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住大师之作

来源 :财富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xiaoyan04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栋建筑建于珍珠泉旅游度假区。展览区中心有一个青山绿水环绕着的湖。建筑物特别对强调现有的自然环境使用,水面映射出别墅的整体造型。
  该建筑由纹理考究经过锈蚀处理的绿色青铜建造而成,内表面是本地的樱桃木,当地的天然石头铺盖电梯通道、壁炉和屋顶露台。
  “舟泊”宜于度假居住,它也可作为艺术家们短期创作居所,家庭小团队旅游,会议中心,研讨会和短期工作。内部大多的公共职能位于入口层,会议室通过滑动墙可连接到食堂;客厅的落地窗对着湖面,卧室全部位于同一个楼层,其中的套间还可被用作为艺术家的工作室:两层楼的套房中工作室坐落在最底层。
  设计“舟泊”的出发点是创造在大自然中的和谐生活。这座建筑的视觉联想可以是“船离开海岸线”时的景象,或者作为一个中国灯笼反射到湖面上,体现了不同的浪漫。
  这个三面围合一面开敞的建筑,在空间上是内聚和封闭性的,在形态上保持建筑与空间的连续性,这种连续性不仅在于建筑本身,也体现在建筑与城市的关系上,是设计者对于“中国房子”范型的一次具体操作。它的显现与修正来源于具体的功能与构造问题的思考,例如屋面的做法,为了解决雨水的排泄,双曲面就是一种自然的选择,在这里,造型的考虑是次要的。
  房子的基本状态“睡着了”,建筑师引入了“席居”的生活制度。房子与居者同为“梦游者”。为了配合房子的风格,“三合宅”里采用明式家具。在材料方面,使用了产自苏州的水磨清贴砖面,以及切割打磨的大青砖等传统材料。
  空间形态与人的身体做缓慢、沉重、颠簸着的却没有中断的移动。房子中间围着一方浅池,水波、睡者、房子互相荡漾,以温暖的目光看着周围世界的流衍。神来之笔是竟然有一棵树穿破屋檐,却又觉得与房子无比和谐——那是一棵原先就生长在那里的大树。
  “光盒子”建筑由一实一虚两个立方体组成。实体部分是一个从地上架起的60米细长箱体,横亘在小溪前面,内部空间沿着箱体的长向直线排开:门厅、厨房、餐厅、起居室、工作室以及位于三处夹层空间卧室和起居空间。夹层部分的底板结构是船底形,形成房间缓坡状的独特地面,对于底层也不会因为夹层底板的存在而破坏空间的延续性。在箱体的中部,面向道路的位置是一个人工种植的矩形竹林,形成了一个虚的立方体,其后是别墅的主入口。
  “光盒子”对于自然光线的处理方式必须很独特,整座房子就像一个精密的光的容器,外墙除了两个起居室开有大玻璃窗分别朝向建筑北面和东面的空地,其余部分只有像舷窗一样的小方洞。主要的自然采光来自布满屋顶的带形天窗。对应内部空间的变化,天窗的宽度和间隔各不相同,阳光透过天窗投下许多细细的光带充满整个室内,随着时辰和四季太阳高度的变化,这些光带缓慢移动,像日冕一样精确记录下大自然的周期变换。
  建筑的基础是一排间隔5米的圆柱,将上部“U”形的混凝土管状结构托起,最大限度的保持了基地自然地面,外墙表面为纯净的黑色,做法是在混凝土结构部分外嵌本地出产的黑色石板条。
  架空的地面,纯净的外形,谨慎的开窗,内部精确的光线,建筑以一种宁静和克制的态度,创造了建筑和大自然之间的新的平衡。
  “六间”在语言上将建筑的功能和形体分解还原为基本的构成元素——由相同体量构成的标准独立单元和连接这些单元(6×6×6的立方空间)的通道走廊。在六间建筑中,这些独立单元完整地处在整齐有序并相对分离的状态。相同尺度的空间在不同的区域和时间中完成不同的功能利用。
  “六间”建在16号地块的山坡顶部。建筑南立面距道路10米,东北面对景致优美的山谷和湖泊,东南面有充足的阳光和开阔的视野。针对建筑内不同区域的功能设计光源,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里,使室内空间在自然光源中有丰富多变的表现。“六间”的大面积的玻璃窗为夏季室内创造了可开敞的空间,使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
  “六间”一字排开,在中间处转折13°。主入口设置在转折处,内部空间功能分区明确。整体由清水混凝土建造,基本的几何形体明晰和富有变化,灰色、无修饰的建筑在绿色环境中和谐、平静。
  采用“一分为二,化整为零”的策略,将酒店的公共空间隐匿于山洼,山脊部分的客房作小体量切分,使整个“原舍酒店”建筑群顺应地势,融入环境。材料采用黑、白、灰色的混凝土切块,用普通水泥产品构筑当代的中国山水聚落。
  室内空间设计不一定与建筑设计有所冲突,可以尊重建筑本身的条件,以强化建筑原有的设计意向及本质,提升空间使用的效能。在没有完全覆盖的建筑内部结构环境下,建筑物的架构给予未经陈设的或没有装饰的外壳创作了一个有趣的建筑室内环境。
  设计既是有计划的,又是随意的;既是精致的,又是朴实的;既是永久性的,又是持续地变化的。该项目设计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以及各方面的灵活性,发掘建筑物最佳的功能,以达致空内空间与建筑设计完整极致的一体,亦使建筑物可进行分期运作及可持续性发展。
