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政治探究式学习方式的认识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udongxi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初步实施探究式学习,以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在探究的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和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生 探究式学习
  一、探究式学习要体现方式的多样化,做到常改常新
  提到探究式学习,我们往往局限于学生的小组讨论、学生答疑或学生搞一些相关性的社会调查。探究式学习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要素有:提出问题、调查问题、制定计划与设计活动、进行活动与收集资料、分析与论证、交流与合作等。在学生的科学探究中,其探究过程应渗透到教材和教学活动的不同部分。例如,我们讲到古代社会辉煌的科技文化成就时,可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通过上网搜索、图书馆查找资料等方式自主学习,然后以课堂为平台提供给他们交流的机会。如在初二思想政治教学中,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模拟法庭”、“法制小论文竞赛”及“法制手抄报评比”及“周边环境问题、及市场问题的调查”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
  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多样性还体现在各个阶段的课堂教学形式上。新课的教学运用探究性学习是首当其冲,但作为实施课程标准的主要方式,还不妨考虑一下复习课、习题课,若内容能够做到因材施教,合理安排探究式学习,会使学生学习政治不再是一种被动地接受,而会产生一种由于探究而带来的成就感。例如,在习题课的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问”、“自编问题”等,引导学生思维的发散、拓展、开放。复习课可一改以往的复习概念、强化记忆,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的愿望,引导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应用政治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探究式学习的多样性还可体现在不同学科间知识和研究方法的相互渗透及联系实际上,体现出“理论联系实际”的宗旨。面对二十一世纪的到来,教师要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形式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获得多方面的有益信息。除了学到科学知识外,还能感受到时代的脉搏,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
  二、探究式学习要注意科学评价,要以鼓励为主
  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的过程,它本应属于教学模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科学的评价对学生学习发展具有反馈、强化、激励和导向作用。而探究性学习的评价更有利于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探究式学习的教学评价不仅要注重评价学生探究学习的成果,更要注重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和表现,重视学生通过探究学习获得的情感体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发展趋势及科学协作的精神。不能以单纯的分数或单一的模式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能凭一份考卷来决定某一位学生探究活动的效果,不然仍会回到过去的学生单调刻板地死记硬背课本知识,不思考、不探索、不注重过程而只追求结果。作为探究式学习的教学评价,教师可以用记录卡片的形式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为评价的依据。此外,探究式学习的评价更要提倡一个“发展性”,对学生的评价以鼓励为主,给学生提供一个长远的发展方向和导向,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反思。
  三、探究式学习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当好引导者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很少给学生发言的机会,课堂上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不能进行多角度的考察和思考。久而久之,就使学生失去独立思考的兴趣、习惯和能力,甚至失去提出问题的能力和勇气。而探究式学习,教师应该更多地给学生一些可能性和假设的情景与问题,给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和探讨的空间。教师不是放弃责任,而是更多地准备背景知识和材料,以便引导学生的探究活动。
  探究式学习适用于每一位学生,不同性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探究式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深度和层面也不相同。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在选定了以探究式学习为主要形式的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具体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探究式学习之所以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成为新课程标准实施的重要手段之一,主要是这种学习方法重在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而改变了原来的一直由教师“包办代替”的学习状况。因此,探究式学习重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也可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师只是这一活动的组织者、设计者和引导者。在整个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不间断地激发学生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激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和愿望。由美国著名科学家施瓦布首先倡导的探究学习提出在观念上要注重平等、开放、民主;在过程中强调自主、体验、个性。探究学习既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探究的过程——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识的体验,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当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可能面临的问题和可能遭遇的挫折、失败,甚至要接受可能花了很多时间的研究却一无所获的结果。但这样一个对学生成长和发展有帮助的经历和过程却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探究性学习不仅是一种发展中的学习方式,而且也成为了课程的内容标准。
