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关键教育事件优化教育教学行为

来源 :幼儿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sekingz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里所说的“关键教育事件”是指在教育情景和其他相关情景下,能强化当事者(或者参与者)的原有教育认知或引起当事者(或者参与者)原有教育认知冲突的事件。它可以是一个完整的事件过程,也可以是一个重要的片段,或者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细节。关键教育事件并不一定是重大事件,只是在日常教育教学情景中对当事者的观念、情绪具有一定冲击和影响的事件。“教育教学行为”则是指教师在一定教育理念、组织氛围等综合因素作用下,在幼儿园教学设计、师幼互动、家长工作、环境创设等方面所表现的对幼儿施加影响的活动。
  一、以关键教育事件优化教育教学行为的途径
  1.解读关键教育事件,帮助教师反思并优化教育教学行为
  我们创设自由、民主、开放的教研文化氛围,将来自不同层级教师的有价值的关键教育事件作为解读的基础,让教师叙述对自己有震撼力的教育教学故事,分析和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同时。在教研团队中创设认知冲突背景,对来自不同层级教师的关键教育事件进行分享式的探讨剖析,让不同层级的教师分析、交流和反思彼此的关键教育事件。
  我们在解读、反思关键教育事件的基础上,提高教师对适宜教育教学行为及规律的认知与内化,并借助团队的力量对教师个人的跟进实践进行监督,最终达到优化教育教学行为的目的。
  2.深入研讨关键教育事件。帮助教师迁移并优化教育教学行为
  我们根据每个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以及幼儿园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需求,以优秀教师专项引导或以不同层级教师差异互补引导的方式深入研讨关键教育事件,促进教师之间对教学设计、师幼互动、家长工作和环境创设中的某一类关键教育事件的解读及教育教学行为的反思和迁移,实现差异互补,为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优化奠定基础。
  在深入研讨关键教育事件的过程中,我们创设了教师教育行为榜样学习和差异互补的机会与条件,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迁移和优化。
  二、以关键教育事件优化教育教学行为的策略
  1.反思策略
  反思策略包括个体反思和团队反思两种方式。
  (1)个体反思。教师立足于日常教育情景,筛选对自己有震撼力和启迪的事件(片断或细节)并进行案例撰写。撰写者对关键教育事件进行叙事解读,对关键教育事件的特征及所反映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剖析,寻找待优化的教育教学行为并就如何优化进行思考。
  (2)团队反思。在个体反思的基础上,我们通过园本研修共同解读关键教育事件。掌握筛选、诊断关键教育事件的方法,加深和内化对关键教育事件特征的理解,以帮助教师进行关键教育事件案例的后续修改和调整,提高教师对关键教育事件的认识能力和判断能力,提高关键教育事件捕捉和案例撰写的有效性。
  在团队反思中,组员们分析关键教育事件背后的教育价值,寻找与之相匹配的教育教学行为的待优化处,并就如何优化教育教学行为建言献策,在交流碰撞中形成认知冲突,由此帮助教师认识教育教学行为背后的本质和规律,为教育教学行为的优化打下基础。
  2.结对策略
  结对策略主要包括专项结对和差异互补结对两种方式。
  (1)专项结对。我们根据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强项确立专项。以专项上的关键教育事件案例带领教师解读反思,分析事件所反映的教育教学行为及教育规律,并以此促进教师对该专项教育理念的认识。优化教育教学行为。例如。我园的首席指导教师在师幼互动和环境创设两个专项上带教青年教师。
  (2)差异互补结对。我们还利用教师间的差异,采用互补的方式,引导不同层级教师互相结对,关注和解读彼此的关键教育事件。并在互相学习的过程中对教育教学行为加以迁移。例如,我园让明星教研组长带教新任教研组长,以保教主任、教研组长为首引领年级组团队;在差异互补结对中,教师通过关键教育事件的分享交流,取长补短,达到优化教育教学行为的目的。
  3.验证迁移策略
  验证迁移策略包括复制迁移、理解迁移和创新迁移这三种方式。
  (1)复制迁移。复制迁移是教育教学行为实践迁移的最基础形式,主要运用在青年教师层面。复制迁移是在共同解读与反思关键教育事件的过程中,教师直接采纳自我认可的对教育教学行为优化的认识和做法。根据他人提出的教育教学行为优化建议或方法进行实践。
  (2)理解迁移。理解迁移是高一级的教育教学行为实践迁移形式。在关键教育事件研讨中,我们要求成熟教师学习他人的适宜的教育教学行为,同时融入自己的思考。一方面要深入了解他人教育教学行为背后的理念,理解他人的想法和情境;另一方面要结合自己的教育情境,考虑教育教学行为的适宜性。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迁移他人的教育教学行为。
