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分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对应变能释放序列的预测应用

来源 :国际地震动态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java_fla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一定范围内的地震活动视为随机时间序列,则可以用线性回归的方法对未来的地震活动情况进行预测(Vere-Jones,1995)。在地震活动的研究中常采用自回归模型。
其他文献
利用1972年1月1日—2005年12月31日云南省地震遥测台网的地震正式目录,对正式目录中的中强以上地震进行了余震删除。利用已删除余震的正式目录,分析实验场及邻区4.0~4.5级调制地震与中强地震的关系,总结历史震例得到:实验场及邻区发生4.0~4.5级调制地震,其后发生中强以上地震的可能性为81%,平均间隔时间为9.6月,而且中强震发震地点与4.0~4.5级调制地震发震地点相关性较好,平均相隔
回顾了台湾2006年恒春7.2级地震的长期和中长期预测,并对临震预测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一百多年来,地震学家一直在寻求地震预测方法,然而,目前还没有一种可靠的方法可以用于实践(Geller,1997)。由于地震预测在防震减灾方面的重要性,很多科学家致力于各种方法的尝试。地震孕育过程的应力变化相比地壳构造应力有可能是很小的,因此,地壳构造应力场方向相对应当比较稳定。但地壳构造应力与地震孕育应力场变化的比例究竟有多大是一个没有定论的科
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8.0级特大地震位于我国南北地震带中段,根据中国大陆现代构造应力场分区的研究结果(谢富仁等,2004),地震发生的地点属于龙门-松潘应力区,该地区区域最大主压
探索地震孕育发生的基本规律性,目前地震研究者都普遍地认为,存在的困难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地震孕育发生的复杂性;二是震源的不可视性;三是强震的孕育发生是小概率事件。而且这三
由亚洲地震委员会和日本地震学会联合主办,日本多个学术机构参与协办的第七届亚洲地震委员会学术大会暨日本地震学会秋季会议于2008年11月24—28日在日本筑波(Tsukuba)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