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教材思想之我见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man_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叶圣陶先生作为一位语文大家,为我国语文教育事业倾注了一生的心血,留下了丰富的著作。本文从梳理叶圣陶先生教材编写体系入手,分析其教育理念,探讨对当今教育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教材;教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教材是师生教学活动的主要凭借,是一个课程的核心学习材料。教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材编辑者的意图和教育思想。通过对教材分析,必将会对教育教学思想有更近一层的了解。
  一、叶圣陶与教材编写
  叶圣陶先生编写教材的过程,也是他探索语文教育教学的历程。他在编辑出版上花费了颇多心血,他说:“如果有人问我的职业,我的回答是:第一是编辑,第二是教员。”叶圣陶先生呕心沥血,为语文编辑出版事业奋斗终身,据叶至善回忆:“我父亲一生编了 20 来部语文课本,他不断进行革新,直到去世前,还为没有能使语文教学形成一个科学的体系而感到遗憾。”
  叶圣陶先生对国文教材编写进行了多方面探索和实践,叶晨燕在《论叶圣陶语文教材建设的多项探索》一文中,从教材的各个要素分析了教材的性质,划分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层级式网络型语文教材体系。
  从上表可见,叶圣陶先生编写的教材目标明确,针对性强。
  其次,从教材内容的选文要素来看,叶圣陶先生一以贯之的坚持新創作。
  最后,叶圣陶编写的教材,从日常实际情况出发提高学习者的语文知识素养,以便学习者日后适应社会并积极改变社会。总之,叶圣陶先生编写的教材兼顾实际生活的社会需要和学生成长的个人需要。
  二、叶圣陶之教材理念
  叶圣陶先生的国文教材反映了他的教材观,且他的教材观是大教材观。之所以说“大”,在于他的教材来源于人们生产活动接触到的事物。
  (一)语文教材是语文学科的“例子”
  语文教材是帮助学习者获取知识的一种途径,但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可以通过一种或多种教材来获得。“教材即使编的非常详尽,也不过是某一学科的提要,加上一些必要的范例罢了(语文课本几乎全是范例)。”这句话包含着深刻的含义,其一,教材是学科的提要,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不茫然、不混乱,学习的过程中有路可循,有事可做;其次,教材尤其是语文教材还包括种种范例,这些范例是获取知识、养成习惯的一种凭借。
  (二)教材具有完整的知识系统
  叶先生把语文学科的知识系统放在学习的首位,注重知识系统的完整性,在《开明国文讲义》的编写中严格把文法、修辞、文话合理有序编排,使其自成体系,以便于学生通体阅读之后获取语文科的完整知识。叶先生认为,学习语言文字若只专注于内容而忽视其形式,结果就只能是劳力多而收获少。但是,学习文章形式、章句法则的知识须得结合选文来看,一是文章形式、章句法不脱离于具体的材料独立存在,二是脱离了具体材料的文章形式、章句法则的学习毫无意义,脱离实际需要、不能运用的知识毫无价值。
  (三)教材适应读者和社会需要
  叶圣陶先生从事编辑出版工作,编辑书刊向来是站在读者需要的基础上,编辑适合读者需要的书刊。编写教材时也从多方面考虑学生的需要,选取适应青年需要的选文,编写适合读者需要的教材,使学生通过课本学到终身受用的本领是叶先生一直努力的方向。叶圣陶先生作为一个爱国主义者,也注重社会的需要。在编写课本时“要体现教育方针、体现政策、培育新人。所有的课本都要为这个总的目标服务”。在这样的教育方针政策下培养的学生在无形中都接受着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政治素养。
  三、语文教学理念
  叶圣陶先生的教材理念,受到他的语文教学理念的支配和影响,同时也是他对语文教学提出的严肃要求。
  (一)语文教学原则:课堂内外相结合
  叶圣陶先生强调学习是为了自身终身受用,选取的教材供学生学习阅读和写作的知识,让学生获得经验处理生活的问题。这个过程需要兼顾课堂内外,“以为教育可以把学生所需要的一切全部给他们,学生出了学校再不用自己去研讨追求了,这种认识是根本不对的。”学生学习,从不受课堂内外、校园内外的局限。叶圣陶先生说:“书里有丰富的知识。但是读了书并不等于长了知识,比如,豆科植物的特征,叶是羽状复叶,花是蝶形花冠,书上明白写着,可是有不少人不知道槐树属于豆科。”知识是来源于生活的,教材选取的供学生学习的系统化知识,教学过程尤应注意课堂内外的紧密联系,才好“在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平时的积累、实践的历练,把“知”转化为“行”,渐渐化为习惯,才算具有了能力。
  (二)语文教学过程:精读与略读相结合
  叶圣陶先生认为,逐句讲解达不到国文教学的目标,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无益甚至有害,为使学生养成阅读书籍的良好习惯,叶先生提出精读与略读的教学指导方法,“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二者都需要教师的指导。精读与略读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叶圣陶先生对教师如何帮助学生精读与略读作了非常细致的阐述,提出了完整的精读指导步骤。精读与略读相结合的读书方法“给学生带来的益处绝不仅限于语文方面,他们将因为学得生动活泼而身心都得到健康发展,智慧和才能也将得到充分发挥”。
  叶圣陶先生的编写和参与编写的众多教材针对性强,并从教材编写、教学方法等多方面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形成了一个完整、科学的教育体系,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可操作性。顾黄初先生在纪念叶圣陶诞辰一百周年的时候说:“这几年,在语文教育界有越来越多的同志,观念更新了,思路清晰了,做法对头了,这恐怕与直接或间接地受了叶圣陶的影响有关。”