  (3)创新迁移。创新迁移是教育教学行为实践迁移的最高级状态。在关键教育事件研讨中,我们要求首席指导教师、高级指导教师等在学习他人适宜的教育教学行为的同时,进行认知的加工或重组,根据自己的教育对象改造教育教学行为,在准确把握教育情境、满足教育对象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
  三、以关键教育事件优化教育教学行为的运行机制
  我们通过解读、深入研讨关键教育事件,尝试将个体对关键教育事件的反思研究置于团队共同解读反思的教研活动大背景下,建立利用关键教育事件优化教育教学行为的园本研修模式,并制定了相应的运行机制及制度。
  1.解读关键教育事件、优化教育教学行为的运行机制
  解读关键教育事件、优化教育教学行为的运行机制如下:个体反思:筛选事件——叙述反思。团队反思:共同解读——引导反思。行动验证:个体实践——团队监督。
  在个体反思过程中,教师筛选出关键教育事件,以叙述的方式反思关键教育事件对自己教育教学行为的触动,包括为何确定为关键教育事件,值得关注的教育教学行为有哪些,哪些是教育教学行为的可优化之处等。   我们通过每月讲述身边教育教学小故事,运用集体智慧帮助不同屡级教师对关键教育事件进行再分析。这样,一方面可以帮助教师从更高的层面来认识关键教育事件,给予教师更多的资源,引导其进行有效反思。另一方面可以促进教师在实践中对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有针对性的优化,并通过团队力量对个人跟进实践与验证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监督评价,把握教师个体教育教学行为的优化方向及结果。
  2.深入研讨关键教育事件、优化教育教学行为的运行机制
  深入研讨关键教育事件、优化教育教学行为的运行机制如下:考察分析(骨干教师的特长专项,不同层级教师的差异资料)一考虑配对(教师发展需求,教师个人特质)一结对研讨(专项结对,差异互补结对)。
  在深入研讨关键教育事件优化教育教学行为的过程中,我们通过考察分析骨干教师的特长专项以及不同层级教师已有的差异资源,结合教师的发展需求以及个人的特质和发展潜质开展专项结对和差异互补结对研讨。在运行过程中,我们借助教研活动,引导不同层级教师通过解读关键教育事件、分析自己待优化的教育教学行为,在学习结对伙伴的科学的教育教学行为过程中依据自己现有的教育教学水平选择适宜的行为迁移方式。
  在结对的小团体中,带教教师和被带教教师形成了一个小型的学习共同体。他们利用园内常规的教研活动、借助关键教育事件的解读,相互学习和监督,共同优化带教双方的教育教学行为。
  此外,我们对已有的与以关键教育事件优化教育教学行为相匹配的教研制度进行了调整和完善。并补充实施了对优化教育教学行为具有促进作用的制度,主要包括教师教育教学行为调研制度、反思制度等。
  比如,在教师教育教学行为调研制度中,我们规定每学期末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一次调研,通过问卷、访谈、观察等形式,对不同层级教师在教学活动设计、师幼互动、环境创设、家长工作等四个方面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细致的分析,形成文本性的报告并存档。
  又如,在反思制度中,我们规定每位教师根据幼儿园课程要求。自觉地就教育教学观念、教育教学行为与效果进行自我认识与评价。养成以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教学小故事为素材,收集、整理有意义、有价值的关键教育事件并进行反思的习惯。我们要求每位教师每周寻找一个对自己有帮助的关键教育事件,每月从中选择一个最有感触的事件撰写成案例。我们定期对教师关于关键教育事件的反思和行动跟进的内容进行展示、交流,学期末组织一次关键教育事件案例的评选。并将优秀的案例集结成册,在幼儿园网站上发布。我们要求教师对迁移后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效果反思,每学期至少撰写一篇反思经验总结。由此,帮助教师在利用关键教育事件的过程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逐步形成在专业舞台上做专业事情的习惯。
其他文献
高尔基说:“文学创作的技巧首先在于研究语言,因为语言是一切著作、特别是文学作品的基本材料。”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在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活动中,我们尝试运用多种载体向幼儿进行审美教育,而让幼儿从阅读中感受语言之美,无疑是重要的手段之一。在阅读活动“七彩下雨天”中,我尝试运用散文诗般的作品让幼儿感受语言的优美以及阅读的愉悦。  一、欣赏  《七彩下雨天》俨然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一首天真烂漫的诗歌。这本书用
