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医学》微访谈:专家支招科学避孕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yi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访谈网页:http://talk.weibo.com/ft/201108291646
  
  你是否不重视避孕而曾经意外怀孕?你是否把人工流产当成了一种避孕手段?你是否因反复人工流产而丧失做母亲的能力和权利?……我国每年有1000余万例次的人工流产,育龄妇女的人工流产率远远高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在一些大城市,未婚者人工流产数量逐年上升,重复流产率高于50%。育龄人群应该怎样增强避孕意识、学好科学避孕这一生活必备技能,从而远离人工流产呢?众多避孕方法,哪一种更安全、哪一种更适合自己呢?《大众医学》特别邀请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学分会主任委员程利南教授于8月29日下午15:00-16:00作客“新浪微访谈”,就科学避孕问题回答了广大网友的提问。我们节选刊登出以下部分有代表性的问题,与更多读者分享。
  
  问@Christ_Fung :希望程医生简单讲述一下避孕措施生理作用的机制。
  程利南医生:人类所采取的各种避孕节育措施所依据的原理无非是:抗排卵、抗生精、抗受精、抗着床、抗早孕或抗发育。如能成功地完成上述“六抗”中的一抗,便能达到避孕节育的效果。
  
  问@小辣椒童鞋:妈妈辈的以前都是通过“放环”来避孕,现在这种方法是不是已经过时了?
  程利南医生:宫内节育器用于临床已有100年的历史,俗称“放环”,尽管历史悠久,但并不过时。目前,新型宫内节育器在保持其长效和可逆优点的同时,减少了副作用,提高了避孕的有效性。多种多样、各具特点的宫内节育器,使这种应用最普遍的避孕方法不失个性,是已生育妇女避孕的最好选择。
  
  问@外币兑换网微博:“安全期避孕”的安全期,是怎样计算的?
  程利南医生:最常用的安全期的计算方法为:① 根据以往6~12个月的月经周期,确定平均周期天数,并预计下次月经来潮日;② 将预计下次月经来潮日往前推14天,得到假定排卵日;③ 把假定排卵日的前5天和后4天(总共10天)作为危险期,要避免性交;其余日子则为安全期。但是,“安全期避孕”并不安全,有效率仅80%左右。失败的原因主要是:①计算失误;②因禁欲时间较长,易产生侥幸心理,不严格遵守禁欲规则;③影响排卵的因素较多,也会造成一些找不到原因的意外妊娠。
  大众医学杂志 :《大众医学》杂志2009年3月《7种方法定位排卵期》,详细介绍了7种计算排卵期的方法,大家可以参考。
  
  问@芊茏 :吃常规的避孕药好麻烦,总是忘记,发现紧急避孕药这个好东西后,我就再也不怕意外怀孕了。不过也有烦恼,吃完紧急避孕药,月经规律完全乱套。该怎么办?
  程利南医生:“紧急避孕”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采用的补救措施。经常、反复使用紧急避孕药可能影响女性的内分泌平衡,不利于生殖健康。所以,紧急避孕只能是常规避孕的延伸和补充,只能偶尔在无防护措施性生活后或觉察到避孕失误后使用,不能用紧急避孕来替代常规避孕。紧急避孕后应尽早落实常规避孕措施。
  
  问@夏花和秋叶之:这段时间我开始吃避孕药,半年下来,体重增加了好几斤。这是不是避孕药的副作用导致的?
  程利南医生:长期临床观察发现,服用避孕药后大部分妇女体重无变化,部分妇女服药后体重稍有增加,也有部分妇女体重下降。体重增加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①服药后的蛋白同化使人更结实;②服药后体液潴留;③脂肪沉积(随年龄增加活动减少)。一般不必特殊处理,建议你适当控制饮食,并适当增加活动量。
  大众医学杂志 :关于避孕,大家有很多误解和误区。《大众医学》杂志2011年4月的“特别关注”栏目曾就最常见的11种避孕误解进行了详细分析,大家可以参考。标题是《科学避孕 走出人流阴霾——11种避孕误区详解》。
  
  问@贝贝妈_小贝贝 :有个朋友一直吃短效口服避孕药,现在打算要宝宝,停药后可以马上怀孕,还是要停三个月才能怀孕?
  程利南医生:短效口服避孕药在人体内代谢快,几乎无积蓄作用。通常,停药后来过一次正常月经,怀孕就已十分安全。
  