其他文献
那里的街道都是带上盖的;四季如春,弧形玻璃笼罩着威尼斯城般的购物环境;水上世界;拥有恒温游泳池等设施的会所;公园、中学、国际学校、音乐广场……那个地方,是在建中的“星悦南岸”,第一期将在2014年夏天正式推出。  说起新昌营造,大陆人可能会略感生疏,香港人却无人不知,作为亚洲历史最悠久的建造集团之一,香港新昌营造集团建造包括香港昂船洲大桥、澳门威尼斯人度假村酒店、金沙城中心等地标建筑,目前还同时负
期刊
中国戏曲人物画以中国舞台戏曲为题材,戏中有画,画中有戏,以戏入画,凝固住戏曲舞台的风华绝代,透过纸背重回如痴如醉的精彩瞬间。所以,在彰显传统气质的高档酒店墙壁上,在渲染国学气氛的高端沙龙空间里,往往都会挂几幅中国戏曲人物画,或浓墨油彩或清淡水墨,或写实或写意。  不过从画的品质层面来看,这些作品可就良莠不齐了。有的戏曲人物像画花了的熊猫脸,大块的油彩堆上去,毫无层次,艳俗得让人不忍直视;有的乍一看
期刊
简要地看,改革开放以来,当代水墨的发展从一开始就不单纯是一个艺术形态问题,而是一个涉及社会学、文化学,甚至是意识形态的问题。  反叛与颠覆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当代水墨发展的一个基本特征,从实际的创作来看,反叛与颠覆的对象则各有侧重,追求的目标也不一致,大致来看,有两种倾向表现得较为突出:一种是主张放弃传统水墨的笔墨程式,通过对西方现代艺术的学习,建构一种新型的现代风格。这一脉络的艺术家主要受到西
期刊
上海艺术设计展  “都市丛林”进行时  12月的头几天,在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上海艺术设计展2013”上,清华美院和NABA的几位教授带着两个学校的20多位学生,在展览现场设计制作作品。他们用计算机建模、欢乐地打磨木头粉刷墙壁,另一旁,则用快拍记录着整个设计进行的状态。  这次合作以工作坊的形式展开,从11月中下旬开始持续约半个月。“我们是‘校际社区’邀请展中唯一一个将作品带到现场完成的,其他一
期刊
中国的当代艺术诞生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社会制度由单纯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开放的文化思潮在中国兴起,艺术家们将对中国社会现实和传统的反思、批判用艺术的语言呈现出来,针砭时弊。时至今日,当代艺术早已经不复往昔“地下艺术”的窘迫,反而成为市场上最闪耀的明星,势头如日中天,但正像一些批评家所说的,中国的当代艺术动力日益衰竭,正逐渐沦为市场的奴仆。  2013年11月22日,在福建石狮灵秀
期刊
我喜欢新的东西,喜欢每一天都不同,还喜欢挑战自己超越自己。我个人很有好奇心,没有喝过的茶,没有尝过的食物,没去过的地方都要去试试。  好奇心是人最美好的一种特质之一,有好奇心的人就说明心态年轻。我特别不喜欢某些德国人,他们每年要到同一个地方去度假,二三十年去同一个地方,甚至住同一个宾馆,在同样的房间,每天在同样的餐馆吃饭,他们也不嫌腻。跟他们一起吃饭,比如说在泰国,就一定要吃菠萝海鲜炒饭,我说你就
期刊
曾经有一部收视率很高的美剧叫《X档案》,当你打算翻开这个档案的时候,你的IQ和EQ都要进入紧急备战的状态。打开EX档案也一样。EX就是前度,前男友或前女友。这个特殊人群的档案如果是在进行时的状态下打开,随时会面临类似熊猫烧香那样的病毒入侵。在网络上也曾经一度引起热议,话题是我的前任是极品。各种的腹黑男心机女尽情地宣泄着对前任的爱恨。所以在EX档案的标志上应该要画上一只麦昆的骷髅头,此处危险,请勿靠
期刊
现实是意式浓缩,梦想是卡布奇诺。时光倒流,从羊儿吃下咖啡果后翩翩起舞的那一刻起,咖啡的芳香就征服了人类的灵魂。咖啡的秘密一经传遍世界,人类的历史和活动便慢慢的改变了,革命发生了、罗曼史迸出火花、文化从冲突到融合……皆因咖啡因是一种兴奋剂,会让人活蹦乱跳。如果酒精是带我们远离世界,那么咖啡因再度唤醒我们回到这个世界,在工作日由咖啡所支撑的清醒是一种压迫性的痛苦。不管你的咖啡里加了糖还是盐,它的提神作
期刊
2013秋拍至笔者发稿时已进入尾声:从10月初香港第一轮起,香港和北京两地已交替举行了4轮拍卖,12月中旬又移师南方。其中11月下旬的香港第二轮、12月初的北京第二轮拍卖呈现三大看点:首先创造了一连串拍卖纪录,使今年秋拍呈现先抑后扬的戏剧性走势;其次书画、油画与瓷杂三大传统板块的表现可圈可点,其中书画和油画两大板块的表现更值得玩味;第三,12月初的苏富比北京秋拍,令人再度关注跨国拍卖业巨头进军内地
期刊
茶香且器美  此间别墅是林珊旭好友的宅邸,所以预展茶会透露着一种会晤友人的温情和随意。房间的各处,摆放着几十种精美到令人叹息的日本上茶道具和酒具藏品,堪称匠心独运。客人们随意浏览各式金银铜铁汤沸及各家精湛日式金工技法,虽不可能在这私宅中完整呈现百年堂号金工茶道具发展脉络,但对于喜爱茶道和收藏的朋友们而言,已是个非常养眼养心的下午。  边上还有一桌,正在烹煮茶汤,那种信手捻来的自然自在,让观者觉得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