新西兰,第一次接触到“友善用脑”这个理念,第一次知道了有一位对教育事业有着极大热忱的新西兰女士-克里斯蒂·沃德.正是她,致力于
摘 要: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相互影响,民间文学作品为作家文学作品提供了故事雏形和人物典型。作家文学作品超越了民间文学作品传播和流传的时空限制,民间文学作品通过编剧改编进入荧屏,而影视作品进一步拓宽了民间文学作品传播范围和受众范围,使得民间文学作品更具合理性和感染力,但有时也是扭曲民间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本来面目。  关键词:故事雏形;人物典型;时空限制;合理性;感染力;扭曲  [中图分类号]:I20
摘 要:《长恨歌》研究者众多,褒贬不一。而我却执着于帝妃爱情理想的审美建构,从审美的角度入手,寻求新的探索途径,一种难能可贵的真情“求而不得”,文本透析着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惺惺相惜,白居易对这段刻骨的爱情给予高度评价甚至同情,读者潸然,泪眼婆娑,感人肺腑。所以本文从审美意味入手,探究作者创作的审美状态和文本的叙事审美意味。  关键词:《长恨歌》;审美理想;叙事意味  作者简介:王佳(1987-),女
摘 要:鬼谷子作为纵横家的开创者,其说服艺术中无处不体现语言符号的重要作用。但对语言符号起辅助作用的非语言符号,也是鬼谷子说服艺术中不可忽视的因素。研究非语言符号在《鬼谷子》说服艺术中的应用,对如今的说服活动有重要的启发作用,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因此,本文旨在根据非语言符号在《鬼谷子》中的使用情况,分析《鬼谷子》中非语言符号使用的特点,并试图进一步揭示非语言符号在《鬼谷子》说服艺术中的功能。  关
考试的目的一是检验某一段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状况,二是检查教师这一段时间的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可以找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知识是否落实,重点是否讲透,难点是否突破
摘 要:宋元话本所取得的成就在中国文学史具有重要的价值,但追根溯源话本这种特殊的文体在形式上对佛教文化有很多的借鉴。  关键词:话本;形式  作者简介:周晴晴(1992.1-),女,汉族,河北省沧州市人,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唐宋诗词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6-0-01  话本,是在我国宋元时期人们对于新兴于城市市井
期刊
摘 要:《庄子》是先秦诸子散文中探究哲学问题的翘楚。《庄子》以寓言故事为载体,来表现他对生死问题的认知。以“道”为基准,遵循自然规律。再辅之以“全生尽年”、“心斋”、“坐忘”等方法,来达到保命养身、安享天年的目的。  生与死是古今中外一直困扰人们的永恒问题,庄子对于生死的观点是“死生同状”“重生乐死”。到底有哪些具体的行为是珍爱生命的表现呢?本章将从“养形”和“养神”两方面来阐述庄子破解生死问题的
作为一名班主任,北京市第九十六中学的王玉萍老师十分重视德育工作,她认为在对学生进行道德熏陶和培养的同时,教师本身的道德水平也随之得到了发展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