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若要我给“职业精神”下一个确切的定义,肯定会令我为难。但如果有人要问可以用什么来诠释“职业精神”的话,过去很长一个时期,我脑海里浮现的经典画面是:泰坦尼克号那位至死不弃船的船长和那四个为舒缓人们紧张情绪而坚持在船舷演奏的小提琴手……
然而,在最近举国上下抗震救灾的日日夜夜,却使我真实地、近距离地感受和触摸到了在我们身边焕发和闪烁着的职业精神的神圣之光。
最先报道,也是最具代表性的,是教师这个职业群体。谭千秋、严蓉、蒲斌……短短十几天,不知道有多少个这样普通的姓名曾深深打动并强烈震撼过我们,以至后来由于名单的迅速增加、拉长,可能冲淡了我们先前对每一个具体姓名的印记。但人们不会忘记的画面是,他(她)们都是教师(包括幼儿园老师),在危难来临之际,他们毫不犹豫用自己单薄的血肉之躯,抢救、掩护了 1个、2个、3个、4个……甚至更多的孩子,义无反顾地把死亡留给自己,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这是什么精神?这难道不是职业精神最好、最美的诠释和升华吗?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我想,这些老师的灵魂虽去了天国,他们授业解惑的任务由于地震嘎然而止,但他们却用人生最后一刻的行动,圆满完成了教师“传道”的天职。这个“道”,就是为国为民的大爱之道,就是体现教师这份神圣职业最崇高、最光辉的精神之道。
再一个留给我们永不磨灭印象的职业群体就是军人。他们是抗震救灾的突击队、主力军,一想到他们中的大多数竟然是刚离开父母不久的“80后”“90后”,我不禁要发自内心地赞叹:你们不愧为人民的子弟兵,不愧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军人的职责通常体现在战争条件下,可在这次抗震救灾的特殊战斗中,中央一声令下,解放军义无反顾,舍生忘死,冲上了同样充满着血与火考验的第一线。哪里有急难险重,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哪里需要牺牲奉献,哪里就会展现中华儿女的铮铮铁骨、赤胆忠魂。不是吗?我们的空降兵冒着极大的危险,在近 5000米的高度,盲投盲降,完成了特种空降侦察任务,在世界空降史上写下了绝无仅有的篇章;我们的陆航直升机驾驶员,在海拔 4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带,冒着灾区异常恶劣的地质、气象条件,几乎每天、每时都要为了保障空中生命线而与死神搏斗;我们多少支历史上立下赫赫战功的铁军部队,在这次抢救人民生命财产的特殊战斗中,发扬了老红军、老八路、老解放的优良传统,与人民群众汗洒在一起、泪流在一起、血溶在一起;我们英勇的武警水电部队在如今聚焦着全国人民目光的唐家山堰塞湖,冒着余震、滑坡、塌方、溃坝的极高风险,不顾自身安危,开动大型工程机械,甚至人工背负炸药,夜以继日开挖一条牵动下游数百万人民生命财产的导流明渠,他们正与时间赛跑,与生命赛跑……
还有一个不容忽视、可敬可爱的群体,那就是我们的白衣战士,是背负着无数人重生与康复希望的生命天使。虽然此次媒体没有把过多的笔触与镜头瞄准他们,但无数的电视画面上都有他们忙碌的身影,每一张病床边都会展现他们天使般的笑脸。地震发生以来,他们无日无夜、不眠不休,用自己的爱心、意志及医术,与死神、与病魔展开争分夺秒的搏斗,抢救出一条条生命,给了许许多多人活下去的可能与希望。无需更多文字与影像的描述,只要看看下面一组数字:截至 6月10日,地震遇难 69142人,受伤 374065人,医治 95169人……就会知道,地震需要抢救治疗的是多么庞大的人群,而我们白衣天使身负的担子又有多么沉重!
也许人们注意到了,此次地震中还凸现了一些新的职业人群,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恐怕就是来自全国各地、甚至不同国家的救援队员。他们舍生忘死的精神,专业高超的救援技术,永不言弃的敬业态度与职业理念,给人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事实上,这些天来不少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与体验:每当看到从满目疮痍摇摇欲坠的废墟中抢救受难人员的电视画面时,人们都会屏住呼吸,绷紧神经,全力为救援行动打气加油或默默祈祷。因为大家意识到,是这些可敬的救援队员传递了全国人民的爱心和援手,撑起了汶川,也撑起了中国明天的希望!
