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钢琴伴奏教学存在的状况及其对策分析

来源 :南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stdem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常意义上所说的钢琴伴奏,是指在演唱者演唱过程中快速并且有效的用钢琴为歌曲伴奏,从而丰富歌曲的表现力,为歌曲带来旋律的同时,烘托气氛。伴奏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钢琴伴奏不同于单纯的钢琴演奏,除了要求伴奏者具备一定的钢琴演奏技巧,能够熟练运用钢琴演奏之外,还要掌握和声理论以及作曲理论等多种声乐方面的知识和原理,在实践的过程中还要配合演唱者,必要时还要加入自己的即兴创作。我国的声乐专家学者在钢琴伴奏的理论基础上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但是高校的钢琴伴奏的教学状况却存在着诸多的不足,面临着不少的问题。本文就高校钢琴伴奏教学的状况做了初步的了解和介绍,并针对其中隐含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做了进一步的分析。
  1 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
  由于最近几年高校的不断扩招,使得学生数量相对于以前增加了不少,当前的高校普遍采用大课教学的模式来应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课堂上主要讲授理论知识,同时加入示范演奏,学生在课下模仿演奏练习。其中的弊端不言而喻,学生虽然更深入的理解了理论知识,但由于缺少实践机会,学生的动手能力普遍欠缺,即便在自我实践过程中,也很难完全的回忆起课上老师的示范演奏,通常学生要花许多精力才能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这就造成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针对这种现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解决这种问题的最佳对策,可以采取大班理论课和小班实践课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采用传统的大班理论课教学时由于伴奏对理论知识也有较高要求,课程内容主要涉及和声、作曲等理论知识和钢琴伴奏技能中的和弦连接、音型织体等内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示范演奏,并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学习,结合实践课,学生可以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并更加直观的将学习情况及时反馈给老师,让老师有针对性的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辅导,做到因材施教,同时,给了学生与老师相互观摩、相互探讨的机会和条件,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伴奏变成独奏
  钢琴伴奏作为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对学生将来从事演员、教师等职业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从小到大的学习,甚至只是在高校的学习,学生对钢琴弹奏基本都有了比较系统的概念,然而对钢琴伴奏一般还停留在相对不足的阶段,由于对演唱者的不熟悉,或者对歌曲的整体把握不够,从而到导致把伴奏弹成独奏。这也是因为几乎所有人学习钢琴都是从独奏开始的,久而久之,学生都会受到思维和动作定性的影响,在伴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弹成了独奏,无意中也就忽视了自己的合作者,尤其是那些配合次数不多的合作者,伴奏者与演唱者更是很难磨合,经常出现你追我赶或者相互等待的情况,使得钢琴伴奏烘托、渲染歌曲氛围的作用大大降低。
  针对这种状况,高校钢琴伴奏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做一些必要的改善,最重要的就是加入更多的伴奏练习,让学生拥有更多的伴奏机会,但伴奏不是单纯的理论,也不是机械式的学习,而是一个丰富和发展歌曲主题和意境的过程,通过对歌曲从旋律到情感的把握,提炼出歌曲的主题和意境,加入伴奏者的创造和具体化,借助钢琴表现出来。
  3 和声配置的问题
  对于一些简单的歌曲,学生往往习惯只用右手弹奏旋律,但左手却空闲着,事实上左手一般起着为旋律编配和声的作用,这就是所谓的和声配置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学生在做和弦配置时往往只是纵向上与旋律保持协和,孤立的考虑和弦使得学生忽视了和声的整体性,就好像用简单词汇拼凑的句子,语义残缺不全,无法从整体上把握和安排和声节奏,使得和声零零散撒,无法与旋律的节奏契合。第二,无法正确把握和弦之间的相互关系,同一调性的自然音和弦可以根据其根音的关系分为二度、三度、四度三种基本形式,每种形式又分为上下两个方向,不同的和弦会产生不同的力度和色彩,而学生普遍对和弦中的这些关系无法正确把握,导致很难选对合适的和弦,从而很难弹出完美的伴奏效果。
  针对以上问题,高校的钢琴伴奏教学中,应当加强和声应用的教学,与传统的和声课不同,和声教学中应当更多的以学生喜欢的歌曲作为例子来讲授,并以键盘和声形式在钢琴上弹奏出来。这样在能激起同学的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让同学更实际的感受到和声的规律。在和弦的选配方面,在纵向上与旋律协和的同时,注意横向T-S-D-T的和声功能进行,可以先配和声意识非常明确的小节,再根据和声进行的规律,配好其他小节,引导学生从听觉上感受和声的规律。在和声节奏的安排方面,由于和声节奏与旋律的节奏往往呈现的是对比的关系,当旋律节奏较快时,和声的节奏往往相对平缓,起到烘托的作用;而当旋律的速度较慢时,和声的节奏应当快一些,起到推动旋律发展的作用,学生在和弦配置的过程中要把和声和旋律结合起来,从整体把握歌曲的感情基调,在不断的练习和实践中提高自己和声配置的能力。
