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路径探究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教育与文化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gtngli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于中华文化的发展而言,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与社会观点继承演变千年的结晶,其中音乐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更是成为中华文化的一大瑰宝。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音乐教学在小学教育中的地位不断提升,而将中华传统文化与音乐相结合,在潜移默化中渗透至小学音乐教学课堂,不仅能够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拓展学生的音乐知识面,而且还能从多角度激发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培养学生的艺术气息,从而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关键词:小学音乐 传统文化 教学课堂 有效融合 探究实践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01.027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通过学习传统文化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增强对中华历史与民族文化的认识,还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而将传统文化与音乐教学相融合有助于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也让音乐课堂变得多彩有趣。同时通过对传统音乐的聆听与赏析能让复杂难懂的传统文化变得通俗易懂,学生可以在对音乐的感受中引发对传统文化的思考,也更易为学生所接受,这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具有很大的帮助。为保证在小学音乐课堂中中华传统文化与小学音乐更好地结合,教师可以从经典诗词、传统乐器、创新素材、音乐活动四个方面出发,帮助学生在音乐中更好地了解、感受传统文化并通过音乐将其精华传承下去。
  一、经典诗词,了解经典文化之博
  中华文化传承至今,保存最好也是最多的便是中华传统诗词。经典诗词经过千年的发展与沉淀,不仅形成了独特的乐趣与魅力,而且其特有的音韵美与音乐美交相辉映,等待着被挖掘。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点在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音乐感受诗词之美。
  例如在人音版三年级下册第四课中“杨柳青”的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先用多媒体播放杨柳在春天到来时所发出的“沙沙”声,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当学生认出这是柳枝随风摆动时发出的声音后,教师便可以播放有关杨柳的照片,并以“看到这张图片你们想到了哪些诗句?”为话题让学生开动脑筋,引发学生的谈论。学生根据以往学过的知识,很快便能想到贺知章的一篇经典名作《咏柳》,这时教师便能顺势引入“杨柳青”这首歌曲,并以此为背景音乐,让学生在配乐中共同朗诵《咏柳》这首古诗。由于教材中对“杨柳青”的教学定位是聆听为主,因而教师只需要带领学生聆听鉴赏便可,而《咏柳》的导入,不仅让学生回顾了经典古诗,帮助学生加深其印象与理解,而且学生通过对学过的知识的回顾,自然而然地能感受“杨柳青”这首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与意境。
  这便是经典文化与音乐的相互融合与联系,教师通过在音乐教学课堂中的“破壁互动”,能让学生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了解经典文化、感受传统音乐,进而逐渐放下对传统诗词晦涩难懂的偏见与学习传统文化的抗拒心理,从而对传统文化产生想要了解与学习的兴趣。
  二、传统乐器,体会古典音乐之美
  说到传统音乐文化,不得不提到的便是传统乐器了,教师在音乐教学课堂上引进传统乐器的教学,不仅能让学生在传统乐器与近现代音乐之间的碰撞中切身感受中国传统乐器所带来的音韵之美,进而体会中国古典音乐之绝妙,音乐课堂的教学互动也能因此变得更具多样化。
  例如在人音版三年级下册第四课中“春天举行音乐会”的教学课堂上,当教师对“春天举行音乐会”这首歌进行演唱教学时,会用不同的声调与演唱方式来表示春风、春雨、春雷、春水的声音。而学生只能通过对歌词的演唱以及对教师的模仿达到发出不同声调的演唱目的,因而在演唱教学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利用传统乐器来演奏其不同声音的方式,为学生打造一个极具传统气息的创新音乐课堂。教师可以让班上已学习传统乐器的同学带来自己的乐器,而没有学习传统乐器的同学,教师可以统一让学生准备一把轻便易携带的笛子。这样,学生便能通過对不同乐器所展现出来的不同声调来表示春天中春风、春雨、春雷、春水的声音。通过不同乐器对四种声音的演奏,学生不仅能感受到传统音乐文化的音韵美与中华古典文化的丰厚底蕴,还能从中感受到春天到来时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情景。
  中国传统乐器拥有灿烂且悠久的历史,其种类更是数不胜数,就现在为人们熟知且日常生活中常接触的便有二胡、唢呐、琵琶、筝、笛等。这些乐器不仅深受老一辈音乐家的喜爱,少年儿童也会在家长或教师的引导下激发对其的兴趣,从而在学习中掌握一手好技艺。
  三、创新素材,传承传统文化之精
  现有的音乐教材中对于传统文化的选录并不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想充分结合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的精髓,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与接受程度选取合适的曲目插入现有的教材的课程设计中进行创新设计,以起到拓展教学的作用。
