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星软X射线极光产生机制与探测科学展望

来源 :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y3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极光是行星大气的发光现象,普遍存在于太阳系行星,也被认为存在于太阳系外行星. 极光辐射反映的是行星空间环境的高能粒子动力学过程. 在太阳系内,木星具有最强的极光辐射,提供给我们重要的遥感手段来理解木星空间高能粒子环境. 此外,木星的软X射线是太阳系最特殊一类极光现象,其产生机制显著区别于主要由电子沉降激发的木星的紫外极光. 研究发现木星软X射线有很强的周期性脉冲特征(Gladstone et al., 2002; Dunn et al., 2017),然而关于木星软X射线极光的产生机制却一直是学界的未解之谜. Yao等(2021)结合了Juno飞船和XMM-Newton空间望远镜的观测(图1),揭示了木星软X射线极光产生的完整物理链条. 该研究结果显示木星的软X射线极光与地球的质子极光产生物理过程有较大的类似之处(Yuan et al., 2010),凸显了行星空间环境中类似的基本等离子体物理过程.
其他文献
本征光纤振动传感通过在光纤一端重复发射探测激光,在光纤同端或另外一端接收散射光或透射光并解调它们的变化,测量光纤上的动态应变(即振动).本征传感以光纤为传感器,具有结构简单,布设灵活,运维方便的优点,能应用于流体、高温、高压或强电磁干扰等恶劣环境,可以大幅度延伸可监测的区域,并实现相对廉价的长期连续监测.此外,光纤传感还可以利用全球城市内、城际间和跨洋等已有光缆中的冗余光纤资源,快速构建振动监测网络,改善振动监测能力.目前基于散射光的振动传感,单台仪器可以实现沿光纤米级间隔、近百千米的密集分布式监测;而基
大地震的发生不仅与断层几何形态、应力积累状态有关,更和周围介质结构存在密切关系.近年来,随着观测手段的不断丰富和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工作聚焦于大地震震源区的精细结构,并将观测结果与发震机制联系起来.目前,地震学家普遍用凹凸体(asperity)模式解释大地震的发震机制,即断层从闭锁到突然滑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断层深部几何形态和应力状态较难准确获取,而介质结构却可以通过地震层析成像和大地电磁探测等手段获得.本文将从大地震震源区介质结构的角度,系统总结已有的观测结果,探讨结构特征与凹凸体的关系.
月球是地—月系统乃至整个太阳系演化历史的记录者,自形成之时起其表面就遭受了来自不同类型小天体的持续撞击. 相比于其他类地天体,月球独特的空间环境有利于保存更长时间尺度及更完整的撞击记录. 通过剖析月表不同时期的撞击通量及各类小天体的贡献比例,可以获取诸多关键科学问题的答案或线索. 例如:碳质小行星是小天体中比较富含水及挥发分的,那么是否在某个时期曾发生过大量的碳质天体撞击事件,从而给地—月系统带来水?另外过去太阳系内各类小天体的空间分布是怎样的,又是如何演化到如今这种分布模式的?
期刊
2022年1月15日汤加一座海底火山发生了猛烈的爆炸式喷发,喷出大量火山灰、气体与水蒸气,并进入平流层,形成巨大火山灰云团,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本文对汤加火山的地质构造背景、喷发历史、喷发过程、灾害影响、喷发机理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详述此次汤加火山喷发的过程及灾害影响,由此引申到当前国内活火山的活动状态.长白山天池火山作为规模最大、最具潜在灾害性喷发危险的活火山,其火山监测预警研究工作应进一步加强.借鉴此次汤加火山灾害应对经验,科学研判火山动态、完善国内火山灾害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尤为重要.
麋鹿作为中国特有的鹿科动物,经历129年的保护努力,种群数量恢复到10000多头.因近亲繁殖严重,表面上看已无灭绝危险,但仍存在巨大隐忧.通过对麋鹿种群变迁、灭绝、重引入、恢复现状及四大种群(乌邦寺、南海子、大丰、石首野化种群)的发展趋势进行追踪分析,探究近千年来困扰糜鹿种群发展壮大的多重因素,提出种群保护与栖息地保护并重、强化疫病监测等保护对策,为麋鹿及其它大型陆生濒危哺乳动物突破种群发展瓶颈提供借鉴.
强震动加速度记录特别是近场强震动记录中经常会出现基线偏移的现象,加速度记录中的微小基线偏移会导致积分获得速度和位移时程产生不合理的非物理特征.本文详细地分析了低频误差和地面的倾斜或旋转对原始加速度记录积分获得的速度和位移时程的具体影响,讨论了近场强震动记录基线校正的准则.针对低频误差引起的基线偏移,论述了应用最广泛的高通滤波方法的基本原理,讨论了滤波器的选择、非因果滤波的加零填充、余弦渐变平滑零填充部分和加速度记录的过渡带、非因果滤波截止频率的选取标准以及去除零填充后如何避免获得的速度、位移时程和加速度反
随着浅部金属矿产资源逐渐开发殆尽,向第二深度空间(500~2000 m)找矿是未来必然的趋势.在深部找矿中,常规重、磁、电法的探地信号急速衰弱,无法满足勘探要求,而地震信号具有很好的穿透性及深层分辨率,非常适合于深部探矿.因此,地震方法在金属矿勘探领域的潜力被国内外很多专家学者看好,并做了许多相关的研究工作.本文首先通过对五种典型金属矿床的特征分析,探讨了常规反射地震方法在金属矿勘探中的适用性,认为岩性、岩体尺度和反射界面特征是反射地震适用与否的关键因素;其次通过综述金属矿地震勘探在采集、处理、解释反演和
基于统计理论的贝叶斯反演方法在先验信息和观测数据的约束下,以后验概率分布的形式表征模型参数在不同区间的可能性大小.相对于确定性反演理论,贝叶斯反演通过提取模型参数边缘概率分布、最大后验解、平均解、相关系数等定量评价反演结果的不确定性以及模型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模型参数后验概率分布反映观测数据和先验信息对模型参数的约束能力.本文基于贝叶斯方法在地球物理反演中的应用,总结了贝叶斯反演的基本流程,详细介绍了不同背景条件下的先验信息概率分布选择、似然函数建立、后验概率公式求解.在优化参数方面,介绍了模型参数的
2021年11月18日20时42分54秒,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灵武市发生MS4.0地震,灵武市及周边区域震感明显,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基于Hypo2000定位方法、初至P震相定位方法和gCAP方法研究了该地震的震源参数,计算了现今区域应力场体系在该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两个节面上产生的相对剪应力和相对正应力.结果表明,灵武MS4.0地震的初始破裂深度为20 km,震源矩心深度为19 km,震源较深.gCAP计算的震源机制解节面I走向280°、倾角61°、滑动角30°,节面II走向174°、倾角64°、滑
夏威夷—皇帝海山链是北太平洋一条自西北向东南延伸长达数千千米的火山岛链,其走向在47 Ma前发生了约 60°的偏转,形成了著名的夏威夷—皇帝海山链弯折. 该弯折的形成机制牵扯到板块构造和地幔柱构造——两大地球科学基础理论,是地球动力学领域悬而未决的重要科学问题. 目前,学界存在两种主流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夏威夷地幔柱的位置相对固定,是太平洋板块运动突然转向导致了海山链的弯折( Morgan, 1972; Torsvik et al., 2017),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太平洋板块运动相对稳定,是夏威夷热点在4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