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玉伟 隐蔽战线上的英雄

来源 :中华儿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xtry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万家灯火通明的时候,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远离家乡,驻守在寒风凛冽的边关,这是大家熟悉的边防军人。还有一些人,为了一个军人的承诺,每天游走在生死边缘,却无人知晓!梁玉伟就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员。
  1米8细瘦高挑的个子,脸上的皱纹与他的实际岁数不太相符。曾几何时,沈阳街头巷尾传说中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伟哥”,就是他。
  现任辽宁边防总队丹东港边防检查站政委,原辽宁边防总队侦查队队长的梁玉伟,他的特长是化装侦查,俗称“卧底”。
  初见梁政委,记者就被他的一个“超能力”惊住了。多次“卧底”的经历让梁玉伟练就了过人的记忆力。他手机的电话薄里一个电话号码都没有。所有联系人的号码,他都过目不忘。“不存电话号码在破案过程中相对安全,这不是‘超能力’,而是多年办案的结晶。”梁玉伟说。
  初出茅庐,立显大将之风
  1970年出生的梁玉伟从小就有从军梦。1994年4月,带着梦想,梁玉伟如愿考入辽宁省边防总队教导大队,成为预备警官。1995年,梁玉伟从800多名警官中脱颖而出,以总成绩第7名的成绩,被分配到大连市长海县王家岛镇边防派出所,成为一名边防民警。
  2002年,梁玉伟作为当时大连市最年轻的边防派出所所长,被辽宁省公安边防总队刑事案件侦查队调用,专门受理缉毒缉私专项案件。
  2003年4月23日,梁玉伟到省总队报到的第一天,一个棘手的案件就摆在了他面前——有一批准备偷渡的人员,已经从沈阳赶到丹东,专案组判断这批人员想从丹东市乘船偷渡出境。
  4月24日,辽宁边防总队侦查队全员出动,兵分多路把守在出沈阳市区的多个出口,梁玉伟作为先头分队带着年仅19岁的战士王岩把守青年大街出口。走到半路他得到线报,这批偷渡人员乘坐的大巴车已准备出发驶离沈阳。梁玉伟加速驶向高速口,经过耐心等待,果然锁定了嫌疑车辆。不料犯罪分子非常狡猾,大巴车刚刚开上高速驶离沈阳,又在9公里远的苏家屯下了高速,调头返回开往沈阳的国道。此时夜幕降临,国道上车辆已经渐渐稀少,继续跟踪下去肯定要暴露,情急之下梁玉伟让司机停车,争分夺秒换上吉林牌照。继续跟踪后,嫌疑车辆走走停停十分警觉。与其这样不如光明正大的上,梁玉伟让司机加速冲到前方别停中巴车。见中巴司机不下车,梁玉伟深吸了口气,下车走到中巴车驾驶室旁,“大哥不好意思,我们是吉林来的不认路,开始我一直跟着你走,寻思你是沈阳车路熟,没想到你从这下了,我们跟下来了,你看你们要是回沈阳方不方便带着我们。”司机没说话,只是点了点头。借搭话之机,梁玉伟看到车上有三十多人,均神情警觉,其中有一个人在指挥,估计那个人就是蛇头。
  跟了一会儿,梁玉伟发现中巴车越开越偏,在山里绕了一会又绕到山下的一个村子里,到了村口,车突然停下来了。梁玉伟发现事情不好,立刻喊王岩:“兄弟,车里有防身的家伙么?”“就一个扳子和一个螺丝刀!”“一人一个,他们要是下来咱们就上。”过了一会,中巴车又启动了加速冲进村里,转弯后突然不见了。“他们出不去,你把远光打开,假装开走了,到了村口就关灯等我。”梁玉伟让司机埋伏好,自己爬上一个至高点。果不其然,僵持了许久,中巴车再次露头,他赶紧跑回村口换回沈阳牌照继续跟踪。
  大巴车毫无察觉开回沈阳,远远的梁玉伟看到车里的人在收拾行李,“这是要跑啊!”他问了王岩一句,“兄弟怕么?等不及援军了,敢不敢跟我上,咱俩自己干!”王岩斩钉截铁,“干!不敢跟犯罪分子拼命我还当什么兵!”“好样的,一会别停客车,你就给我死死困住司机,我死在后面你也别管!”
