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身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来源 :百科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ners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身能力长期以来吸引着人类,也为许多哲学家和文学家带来创作的灵感。英国科幻作家赫·乔·威尔斯1879年创作的《隐身人》一直吸引着众多的读者,并于1933年拍成电影。隐形斗篷也在《哈利·波特》一书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此外,与隐身认知相关的心理认知研究,也是科学家致力于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对于心理学家而言,其中,最基本的问题是:隐身会如何影响人们的感知呢?
  
  如何从心理上制造隐身感
  虽然隐身能力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但是在隐身时个体对自己身体的感知到底是怎样的,却也一直蒙着一层神秘面纱。为了探索在“隐身”时人对肢体的知觉,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神经科学系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2008年,他们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期刊》的研究尝试诱发个体产生一种隐身的感知幻觉。在实验中,参与者保持站立姿势,戴上一个头戴式显示器,并做低头状。此时,参与者的真实视野被显示器代替,他低下头看到的不是自己的身体,而是一个塑料模特的身体。
  实验中,研究者设置了两个条件:一个是同步条件,即同时用物体触碰参与者和塑料模特的同一个身体部位,以此来诱发个体的身体幻觉,因此称为同步条件;另外一个则是非同步条件,即触碰动作不是同时发生的,会存在一定的延迟,作为对照条件。整个实验过程持续2分钟,之后实验参与者需要完成一个问卷,其中3个问题是关于是否觉得塑料模特是自己的身体的幻觉(如:我觉得塑料模特的身体就是我自己的身体)。结果表明,相比非同步条件,在同步条件实验中有更多的参与者觉得塑料模特的身体是自己的,并且当触摸棒接触塑料模特的身体时能够真切地感受到那种感觉。由此表明,通过同步传感的设置,能够很好地诱发个体的身体幻觉。这为后续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使得研究者能够进一步开展对“隐身”的研究。
  在上述研究中,塑料模特是真实身体的替代品,而2015年发表在《自然·科学报告》的研究中,研究者则增加了更接近真正“隐身”的条件。实验参与者通过头戴显示器,看到的是一个刷子刷过一个空白的地方,不过这个位置和自己真实的身体是严格对应的,只是在时间上有同步和非同步两种实验条件。结果发现这种“隐身人”条件和塑料模特假人一样,很好地诱发了参与者的幻觉。在同步条件下,实验参与者主观报告的身体幻觉均高于非同步条件,并且彼此显著相关。
  此外,为了更客观地记录个体的反应,还增加了一个威胁条件。参与者仍然是通过一个头戴显示器看到一个塑料模特假人,他们还看到一把与身体距离很近的刀,刀尖指向身体,从其视野中慢慢向下移动(从胸口到腹部,用于诱发恐惧情绪),在达到腹部位置后,刀的朝向发生180°旋转,变成刀把朝向身体,然后慢慢地淡出视野,在这个过程中记录个体的皮肤电位。和自我报告的结果一致,在同步条件下“隐身人”条件和塑料模特假人所诱发的皮肤电
  水平存在显著相关,不过在塑料模特假人条件下诱发的电位更大。从一定程度上说明,“隐身人”条件和塑料模特诱发的身体幻觉是相似的,可能有共同的中枢感觉系统参与。
  隐身与社会认知
  社会认知指的是个体在社会情境下理解和感受他人的看法和情绪的能力。例如,当一个朋友向你倾诉她(他)的烦恼时,你能否设身处地地感受她(他)的感受。这种对社会情境的感知也会为我们带来困扰。例如,在面试或者在集体活动中,当个体感知到自己成为“注意焦点”时,可能会因这种感知到的社会压力变得非常焦虑,严重者会一直待在家里,避免和陌生人接触和交谈。因此,在上述实验中研究者想进一步了解的就是,这种隐身的感觉是否会影响个体的社会认知能力。实验的逻辑是,如果个体真切地感受到这种隐身错觉(即变成了隐身人),那么他们会认为自己的身体其他人是看不见的,那么“注意焦点”所伴随的社会压力及其带来的焦虑感就会有所降低。
  在实验中,通过研究者的诱导(通过调整头戴显示器的朝向),参与者会发现自己面前(通过显示器所看到)有11个陌生人,且表情严肃,整个过程持续13秒。与此同时测量参与者的心率,并且在测试完成后让参与者报告自己的主观体验。结果发现,与塑料模特假人条件相比,在“隐身人”条件中个体报告所感知到的压力更低,并且心率也比较低。因此,在这次研究中,实验者成功地设置了更加接近日常生活理解中的“隐身”的概念,并且发现个体不但能够很好地体会到这种“隐身”的感觉,还会影响他们对社会情境的感知。这对焦虑症患者可能是个好消息,甚至可尝试通过这样的方法来减轻自己的焦虑。以往的研究也发现,与身体感知和社会认知相关的脑区,比如脑岛、杏仁核和扣带后回,在焦虑加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对社交焦虑症个体而言,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可能是比认知疗法等更为合适的干预方法。
