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培养策略

来源 :当代教学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t356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的主旋律,体育课不但要通过锻炼增强学生的体质,更重要的是通过锻炼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关键词】激发学生培养意志;心理素质教育通过讲故事,介绍体坛明星成长经历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特别留意收集和他们同龄的小运动员刻苦锻炼的动人事迹,及时讲给他们听。由此可见,作为增进健康重要手段的学校体育教学的地位、作用更加突出。过去那种重身体、轻心理的传统体育教学观念是不全面的。面对现代的激烈竞争,未来人才不仅要掌握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更要具有较全面的能力,而且要有强健的体魄、健康的心理素质。品德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创新意识、竞争能力、自主人格、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要受心理素质的影响。而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又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范畴,怎样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真正促进学生身心两健,是我们体育工作者的一项新课题。人的任何意志行动总是由一定的动机所引起的。为此,我在日常体育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索。
  1当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所谓心理健康,即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康、健康的人际关系及反应适度等心理情感活动和行为的总和。各类研究和调查数据表明,现阶段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峻。其中以人际关系敏感、行为异常、心理承受障碍等表现较常见,有的还有抑郁、焦虑、厌学、自杀等现象。据有关文献报道,大约32%的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对这些学生进一步调查发现心理品质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弱点,如抗挫折能力、意志力、危机意识、协作精神等都比较薄弱。
  2造成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
  造成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错综复杂且变化比较大, 不仅与学生自身心理素质、也与学生所处的外部环境有关。
  (1)自身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中学生的心理、人格尚未完善成熟, 片面的思维方法容易将事物简单化, 一遇到挫折往往自暴自弃, 导致心理问题产生, 甚至酿成悲剧。
  (2)社会因素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社会消极观念极易使学生形成消极的心理意识,文化传播媒体中的凶杀、暴力、恐怖、色情等内容对心理健康的侵袭危害也很严重。
  (3)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目前,我国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出现地方性特点,国家尚无统一的规划与评估等监督体系。由于受传统的应试教育观的影响,有些学校只重视学科的课程设置,只重视给学生教了多少知识,而忽略了心理健康课程的建设,所以心理健康教育缺乏明确的目标和相对固定的系统内容,导致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人格的培养远远不够。
  (4)家长与学生之间缺乏沟通。家长、老师更多关注地是孩子的学习成绩 ,而缺乏思想沟通。即使出现了思想问题 ,亦得不到及时地引导 ,从而产生心理问题。
  (5)宣传力度不够,未引起社会、家庭足够的重视。社会、学校、家庭对孩子的认可多以其成绩是否优异,身体是否健康等作为评价标准,而很少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特别是一些成绩优异的学生的心理问题,更是被“优生的光环”所掩盖,而未能得到及时的咨询、辅导与诊治,轻则影响心理健康,重则导致悲剧的发生。
  因此,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目前新时期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
  3体育教学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
  在学校教育中,体育教学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它有着许多其它学科所不具备的、得天独厚的条件,这是由体育学科自身特点及其教学内容所决定的。它不仅能强体魄、长知识、增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品质得到培养和发展。
  3.1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由体育学科特点所决定的:青少年学生活泼好动,体育课又是在活动中进行的,学生的思想、情感和意志等心理品质在体育活动中就能极其充分地表现出来。学生因体育基础不同而出现的不同的学习效果以及因学习动机、兴趣不同所表现出的差别都是绝好的思想品德教育的时机。体育一般都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相对抗以及竞争性强的特点。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时,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通过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思想作风,有助于培养团结友爱、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培养机智灵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等意志品质,使学生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这是体育课不同于其它学科的一大特点。
  3.2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由体育教学内容所决定的: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教授体育的目的、任务时激发学生努力锻炼身体,以便将来更好地服务社会。在教基本技术时,要教育学生遵守法规、法则,做文明的、守公德的好学生。体育教材中有许多培养学生高尚思想品德的内容,教师要结合体育教材和目前市场经济形势下的具体要求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通过组织教学比赛、游戏活动及考试、达标等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及心理的稳定性和适应性,并向学生讲述健康人的心理标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经常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4在体育教学中如何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教育
  4.1上好理论课,增强学生的心理保健意识:通过体育理论课的方式讲授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问题在全世界范围内日趋严重,让学生了解真正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三者缺一不可,其中身体健康是其它两方面的基础,心理健康能使生理健康产生更大的价值。同时,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掌握心理健康的保健方法,使学生能及时而恰当地调节自己的心态,并鼓励学生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在运动中寻求快乐,陶冶情操,促进健康心理的形成。