  商议之后,王岩驾驶小轿车一下子别住了大巴。司机开门要跑,王岩冲上去一把抢下钥匙,死死抱住司机,梁玉伟堵住车门,“我是边防警察,你们都给我待在车上不许动。”随即他掏出已经没电的手机,佯装拨号,“喂,队长,我们抓到他们了,在血栓医院门口了,你们什么时候到?3分钟就到?好,我已经控制住他们了。”他一遍遍打着那部没电的手机,3分钟,10分钟,半个小时,直到40分钟之后援军找到了他们,那一刻,他瘫倒在地:“队长,我真怕撑不住,这蛇头要是亡命之徒我俩估计就算完了!”
  最后,该案抓获偷渡人员及“蛇头”110名,缴获违法所得数百万元。梁玉伟也因破获“4.28”偷渡专案,荣立三等功。
  眉毛里的故事
  梁玉伟有两个很细微的小动作,搓左眼眉和揉右手虎口部位,在交谈过程中他的手几乎不停下。仔细看去,会发现他左眼眉断了一截,有一个不大的疤痕。这要从7年前破获公安部督办“4.12”特大组织偷越国境案说起。
  开始调查案件时,曾3个月毫无进展。侦察队只掌握外围线索,却拿不到第一手证据——苦苦跟踪2号嫌疑人金某一个月时间却一无所获。一天晚上,梁玉伟准备带着侦查员去继续跟踪金某,突然决定改变策略,“全体队员换上黑西装,给我找个墨镜带上。”10名侦查队员开着3辆挂着私家车牌照的轿车上了路。
  梁玉伟摸着刚剃的平头,走在霓虹灯下,一条气势十足的假金链子在脖子上左右摇摆,他身后则跟随着20多名由侦查员乔装成的“社会小弟”。走到金某常出没的商务KTV门前,梁玉伟定了定神,带领小弟们鱼贯而入。
  梁玉伟拿起一瓶啤酒,来到早已被定位的包房门前,侧身用肩膀拥开门,大步走向目标,众多“小弟”守在了外面。
  未等金某开口,梁玉伟抢先道:“久仰金老板大名,我是这条街的‘伟哥’,你一直不来见我,今天我来见见你,以后交个朋友。”
  金某显然被所谓的社会大哥场面镇住,而且他干着非法的买卖,确实需要保护,便和梁玉伟推杯换盏起来。
  就这样,梁玉伟和金某在娱乐一条街混了两个月,每天深夜带着一身酒气回家。妻子的抱怨越来越重,甚至起了疑心,但由于侦查工作性质涉密,梁玉伟始终忍着委屈,不与妻子争辩。
  一天,他突然接到金某电话,晚上请他到西塔某KTV。梁玉伟有一丝不详的预感,他立刻安排侦查队员,晚上一组化装成“小弟”随他前往,另一组在门外策应,随时与总队保持联系,并与当地公安机关提前沟通好。   进入包厢,金某招呼他坐在对面的沙发喝酒。酒过三巡,金某突然开口“你是条子吧?”透过门缝,梁玉伟看到门外有不少人影闪动,他猛然起身,抄起一个啤酒瓶砸在茶几上,剩下瓶口带着尖儿,二话不说掷了过去,金某躲闪,啤酒瓶扎进了墙里。金某一看惹怒了“伟哥”,当场跪下道出实情:“我跟大哥提你,大哥不放心,让我试探试探你,您别生气!”
  自此,梁玉伟终于接触上一号头目申大雄,并取得了他的信任。他发现申大雄不信任金某,便使计离间了二人。每天申大雄把办理所有偷渡人员的账目拿给梁玉伟,让他核对金某经手的账目,发现金某果然从中私自藏匿款项。梁玉伟彻底掌握了犯罪团伙的全部犯罪事实并梳理出整个组织偷渡团伙的清晰脉络图。最终,警方抓捕了包括一号、二号头目在内57名蛇头,成功破获了这起涉案上亿元的组织偷渡案件。
  案子破获后,得到媒体广泛关注,中央电视台对他进行了专访,播出的当天他专门打电话给妻子:“今天看一下中央电视台13套,我上电视了。”许久不和他说话的妻子极其不屑,“就你?”