  参考文献:
  [1]周溶泉.叶圣陶[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0:135.
  [2]徐登明.编辑出版家叶圣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4(3).
  [3]叶晨燕.论叶圣陶语文教材建设的多向探索[D].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3).
  [4]叶至善,叶至美,叶至诚编.叶圣陶集[第十一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270.
  [5]刘国正编.叶圣陶教育文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709.
  [6]叶圣陶,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编.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113.
  [7]刘国正编.叶圣陶教育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527.
  [8]叶至善,叶至美,叶至诚编.叶圣陶集[第十四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114.
  [9]叶圣陶著,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编.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14).
  [10]雷玲主编.教师要学叶圣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68).
  [11]顾黄初.学习叶圣陶,发展叶圣陶[J].语文学习,1994(10):10.
  作者简介:王效层(1993-),女,汉族,山东菏泽市人,教育硕士,济南三职专,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四逆散合半夏泻心汤配合西药治疗胃-食管癌术后吻合口溃疡的疗效。方法:将316名胃-食管癌术后吻合口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西药、中药、中西医结合三组,分别采用西药、中药
学生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下学习,观察力敏锐、记忆力增强、想象力丰富,会兴致勃勃、心情愉快地去学习,表现出个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激发孩子们对美术的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是
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结构、社会特征、文化传统等方面的相似性,使得其在社会工作介入扶贫济困中的使命、角色、目标、任务上也呈现出共通性,但由于经济、社会等发展阶段的不同
近几年,我国的区域经济在不断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不仅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还受到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本文阐述了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二者之间的关联,提出了
期刊
近几年关于“生态”的相关研究在经济及地区发展中显得愈发重要,特别是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被摆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它贯穿于经济、政治、社会建设等多个方面,其发展模式就是绿
期刊
摘要: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重构,是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改革的重点。中职旅游专业教学如何改革才能克服目前旅游教育存在的弊端,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要拥有怎样的职业能力才能更好地满足旅游企业的用人需求,是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落脚点,也是本文研究的关键点。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数据收集与处理、统计分析等方法,对珠海市旅游从业人员的岗位核心能力进行了调研,并以此为基础对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构建“
主持人:如何建立房地产市场的长效机制?rn赵秀池:首先,构建完善的住房供应体系.当前住房供应体系也在实行分层供应的思路,即低端有保障、中端有支持、高端有市场或高端有调控
期刊
1引 言rn1960年Meyer-K(o)nig W.和Zeller K.在[6]中提出了Meyer-K(o)nig-Zeller算子 rnMn(f,x)=∞∑k=0f(k/(n+k))mn,k(x),0≤x<1,Mn(f,1):=f(1),mn,k(x)=(n+kk)xk(1-x)n+1,
当今社会大学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他们活跃在社会的各行各业,有着自己的事业和理想,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就业压力和生活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到创业的大军中来,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