  例如在人音版三年级下册第二课“美妙童音”的教学课堂上,教师在对教材中现有的曲目教学完成之后,还可以在网上收集未被教材收录的传统歌曲进行拓展教学,比如说传统音乐中充满儿童趣味的儿歌如《冰糖葫芦》《腊月歌》《中秋拜月歌》《卖汤圆》等,这些经典歌曲有的体现了儿童的天真烂漫,有的展现了古代人民在传统节日中的民俗习惯。教师在对这些歌曲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为学生创设与歌曲相对应的场景,让学生在充满活力与热情的氛围中完成对歌曲的学习,这样的课堂教学既符合三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又激发了学生对歌曲学习的热情。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歌词内容回想自己是如何度过这些传统节日的?这样一来,学生便能从古今生活与习俗的差异与共同中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厚并传承传统文化的精髓。
  经典音乐曲目的教学是教师将音乐课堂与传统文化结合教学的重要途径,学生在经典音乐中能够深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并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对传统音乐的传承。
  四、音乐活动,感受传统文化之深
  现在的小学音乐课堂主要以音乐赏析为主,大量的赏析虽然能增加学生对音乐知识的认识与应用,但对于思维发展还不够全面的小学生而言,过度的理论学习会影响他们对实践活动的体验,因而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适当穿插音乐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更深切地感受传统文化的生动鲜活。   例如在人音版三年级下册第五课 “我是小音乐家”的教学课堂中,虽然这是一首美国儿童歌曲,但是在学习演唱的过程中随着歌词中不同乐器的变化,学生会对我是一名小音乐家这个概念产生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欲望。这时教师便能提出“歌曲中出现的乐器都是西方的,我们能否使用我国的传统乐器对这首歌曲进行改编呢?”的问题,并与学生共同合作,在其伴奏的基础上对歌词中的乐器以及他们发出的声音进行创新改编。不僅如此,教师还可以借此标题举办一场同名音乐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一首传统音乐歌曲演唱或是使用传统乐器演奏,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传统乐器对近现代音乐歌曲重新演绎。在活动的最后,教师可以带领全体学生对创新改编的歌曲进行演唱表演。让学生以不同小音乐家的身份参与到这个活动中,不仅能培养学生对歌曲演唱的创新改编能力,还能让学生在不同歌曲以及不同传统乐器的演奏表演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厚悠长。
  音乐活动的开展是对学生音乐学习结果的汇总检验,学生可以通过音乐活动展现自己,同时也能在音乐活动中融入传统音乐氛围中,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综上所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通过学习传统文化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对中华历史与民族文化的认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与文学底蕴,还能为学生提供更为新颖、广泛的音乐学习模式。让传统文化滋养音乐,以音乐承载传统文化的融合性教学为学生打造了一个别样生动且自由和谐的音乐课堂,教师以传统文化为着手点灵活创新优化,加强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互动,也让学生在不同的音乐体验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与乐趣,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并在音乐素养的全面发展的教学目的上承担其传统文化的传承重任。
  参考文献:
  [1] 乔鹏燕《利用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小学生音乐素养的策略研究》,《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年第3期。
  [2] 龙芳《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融入传统文化的策略》,《基础教育研究》2020年第24期。
  [3] 汪胜盛《器乐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当代家庭教育》2020年第36期。
  [4] 张彧《传统文化在小学音乐课堂的构建研究》,《考试周刊》2020年第99期。
  [5] 吉雅静《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黄河之声》2020年第13期。
其他文献
介绍了板材数控渐进成形的特点和优势,以及典型渐进成形方法,介绍了板料托架的作用和种类。在加工小尺寸板材零件时,只需要简单工装便可实现正成形(两点渐进成形);而对于中、
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传统文化受到了外来文化不小的冲击,小学音乐教育工作者,应当承担起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通过教学实践来渗透传统文化,并由此来提高小学生的艺术素养和文化修养,使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合唱是音乐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教师要充分利用合唱的优势,向学生积极地渗透传统文化,以促进合唱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小学音乐 合唱教学 传统文化 DOI:10.12278/j
采用2195铝锂合金作为母材金属,铜粉作为标识材料,将铜粉夹在工件结合面处,用铜被搅拌后留下的轨迹来模拟搅拌摩擦焊的塑性流线。通过对焊后试件各不同界面上铜颗粒的形态及
针对海上溢油回收监测液位计电缆易受海水腐蚀的问题,采用单片机与CAV444组成电容式液位计,通过无线通讯模块nRF24L01与船舱内工作站进行通讯,由上位机labview界面显示油层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