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语文课堂中的德育渗透工作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137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传情达意的工具,“诗言志”、“言为心声”文以载道、文道统一是语文教学的自身要求。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品德的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加强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
  语文教学实践证明:德育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增强语文知识的理解及应用。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呢?我认为有以下三个方面: 
  1.深入钻研教材,挖掘课文中的德育因素
  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情是文学作品的核心和灵魂。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倾注了作者的真实情感。在教学中除了要传授丰富的知识,还要深入钻研教材,挖掘课文中包涵着的浓烈情感因素,给予学生真、善、美的感染和熏陶。
  1.1 树立强烈的利用德育因素的意识。
  面对培养新世纪人才这一重任,作为一名语文授课者必须要有强烈的革命使命感。把培养有全面素质地新世纪人才牢牢记住,自觉地把德育教育放在重要位置上。这样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德育教育。 
  1.2 掌握语文课实施德育教育的特点。
  在语文课中进行德育教育,我们可以多途径地对学生进行。通过学习语言文字提出富有启发性而又蕴含着深刻德育因素的問题,引导学生思考并悟出其中道理;通过多读,在教师的正确点拨下体会文中的情感;正确引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及影视欣赏等途径都可以对学生进行教育。 
  1.3 准确地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在小学的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的德育因素并不是很明显易见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必须细心阅读、精心思考,挖掘出蕴藏在课文深处的德育因素。如《挑山工》一课中,表面上只是通过挑山工和作者的对话,我们知道了他上山路线的特点。但是如果我们联系上下文,认真地阅读就会发现,从挑山工的话语中可以更深一部的了解他们认定目标、坚忍不拔、不断登攀的可贵精神。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的理解。使学生悟出了只要认定目标、坚持不懈、勇于攀登,就能取得成功的人生哲理,并以此来激励自己。
  2.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使德育到位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过程的精心设计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才能使教学中的德育到位。那么,那么如何设计教学过程呢? 
  2.1 时代背景介绍,搭桥铺路。
  时代背景是指在一定历史情况下,对人物、事件起作用的历史情况或现实环境。由于在教材中,许多课文内容离今天的学生的现实生活比较远,对他们理解课文造成了一定的障碍。这就需要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先深入浅出地向学生简略介绍一下当时的时代背景,以便帮助学生在学习阅读中进一步理解课文,让时代背景介绍起到搭桥铺路的作用。如在讲授《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时,有许多学生都对抗美援朝的历史不了解,不明白中国人民自愿军是什么。这样,就需要教师在讲课之前向学生简单地介绍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中国人民自愿军抗美援朝的历史。让学生认识到中国人民自愿军抗美援朝对朝鲜人民的重要意义。使他们在学习课文之前就对中国人民自愿军产生深厚的感情。这样,在后面的新课讲授中,学生就能够理解到——为什么朝鲜人民对中国人民自愿军归国会产生如此深厚的依依不舍的之情了。 
  2.2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情境教学是教师围绕课堂教学目标而创设的能帮助学生学习的一种常见的教学形式。有时候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学生由于入不了“境”所以不容易理解和接受。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用各种方法创设一种符合课文内容的情境,使学生似亲眼所见,亲身经历。让学生与作者能够产生在情感上的“亲”,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做到入境悟情。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有活动展现情境,有音乐渲染情境,有画面再现情境,有感人故事唤起情境……但我们必须注意到要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认识水平去考虑创设情境,以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如我在上《十里长街送总理》这节课时,在课堂上先播放这篇课文的朗读录音,制造出一种悲伤气氛。然后再让学生跟着录音逐段朗读课文,这样就较容易唤起了学生对课文中人们对周恩来的逝世的悲痛心情。引起他们深入学习课文的兴趣。在讲课文时,由于条件有限,我作了两个“情境”设计:用课文朗读录音配合课文插图来体会等灵车、送灵车、追灵车驶的感人场面。让他们自己从读中深刻地感受到等灵车时人们的焦急,送灵车时人们心情的悲痛和对周总理的深切怀念,追灵车时人们对总理的留恋,希望这不是事实,希望总理回到人民群众中去的悲痛心情。 
