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血管为导向的淋巴结清扫术在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

来源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zha2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以血管为导向的淋巴结清扫术在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10月至2015年7月山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57例行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以血管为导向的淋巴结清扫术,分为以结肠中血管为导向的幽门下区淋巴结清扫术、以胃十二指肠动脉为导向的幽门上区淋巴结清扫术、以肝总动脉为导向的胰腺右上缘淋巴结清扫术、以脾动脉为导向的胰腺左上缘淋巴结清扫术4个步骤。观察指标:(1)手术及术中情况。(2)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随访时间截至2017年6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s表示。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

结果

(1)手术及术中情况:157例患者均成功完成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术,手术时间为(178±38)min,淋巴结清扫时间为(61±27)min,术中出血量为(87±40)mL,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为(1.2±0.4)d,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为(2.8±1.3)d,术后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为(7.5±2.6)d。157例患者中,10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5例肠梗阻、3例吻合口瘘均经保守治疗后好转,2例老年患者因肺部感染死亡;其余患者未发生并发症。157例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9±3)d。(2)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157例患者淋巴结清扫总数为(34.6±11.0)枚,幽门下区淋巴结清扫数目为(4.8±2.1)枚,胰腺上缘淋巴结清扫数目为(12.3±4.7)枚;肿瘤TNM分期:Ⅰa期26例,Ⅰb期33例,Ⅱa期18例,Ⅱb期24例,Ⅲa期37例,Ⅲb期19例。(3)随访情况:157例患者中,142例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6~5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7个月,术后3年生存率为67.6%。

结论

以血管为导向的淋巴结清扫术应用于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术中安全有效,可简化手术步骤。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以围肝门切除为本的肝门部胆管癌治愈性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2月至2016年6月清华大学附属清华长庚医院收治的4例不同Bismuth分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经术前检查和评估后制订对应的手术策略,患者行单独围肝门切除术或围肝门切除联合中央区域肝段切除术。观察指标:(1)术中情况。(2)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3)术后情况。(4)随访情况。采用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D)患者发病时间分布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7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76例AD患者的临床资料。将纳入患者按以下标准划分:性别、年龄[青年(<45岁)、中年(45~59岁)和老年(≥60岁)]、Stanford分型(A型和B型)、是否合并高血压病。将各变量纳入圆形统计法分析患者发病的时间(月份和昼夜)分布情况。观察指标:(1
胆囊肝样腺癌作为一类临床少见的肝外腺癌,具有肝样分化的特征,临床上需与肝细胞癌及胆囊癌相鉴别。目前,国内外主要以零散病例报道为主,尚缺乏系统全面的文献综述总结,本文就胆囊肝样腺癌的组织学起源、临床特点、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进行系统综述。
目的总结胃癌腹膜腔转移CT检查的影像学表现。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9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8例胃癌伴腹膜腔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行全腹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图像后处理采用多平面重建(M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观察指标:(1)胃癌原发灶的CT检查影像学表现。(2)胃癌腹膜转移的CT检查诊断准确性及影像学表现。(3)淋巴结及其他腹
目的比较腹腔镜和开腹D2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及淋巴结清扫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17例行D2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117例患者中,60例行腹腔镜D2胃癌根治术,设为腹腔镜组;57例行开腹D2胃癌根治术,设为开腹组。结合患者意愿选择行腹腔镜或开腹D2胃癌根治术。根据肿瘤部位选择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或近端胃大部切除术。严格
腹主动脉瘤合并消化道恶性肿瘤较少见,其外科治疗策略目前仍存在争议,治疗难点主要在于手术方案的选择——是同期还是分期处理腹主动脉瘤与消化道恶性肿瘤,两种方案各有优点,但也有其不同的潜在风险。笔者结合相关研究文献回顾,探讨该类患者治疗策略。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逐渐成熟,成为治疗腹主动脉瘤首选,可在保证血供正常的前提下,同期切除消化道恶性肿瘤。对解剖条件合适患者,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联合腹腔镜消化道恶性
目的探讨预防性切除术治疗肝外型门静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5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收治的1例肝外型门静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2013年底无明显诱因出现腹上区隐痛。2014年5月收治入院后行腹部B超、腹部CT、腹腔血管造影、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检查后诊断为肝外型门静脉瘤,结合患者个体情况,选择行预防性切除术治疗。手术方式选择肝外型门静脉瘤切除术,探查腹腔后,在术中超声
目的探讨半导体激光原位开窗术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主动脉弓部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采用半导体激光原位开窗术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主动脉弓部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变累及主动脉弓上分支行相应半导体激光原位开窗术。观察指标:(1)手术及术中情况。(2)随访情况。采用门诊、住院和电话方式进行随
腹部外科中的血管疾病虽发病率较低,然而一旦发生,进展迅速,病情危重,病死率高。并且该类疾病常起病隐匿,临床表现不典型,早期缺乏特异体征,早期诊断困难,误诊率高。故临床医师亟须加强对该疾病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