  4.2改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宽松的教育氛围,这是学生形成健康心理的基础:体育教学多在室外进行,相对环境宽广,其特点是以身体练习为主的教与学、学与练,既有人人参与的集体统一的活动,又有分散的小群体的个人练习,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有着频繁的接触和行为交往;以往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人格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活动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真理的化身和绝对的权威;师生之间不能在平等的水平上交流意见,甚至不能在平等的水平上探讨教学知识;针对上述不平等的现象,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应改善师生关系:首先是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是正常的人与人的交往关系。其次,师生的思想(意见)、情感(体验)、意志(欲望)和行为应该得到同样的尊重。第三,学生应该得到足够的表现自己的机会,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的机会。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表现和发展。改善师生关系后,师生交流多了,情绪情感互相感染,造成了心理上的共振,情感上的共鸣,做到认知上相近,情感上相溶,心理上互动,课堂上气活跃,教与学、练的情绪高涨,学生处于积极的心理状态下,认知、操作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高,学练效果处于最优化,促进师生积极进取,自由探索,有所创新,使学生能创造性地应对环境的变化,增强心理素质。   4.3精选教学内容,满足不同学生需求,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材要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照顾他们体育兴趣,满足学生的体育需要。要尽可能扩大选取范围,增加一些选项课、专项课、开放式教学课。例如,可利用游戏培养学生的健康心态。通过游戏,学生的思想、智力、意志、体力得到锻炼提高,特别是对那些有自卑感、较孤僻的学生,应多让他们参加集体竞赛的游戏活动。因为在游戏中,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一组的学生为了在集体比赛中获得好成绩,就会互相督促,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形成好的群体力量。同组的同学会互相呐喊助威,从而促使学生间进行正常的感情交流,克服了一些不良的个性品质,使情感得到升华,促进了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个性发展。在活动过程中,还可以让体育素质较差、但责任心强的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担任裁判,通过他秉公执法,同学也不会轻视他,使这些学生不会因为体育素质较差而有自卑心理。
  4.4因材施教,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实施成功教育。体育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运动技术水平以及身体素质状况,做到心中有数,并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性格,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有目的地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指导,全面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孤僻、怪异的学生适宜选择球类、接力、拔河等项目;对优柔寡断的可让他们多参加球类的活动如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等项目;对腼腆、胆怯的学生可选择武术、体操(单杠、双杠、跳马等)等项目;对急燥、易怒的学生适宜选择下棋、太极拳、慢跑、长距离的步行以及游泳等项目;对缺乏信心的学生应选择一些简单易做的项目如跳绳、俯卧撑、广播操、跑步等;对遇事紧张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多参加激烈的比赛项目;对自负、逞能的学生可选择一些难度较大、动作较复杂的技巧性项目,如健美操、技巧、长跑、跳高、跨栏等项目。选择不同的体育运动,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在哪些方面有特长,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点做出恰当、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非分的妄想,并能发展自身的潜能,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全面促进身心健康。
  4.5在体育教学中推行“挫折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经受过挫折磨难、在逆境中成长的人,往往有良好的适应环境的能力和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挫折能给人以打击,带来痛苦和烦恼,但挫折也能给人以振奋,使人在磨炼中变得成熟。体育恰恰具有在困难中不断进步成功,并进一步挑战新的困难的特点,所以,有效地运用体育教学进行挫折教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4.5.1适度批评:现在的独生子女,备受家庭的宠爱,从小受赞扬多、批评少,傲气随着赞扬和自赏不断升级,和周围人的关系越来越远。其实,人的成长离不开批评就像离不开表扬一样,针对学生中出现的不同错误,如整队时讲话,着装不符合要求,练习时不认真,比赛时不遵守比赛规则等,对这些现象给予适当批评,有利于他们养成正视自己、容忍挫折的品格。
  4.5.2增加劳累:现在的中学生除了完成学习任务外,几乎和劳累无缘,这就形成了部分学生好逸恶劳、怕苦怕累、个性脆弱等不良品质。因此,体育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安排一些学生不愿意练、怕练的内容和手段。如耐久跑等,要求学生不断克服体力和精神上的困难或障碍,来培养学生刻苦耐劳、坚忍不拔的精神和意志。
  4.5.3制造挫折:由于长辈和部分教师的过分保护,使现在的学生不知受挫折的滋味是什么,但人的一生受挫折是不可避免的,所以一旦受挫折,就缺乏心理承受力。对此,教育工作者可以有意识地制造挫折情绪并积极引导学生学会改变思维方式,调整情绪来面对挫折。在体育教学中,可以利用教学比赛的胜负来教育学生。胜负是体育比赛永恒的主题,没有哪种活动像体育这样让人频繁地品尝失败,也没有哪种活动使失败成为如此正常和自然的结果。胜利的体验是教育,而失败的体验则是更加宝贵的教育,因此,对学生进行胜负观的教育尤为重要,正确对待胜负,胜不骄,败不馁。在胜利中找不足,继续前进;在失败中找教训,不被失败吓倒,以顽强的毅力去争取胜利,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正确对待今后的学习、生活,以及工作中遇到的挫折与失败,振奋精神,永远成为一个生活的强者。
  4.6课后延伸,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4.6.1课后小结,师生互动交流情感。①设疑法。讲课时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课后进行思考。②提问法。通过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去评价、辨别。③暗示法。教师利用心理学原理,让学生对课堂上自己的表现进行回忆,自己评价。④议论法。教师就课中某一环节,特别是学生的看法和评价不一样时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热烈讨论,自己找出正确的答案。其次,体育教学中有许多竞争性比赛或游戏,肯定会产生“失败”的一方。这些学生在一定时间内会产生精神和心理上的压抑,应注意消除他们的心理疲劳和心理障碍。教师可用简短、幽默的语言或小故事去启发他们,用真诚的目光去鼓励他们,使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去获得成功。