  问@芊芊ma咪:怎样才能不吃避孕药、不戴安全套,就能成功避孕啊?
  程利南医生:如果你不想吃避孕药,又不想用安全套,那就要落实其他的避孕方法:外用杀精剂、宫内节育器、皮下埋植避孕……避孕的方法很多,每个人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不同的方法。总之一句话:必须使用避孕方法,不能有侥幸心理!
  大众医学杂志 :程利南教授曾在本刊撰文指出:“避孕意识应该成为现代人生活中的一种安全意识;避孕知识及其安全使用应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一种必备技能。衷心希望育龄人群把科学避孕上升到健康生活方式的高度,认真对待。”
其他文献
29岁的赵小姐还有两个月就要步入结婚殿堂了。不知为什么,近半年来她常常为琐事焦虑不堪,甚至大发雷霆。不光同事莫名其妙,自己也疲惫不堪。还一阵阵哄热、出汗,月经也不那么准了,很久才来一次,量也变少了。  赵小姐到医院一查,被诊断为“卵巢储备功能下降”,也就是“卵巢早衰”早期。一听这个病名,赵小姐大吃一惊:自己还不到30岁 ,竟然就要早衰了!医生的解释更让她犹遭晴天霹雳——这病会给怀孕带来麻烦!   
杨先生今年62岁,是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桥新城市民健康自我管理小组的组员。退休一年多来,杨先生在市民健康自我管理小组的活动中,不断学习健康知识,改变以往嗜好烟酒、麻将等不良生活习惯,精神面貌、身体状况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心情越来越好,身体越来越棒。杨先生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为什么能有这么大的改变?让我们来看看他的经历吧。  第一步:加入市民健康自我管理小组  退休之前,杨先生一有时间就和朋友们喝酒、搓麻
类风湿关节炎(以下简称类风关)是因为免疫系统功能紊乱所致的一种慢性进展性关节炎。该病非常顽固,且难以控制,目前医学上主要采用消炎止痛药、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糖皮质激素及生物制剂等不同种类药物的联合方案治疗。近年来,有一些间接证据表明,适量补充硒元素有助于治疗类风关。  与健康人相比,类风关患者血浆和关节液中硒浓度显著降低。国外一项含18 709名芬兰成年男性和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表明,血浆硒与类风关
问:有些女性为什么会出现“早更”?  答:更年期通常发生在女性45~54岁之间,平均年龄大约是51岁。而在40岁之前绝经,即被称为“早更”,精神紧张、生活无规律,压力。吸烟、遗传因素以及外科手术(如子宫切除)等都能引起“早更”。  问:女性更年期有哪些明显症状?  笞:有五类症状,血管舒缩症状,如潮热、盗汗、睡眠障碍、注意力不集中等;神经和精神症状:如情绪波动、情绪抑郁、多疑、易怒、乏力,性欲降低
近年来,随着感染性疾病的控制和城市工业化程度的提高,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在全世界范围内呈明显升高趋势。世界变态反应组织历时20年的调查显示,全世界有超过1/5的人患有不同种类的过敏性疾病,且发病率正在不断增加。目前,我国约有2亿人患有各种过敏性疾病。可以说,过敏性疾病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常见病和流行病。  典型的过敏性疾病主要包括:哮喘、鼻炎、湿疹、结膜炎、食物过敏、药物过敏、昆虫过敏和过敏性休克
中国人时常把十二当作一个轮回,而我们的小主人翁糖尿病“公主”刚刚走完她人生的第一个轮回。在这第一个轮回中,有欢笑,有悲伤,也有振奋,就如同那厨房里翻倒的五味瓶,有酸、有苦、有甜。  曾经,她和其他的孩子一样,享受着生活的多姿多彩:她喜欢运动,教练说她是个打球的好苗子,还被推荐去参加市小学生比赛;她喜欢弹琴,每晚做完功课,就和钢琴做伴,让双手在黑白键上肆意跳跃,曾在上海大剧院、上海音乐厅等艺术殿堂与
生活实例 71岁的退休教师老王患糖尿病1年余,服用二甲双胍,多次测糖化血红蛋白均小于6.5%。1周前,因餐后血糖为12.8毫摩/升,老王自认血糖控制不佳,于次日早餐前加服降糖药格列本脲1.25毫克,后测餐后血糖为8.1毫摩/升。但3天以后,老王在小区活动时突然昏倒,幸亏身边有邻居,及时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在救护车上,医生测老王的手指血糖为1.6毫摩/升,紧急对症处理,老王逐渐清醒,进一步检
糖尿病是常见慢性疾病,糖尿病的预后与血糖控制状态密切相关。但是,在临床上,我们发现,大多数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仍未得到良好控制。分析原因,与患者对血糖管理采取“随意”的方式有一定关系。  一、 缺乏系统知识,喜爱网上搜索,却常常得到不科学的信息  生活实例:网友小张自幼肥胖,年过30就被医生诊断为糖尿病。经上网收索,他才知道,长期血糖高可能引起心脏、眼和肾脏等器官并发症发生,而纠正不良生活方式是极为重
36岁的盛女士是上海化工研究院的一名职工。多年来,“过人”的体重一直困扰着她。近两年来,为了身体健康,盛女士坚持每天晚饭后快步走,一年内体重从95千克减到75千克,并一直保持至今。  怀孕生子之后,体重飙升  其实,早在1995年盛女士刚参加工作时,体重就有75千克。她身高168厘米,属于个子高、身材比较丰满的姑娘。因为“丰满”,她一直都不太自信,不像其他同龄人那样喜欢拍照,以至于现在想找找以前的
受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影响,从3月中下旬起,我国部分地区的莴苣、菠菜、油麦菜等绿叶蔬菜表面被陆续检测到极微量的放射性碘-131。由于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释放的放射性核素不断扩散到大气中,而大气中的放射性核素会因自身重力、气压、雨水冲刷等因素沉降到地面,因此在上述绿叶蔬菜表面检测到极微量的放射性碘-131。    菠菜、莴苣等易吸附放射性物质  发生突发性核事故或放射事故后,食品可受到所释放出的放射