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训明:做耐得住寂寞的研究者

来源 :民生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ii08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医疗设备可以从外国进口,我们对患者的诊疗方式不能进口,这就要求中国的临床医生一定要沉下心来做研究。”
  一袭白衣,精神矍铄,是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副院长、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吉训明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只是吉训明众多头衔中的一部分。作为一名70后学者,他勤耕不辍,求索不止,肩负起医学科研创新发展的时代使命。
  1991年从医至今,28年来吉训明专注于肢体缺血适应的非药物脑卒中预防、溶栓联合神经保护的急性脑梗死救治和疑难重症脑静脉病变的转化医学研究。提起自己的医学生涯,吉训明坦言,行医之路面临很多挑战。
  管理是最重要的工作
  2006年,吉训明到哈佛麻省总医院卒中中心学习,指导老师拿出一名患者的头颅CT片子询问他用药方案。吉训明立即熟练地给出国内药物治疗方案,指导老师却指出,只需服用一片阿司匹林,患者即可转院康复。吉训明感到十分震惊:“我们临床使用的很多药物并没有循证依据,我们的临床水平和学术研究都亟待加强。”
  随着我国医疗新技术的发展,医学工作者对很多医疗问题的固有看法被打破,吉训明希望自己和团队不断进行国际学术交流,不停止学术研究的脚步,确保我国医疗水平走在国际前沿。
  复制发达国家的诊疗指南并不可取。中国患者的脑血管病变从发病原因、发病部位到发病特点,与外国患者完全不同,患者的年龄、生活习惯更是千差万别,外国的诊疗手册和治疗方法并不完全适合中国患者,生搬硬套毫无疑问是错误的。
  “医疗设备可以从外国进口,我们对患者的诊疗方式不能进口,这就要求中国的临床医生一定要沉下心来做研究。” 吉训明说。
  能者多劳,教研的压力已经让众多医学研究者不堪重负,而吉训明作为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副院长,还肩负管理重担。
  “我不是最聪明的人,我要临床接触患者,要做学术研究,要带学生,还要做管理工作,而管理是我最重要的工作。”在吉训明看来,管理是做学术的重要动力,科研为管理提供了依据。只有在一线身临其境,了解临床科研人员的难处,才能更好地给科研人员制定政策、提供资源、做好服务。作为一名管理人员,只有自己站在学术前沿,才能带动团队不断向前。
  当被问到为何将管理视为最重要的工作时,吉训明回答:“是为了更好地为大家服务,拓展人才成长空间,搭建科学研究平台,创建良性管理机制,从而实现医院研究氛围的不断改进。”
  临床科研两手都要硬
  临床与科研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临床医疗工作是我的兴趣,只有接触病人,我才能有所发现,发现了问题,马上就去做研究。”吉训明的工作状态通常是白天诊治病人,晚上和节假日做研究,生活与工作糅合在一起。“我的工作状态是5 2,白 黑。”他打趣地说。
  “作为医生,治病救人就像吃饭喝水一样自然,这是职业赋予的责任。”在吉训明看来,一位医生的终极价值不在于发表过什么文章、得到过哪些头衔,而是对临床工作是否做了长期、深入、系统的研究。
  “这些年,我一直带着研究病的态度和患者以及科研工作打交道,我希望能把病治好,让百姓满意。”优秀的医学研究者是可以站在患者的角度,與患者共同研究疾病,提升对疾病的认识水平,提高对疾病的攻克能力。
  吉训明鼓励大家多做科研,自己也兢兢业业,在脑动脉血栓的靶向低温脑保护和脑动脉狭窄的缺血适应脑保护上成果卓著。低温是公认有效的神经保护措施,只是临床应用上有难度,因为全身低温副作用大,颅外局部低温效果差。
  对此,吉训明提出颅内局部(靶向)低温脑保护方案,首创低温靶向模型,发明反馈式低温灌注治疗仪。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基底动脉血栓死亡率从25%下降到7.6%。目前,这项成果已在国内50余家医院推广。
  智慧医疗是未来趋势,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作为大学附属医院,不仅诊治常规疾病,更致力于解决临床疑难问题。目前,脑卒中已成为我国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国际权威医学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最新文章显示,我国25岁以上居民终生脑卒中风险为39.9%,居全球之首。如何防治缺血性卒中,提高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预后,对于降低我国脑卒中的负担至关重要。
  吉训明团队研究发现,低氧适应能够提高脑组织对缺血缺氧损伤的耐受力,降低缺血性卒中相关损害,目前已研发出能够用于临床治疗缺血、缺氧损伤相关疾病的技术,即远隔缺血适应。
  这是一种安全、无创的物理治疗措施,通过对双侧胳膊进行5个循环无损伤的短暂血流阻断与开放,激发机体抵抗缺血、缺氧损伤的内源性保护机制,提高人体重要脏器和组织对缺血、缺氧损伤的耐受力,从而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
  同时,我国高龄人群日渐增加,这部分人群常合并多种疾病,难以耐受常规药物和手术治疗,目前国内很少有临床研究把80岁以上人群作为研究对象。
  吉训明团队开展了针对80岁以上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研究,发现这部分高龄患者对长期的远隔缺血适应治疗耐受性良好,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患者180天的脑血管事件复发风险由35.7%降至13.3%。
  静心管理、醉心科研、潜心创新,吉训明走出了一条临床科研管理人员的不平凡的前进之路。