  钢琴伴奏是声乐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和表现形式,在高校钢琴伴奏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强调音乐素养和理论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钢琴伴奏技能的训练也是很重要的。钢琴伴奏虽然在教学过程中有诸多的困难,但只要记住在理论基础内容上分类总结,认清学习中的障碍和问题,在实践练习中点滴积累,在学习方法上注重理解与积极创造相结合,就能掌握较高的钢琴伴奏技能。
  作者单位
  白城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IGF-Ⅱ在FGR(胎儿生长受限)大鼠表达的变化以及胎鼠体重、鼻臀长度、体重系数的变化,并探讨川芎嗪对其产生的影响,为川芎嗪治疗FGR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采用烟酒混合因素建立大鼠FGR模型,部分孕鼠给予川芎嗪治疗,三组均于孕20日剖宫取出胎鼠。测定三组胎鼠的体重、鼻臀长度,计算体重系数(Poundera Index,PI)[胎鼠重量(g)×100/胎鼠身长(cm)];利用放射免疫
摘 要:经典教育在培养高素质人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大学阶段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是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将中华经典诵读融入的课堂教学,从高校经典诵读课程的目标出发,探究高校经典诵读走进课堂的意义。以期培养学生学习经典诵读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经典诵读;高职院校;传统文化  教育部2014年颁布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
背景和目的 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又称为细胞因子合成抑制因子(cytokine synthesis inhibitory factor,CSIF),被认为是体内最为重要的抗炎因子,主要由Th2细胞合
摘要 美术欣赏课是高校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也是素质教育中艺术教育的必要环节。通过美术欣赏课,学生掌握了美术欣赏的方法,有利于提高审美鉴赏水平和艺术欣赏水品,形成较为成熟的审美观。本文将从美术欣赏课的角度出发,去探讨艺术的审美价值和评价标准。  [关键词]美术欣赏;教学;审美评价  在美术欣赏的过程中,主体和客体发生审美关系。客体对主体具有审美感知的制约性,而主体对客体的审美价值具有评价
林晓翔在一家公司工作三年了,这期间,为了成为一名优秀的员工,他总是披星戴月、任劳任怨。  因为自己出色的业务能力和勤奋的敬业精神,不少公司都不惜重金聘请他去工作。妻子又刚刚为他生了一对双胞胎,这份惊喜意味着更重的经济压力。百般无奈之下,林晓翔想到了跳槽,一方面离家里更近方便照顾妻子和孩子,另一方面收入也更高一些。但苦于当年领导对自己的知遇之恩,晓翔对自己跳槽的事情始终羞于启齿,这一拖就是大半年。 
新课改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改变的核心是转变教育的传统观念,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为此,现代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改变过去“填鸭式”的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为特征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促使学生主动、愉悦地学习,健康快乐地成长。自己在实施新课改的近几年教学实
期刊
摘 要: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实际上是一门体现了脑科学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以及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论的综合性学科。而丰富的学科知识并不是那么容易掌握的,在教学的过程中也会遇到难点,为了更好地教好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越来越多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研究者提倡使用思维导图来进行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本文就针对思维导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作用和思维导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一点探究。  关键词:思维导图;信息
摘 要: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识字教学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学生后续学习其他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基础。传统识字教学课堂比较乏味,很难激发现下低年级学生学习兴趣,在识字教学中进行多媒体教学工具的应用可以很好地改变这一教学状况,实现高效识字教学课堂的打造。然而,由于相关教学经验的缺乏,一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知如何灵活运用多媒体开展识字教学课堂,致使多媒体教学工具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
研究目的: 评价与比较短时间低氮低热量全肠外营养与传统的氮热量全肠外营养支持对胃肠道术后患者血糖、感染并发症、氮平衡、医疗费用及功效的影响。 材料和方法: 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