  总之,探究式学习已成为新课程标准下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但决不是唯一的方式。既不能完全否定在一定条件下存在的接受式教学,也要从真正意义上大胆实施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在政治学科中全面发展,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力。
其他文献
摘要:所谓交往式教学法让学生在案例探究中通过师生、生生合作与交流、辩论与对话,以及不同观点的交锋与思想的碰撞,自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的一种教学模式。本人根据近几年的教学经验,对课堂教学做了一定的探索和实践,探索出一条自己的教学模式——案例交往式教学法  关键词:思想品德 交往式  传统的政治课教学是由教师将知识分解,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地系统地加以呈现,使学生通过倾听、记忆和练习以再现教师所
摘要:备课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并非轻而易举的事情,备一节好课更难。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材自实施以来,我发现在备课中存在很多问题,下面我就简单谈一下自己的认识,不足之处望大家指正。  关键词:初中英语 注意问题  一、备课前要钻研教学大纲  通读、熟悉、钻研教材,找出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根据教材内容制定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教学大纲是编写教材的依据,是教师进行教
摘要:面临国际形势的日趋化,当今的世界是充满挑战的世界,当今的时代是一个新旧交替的社会变革时代。面临新技术革新的挑战和国际间的激烈竞争,各国纷纷把培养人的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摆在首位,作为思想统率的政治课,也应顺应时代潮流,再一次作出了改革,走上“开卷考试”的轨道。面临新的形势,作为每一位政治教师应把握机遇,面对挑战,走在时代的前沿。本人就此发表一些拙见,以供同行参考,即“三位一体教学法”。何谓“三
摘要:在生物教学中实验教学具有不可替代性,不但能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科学认真的精神,生物实验室是进行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技能、开发学生智力的场所,充分发挥实验室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教学中我们要真正将实验管理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科学管理体系,使实验设施能更好地服务教学,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认识。 
摘要: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 的反应方式。表现为:或高兴、欢乐,或忧愁、悲伤,或赞叹、喜爱,或惊恐、厌恶。初中生由于年龄小、知识根底浅、活泼好奇,偏爱形象思维,乐于接受教师的富于情趣的教学方式。为此 ,我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注重情感的感化、熏陶,收到良好的效果。我的做法是:  关键词:初中政治 情感教学  一、以情激学  与其它
摘要:小学一年级由于认知的特点,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形象直观,符合他们的接受能力。创设充满生活味的问题情境,创设富有探究性的游戏情境,创设可操作化的情境, 创设富有趣味性的故事情境。通过多种情景创设来激发低年级学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最终促进他们的学习质量。  关键词:一年级 数学活动 情景教学  小学一年级由于认知的特点,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形象直观,符合他们的接受能力,才能满足他们的学习要求。情境教
期刊
摘要: 一堂完整的数学课,开场白,教学过程,结束语,缺一不可,都是课堂教学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做好每一个环节,才能体现出这堂课的完美。世间万物都是唯物而又辨证地存在着,有头便也有尾,有始便也有终。课堂小结与一堂完整的数学课教学来说,必不可少,而且是至关重要。本人就这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对如何进行课堂小结谈谈自己浅显的认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 小结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懂得适时课堂小结更是一门艺
摘要:生物学科的教学强调实验能力和科学素质的培养,而多媒体技术可以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并且能够拓宽课本知识体系,拓宽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拓宽课堂学习的内涵和外延。因此,多媒体技术在中学生物学科的教学中越来越展现出无可替代的优越性。  关键词:生物教学 多媒体技术 明确  一、明确选择多媒体的基本原则  1.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多媒体  中学生正处在求知欲强,接受新鲜事物快的年龄段,多
摘要: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教师认真研究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心理特点,精心设计提问,使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更自然生动,更活泼多样。然而,作为一名教学一线的普通教师,在自己的美术课教学实践和多次参与一些教学交流活动之后,我觉得对照新的《美术课程标准》,针对当前美术课的课堂教学,还是有必要就课堂提问提出一些问题与同行们商榷的。  关键词:美术 提问 教学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