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SR标记的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分析

来源 :作物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haixiong19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合理利用国内外玉米种质资源进行玉米品种改良,利用40个核心SSR标记对31份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0个核心SSR标记在31份不同来源的玉米自交系中共检测出190个等位变异,每个SSR标记检测得出的等位变异总数为3~11个,平均6个;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841~9.191,平均3.987;引物的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变幅为0.457~0.891,平均0.699;通过UPGMA聚类分析,可将玉米材料分为4大类。31份玉米材料中,来自相同地域的玉米材料间遗传差异较小、亲缘关系
其他文献
为了探讨种植季别对稻米营养成分、米饭质构及食味品质的影响,以长江流域生产上较大面积种植的10个优质稻品种、21个普通稻品种为材料,测定了大田栽培条件下头季与再生季稻米基本营养成分及米饭的质构、食味等指标,并对各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种植季别间稻米品质、米饭质构和食味差异极显著,参试普通稻与优质稻品种类型间差异不显著。(2)再生季稻米中的蛋白质含量为8.70%~8.88%,比头季稻米高22.5%~24.5%;脂类物质含量为2.00%~2.24%,比头季稻米低24.6%~27.2%;米饭
介绍了天津小站稻的振兴背景与发展现状,指出小站稻发展过程中面临资源投入粗放、耕地地力等级较低、清洁生产技术应用不够和品牌建设滞后等问题,提出了耕地质量评价、绿色发展和品牌建设等应对措施,并对下一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马铃薯是甘肃省三大粮食作物之一,也是甘肃省农民的主食和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富锌马铃薯价值链的构建将技能扶贫、产业扶贫与营养干预相结合,以营养型优质农产品富锌马铃薯为切入点,紧紧围绕技术开发环节、生产过程环节、加工贮藏环节以及宣传推介环节,指导农户生产富含微量元素锌的马铃薯,在提升农户马铃薯种植和贮藏技术,提高马铃薯营养价值的同时,致力于探索构建开发富锌马铃薯价值链。
深两优678是衡阳市农业科学院与江西汇丰源种业有限公司以深08S为母本,TO678为父本,通过二系杂交选育而成的一季杂交稻新组合,具有产量高、米质优、综合抗性好等特点,2019年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深两优678适宜在湖南南部和江西省等稻油两熟区作中稻种植。介绍了深两优678的选育经过及栽培技术。
沂水县属于低山丘陵区,该文选用日本皂角及G303、304、天丁1号、鲁皂1号等优良皂角品种,采用3 m×2 m密度定植,主杆整形技术,从而达到早期优质丰产的目标。
为筛选出一种有效、适用的化学调控剂,减轻水稻苗期低温冷害,以湘早籼45号为材料,进行低温下不同化学试剂、混合剂、喷洒时期和喷洒次数的筛选及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单独喷施0.01 mol/L CaCl2、20 mg/L烯效唑、6 g/L K2HPO4、10 mg/L ABA、100 mg/L水杨酸、10 mg/L 6-BA溶液可显著提高低温下幼苗活苗率。与单剂喷施相比,在2叶1心期连续喷施3次DTKJ混合液(即20 mg/L烯效
以陕西省商洛市小麦、玉米生产基地、种粮大户、一般农户、化肥销售网点、劳动力市场为研究对象,对近10年来全市小麦、玉米生产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发现商洛市主要粮食作物种植
山东省地处黄淮海地区,气候条件有利于大豆生产,是我国优质蛋白大豆的优势产区,也是我国的大豆加工、繁育大省。其大豆年加工量占全国的20%,且可供应黄淮海地区和长江流域50%以上的大豆良种,在我国大豆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由于大豆种植收益低,近20余年来山东省大豆种植面积锐减,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加工企业原料压力巨大,且大豆育种和制种水平也有待提高。建议着力推广良种良法,大力发展大豆规模化、标准化种植,进一步提高大豆加工水平,培育壮大育种企业,推进大豆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为了丰富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资源,促进河南小麦生产,2011年,河南科技大学利用系统育种法在洛阳种植的淮麦18群体中选育出科大111,并于2021年通过河南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属于半冬性小麦,冬季抗寒性较强,株型松散适度,茎秆弹性好,抗倒性好,对条锈病抗性表现稳定。2017—2018年和2018—2019年度参加河南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6498.0~8518.5 kg/hm2,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2.9%~5.1%,增产试验点比例为63.6%~81.8%。2019—
抗性淀粉有降低餐后血糖和胰岛素应答、提高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预防便秘和结肠癌发生等重要生理功能,是近年来功能食品领域和作物遗传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介绍了高抗性淀粉功能稻米的产业需求,国内外通过常规育种、诱变育种、基因工程技术等手段培育的高抗性淀粉功能型水稻品种的研究进展,提出了高抗性淀粉功能稻米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