……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我知道,历史会记录下这一桩桩、一幕幕。我也知道,所谓的职业精神只是群山中的一峰,江海中的一浪,是此次地震中所展现的人类大爱、民族大爱、祖国大爱、社会大爱的一个侧面,一种体现。然而,爱祖国、爱民族、爱人类从来不是抽象空泛的,每个人必须从点滴做起、从平时做起、从自己的本职工作做起。我想,一个平时拥有高尚职业道德与职业精神的人,到了地震这样的特殊时刻,也绝不会畏惧退缩、有负自己的神圣职责。所以,我要再次为地震中彰显的职业精神大声鼓与呼。我认为,这种精神与人类其他各种高尚、美好、宝贵的精神财富集合起来,被我们好好地继承发扬,一定会成为我们民族、我们国家高度凝聚、快速发展、长盛不衰的永恒动力。
然而,在最近举国上下抗震救灾的日日夜夜,却使我真实地、近距离地感受和触摸到了在我们身边焕发和闪烁着的职业精神的神圣之光。
最先报道,也是最具代表性的,是教师这个职业群体。谭千秋、严蓉、蒲斌……短短十几天,不知道有多少个这样普通的姓名曾深深打动并强烈震撼过我们,以至后来由于名单的迅速增加、拉长,可能冲淡了我们先前对每一个具体姓名的印记。但人们不会忘记的画面是,他(她)们都是教师(包括幼儿园老师),在危难来临之际,他们毫不犹豫用自己单薄的血肉之躯,抢救、掩护了 1个、2个、3个、4个……甚至更多的孩子,义无反顾地把死亡留给自己,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这是什么精神?这难道不是职业精神最好、最美的诠释和升华吗?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我想,这些老师的灵魂虽去了天国,他们授业解惑的任务由于地震嘎然而止,但他们却用人生最后一刻的行动,圆满完成了教师“传道”的天职。这个“道”,就是为国为民的大爱之道,就是体现教师这份神圣职业最崇高、最光辉的精神之道。
再一个留给我们永不磨灭印象的职业群体就是军人。他们是抗震救灾的突击队、主力军,一想到他们中的大多数竟然是刚离开父母不久的“80后”“90后”,我不禁要发自内心地赞叹:你们不愧为人民的子弟兵,不愧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军人的职责通常体现在战争条件下,可在这次抗震救灾的特殊战斗中,中央一声令下,解放军义无反顾,舍生忘死,冲上了同样充满着血与火考验的第一线。哪里有急难险重,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哪里需要牺牲奉献,哪里就会展现中华儿女的铮铮铁骨、赤胆忠魂。不是吗?我们的空降兵冒着极大的危险,在近 5000米的高度,盲投盲降,完成了特种空降侦察任务,在世界空降史上写下了绝无仅有的篇章;我们的陆航直升机驾驶员,在海拔 4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带,冒着灾区异常恶劣的地质、气象条件,几乎每天、每时都要为了保障空中生命线而与死神搏斗;我们多少支历史上立下赫赫战功的铁军部队,在这次抢救人民生命财产的特殊战斗中,发扬了老红军、老八路、老解放的优良传统,与人民群众汗洒在一起、泪流在一起、血溶在一起;我们英勇的武警水电部队在如今聚焦着全国人民目光的唐家山堰塞湖,冒着余震、滑坡、塌方、溃坝的极高风险,不顾自身安危,开动大型工程机械,甚至人工背负炸药,夜以继日开挖一条牵动下游数百万人民生命财产的导流明渠,他们正与时间赛跑,与生命赛跑……
还有一个不容忽视、可敬可爱的群体,那就是我们的白衣战士,是背负着无数人重生与康复希望的生命天使。虽然此次媒体没有把过多的笔触与镜头瞄准他们,但无数的电视画面上都有他们忙碌的身影,每一张病床边都会展现他们天使般的笑脸。地震发生以来,他们无日无夜、不眠不休,用自己的爱心、意志及医术,与死神、与病魔展开争分夺秒的搏斗,抢救出一条条生命,给了许许多多人活下去的可能与希望。无需更多文字与影像的描述,只要看看下面一组数字:截至 6月10日,地震遇难 69142人,受伤 374065人,医治 95169人……就会知道,地震需要抢救治疗的是多么庞大的人群,而我们白衣天使身负的担子又有多么沉重!
也许人们注意到了,此次地震中还凸现了一些新的职业人群,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恐怕就是来自全国各地、甚至不同国家的救援队员。他们舍生忘死的精神,专业高超的救援技术,永不言弃的敬业态度与职业理念,给人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事实上,这些天来不少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与体验:每当看到从满目疮痍摇摇欲坠的废墟中抢救受难人员的电视画面时,人们都会屏住呼吸,绷紧神经,全力为救援行动打气加油或默默祈祷。因为大家意识到,是这些可敬的救援队员传递了全国人民的爱心和援手,撑起了汶川,也撑起了中国明天的希望!
……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我知道,历史会记录下这一桩桩、一幕幕。我也知道,所谓的职业精神只是群山中的一峰,江海中的一浪,是此次地震中所展现的人类大爱、民族大爱、祖国大爱、社会大爱的一个侧面,一种体现。然而,爱祖国、爱民族、爱人类从来不是抽象空泛的,每个人必须从点滴做起、从平时做起、从自己的本职工作做起。我想,一个平时拥有高尚职业道德与职业精神的人,到了地震这样的特殊时刻,也绝不会畏惧退缩、有负自己的神圣职责。所以,我要再次为地震中彰显的职业精神大声鼓与呼。我认为,这种精神与人类其他各种高尚、美好、宝贵的精神财富集合起来,被我们好好地继承发扬,一定会成为我们民族、我们国家高度凝聚、快速发展、长盛不衰的永恒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