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二次学术大会纪要

来源 :国际地震动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_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二次学术大会,于2008年12月1日至4日在北京召开。大会收到论文220篇,经评审,从中遴选了170多篇汇编出版了《国际地震动态: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二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专集》。来自全国各地不同系统的单位的260多名代表参加了这次大会。
其他文献
一百多年来,地震学家一直在寻求地震预测方法,然而,目前还没有一种可靠的方法可以用于实践(Geller,1997)。由于地震预测在防震减灾方面的重要性,很多科学家致力于各种方法的尝试。地震孕育过程的应力变化相比地壳构造应力有可能是很小的,因此,地壳构造应力场方向相对应当比较稳定。但地壳构造应力与地震孕育应力场变化的比例究竟有多大是一个没有定论的科
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8.0级特大地震位于我国南北地震带中段,根据中国大陆现代构造应力场分区的研究结果(谢富仁等,2004),地震发生的地点属于龙门-松潘应力区,该地区区域最大主压
探索地震孕育发生的基本规律性,目前地震研究者都普遍地认为,存在的困难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地震孕育发生的复杂性;二是震源的不可视性;三是强震的孕育发生是小概率事件。而且这三
由亚洲地震委员会和日本地震学会联合主办,日本多个学术机构参与协办的第七届亚洲地震委员会学术大会暨日本地震学会秋季会议于2008年11月24—28日在日本筑波(Tsukuba)举行。
将一定范围内的地震活动视为随机时间序列,则可以用线性回归的方法对未来的地震活动情况进行预测(Vere-Jones,1995)。在地震活动的研究中常采用自回归模型。
1四川大地震概况2008年5月12日西藏高原和四川盆地交界处发生大地震,从中国中部到西部的广阔地区遭到严重灾害。据中国政府发表的信息,到7月1日为止,已有69195人死亡,18404人下落
江苏省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建设项目于2006年5月全面铺开,经过半年紧张有序的工作,数据资料收集和数据库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2006年12月中国地震局组织的全国地震应急基础数
地震中长期预测是地震区划和工程地震设防的依据,并用于指导地震监测和短临地震预测工作,所以地震中长期预测是防震减灾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基础研究工作。但是,目前在地震烈度区划研究中有"跟着地震跑"的问题,即已发生过强震的区域,特别是有记载以来或刚发生过大震的区域,震级越高,基本烈度越高。而实际上强震,特别是大震多发生在历史上没有大震记录、
文章从我国多地震的国情出发,分析了农村地区和城市应对地震灾害的脆弱性和高风险性,阐述了建立地震灾害资金补偿机制的重要性,并结合国内外情况提出了一些可供实施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