  他独自在办公室看着电视,节目还没结束,电话响了,接通却没有声音。过了一会儿,听见妻子在抽泣,“老梁,委屈你了,咱们不当这兵,不干这工作了行不行!我不图你当官,不图你发财,我只求你平平安安的。”这一刻,他的眼泪再也忍不住了……
  案件侦破后不久的一个晚上,梁玉伟加班后回家,刚一下车,他感觉到身后有3名男子尾随,职业敏感让他加了小心。他迅速往楼道口走去,突然感觉身后有风,梁玉伟下意识一躲闪开了后脑,一扭头一块板砖拍在了他的左眼上方,板砖当场断裂,鲜血一下就淌到眼睛里。
  梁玉伟擦了一下左眼里的血,看清对方三人分别手持砖头、尖刀、棱形木棍,棍子上插着几根钉子,看来对方是打算下死手了。梁玉伟足足搏斗了5分钟,皮夹克左右被各穿了一刀、左手被刺穿。歹徒见梁玉伟拼死抵抗,最终逃跑。
  “梁家三迁”
  2007年9月,梁玉伟率队成功破获一起特大组织他人偷越国境案。一天,他如往常一样去上班,正在收拾办公桌,桌上的外线电话响了。电话那端传来陌生的声音:“你好,请问你是“伟哥”还是边防总队侦查队梁队长?”“你是谁?”“你挺爱演戏啊,都上电视了。‘伟哥’,你敢不敢告诉我你儿子在哪上学?”“我敢,但是我凭什么告诉你!”说完电话那头挂断了电话。
  放下电话梁玉伟有些心慌,他赶紧给儿子的班主任打了电话,问清楚儿子安然无恙才放下心。
  下班回到家,妻子在厨房做饭,他在客厅,突然有人狠狠拍门,开门却不见人影。过一会儿门又响了,打开门还是没人。如此反复几次,最后一次发现门口有一张纸条,纸条只有3个字却让他至今难忘:你等着!妻子从厨房出来,“怪了,这几天咱家总有人敲门。”他不禁直冒冷汗。他旋即在郊区租了一所房子,即刻搬家。
  “其实我儿子读的是重点中学,是民政部门按照‘双拥’政策特别照顾的,可是为了孩子的安全,我不得不给孩子转学到一所普通中学。”
  对于梁玉伟来说,多年的从警生涯,他最担心的就是自己的家人,而对于自己,他却早已习惯了各种惊心动魄、血泪交织。
  2004年,在侦查一起贩毒大案中,梁玉伟在某KTV里接触上了毒贩,随后,两人之间已称兄道弟。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让梁玉伟至今心有余悸。
  “你是不是条子(警察)?”在KTV包房中,身材高大、体重近100公斤的毒贩,突然将梁玉伟打倒在地,一只大脚踩在他的脖子上。
  在这一瞬间,空气仿佛凝固了。梁玉伟心想,“难道是哪里暴露了?”看着毒贩及身边的马仔,他硬着头皮故作镇定地说:“你如果认为我是‘条子’,就马上打死我!”
  “哈哈,好兄弟,快起来!”毒贩边扶起梁玉伟,边说是开玩笑,接着又开始喝起酒。梁玉伟这才“逃过一劫”。
  抓捕这名毒贩时,警方定在凌晨3点。
  打开房门后,梁玉伟冲在最前面,没想到,一把菜刀劈面而来。梁玉伟敏捷地往后一退,用门死死夹住了毒贩持刀的胳膊。菜刀落地,毒贩随即被制伏。
  回想起来,梁玉伟也有些后怕:“幸亏对方拿的是菜刀,如果是手枪,很有可能造成警员的伤亡。”
  在总队侦查队期间,打击偷渡、贩毒等重大犯罪案件无数,梁玉伟“得罪”了一大批人,遇到过打电话、踹门、留字条等种种恐吓。为此,他隐瞒家人,一共搬了3次家,给孩子转了2次学。
  数年来,他就是这样战斗在最危险的一线,虽几经生死考验,但英雄始终无悔。摸着手上的伤疤,梁玉伟说:“军人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也知道爱自己的家人,也知道怕;军人也是血肉之躯,也知冷知热,也知道苦累疼痛,但是当部队和人民需要我的时候,我会不顾一切毫不犹豫冲上去!”
