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秧苗抗低温调控剂的筛选及应用效果初探

来源 :作物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igang987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筛选出一种有效、适用的化学调控剂,减轻水稻苗期低温冷害,以湘早籼45号为材料,进行低温下不同化学试剂、混合剂、喷洒时期和喷洒次数的筛选及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单独喷施0.01 mol/L CaCl2、20 mg/L烯效唑、6 g/L K2HPO4、10 mg/L ABA、100 mg/L水杨酸、10 mg/L 6-BA溶液可显著提高低温下幼苗活苗率。与单剂喷施相比,在2叶1心期连续喷施3次DTKJ混合液(即20 mg/L烯效
其他文献
粮食储备是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石。近年来,我国粮食收储制度不断完善,国内市场供应充足、运行平稳。但随着全球疫情形势的复杂化和国内自然灾害的频发,我国粮食收储在收割、运输、储存等环节中显现出不同程度的短板,如收获总损大、物流节点缺乏整体化布局、各节点间衔接效率低等问题。基于以上现状,本文给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粮食收储调控能力的应对策略。
柞蚕脓病是柞蚕主要传染性病害,对柞蚕生产危害较重,严重时发病率达50%以上。该文明确柞蚕脓病病原、病症、传染途径、发病规律,通过其传染途径及发病规律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减轻柞蚕脓病对柞蚕生产的危害,实现柞蚕稳产增收。
杂种优势利用是有效应对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两系法杂交水稻是基于光温敏雄性不育系建立的杂种优势利用途径,其不育系育性受核基因控制,不受恢保关系制约,与三系法相比,配组更加自由,稻种资源利用率更高,制种程序相对简单。回顾了光温敏雄性不育系的发现和利用历程,总结了两系杂交水稻的育种成就,对两系法杂交稻发展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并就如何进一步发展两系法杂交水稻提出了展望。
常优粳7号(曾用名杂粳14-6)是由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与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共同选育而成的三系杂交粳稻新组合,2019年通过江苏省审定(苏审稻20190019)。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机插栽培技术及制种技术等。
晶4155S是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用湘陵628S作母本与Y58S杂交,定向培育而成的中籼型水稻温敏两用核不育系。至2021年已选配出晶两优华占、晶两优1988、晶两优1212等42个通过国家审定的优质高产抗病新组合。介绍晶4155S特征特性及其系列杂交组合高产制种技术。
为了探讨种植季别对稻米营养成分、米饭质构及食味品质的影响,以长江流域生产上较大面积种植的10个优质稻品种、21个普通稻品种为材料,测定了大田栽培条件下头季与再生季稻米基本营养成分及米饭的质构、食味等指标,并对各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种植季别间稻米品质、米饭质构和食味差异极显著,参试普通稻与优质稻品种类型间差异不显著。(2)再生季稻米中的蛋白质含量为8.70%~8.88%,比头季稻米高22.5%~24.5%;脂类物质含量为2.00%~2.24%,比头季稻米低24.6%~27.2%;米饭
介绍了天津小站稻的振兴背景与发展现状,指出小站稻发展过程中面临资源投入粗放、耕地地力等级较低、清洁生产技术应用不够和品牌建设滞后等问题,提出了耕地质量评价、绿色发展和品牌建设等应对措施,并对下一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马铃薯是甘肃省三大粮食作物之一,也是甘肃省农民的主食和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富锌马铃薯价值链的构建将技能扶贫、产业扶贫与营养干预相结合,以营养型优质农产品富锌马铃薯为切入点,紧紧围绕技术开发环节、生产过程环节、加工贮藏环节以及宣传推介环节,指导农户生产富含微量元素锌的马铃薯,在提升农户马铃薯种植和贮藏技术,提高马铃薯营养价值的同时,致力于探索构建开发富锌马铃薯价值链。
深两优678是衡阳市农业科学院与江西汇丰源种业有限公司以深08S为母本,TO678为父本,通过二系杂交选育而成的一季杂交稻新组合,具有产量高、米质优、综合抗性好等特点,2019年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深两优678适宜在湖南南部和江西省等稻油两熟区作中稻种植。介绍了深两优678的选育经过及栽培技术。
沂水县属于低山丘陵区,该文选用日本皂角及G303、304、天丁1号、鲁皂1号等优良皂角品种,采用3 m×2 m密度定植,主杆整形技术,从而达到早期优质丰产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