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高度综合化的课程,同时又属于活动课程。综合课程弱化学科界限,统合自然、社会、个人各领域的知识,是与分科课程相对应的。活动课程又称经验课程,是以学生的实际发展为主旨,以学生的活动为课程组织形式,以使学生获得充足的经验和真切的体验为根本目的的一种课程类型。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应加强综合性学习,不断提高实践能力。要求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展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在这一精神的指导下,我对传统语文教学进行了大胆的改革:除了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各种读书竞赛、手写报比赛、参观访问活动等,还有意识地抓住生活中的契机,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班同学捡到一只小刺猬交到了我的办公室。看着这个缩成一团的小家伙,一个大胆的设想在我的脑际形成:何不利用它上一次语文综合实践课?
一、创设情境,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1.采 访
拾到小刺猬的同学叫王方,他一脸的得意与兴奋,同学们也都很好奇。利用这一情境,我设计了采访这一环节:“面对拾到小刺猬的同学,你有什么问题?谁来采访采访他?”这一说,同学们立刻积极踊跃地提问。什么样的问题都有:“你是怎样发现它的?”“你准备把它怎么样?”“如果你家里有人生病了需要吃这只小刺猬怎么办?”等三十多个问题,层出不穷,简直让人应接不暇。好个王方,只见他沉着冷静、应对自如,回答问题不急不躁,博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在采访中,我相机鼓励、评议,引导学生注意采访时的礼貌、措辞、提问的技巧等,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采访,当了一回小记者。
2.讨 论
过足了“记者瘾”,我又问:“应如何处理这只小刺猬?”一石激起千层浪,全班同学立刻展开了大讨论。三个一伙,五个一群,各自联系生活经验畅所欲言。我也处在他们之中,边倾听边指导他们:要注意听懂别人的话,讲清自己的意见。讨论后初步形成了五种意见:①吃掉;②卖钱;③当宠物养;④送给动物园;⑤放生。
3.辩 论
讨论结果不统一,怎么办?我当即组织了同学们进行大辩论:提出意见的一方为正方,其余为反方。辩论会开始了,整个过程紧张、有序。赞成前三种意见的同学不过七八个人。由于势单力薄,三言两语就被反方击败了。辩论的最激烈的要数第四种意见了,正、反方队员围绕各自的论点积极思考、通力合作,应对迅速,寸步不让,群情激昂,辩论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请听:
……
正方:动物园有吃有喝有住,是小刺猬的乐园。
反方:进了动物园就是进了牢笼,没有了自由还有什么快乐可言?
正方:可以让它和其它刺猬在一起,有朋友就有快乐了。
反方:你愿意离开自己的兄弟姐妹和家园到一个天堂般的地方去吗?
……
是的,谁愿意离开自己的亲友和家园呢?小刺猬的家就是大自然,结果大家一致同意第五种意见——将它放生。辩论的最后不仅决定了小刺猬的命运,还评出了两位最佳辩手,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学科结合,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第二节课,我把小刺猬带进了课堂。大家见了,都争先恐后地拥过来看,有的同学还用手轻轻地触摸它浑身的刺。喧嚣过后,我启发同学们:“小刺猬是我们的朋友,现在,这个朋友就要离开我们了,该怎样让它留在我们的记忆中呢?”有的同学说把它画下来,有的同学说把它写下来,还有的同学说把它编成歌……我尊重他们的选择,鼓励他们大胆地去尝试。于是,教室里安静了下来,大家都仔细地观察起小刺猬来。不久,有的轻笔描画,有的奋笔疾书,有的低声哼唱……最后,有八位同学进行了美术写生练习,作品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有二十多位同学进行了习作练习,其中有记叙文、说明文、童话、诗歌等,形式不一、体裁各异,篇篇饱含深情;还有两位同学合作了《小刺猬之歌》:“我是一只小刺猬,来到你面前……”交流时,连同学们自己都说,没想到自己竟有这么高的创作能力,互相戏称“作家”、“诗人”、“画家”、“歌唱家”……
三、组织活动,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1.调查研究
“究竟哪儿最适宜小刺猬的生存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引导同学们到图书馆去查阅资料,到网吧去搜集信息,向老师、家长询问、了解。先后勘察了好几处地方,并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最后比较选择发现,小刺猬附近的一处旷野最适宜它的生存。
2.组织放生
决定放生了,同学们都很激动,我让他们说说怎样组织这次活动。大家各抒己见,讨论设计活动的每个细节。仔细检查小刺猬的健康,给它准备了火腿肠、瓜果等许多食物。放生活动开始了,由李德闯同学抱着装着小刺猬的箱子走在最前面,排队向目的地进发。一路上,大家哼唱着《小刺猬之歌》,表达着对它的美好祝愿,真是兴奋呀!到了,到了,大家选了一处草最密、土最松的地方,小心翼翼地放了小刺猬。这一刻,孩子们的眼里噙满了泪花,那是他们对小刺猬的爱!