  隐身认知研究,促进了人们对于隐身感和个体感知功能的关系的理解,同时也为改善社交焦虑症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另外一个在近期研究中未进行深入探讨的话题则是,隐身感如何影响人们的道德决策。这个研究课题也将具有重大意义,比如,当个体在隐身时感受的社会压力较小,是否进而会做出出格的事情?就像《隐身人》小说中所反映的那样。隐身人所具有的超能力,是否会促使个体做出有违道德和法律的事情,甚至是给人类带来灾难?希望后续的研究能够为隐身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提供道德参考。
  【责任编辑】张小萌
其他文献
满清在入关之前,曾经将“汗位推选制”作为最高权力的传承制度。入关之后,康熙帝曾经试图依照中原汉族的政治传统去推行“嫡长子继承制”。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康熙帝对皇太子胤礽“两立两废”,最终很遗憾,“嫡长子继承制”未能在清朝历史上得以采用。而由康熙帝初步规划,经雍正帝发扬光大,最后被乾隆帝定为祖制的“秘密建储制”却由此登上了历史舞台。  “秘密建储制”——清朝的创举    在公开立储失败之后,晚年的康熙
九寨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沟内因有9个藏族村寨而得名。景区四周峰簇峥嵘,雪峰高耸,118个翡翠般的湖泊分布在青山环抱的“Y”字形山沟内,另有17个瀑布群、11段激流、5处钙化滩流相串相联,形成了中国唯一、世界罕见的自然景观。  水,是九寨沟风景的灵魂。这里的水清纯洁净、晶莹剔透、色彩丰富,堪称世界水景之王;但是,观测资料显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九寨沟景区湖泊的水位呈逐年下降趋
1967年7月,美国佛州杰克森维尔市郊区一位名叫锡安平的电修工在抢修高压线路时触电昏迷,在救护车到达之前,另一名电修工汤姆森爬上了电线杆,在电线杆上给锡安平做了口对口呼吸。此景正好被当地《杰克森维尔晚报》的摄影记者莫洛比托摄下,这张《生命之吻》的照片于次年获得普利策奖,成为人类历史的经典之一。  生命之吻赐予锡安平35年的生命,锡安平已于2002年去世,汤姆森仍然健在。生命之吻的先驱,纳粹集中营的
许多动物走路不是靠腿,而是靠屁股;疯狂接吻不仅有助于抓色狼,而且能够抗过敏;蜜蜂叮哪儿最疼……一年一度的“搞笑诺贝尔奖”又来了!今年获奖的研究成果十分精彩,令人脑洞大开。  始于1991年的搞笑诺贝尔奖是对诺贝尔奖的有趣模仿,其名称来自Ignoble(不名誉的)和Nobel Prize(诺贝尔奖)的结合,主办方为《科学幽默杂志》,其目的是选出那些“乍看之下令人发笑,之后发人深省”的研究。  物理学
2014年5月6日,在法国巴黎举行的经合组织年度部长理事会上,瑞士政府宣布与46个国家签署《税务事项信息自动交换宣言》,正式承诺实施关于在银行间自动交换信息的全球新标准。这一消息随即被外界解读为瑞士很可能在银行保密问题上做出重大让步,将把一部分客户信息披露给其他成员国。“避税天堂的时代已然结束”成为了各大媒体竞相报道的头条新闻。在曾经的神秘光环被卸下了之后,庞大的瑞士金融业将会受到百年来最严峻的挑
“8·12”天津滨海新区危险品仓库爆炸事故发生3天后,现场仍有大量危险、剧毒的化学物品。这些物质一旦遭遇降水,不仅可能引起剧烈的化学反应,还有可能降低水体的pH值(水体朝偏酸性发展),再加上爆炸烟气中的硫化物,经过雨水冲刷,一般也会降低pH值,可能污染水体环境。  针对这一情况,天津市气象部门已经做了人工消雨预案, 一旦天津上空有较大云团,雨水量较大,就将采取人工消雨措施。  人工消雨是人工影响天
足球是当今世界上最具神奇魔力的体育运动,是世界上公认的第一大运动。据不完全统计,现在世界上经常参加比赛的球队约80万支,登记注册的运动员约4000万人,全球狂热的足球迷达8亿人,世界杯期间观赛人数达20亿人次。据统计,从事足球产业的人数达1亿人,其影响遍及全球。  古代足球起源于中国  足球运动是一项古老的体育活动,最早起源于我国古代的一种球类游戏。考古学家证实,足球起源于中国春秋时期齐国的都城临
美国是典型的移民国家,移民身上的精神深刻影响着美国的思想和文化,奠定了美国社会和美国精神的基调,塑造了美国人的性格。北美大陆早期以清教徒为主体的移民是如何影响美国主流文化和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的呢?请随笔者一起探寻。  追求自由的流浪者  清教是基督教新教中的一派,新教与天主教、东正教并称为基督教的三大派别。所谓的新教也就是主张改革的一支教派,而清教徒的改革呼声更为强烈,他们要求清除英国国教会内的天
今年2月15日,一颗小行星从距地球2.7万千米的地方掠过,同一日,一颗陨石在俄罗斯上空爆炸。两起事件的发生让如何保护地球安全成为关注焦点。  据美国宇航局估计,平均每40年就有一颗小行星从地球附近掠过。面对存在潜在威胁的小行星,有两个基本问题是不可回避的。一个是,在大小足以对地球构成威胁的小行星来袭之前,我们能够争取到多少预警时间?另一个是,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方式,阻止来袭小行星的脚步?好消息是,美
2014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成功地在月球实现软着陆,中国成为继美、苏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成功登月的国家。人类最近一次登月行动是37年前的苏联探测器“月球”24号。为什么时隔三四十年后,人类的目光又一次重新聚焦月球呢?这与月球作为太空探索“前哨”,尤其是资源基地有很大关系。事实上,不仅是月球,近地小行星也吸引了人类的目光。随着人类发掘利用资源量越来越大,导致地球资源日益减少,人类不得不像古人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