  4.6.2利用体育课外活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学校的课外活动有着趣味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学生容易接受,愿意积极参与,同时它不受课堂教学中的时间、空间、形式上的极限,更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深刻,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使教学活动由课内向课外自然延伸,由硬性统一课业向自主选择课业转变。
  总之,从小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精神,用勇气和意志战胜困难和挫折,养成严格遵守组织纪律和规章制度的习惯,尽可能地把心理健康教育与运动技能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增强身体素质的同时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参考文献
  [1]季浏.体育与课程新标准[M].武汉.教育出版社.2000
  [2]陈麟著.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与操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
  [3]李华益.中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8
  [4]祝蓓里,季浏.体育心理学新编.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95
其他文献
学生的认知主体性才能充分的发挥,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从社会学的角度讲,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人际交往作用的过程。教学过程中传递的信息要为学生接受、加工、顺应或同化,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相互间展开平等而充分的多向交往。只有当师生间的垂直交往与学生间的水平交往的渠道都畅通无阻时,交往能否顺利与和谐,与交往技能相关。因而,我在日常教学中着力对学生进行课堂交往技能的训练。  1从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角度出
期刊
在现实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经济的到来,以及社会交往日益广泛,教育 对人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提出了更多的条件。这在学生的课余生活之中,积极的因素越来越丰富,它们对学生的身心影响越来越明显。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是“学生智力生活的策源地”,是学生“个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只有当孩子每天按自己的愿望随意使用5-7小时的空余时间,才有可能培养出聪明的、全面
期刊
只有巧妙地创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有效的教学情境,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他们的思维,让他们品尝到数学学习的快乐;巧设探索性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答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笔者在数学教学的实践中,从三方面加强了培养学生数学的思维能力,并收到了较好
期刊
【摘要】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中学生物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有重要作用。培养基本技能的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创新潜能。本人在中学生物实验教学实践中,通过创设轻松的教学氛围,渗透创新思维方法,鼓励学生设计实验,科学评价学生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实验教学;创新思维;生物教学21世纪的人才应该是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高素质人才,中学
期刊
中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水平大致处在直接兴趣阶段,他们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处理等都具有浓厚的兴趣。如今的中学生应该怎样来学习物理知识呢?对物理教师的教学又有什么要求呢?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实验教学,下面就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感想。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课程作为学生的经验,更突出教学活动过程本身的价值,这必然要把课程作为教师、学生、教材、环境交互作用的动态情景,课程由此变成
期刊
兴趣是通向学习乐园的向导,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才能引导学生在知识的乐园里遨游,所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很重要。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未来社会所需要的既重视生存又重视发展的人才的最基本的素质。阅读兴趣和习惯在于培养,在于激活。  1提高学生的阅读浓厚兴趣  在阅读教学中,要使学生能够掌握课文的知识点,理解课文的重难点,欣赏课文的“风景点”,进而产生不断阅读的欲望,教师就一定要培养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期刊
【摘要】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对学生听、说、读、写综合技能的全面训练,获得基本的语言交际能力,为学生的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英语;环境影响;素质教育1环境影响的内涵  所谓环境影响,就是感情与环境影响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其主要目的是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活动包含为前提、互相促进的认识结构和情意状态两个方面,兴趣和动机是促进认
期刊
初中物理《电和磁》也叫《电磁转换》这部分教学内容里演示实验较多,有些实验不易成功,但我仍然做了,和同学们一起见证了“失败”,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演示实验一:条形磁体的指向性。  用细线悬挂住磁体中间后,由于线的扭曲张力,以及所挂的点难以保证在重心处,很难让磁体静下来指南北。这个实验虽然做得不成功,但让学生了解了这种方法,因为不成功,也让学生知道其实地磁场的作用是比较弱的。  演示实验二:通电
期刊
随着对新教育理念的不断学习和对按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新教材的使用, 改变教学方法,使用新的教学手段,是用好新教材的迫切要求,还要想方设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样才可以将学生的课业负担得以有效降低,从而整体提高教学以及教育的质量。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谈一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1教学目标要明确,教师备课要精细  小学数学新课程理念倡导“以生为本”的理念,就是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下积
期刊
【摘要】在以学定教的空间内,学生可以依照教师提供的框架,调节自己的学习进度、热点来学习,可以进行适当的活动,应当把精力放在设计“先学后教”的过程上,这也是教育操作的重要环节。在以学定教的空间内,学生可以依照教师提供的框架,调节自己的学习进度、内容,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问题、热点来学习,可以进行适当的活动;教师则应注意学生学习的共同点,抓住他们学习中的闪光点,突出学习的重点。  【关键词】以学定教;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