3.环保倡议
放生回来,大家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有的说小刺猬多可爱呀,有的担心小刺猬会被人捕杀……我趁机说:“那咱们写一个环保倡议,让大家都来保护小动物,保护大自然怎么样?”这一建议立刻得到了全班同学的响应。回来的路上,大家就热烈地讨论倡议书的内容。回来后,各自写了一份。我们从中选了十几份张贴在学校、市场、村庄里,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进一步增强了学生们的环保意识。趁此机会,我们组织成立了全校第一个以班级为单位的环保兴趣小组。
一只小小的刺猬,使同学们的综合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我想: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机会很多,一个人、一件事、一本书、一处古迹……都可能成为我们教育的资源。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时刻重视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适时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应加强综合性学习,不断提高实践能力。要求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展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在这一精神的指导下,我对传统语文教学进行了大胆的改革:除了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各种读书竞赛、手写报比赛、参观访问活动等,还有意识地抓住生活中的契机,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班同学捡到一只小刺猬交到了我的办公室。看着这个缩成一团的小家伙,一个大胆的设想在我的脑际形成:何不利用它上一次语文综合实践课?
一、创设情境,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1.采 访
拾到小刺猬的同学叫王方,他一脸的得意与兴奋,同学们也都很好奇。利用这一情境,我设计了采访这一环节:“面对拾到小刺猬的同学,你有什么问题?谁来采访采访他?”这一说,同学们立刻积极踊跃地提问。什么样的问题都有:“你是怎样发现它的?”“你准备把它怎么样?”“如果你家里有人生病了需要吃这只小刺猬怎么办?”等三十多个问题,层出不穷,简直让人应接不暇。好个王方,只见他沉着冷静、应对自如,回答问题不急不躁,博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在采访中,我相机鼓励、评议,引导学生注意采访时的礼貌、措辞、提问的技巧等,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采访,当了一回小记者。
2.讨 论
过足了“记者瘾”,我又问:“应如何处理这只小刺猬?”一石激起千层浪,全班同学立刻展开了大讨论。三个一伙,五个一群,各自联系生活经验畅所欲言。我也处在他们之中,边倾听边指导他们:要注意听懂别人的话,讲清自己的意见。讨论后初步形成了五种意见:①吃掉;②卖钱;③当宠物养;④送给动物园;⑤放生。
3.辩 论
讨论结果不统一,怎么办?我当即组织了同学们进行大辩论:提出意见的一方为正方,其余为反方。辩论会开始了,整个过程紧张、有序。赞成前三种意见的同学不过七八个人。由于势单力薄,三言两语就被反方击败了。辩论的最激烈的要数第四种意见了,正、反方队员围绕各自的论点积极思考、通力合作,应对迅速,寸步不让,群情激昂,辩论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请听:
……
正方:动物园有吃有喝有住,是小刺猬的乐园。
反方:进了动物园就是进了牢笼,没有了自由还有什么快乐可言?
正方:可以让它和其它刺猬在一起,有朋友就有快乐了。
反方:你愿意离开自己的兄弟姐妹和家园到一个天堂般的地方去吗?
……
是的,谁愿意离开自己的亲友和家园呢?小刺猬的家就是大自然,结果大家一致同意第五种意见——将它放生。辩论的最后不仅决定了小刺猬的命运,还评出了两位最佳辩手,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学科结合,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第二节课,我把小刺猬带进了课堂。大家见了,都争先恐后地拥过来看,有的同学还用手轻轻地触摸它浑身的刺。喧嚣过后,我启发同学们:“小刺猬是我们的朋友,现在,这个朋友就要离开我们了,该怎样让它留在我们的记忆中呢?”有的同学说把它画下来,有的同学说把它写下来,还有的同学说把它编成歌……我尊重他们的选择,鼓励他们大胆地去尝试。于是,教室里安静了下来,大家都仔细地观察起小刺猬来。不久,有的轻笔描画,有的奋笔疾书,有的低声哼唱……最后,有八位同学进行了美术写生练习,作品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有二十多位同学进行了习作练习,其中有记叙文、说明文、童话、诗歌等,形式不一、体裁各异,篇篇饱含深情;还有两位同学合作了《小刺猬之歌》:“我是一只小刺猬,来到你面前……”交流时,连同学们自己都说,没想到自己竟有这么高的创作能力,互相戏称“作家”、“诗人”、“画家”、“歌唱家”……
三、组织活动,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1.调查研究
“究竟哪儿最适宜小刺猬的生存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引导同学们到图书馆去查阅资料,到网吧去搜集信息,向老师、家长询问、了解。先后勘察了好几处地方,并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最后比较选择发现,小刺猬附近的一处旷野最适宜它的生存。
2.组织放生
决定放生了,同学们都很激动,我让他们说说怎样组织这次活动。大家各抒己见,讨论设计活动的每个细节。仔细检查小刺猬的健康,给它准备了火腿肠、瓜果等许多食物。放生活动开始了,由李德闯同学抱着装着小刺猬的箱子走在最前面,排队向目的地进发。一路上,大家哼唱着《小刺猬之歌》,表达着对它的美好祝愿,真是兴奋呀!到了,到了,大家选了一处草最密、土最松的地方,小心翼翼地放了小刺猬。这一刻,孩子们的眼里噙满了泪花,那是他们对小刺猬的爱!
3.环保倡议
放生回来,大家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有的说小刺猬多可爱呀,有的担心小刺猬会被人捕杀……我趁机说:“那咱们写一个环保倡议,让大家都来保护小动物,保护大自然怎么样?”这一建议立刻得到了全班同学的响应。回来的路上,大家就热烈地讨论倡议书的内容。回来后,各自写了一份。我们从中选了十几份张贴在学校、市场、村庄里,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进一步增强了学生们的环保意识。趁此机会,我们组织成立了全校第一个以班级为单位的环保兴趣小组。
一只小小的刺猬,使同学们的综合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我想: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机会很多,一个人、一件事、一本书、一处古迹……都可能成为我们教育的资源。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时刻重视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适时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