数学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园数学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在促进幼儿数学学习与发展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从环境和材料两方面入手,为幼儿创设了自主性的数学区域活动条件,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满足幼儿自主学习的需要。  一、创设有利于幼儿自主活动的有序环境  1.创设合理的空间  在创设自主性数学区域环境时,我们首先考虑的是它在活动室中的位置问题,以有利于幼儿形成安全感和目标感、有利于幼儿自主学习为
我是一名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刚工作便遇上了刚入园的孩子,不免有些担忧和紧张。开学前一天晚上,我又查专业书,又读幼儿园刚发下来的《教师手册》,一直忙到凌晨,准备了很多与家长交流的“台词”,也想了不少应对孩子“入园焦虑”的策略。  第二天,我早早来到幼儿园,准备迎接孩子们的到来。8点刚过,就有家长三三两两地带着孩子入园了,我微笑着迎了上去。看到孩子们个个都很机灵、很可爱,我心里不禁欢喜,暗想:原
任何观念和知识如果不经审视与批判,就有可能被其误导。一个具有丰富经验的教育者,因为个人禀赋及其占有的教育资源等因素,对教育问题往往会有自己的思考与判断。这些判断可能有一定的事实依据和理论支撑,但也不排除是来自直觉的,甚而存在直觉的成分会超过实际的情形,或者因为某种被遮蔽的事实,超出了已有的认知。但因为情感因素的主导,其表达就有可能违背教育常理。  我们所面对的许多教育言论貌似正确,但在具体理解和运
一、前言  20世纪60年代,美国教育界掀起了教育改革浪潮,有关课程与教学的研究、讨论如火如荼地展开,针对中小学课程、教科书的研发工作得到积极推进。究其原因是苏联于1957年成功发射了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这一事件让美国十分震惊。美国政府于1958年迅速颁布《国防教育法》,并启动了规模超前的基础教育改革工作,这就是著名的“结构主义教育改革”。20世纪末、21世纪初,世界各国也纷纷颁布了各自的课程核心
从认知与学习的角度分析,防拐教育的事倍功半,源自知识的复杂性和学习的情境性。  防拐教育中所涉及的认知内容多而杂,仅幼儿对风险的判断这一点,就包括且不限于以下内容:1.对不同空间所存在的风险类型的认识;2.对“陌生人”与“熟人”可能带来的不同风险类型的判断;3.对“权威他人”的识别;4.对是“礼物”还是“诱惑”的判断。这里所列举的还只是案例中的情景所涉及的相关问题,而幼儿对风险的认识与判断,也只是
今年是世界学前教育组织(OMEP)成立60周年。回顾OMEP的历史,重温OMEP的宗旨,有助于我们在国际合作的广阔背景下携手为学前教育事业而努力。    一、OMEP的性质与创立    OMEP是“世界学前教育组织”的法文缩写,它的英文全称是World Organisation For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这是一个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咨询关系的非政府、非赢利性国际组
幼儿园教育中  必须解决的两难问题  幼儿园教育中有一个两难问题必须解决,那就是“既要顺应儿童的发展,又要将儿童发展纳入社会所需要的轨道”。这两个方面有时是一致的,有时则是相互矛盾的。幼儿园教师该做什么?幼儿园教师要做的就是“既要让孩子玩得开心,又要让自己教得有效”,前者主要为的是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后者主要为的是促进儿童的发展,并将儿童的发展纳入社会所需要的轨道。  要做到“让孩子玩得开心”其实
经典音乐因为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而成为幼儿园音乐活动内容的重要来源。然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发现大部分作品篇幅较长,需要剪辑,而有些作品进行剪辑后其流畅性和审美性就会被破坏。那么,如何在音乐的长度和幼儿的生理耐受性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从而使幼儿容易学习呢?笔者尝试结合教学活动“魔仙的指法”来探讨这个问题。这个活动的音乐《化石》选自圣桑作曲的世界名曲《动物狂欢节》,为ABACA’回旋曲结构,速度较快
近十年来。关于幼儿园游戏指导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教师在游戏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指导策略。教师游戏指导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缺乏观察、对幼儿缺乏足够的尊重以及对幼儿的年龄差异缺乏认识等方面。零散的理论学习、滥用术语、游戏的社会性发展定位欠妥、缺乏对幼儿游戏的实证研究等是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在指导策略方面,有研究者指出要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要有计划地观察,并且提出了针对不同年龄特征、不同游戏主题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