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欣赏中学生情趣的培养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wang19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美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为核心,本文通过对兴趣、意识、品位等方面的阐述与分析,提出激发审美情趣的策略,通过多种方式促进美术欣赏的趣味横生。
  关键词:美术欣赏;情趣;审美;素养
  
  美术欣赏是小学美术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引导学生产生美术兴趣,提高欣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的有效途径。美术欣赏蕴涵着极其丰富的情与趣。
  一、激发兴趣参与,寻找契机
  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原动力。学生在美术活动中是否有兴趣主要取决于教师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因此,美术课不仅要交给学生怎么画,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1. 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
  “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美的存在,可见美术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例如,在“对称美、秩序美”一课中,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原理,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寻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对称与秩序,如蝴蝶的花纹左右完全一样,可以折叠重合,我们叫它“对称”。又如,在公共场所买票等候上车都要排队遵守公共“秩序”,利用谈话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比较、总结出对称和秩序的规律,并感悟出它们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2. 在名家名作中寻找美
  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高,我发现名家作品欣赏这一板块被凸显出来,其内容约占整个教材的20%,然而通过欣赏学生所反映出来“没看过”“看不懂”“也不美”等问题,针对这一现状本人在教学中进行了小小的尝试。例如,“桥上桥下”一课,展现的是宋代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有的学生认为这幅画都是黄色的不好看;有的学生则认为画面表现出热闹景象很喜欢。这时教师不急于评论学生的对与错,而着重介绍作品的作者、历史背景、描绘的情景等,让学生去细细品味,给学生一点回味思考的时间与空间,这样他们体会多多。教师通过“留白”的方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调动主观意识,形成氛围
  美术欣赏是主观意识和客观事物的统一。现代教育强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最大限度发挥潜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自我飞跃”,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
  1. 创造情趣,活跃学生的主体思维
  (1)形象感知,激发情绪。审美主体结构包括多种感官,通过调动感官系统参与学习来激发学生主体欣赏美术的态度。如“诗配画”一课,在欣赏中国现代画家傅抱石的《渭城曲》这幅作品时,学生首先感受到的是青苍的柳色,带着浓浓的雨意,在视觉上产生了一种瞬间直觉的美感;接着播放一曲班得瑞的《追梦》,音乐中带着丝丝的忧伤,再配有王维的诗《渭城曲》,把学生带入到特有的诗境,随着想象的展开,学生的情感被大大地激发并得到升华,从而领悟到作品的意境,此时再让学生动手画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感官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感悟艺术作品的真谛。
  (2)大胆参与,抒发情感。在新型的课堂教学中,讨论与交流已成为一种普遍方式,师生互动教学模式也已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只有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才能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其自身的创造潜能。
  在美术欣赏中,学生凭第一印象(直觉)来欣赏美术作品,但学生的直觉往往会受到个体知识和经验的局限,感受到的美也是有限的。根据这些情况,教师要安排课前预习,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手段收集与欣赏内容相关的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从而缩短学生知识水平与欣赏内容的距离,这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参与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3)多意理解,丰富情操。学生在欣赏过程中依据自己的感受对作品进行理解,而这种感受是汇集了感知、情感、想象、创造等诸多因素,这种理解并非是死记硬背,主要靠对作品形式的感性把握和自我理解能力。
  2. 再造愉悦,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1)创设情境,引发兴趣。知识的学习首先是从视觉的感官开始,而美术更是视觉的艺术。即先产生视觉上的快感,再进一步体验作品所体现出的情境和思想,从而使欣赏者感受到美,最终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要上好一节美术课,就得调动学生学习情绪,教师有必要营造一种氛围,吸引学生进入到你所设计的情境中来,因为具体生动的情境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可以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对事物的认知得到内在的深化。
  (2)挖掘内在,诱发志趣。美术欣赏教学的独特是不可替代的,它是一种寓教寓情的、激发人的想象、创造潜能的复杂活动。在欣赏美术作品时,教师应适时揭示其内在,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情感,获得更深层次的审美经验。通过艺术形象的陶冶,能使人感情丰富、心灵美好、品德高尚,更能使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美好事物。优秀的艺术作品是人类最精粹、最纯真的美所在,有着深层的意蕴。因此,这些能力的培养丰富了学生的艺术表现力,挖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诱发了学生创造美的志趣。
  总之,美术学习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技巧的训练,更是一种美学文化的学习,通过对美术知识的学习,可获得更多美术素养。美术学习培养了学生主动地认知、独立地欣赏,体会了作品内涵,抒发了自我情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辽阳市辽化第二小学)
其他文献
为了节省资源和能源,日立公司经过多年的努力,对蒸汽透平进行了一系列技术上的改进,特别是在末级长叶片的研制以及对通流部分汽流损失的机理方面,还有对材料,结构,控制系统的改进,这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革命日新月异;当代中国,网信事业发展大潮涌起。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必将以更自信、更有力、更坚定的步伐,不断开创网信事业
数字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机遇不仅属于中国,同样属于世界各国。习近平主席先后在G20峰会、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等重要场合多次强调要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培育新的增长动能,为世界经济
人工流产术是育龄妇女意外怀孕而被迫终止妊娠的有效方法 之一,虽然手术安全简单,但手术信息作为一神应激源,可使孕妇在术前产生焦虑和抑郁等心理反应,术中并发人工流产综合
三天来,来自8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1500多名嘉宾,分享思想创见、汇聚智慧力量,凝聚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共识。
摘 要:初中数学与现代多媒体技术的整合,是以数学教学的需要为出发点,判断哪些环节、哪些教学内容适合使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并选用合适的软件,创建相应的学习环境,实现优化数学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学习兴趣;主体性;信息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信息进程的日益加快,人类面临一个新的教育命题:掌握和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要重视现代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以期提高初中数学与现代多媒体技术整合的实用性,达到优化
摘要:根据当前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初中物理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物理素质,通过“从生活走向物理”,再从“物理走向生活”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在课堂上不仅仅经历科学探究,提高技能,了解自然界的基本规律,还应在课堂中渗透全方位的人文教育,例如科学家探索精神的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培养以及世界观的引导等等,让学生通过物理课堂打开他们走进科学、走入社会、服务于社会的窗口。 
笔者是一位体育教学的一线教师,下面我试结合南昌市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积极探索改进方法,对如何提高体育教学的时效性及如何更好地促进阳光体育运动的深入开展提出自己的浅见,以期收到抛砖引玉之效。  一、中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南昌市中学为例)  阳光体育运动和学校的体育教学并不矛盾,相反二者应该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但在一些地方的实施过程中,却总存在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阳光体育的进一
作为中国服务外包业内最具权威性的国家级赛事,服创大赛已从一个展示学生创新理念的竞赛,发展为我国高等院校教育改革的"推进器"、人才培养的"播种机"、产业发展的"宣传队"和促进大
《体育新课程标准》重视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并指出合理开发包括教师和学生在内的教学资源是推进体育教学改革,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师资源和学生资源动态反映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