  不忘奉献的初衷,让身兼数职的吉训明每个角色都演绎出色。“作为医生,这辈子如果能为医学多做一些贡献,可能是我最大的荣幸。”
其他文献
孙红连云港市连云区连云街道荷花社区党委书记(左)  连云港市连云区连云街道荷花社区党委书记孙红,从事社区工作20年,工作中接触最多的是社区群众,处理最多的是繁杂琐事,但她一直坚守在这个平凡的岗位,创建了“志愿者时间储蓄银行”、孙红个人调解室、荷花社工师事务所、爱心超市、连心家园等为民服务品牌,把最美好的芳华奉献给了社区事业。社区和谐环境守护者  荷花社区位于连云港港区中心地带,随着港区扩建和东部城
民生重千钧,负重行千里。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北大荒集团九三分公司把党史学习教育同解决职工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结合起来,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把一件件群众“急难愁盼”的事办成暖心事儿,办好办实,办一件成一件。  正如九三分公司党委书记陈玉林所说,“为群众办好一件实事,就会温暖一片人心。我们要倾听百姓呼声、关心群众诉求,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去办实事,把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具体行动贯穿党史
近几年,无论是在超市、进口食品商店还是网络电商平台,价格低廉的临期食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消费者面前。因为临近保质期,一些原本价格颇高的进口食品会被卖家以“白菜价”“骨折价”售卖,很受消费者青睐。  有人认为,临期食品很划算按捺不住“买买买”,也有人持谨慎态度,认为这种食品会影响健康,那么,食品的保质期如何制定?保质期是不是唯一识别食品是否可食用的标准?临期食品处理方式又有哪些?《民生周刊》记者一探究
在北京医院心脏监控室,记者见到了一身白衣、真诚朴实的邹彤。作为北京医院心内科的主任医师,邹彤于1996年大学毕业后进入北京医院心内科工作至今,在心血管疾病诊治领域已深耕细作23年。  邹彤的父亲是一名医学院的教授,从小受家庭氛围的熏陶自然而然走上从医之路。针对医疗从业者的职业道德、临床医生的工作现状、目前从事的课题研究等话题,邹彤接受了《民生周刊》记者的专访。  民生周刊:您曾经参与过非典一线的救
早出晚归,两点一线,把大都市上班族的生活拉伸成一条单行轨道。在这条轨道上,不少人从容往返在“5公里幸福通勤”路上,更多的人,则常常困在上下班路上。晨曦中匆匆外出,夜色里疲惫而归。  如果将城市纵横交错的马路比作人体血管,上班族就是奔跑在血管里的细胞。血管通畅,行路无阻,肌体健康;血管梗阻,堵塞于途,疾病叢生。  有人说,生活在北京,乘公交地铁出行,就像打仗,要有百米冲刺的速度,会挤敢撞的身板;开车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行政壁垒逐步被打破,给企业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空间。”近日,在接受《民生周刊》记者采访时,安徽绿元素建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谢明义说。  过去的几年间,他将企业从新疆迁至上海,又从上海迁至安徽。跟随企业一起搬迁的,还有产业链延伸企业,以及来自上海、浙江籍的数十名员工。虽然落户在一座县城,他的企业却拥有4位博士。  2019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规划范围正式定为苏浙皖沪三省一市全部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直接关系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直接关系经济社会大局稳定,也事关我国对外开放。我们一定要高度认识目前打赢打好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的重大意义,要切实采取有效应对措施,把工作做好。突出三方面依靠  充分依靠人民力量。紧紧依靠人民打赢这场战“疫”。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
“千里送菜,美菜驰援武汉。共克时艰,美菜与你同在。”1月31日12时45分,在声声壮行誓言中,美菜网联袂供应商捐赠的33.5吨蔬菜从北京新发地发车,紧急奔赴新冠肺炎疫情中心武汉。  这批爱心食材包括两万余斤土豆、两万余斤白萝卜、一万余斤圆白菜、一万余斤冬瓜、7000余斤大白菜,2月1日准时运抵武汉。然后,由美菜司机分别送达武汉东湖高新区15家防疫单位,包括3家设立发热门诊的医院、5家防疫隔离酒店和
闲置的农用地上堆满了垃圾,地下水因此被污染,土地使用人对此却毫不知情;开发企业竞得建设用地后,施工过程中却发现地块有污染并且不符合建设要求,只好放弃开发。众所周知,土壤具有鲜明的公共属性,那么土壤出了问题,到底该由谁负责呢?  近年来,许多地方把一些重污染企业迁移到工业园区,但原厂区土壤已经“遍体鳞伤”,而且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进行土地修复,其背后付出的代价可想而知。不但修复成本非常高,而且土壤是
就业,是经济的晴雨表,也是社会的稳定器,一头连着企业运营、宏观经济,一头连着千家万户、民生冷暖。  “十三五”时期,就业工作面临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经历了脱贫攻坚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美贸易摩擦、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等一系列大事难事,任务艰巨繁重。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擘画了我国未来5年乃至15年的宏伟蓝图,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