  培养学生的思想德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小学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上进行德育渗透就要多下工夫进行研究。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语文课的德育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真正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美、人物形象美、课文结构美、文学意境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高尚品质,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收稿日期:2011-06-12
其他文献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培根这一名言揭示了阅读对人成长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小学语文教学就是学习语言,培养语感,积累阅读经验,提高阅读能力,养成阅读习惯。让学生从阅读中接受知识、文化、情感,陶冶学生情操,健全学生人格。  既然阅读根本任务是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并且从中获得信息或知识,那么学习语言就要遵循感受、领悟、积累、运用,这就离不开“读”。感受语言,要读;体味语言,要读;积累语
期刊
1.透過班级现状分析,看农村课堂现象   如何激活课堂,提高课堂效率,是每位教师需要解决的难题。而要提高课堂效率,特别是农村学校的课堂效率要提高,就要找出学生课堂沉闷的原因,想方设法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做学习的主人,主动与老师形成互动的学生方式。我所担任班级共有学生五十学生,他们绝大部分来自农村,入学前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也没见过什么世面。况且他们不仅来自农村,而且来自十几个不同的
期刊
【摘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我感觉到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作文太难写,没有灵感,找不到素材,绞尽脑汁也不知道该写什么,对作文失去信心,不乐于写作文。几乎所有语文教师都知道,作文课前要认真地引导学生进行素材的搜集,课中细心地进行写作指导,课后详细地进行批改。尽管大家都在为此付出努力,但始终收效甚微,学生的写作水平还是徘徊在初始阶段,写作热情呈萎缩状态。本文就小学生作文教学的有效方
期刊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可见“兴趣”对学生的认识和学习是何等重要。作为一名教师,就必须要运用教育科学和教学艺术去打开学生求知的心扉,去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使学生的品质、知识、能力在愉悦的心境中得到主动的发展。下面,笔者就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谈谈自己的意见。  1.师生情感交流,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既是师生信息传递、交流的双向过程,
期刊
教学是教和学的统一体。学生的学法直接得益于教师的合理指导。教学生学会学习,也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才会使学习变得轻松、灵活,学习效果才会大大提高,而且还为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初中的外语教学在听说的基础上加强了写的训练,首先就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打下较好的语音、语调和书写基础,获得英语的一些感性知识。外语教学中的“
期刊
当前体育教学改革已进入全面深化、巩固提高阶段。新课程标准的论证实施,无论从目标,内容还是结构评价上都有了重大突破。作为新课程的具体实施者,必须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转变思想,从而制定出正确的教学目标,优化教学结构,积极探索和发展运动技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适应社会需求;贯彻终身体育意识,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程特点,搞好体育课堂教学改革。 
期刊
【摘要】2002年8月经过调查发现在广西防城鹭鸟自然保护区湿地生境中的无脊椎动物有75种,其中软体动物门腹足纲3种。环节动物门寡毛纲2种。节肢动物门甲壳纲4种;唇足纲和倍足纲分别有2种;蛛形纲有25种;昆虫纲种类最多,有37种,其中直翅目17种,同翅目8种, 蜻蜓目8种,双翅目4种。  【关键词】广西防城万鹤山鹭鸟自然保护区;湿地;无脊椎动物种类    1.广西防城万鹤山鹭鸟自然保护区森林植物生
期刊
【摘要】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没有环境条件的限制,关键在于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观念的转变。要善于捕捉进行人文素养教育的最佳结合点与切入点。  【关键词】人文素养 ; 教育;物理    The tactics that humanity accomplishment educates in physics teaching is discussed  Guo Jian Xin  【Abstr
期刊
【摘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作为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我们在不断学习新课程在课程改革的理念,也在平时的教学中注入新课程的理念。本文从如何关注学生主体性方面着手,探讨了如何在新课程中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新课程;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课程,新课程提倡和实施创新教育,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激发学生进
期刊
【摘要】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新课程理念,创设问题情境,选好质疑点,开展多种研究性学习活动,以此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 历史;探究;创新    新课程要求教师还学生以课堂和学习自主权,教与学是交往、互动,师生的双方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给课堂教学改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