  (和平军人——公安边防部队纪实之八十五)
  责任编辑 陈晰
其他文献
据吉林省纪委信息:吉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共松原市委原书记)蓝军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在接受组织调查。当年蓝军离开松原时,曾有“千人送蓝书记”的场面,尤其是一群身着黑色西装、白色衬衫的干部“群众”,手拉着各种横幅,如“蓝军,松原人民的好儿子”、“蓝书记,我们不愿您走”等,颇为引人关注。(12月9日《第一财经日报》)  在举国反腐渐入打虎拍蝇佳境的当下,人
期刊
近期中国首档青春分享节目《青年中国说》让一位90后——超级课程表CEO余佳文走红网络,成为人们争相热议的焦点人物,一时风光无两。节目中,余佳文讲述自己的青春故事—“高二赚第一桶金100万”、“获阿里巴巴千万美元风投”并放出豪言“明年发一亿利润给员工开心一下”,被网友冠以“史上最霸道总裁”。  余佳文的言行一石激起千层浪,赞扬者有之,崇拜者有之,质疑者有之。抛开事后的很多争议不说,仅就节目中这位“9
期刊
你笑了  静静地看着你  孩子般的天真与可爱涤荡着灵魂  素净 安然  ……  微笑是造物主恩赐于人类表情的最好礼物。因为一个淡淡的微笑,你便不需任何付出而拥有一份美丽的心情;因为一个没有代价的微笑,你便轻松地收获着别人回报的友情和尊重!  微笑是发自心灵的友好和愉悦的外在表现,它不是让人吃惊的大笑,也不是使人摸不着头脑的阴笑,它象一阵阵春风轻柔地拂过人的心田。有人喜欢公众服务行业那些漂亮的或者不
期刊
在12月13日举行的“全联房地产商会2014年会”上,任志强称,房地产库存已经到了历史最高点,房地产开发商恐怕要做好打一场“去库存持久战”的准备了。他很明确地表示,房地产投资下滑已经成为必然,甚至没看到任何理由阻止。(12月14日《东方早报》)  任志强的这番言论,与以往的风格大相径庭。以往的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任何活动,任志强的言论都是力挺房地产的,甚至说过房子价格只会越来越高绝对不会下降;买房
期刊
在广东东莞,有这样一位传奇的企业家,他敢想敢干、勇于逐梦,用孜孜不倦的精神和坚持不懈的毅力从一个身无分文的农村孩子,蜕变成身家过亿的权众集团董事长。他就是民营企业家聂权。他重视科技与创新,并身体力行,潜心研发生产“多用途智能升降机器人”,成为了率先由传统制造业转型高新技术产业的企业家代表。  聂权出生在贵州一个农村家庭。因为家里贫穷,12岁就辍学。但他不愿一辈子窝在小山沟里,过这样贫穷的生活。抱着
期刊
她是首位被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签约的中国歌唱家;归国后又致力于推广歌剧文化;而今,她在《诗经》的文化瑰宝中找到了自己向往的艺术,也找到了回国11年来真正要寻的“根”  10月26日,雾霾之后,银色的国家大剧院在蔚蓝天幕之下,尤为壮美。  “雾霾散去了,这或许是由于各位昨晚集体发愿产生的正能量所作用呀!”国家大剧院三楼的新闻发布厅内,“大雅之美——《诗经·乐图》带您品读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的讲座拉开序幕
期刊
二十年弹指一挥间!  1994年5月,鲜花盛开的季节,中共中央直属机关青联(以下简称“中直机关青联”)正式成立。由党中央各直属单位推选出的160多位优秀青年汇聚在青联的旗帜下,怀揣理想谱写壮丽的青春。  那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年代。邓小平南巡讲话开启了“第二次思想解放”的新纪元,改革开放加快步伐,一幅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历史画卷正徐徐展开。  在这伟大的历史进程中,中直机关青联担负着服务机关青年成长成
期刊
11月14日,《财富》(中文版)发布2014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25位商界女性”排行榜。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董明珠荣登榜首。  董明珠被称作家电业的“拼命三郎”,“中国的阿信”。她从底层的业务员做起,一步一步走到总裁、董事长的位置上。  自2013年5月25日之后,董明珠独挑大梁,身兼格力董事长、格力电器董事长及总裁三职于一身,格力正式开启了权力高度集中的“董明珠时代”。在她接过朱江洪权
期刊
仁波切,是对藏族地区的一些转世修行者的称谓,汉族人习称“活佛”。真正的活佛是什么样子?他们的修行之路上有什么故事?他们的生活又是什么样子?  初冬的成都,依然暖意浓浓。本刊记者应约采访益西降措仁波切,与他一起分享藏传佛教的教义,听取他启迪心灵的语言,感受他修行的艰难历程。  艰辛修得菩提心  活佛是转世而来的,但是菩提心是经过千辛万苦修行而来的。益西降措仁波切的成长之路,也是充满艰辛的学习和修行之
期刊
他出生于一个艺术世家,自小饱读诗书,通晓琴棋书画,但却带着与生俱来的动力,为参透“生与死”的终极问题而探究求索,最终归入佛门,成为一名居士;抱着“著作等身”的夙愿,他在工作之余出版了几十本佛学和国学专著,成为中华书局历史上最年轻的作者;不光“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他游历过六十多个国家,遍寻人类文明古迹,并立志在有生之年把世界走遍。  这听起来像是一个颇为传奇的故事,但却是一位青年学者的真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